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李月梅 《当代医学》2021,27(8):84-86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1年均行64排螺旋冠脉CTA和CAG检查,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预后6个月的MSCT冠脉成像图像和CAG冠脉造影图像,观察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支架腔内狭窄程度的显示情况,比较多平面重组(MPR)、CT仿真内窥镜(CTVE)、曲面重建(CPR)3种不同后处理技术在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狭窄范围的显示能力以及MSCT后处理技术在患者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与CAG金诊断标准比较,MS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预后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80.56%,特异度为94.21%,准确率为89.53%,阴性预测值为90.28%;MPR对狭窄处斑块形态的检出率为91.43%,显著高于CTVE的6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对狭窄近、远心端正常血管的检出率为97.14%,高于MPR的65.71%和CTVE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与CAG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预后再狭窄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PR后处理技术适合术后支架狭窄形态研究,CPR后处理技术适合血管范围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及DSA冠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用于评定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50例行PCI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4排CTCA检查和DSA冠脉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应用不同影像学方式检查后支架腔内通畅性、狭窄程度等指标。结果:50例患者104枚支架中,CTCA评价冠脉支架内再狭窄20枚,未狭窄84枚。以DSA为标准,出现再狭窄22枚,未狭窄82枚。以DSA为金标准,64排螺旋CT呈现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灵敏度为86.3%(19/22),特异度为98.7%(81/82),阳性预测值95.0%(19/20),阴性预测值96.4%(81/84)。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可获得与DSA冠脉造影相近的检查结果,有助于更好地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并发挥辅助作用,临床应用时可结合两种方法有助于为临床判断冠脉支架腔内通畅性及狭窄程度提供更加有效的科学依据,并可作为冠心病筛查及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 CTA 检查,同期行 DSA 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对 CTA 图像量化评分,以 DSA 结果为金标准,计算 CTA 检查在支架内狭窄诊断上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患者 CTA 图像质量评分在1~3分之间,平均得分1.70分。共评价159枚支架,CTA 检查25枚出现再狭窄,DSA 检查27枚出现再狭窄,两种方法在支架再狭窄数量上没有明显差异。CTA 对159枚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99.2%,阳性预测值96.0%,阴性预测值97.8%,准确性97.5%。结论:双源 CT 行冠状动脉成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同 DSA 接近,图片质量好,可作为一种评价通畅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中的价值.方法 对46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行导管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MSCT冠脉成像检查,利用MSCT的各种先进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各支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并观察有无再狭窄.结果 在46例行MSCT冠脉成像的患者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及部分3、4级分支,且可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与导管法选择性冠脉造影法比较,CT冠脉成像诊断46例121个支架内不同程度程度狭窄的敏感性90.5%,特异性94.3%.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3.1%和97.1%.所有行MSCT冠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MSCT冠脉成像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一种安全可靠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50例76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对比研究,分析M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等各项指标。结果:(1)MSCT能清楚显示全部支架,85.5%(65/76)支架图像达到良好以上。(2)MSCT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1.0%、96.2%、89.5%、92.6%及91.8%,与SCAG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SCT分别对直径<3.0mm和≥3.0mm的支架再狭窄检测的敏感性(75.0%比84.6%)、特异性(75.0%比97.9%)、阳性预测值(85.7%比91.7%)、阴性预测值(60.0%比95.9%)、准确性(75.0%比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显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大直径支架通畅情况的评估方式及小直径支架的初步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可评估的115枚冠状动脉支架及支架近端、中段及远端共345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A清晰显示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部位、支架长短、支架部位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及引起狭窄斑块的性质.CTA发现支架内引起狭窄病变39处,其中钙化病变8处,非钙化病变31处;支架近端狭窄25例,中段狭窄7例,远端狭窄7例.SCA发现支架内狭窄病变42处,其中钙化病变9处,非钙化病变33处;支架近端狭窄26例,中段狭窄8例.远端狭窄8例.SCA示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42节段,CTA正确诊断36节段,漏诊6节段,误诊3节段,敏感性85.71%.特异性99.01%.阳性预测率92.31%,阴性预测率98.04%,准确率97.39%.其对支架近端病变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分别达到96.15%和100%;近端支架内狭窄占总再狭窄率的64.10%.结论:CTA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情况,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再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准确判断支架狭窄部位以及引起狭窄病变性质,可以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一种无创性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7.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随访的冠脉造影资料较全的100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依据术后冠脉造影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2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靶血管病变特点(如病变部位、病变分型、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最小管腔直径、病变血管支数),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病变部位、病变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男女比例(396)较无再狭窄组(2926)高(P=0.02);再狭窄组吸烟比例(80%)较无再狭窄组(58.6%)高(P=0.03);再狭窄组术前狭窄程度(94.65%±3.62%)较无再狭窄组(88.81%±3.23%)重(P=0.04);再狭窄组病变长度(23.2±10.8)mm较无再狭窄组的(17.6±11.8)mm长(P=0.04)。结论: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病变部位、病变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无关,男性、吸烟、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8.
董添 《中国医疗前沿》2012,(22):70-70,84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以下称冠脉CTA)上的应用,以提高CT在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桥、支架复查方面的诊断水平。方法抽取近半年冠脉CTA检查中已有DSA反馈结果的病历20例,回顾其在CT上的影像表现,参考、结合行CT检查时患者心律、心率状况以及DSA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20例中,2例冠脉CTA以及相应DSA均提示正常;1例冠脉CTA提示解剖结构异常,DSA未给予相关提示;5例冠脉CTA提示冠脉存在心肌桥,DSA提示其中4例;14例冠脉CTA提示存在钙化板块、软板块导致不同程度管腔狭窄(包括管腔狭窄与心肌桥并存2例、管腔狭窄为支架后复查1例),相应DSA反馈中有3例提示其狭窄程度不相符,其中1例为冠脉CTA检查中出现心律不齐;1例冠脉支架术后复查,支架内管腔通常,支架显示清晰,未见内膜增生征象。结论冠脉CTA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冠脉血管检查技术,具有直观、立体、动态和多视角观察的优点。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检查中,对患者心律的控制有一定的要求,心律不齐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产生误差。另外,冠脉CTA在解剖结构以及心肌桥的显示上相对于DSA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对于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复杂斑块导致的狭窄评估上,冠脉CTA较DSA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评价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并于3~7 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冠脉的通畅性。结果:在全部39例患者的66枚支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内以及支架近心端及远心端5 mm以内狭窄程度≥50%者12枚(18.2%);64排螺旋CT显示支架内以及支架近心端及远心端5 mm以内狭窄程度≥50%者12枚(18.8%),两种方法在评价支架通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提示64排螺旋CT可有效评价支架通畅性,基本能够满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随访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支架植入术后患,术后3—20个月接受MSCT检查。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采用容积重建、二维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和仿真内窥镜技术。这些患同时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MSCT血管成像的检查结果显示14个病人接受植入的22个支架中,17个支架通畅,1个支架完全闭塞,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一致,4个支架因为伪影的影响不能被评价。在可用于影像学评价的图像中,12个支架内腔直径可被测量,3个支架出现再狭窄。结论:MSCT是评价支架通畅与否的一项新的很有价值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病人同时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MS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9.17%,特异度为97.11%,准确度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86.36%,阴性预测值为95.28%。结论 (1)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低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2)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筛选手段和冠状动脉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发展,CT冠脉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成像技术与传统数字冠脉造影在辐射剂量方面的异同也愈加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成像技术在辐射剂量测量方面的异同及其两种技术所致辐射剂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报道1例心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具有发病突然、凶险的临床特点,一般认为是术中造影剂的毒性作用,使血脑屏障一过性破坏,造影剂特异性进入视皮质,导致皮质细胞毒性损害。治疗原则为舒张血管、抗脑水肿、皮质激素、神经营养治疗。结论:心脑血管造影术后的皮质盲是一临床少见并发症,必须尽快确诊及治疗,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心肌桥的价值。方法整理2009年12月--2011年01月间,在我院做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病例,共206例,CTA诊断心肌桥病例41例,其中22例行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A与CAG对MB影像学表现,评估MCA的狭窄程度。结果 CTA诊断的41例心肌桥病变血管44支,深肌桥36支,浅肌桥8支,其中22例CAG检查MB,检出19例,病变血管19支,未检出3例(CTA表现为前降支浅肌桥);CTA诊断41例MB,MCA狭窄程度均小于50%,CAG诊断MB,MCA狭窄程度分别为:小于等于50%,9例,大于50%小于等于75%,6例,大于75%小于100%,4例。结论 64排128层CTA诊断MB-MCA即可以观察到MCA,也能观察到MB,同时可以观察到肌桥的厚度(即MCA的深度),但是所观察到的MCA狭窄程度与CAG观察到的有差异。CAG可在动态下观察到MCA的狭窄程度,对MCA的狭窄有准确的判断,但是CAG不能观察到MB。CTA和CAG诊断心肌桥是互补的,对心肌桥的诊断应为即能观察到MB,又能观察到MCA并准确判断其狭窄程度,才是最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王岩  兰振和 《中外医疗》2012,31(30):4-5
目的研究行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对明确病人血管病变程度,探讨指导临床早期行针对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冠心病或脑血管病住院病人58例,排除标准:年龄≥75岁;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及存在造影禁忌的患者。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主动脉弓+脑血管造影。统计心脑血管同时存在病变的发生率;分析心脑血管同时存在病变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早发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发现在影像学标准上心脑血管同时存在病变有较高发生率69%(40/58);有3项以上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病并发有明显相关。结论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可明确血管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早期行针对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常规冠脉造影的准确度。方法择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8例,依据诊断方式不同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以作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冠脉造影诊断,研究组则采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诊断,分析两组诊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冠脉血管中斑块性质,漏诊率及误诊率,诊断时间及诊断费用。结果研究组冠脉管腔狭窄Ⅰ级、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冠脉管腔狭窄Ⅲ级、Ⅳ级、Ⅴ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纤维斑块、钙化斑块、软斑块及混合斑块诊断准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断时间及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等疾病采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敏感性强、特异性及准确度高,可有效诊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其中斑块性质,避免误诊及漏诊情况发生,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例冠状动脉造影后确诊为冠心病7例。其中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中,有4例造影后证实。受累血管包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发现2例冠状动脉右房瘘。造影过程中4例出现严重反应,初步讨论适应症的选择和副反应的防止。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旨在对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证实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可行的。方法:同期365例病人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244例),经股动脉组(121例),对比观察其成功率、手术时间、暴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而并发症则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4.9%,1.23%)血管痉挛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8.6%,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心率状态下(分为低、中、高心率组)双源CT图像清晰度,将图像质量判读分为0~4级,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各组间分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应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图像质量与心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间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值为0.58,P:0.75〉O.05)。秩相关检验r=0.28,P〉0.05。结论各组成像质量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