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化协同救治模式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院前基层医院、转运途中、导管室及出院后随访)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在FMC-to-B时间、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指标有无差别。结果护理干预组FMC-to-B、D-to-B较对照组缩短,护理干预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较对照组改善,护理干预组MACE事件为5.8%,对照组为16.2%。结论护理干预能缩短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应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00例, 根据时间不同记为对照组(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和观察组(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 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实施重症护理小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 两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LVESV)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麦合用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43例,分为应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组(治疗组)及未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组(对照组),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并通过心脏彩超检测两组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麦、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能抑制或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在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7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心率、24 h尿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24 h尿量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率、24 h尿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应用洋地黄的近期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的患者108例,按照应用洋地黄的时间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后期使用洋地黄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使用洋地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等指标都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早期使用洋地黄治疗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参麦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20例,现察2组患者血中内皮素水平变化;应用心脏彩超测量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并与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4,7 d参麦治疗组血中内皮素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常规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舒张末期容积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参麦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麦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内皮素水平,抑制或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改善左心室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联合早期有氧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情绪、运动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励式护理干预联合早期有氧康复训练,观察2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瑞士席勒心肺运动测试系统评定患者的运动水平(测试指标为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功率),采用心脏彩色超声技术评定患者心功能状况(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运动水平(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功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或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激励式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0例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实施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干预前后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LVEDD、LVESD、LVEF、CI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风险评估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缓解负性情绪,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PCI治疗,研究组41例予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IL-6、IL-17、IL-10、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78.05%),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IL-6、IL-17、IL-10、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IL-6、IL-17、CRP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疗法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转归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医师制定的体力活动逐步增加的方案进行康复治疗,三四周时作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Holter检查24hST段压低时限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同期不进行康复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犤(55.55±10.62)和(56.45±9.57)mm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犤(45.85±11.03)和(43.70±9.65)mm犦、左室射血分数、Holter中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数(2例和3例)及ST段压低时限犤(25.26±10.98)和(30.17±13.68)h犦及梗死后心绞痛(4例和3例)、住院期死亡数(0例和0例)等的构成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χ2或t=0.00~1.25,P>0.05);康复组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数(0例和6例)和平均住院天数犤(18.45±10.13)和(25.65±14.35)d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06,χ2=1.83,P<0.05),康复组出院时达到生活自理18例,对照组9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23,P<0.01)。结论: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冠心病监护病房11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给予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进行锻炼,对照组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方案进行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天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7d后,试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安全、有效,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康复,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1例75岁以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溶栓组)85例、急诊PCI组(介入组)86例,分别接受静脉溶栓及急诊PCI术治疗,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及治疗后0、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死亡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随访结束溶栓组因重度肺炎死亡1例,介入组失访1例,共有169例患者完成随访。IRA再通率介入组显著高于溶栓组(90.70%vs.58.82%,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溶栓组及介入组LVEF为(53.1±8.7)%vs.(63.2±7.4)%,LVEDD为(54.2±9.4)mm vs.(46.6±9.5)mm;介入组优于溶栓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发生率(33.3%vs.17.6%),介入组显著低于溶栓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较静脉溶栓治疗能更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灌注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路径结合基于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研究组应用康复路径基于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后恢复情况、住院期间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出院后不同时间点下的运动耐力情况。结果:研究组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恢复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出院后随访期间的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不同时间点下运动耐力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应用康复路径基于专科护士为导向的延续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与LVEF水平,同时有效降低患者出院后发生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guideline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no indication for specific treatment like ICD implantation. Primary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ardiac arrest within the acute phas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ly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From 1994 until 2004, we included 7111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and an LVEF >30% from the MITRA plus registry who were discharged alive from hospital and had a complete follow up. We compared long term prognosis on to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rehospital cardiac arrest. 286 out of 7111 patients (4%) with moderately reduced LVEF >30% after STEMI had pre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nd were discharged alive from hospital. In these patients, total mortality during a mean follow up of 13 months was 13.6% compared to 8.7% in patients without cardiac arrest, although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were younger and had less risk factors. Higher mortality after cardiac arrest was independent from gender, risk factors and medical treatment. Only in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LVEF >55% after STEMI, mortality was equal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ardiac arrest. Conclusion  Pre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the acute phase of STEMI is an independent risk indicator for highe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ly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LVEF 30–55%).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the implantation of an ICD in these patie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need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诊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高剂量(2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剂量(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半乳凝素-3(Gal-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al-3、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LVEDV、LVESV、LVEDD、LVESD均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促进其心功能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84例,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3例)和下壁心肌梗死组(41例),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于发病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 前壁心肌梗死组:6个月时螺内酯组LVEDD、LVESD、LVEDVI和LVESV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LVEF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防止前壁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发生,对下壁AMI患者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太极拳在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将200例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n = 100)和试验组(n = 10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太极拳运动。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心功能分级、血浆脑钠肽(BNP)、醛固酮(ALD)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及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变化有效者多于对照组(χ 2 = 5.143, P < 0.05),无效者少于对照组( χ 2 =5.924, P < 0.05);两组血浆BNP和ALD、6MWD、LVEF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 t| > 9.883, P < 0.001),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t| > 4.023, P < 0.001)。试验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论 太极拳能够提高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早期运动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t=4.281,P<0.001);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水平均好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80,P=0.034),症状、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吉林大学附属吉林医院心血管诊治中心第二疗区住院患者200例,起病时间在12 h内,并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常规PCI治疗)和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100例,给予缺血后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水平和心脏彩超中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值。 结果心肌梗死后3 d时,对照组cTnI为(40.40±3.85)ng/ml,IPTC组为(23.12±2.36)n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IPTC组。心肌梗死后14 d时,对照组BNP为(2 595±239)pg/mL,IPTC组为(1 391±154)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IPTC组。在随访3个月时,对照组LVEF值为(48.16±4.62)mm,IPTC组LVEF值为(57.11±4.43)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0,P<0.05),对照组显著低于IPTC组。在6个月时随访复查LVEF值,对照组为(49.78±6.22)mm,IPTC组为(60.41±3.94)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P<0.05),对照组显著低于IPTC组。在6个月时随访复查LVEDD值,对照组为(52.19±6.42)mm,IPTC组为(44.24±5.47)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IPTC组。 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急性期心肌梗死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梗死区心肌存活性对左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2月20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患者接受静息状态下18氟-脱氧葡萄正电子断层显像进行心肌代谢显像检查,根据基线梗死区心肌有无存活分为两组,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室壁运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血运重建术后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梗死区心肌存活状态对于左室重构以及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PCI术后12个月,有存活心肌组左室射血分数(46.7±6.98)%高于无存活心肌组(45.1±7.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存活心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3.17±3.89)mm小于无存活心肌组(55.46±4.7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两组随访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后的患者,在有存活心肌的情况下,心功能改善明显;而梗死区无心肌存活的患者,12个月后,心功能减低,左室重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