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及肠道准备关键流程制订了7项护理质量指标(包括肠道准备评估准确率、患者肠道准备知识知晓率、护士肠道准备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肉眼肠道清洁合格率、内镜下肠道清洁合格率、医生对肠道准备满意度、患者对肠道准备满意度,并建立了阈值),应用于2018年1月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中,定期统计护理质量指标,并将结果与阈值进行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统计2018年12月份行肠镜检查或治疗的1 446例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显示,上述7项护理质量指标分别达到97%(>95%)、95%(>90%)、100%(100%)、92%(>90%)、88%(>85%)、95%(>90%)、94%(>90%),均达到或超过了阈值范围。结论 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肠道准备管理,能够提高肠道准备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和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17护”宣教平台联合肠道准备评估单在肠镜检查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317护”宣教平台联合肠道准备评估单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使用肠道准备评估单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肠道清洁剂服用方法正确率、肠道准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度评分、肠道清洁剂服用方法正确率及肠道准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317护”宣教平台联合肠道准备评估单在肠镜检查前进行健康宣教后,提高了患者肠道清洁度、肠道清洁剂服用方法正确率及肠道准备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肠镜检查患者中推行品管圈活动对其肠道准备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检查1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50例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评估经两种方案干预后患者的肠道清洁率。结果干预组的肠道清洁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镜检查过程中积极推行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肠道清洁率、提升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专科护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以医院护理常规为基础,建立包括吞咽障碍评估、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吞咽障碍宣教、交接班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标准及细则。运用这五方面的专科指标对神经内科吞咽障碍的护理质量进行管理,比较专科质量指标开始实施时(2014年11月)和实施半年后(2015年4月),吞咽障碍护理质量中吞咽障碍评估正确率、护士操作正确率、患者及照顾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交接班合格率的情况。结果专科质量指标实施后,各方面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吞咽障碍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结论吞咽障碍专科质量指标的实施,使吞咽障碍的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能提高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助于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我科肠道准备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8月行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选取该院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行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情况、肠道准备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肠道清洁度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Ⅰ级和Ⅱ级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道准备不合格率由实施品管圈前的48.3%显著降低到品管圈后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肠镜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了许多细节问题,降低了肠道准备不合格率,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也提高了肠镜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便秘型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方法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便秘型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肠镜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在肠镜检查前4 h口服20%甘露醇溶液清肠;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次口服20%甘露醇溶液清肠.观察肠道清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浩效果好,肠镜检查顺利完成.常规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较差,影响肠镜检查.结论:加次口服甘露醇对便秘型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准备的效果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朱秀琴  李荣香  赵豫鄂 《全科护理》2020,18(12):1495-1497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提高结肠镜诊疗病人肠道准备合格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6月行结肠镜检查的341例病人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肠道准备,2018年7月-2018年10月行结肠镜检查的401例病人为观察组,运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管理,落实包括建立标准饮食单、规范的泻药服用及方法、分时段健康教育及图片式粪便观察等护理措施及相应质控查检表等相关内容,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准备合格率及耐受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病人的肠道准备合格率及耐受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显著提高了病人肠道准备的合格率及病人的耐受度,体现了标准化肠道准备过程中人性化关怀,同时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及护士的专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伟萍 《现代护理》2007,13(20):1880-188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门诊及病房拟行电子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改良组,每组2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肠道准备,改良组则采用口服肠内营养液,进行肠道清洁准备。结果改良组的血糖、电解质、自我感觉问卷较传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及肠道清洁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以口服肠内营养液辅助肠道准备可避免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及不适的发生,同时可有效地清洁肠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规范化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0例住院老年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护理人员在检查前肠道准备、检查中病情观察及检查后并发症护理中实施规范化护理。结果:患者肠道准备有效率达96.67%,无痛胃肠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5.83%。结论:通过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提高了肠道准备效果及患者舒适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微视频教育联合末次大便观察这一护理宣教方式对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探究其在结肠镜诊疗中可能具备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行肠镜诊疗的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60例),B组(微视频教育小组,60例),C组(微视频教育联合末次大便观察小组,60例)三组。A组接受常规的肠道准备指导,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视频教育,C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视频教育及末次大便观察。根据渥太华量表对不同分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进行评分,同时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结肠镜诊疗用时、结肠病变检出率、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对护士肠道准备宣教满意度评分及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或Tamhane′s T2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B组和C组的肠道清洁质量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C组患者肠道清洁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5);此外B组、C组患者结肠镜检查用时结肠病变检出率、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对护士肠道准备宣教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 C组患者结肠病变检出率、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对护士肠道准备宣教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5),同时发现随着患者肠道清洁质量的提高,结肠镜治疗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 微视频教育联合末次大便观察的护理宣教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肠道准备及结肠镜诊疗的认知水平,有效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工作,提高患者肠道清洁度,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结肠病变的检出率,减少患者的经济支出及国家的医保支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门诊及病房拟行电子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改良组,每组2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肠道准备,改良组则采用口服肠内营养液,进行肠道清洁准备.结果 改良组的血糖、电解质、自我感觉问卷较传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及肠道清洁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以口服肠内营养液辅助肠道准备可避免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及不适的发生,同时可有效地清洁肠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专科联络护士工作模式在管道护理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53个病区各遴选1名护士组成管道专科联络护士小组,建立专科联络护士工作模式。选取实施联络护士工作模式前(2016年一季度)检查的患者94例为实施前组,实施联络护士工作模式后(2016年四季度)检查的患者99例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管路专科联络护士工作模式前后管道标识正确率、管道护理正确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结果:实施后组管道标识正确率、管道护理正确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管道专科联络护士工作模式能提高临床护士对各类管道护理的正确率,保障患者管道的安全护理,值得在管道专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品管圈(QCC)提高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率,缩短肠道清洁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9月30日270例住院行肠镜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方法。选择2018年9月~11月360例实施QCC活动的住院行肠镜检查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QCC活动的设计进行,确立"提高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率"为活动主题,然后进行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小组成员的圈能力,确定需要达到的清洁肠道的目标值,找出真因后拟定整改措施,落实措施后对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及肠道清洁所有时间。结果:观察组肠道清洁率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清洁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QCC活动可有效提高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率,缩短清洁肠道用时。  相似文献   

14.
董萌萌  刘秀秀 《妇幼护理》2022,2(5):1164-1166
目的 分析小儿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应用协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我院接受肠镜检 查的患儿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肠镜检查前实施常规肠道准备, 观察组肠镜检查前以协同护理为基础实施肠道准备。比较两组的肠道准备用药情况、肠道清洁度、肠道准备中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开塞露灌肠次数、术前口服乳果糖天数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的肠道清洁 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肛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护理应用于小儿肠镜检查 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开塞露灌肠次数、术前口服乳果糖天数以及肠道准备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肠道清洁 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体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科住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以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前(2017年5月—2017年10月)为对照组(55例),实施后(2017年11月—2018年4月)为实验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以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患者护理常规为基础,建立包括医师医嘱的正确率、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护士护理记录的合格率、患者体位的正确率、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标准和细则,运用这五项护理质量指标对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患者的体位进行管理。结果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后,实验组医师医嘱的正确率、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护士护理记录的合格率、患者体位的正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患者体位管理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改善了体位护理的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患者体位的正确率和依从性,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呼吸内科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以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前(2014年7月-2015年2月)为对照组(124例),实施后(2015年3-10月)为观察组(1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护理常规为基础,建立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健康宣教、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引流袋摆放位置和胸腔闭式引流管道完全密闭四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标准和细则,运用这4项护理质量指标对呼吸内科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进行管理。结果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健康宣教知晓率、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合格率、引流袋摆放位置正确率、胸腔闭式引流管道完全密闭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胸腔闭式引流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改善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管理方法,提高了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科质量指标在呼吸内科使用吸入剂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专科疾病特点及循证为基础,建立吸入剂使用前评估、吸入剂使用方法、吸入剂使用宣教及交接班四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标准与细则,运用这四个方面的专科指标对呼吸内科使用吸入剂患者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专科护理指标实施前(2015年3月)与实施半年后(2015年9月),吸入剂使用护理质量中评估正确率、操作使用方法正确率、患者及家属对吸入剂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交接班的合格率的情况。结果专科质量指标实施后,吸入剂使用护理质量中评估正确率、操作使用方法正确率、患者及家属对吸入剂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和交接班的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剂专科质量指标的实施,能有效的提高呼吸专科优质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专科护士的业务素质,且该指标的数据易于收集,指标和标准基于科学文献于临床实践,是有效和可靠的,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在老年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拟行电子肠镜检查的住院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9例和共情护理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前后生理指标(心率、血压)、肠道清洁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肠道准备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准备后两组患者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护理组心率为(70.9±4.6)次/min,共情护理组心率为(67.0±4.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45,P<0.05).肠道清洁度比较,常规护理组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5例,共情护理组Ⅰ级16例、Ⅱ级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1,P<0.05).共情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总分为(127.00±8.49)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103.00±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0,P<0.05).结论 情护理能够提高老年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专科质量指标在中度疼痛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疼痛管理目标为基础,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查检表,利用HIS系统抓取中度疼痛患者信息,进行现场检查及查阅护理记录单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专科质量指标应用前后中度以上患者疼痛评分正确率、疼痛描述正确率、复评时间正确率、止痛药物副作用观察反馈率。 结果 疼痛专科质量指标实施后,中度以上疼痛患者疼痛评分正确率、疼痛描述正确率、复评时间正确率、止痛药物副作用反馈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疼痛专科质量指标的实施,能规范护士疼痛护理,有效控制中度以上疼痛患者的疼痛质量,提高疼痛护理的管理水平。指标的建立基于疼痛规范化治疗指南,能有效地指导护理实践工作,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镜检查微视频在结肠镜诊疗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18年3月30日在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病人309例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4月1日—2018年6月30日在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病人31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讲解、发放预约单等传统式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病人年龄、检查时段应用不同方式让病人观看结肠镜检查微视频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准备的依从性和肠道清洁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药物服用正确率、饮食准备正确率、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肠镜检查微视频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结肠镜诊疗病人肠道准备依从性和肠道准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