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病人PICC置管的方法及安全护理。[方法]对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病人行PICC置管,加强PICC置管前评估、置管后X线摄片会诊,对导管末端位置显示不清的病人行心脏增强CT,确定置管位置,置管后正确评估导管功能,加强随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建立置管信息数据库。[结果]3例放置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的PICC功能良好,3例病人均继续使用中。[结论]通过专业团队组织多学科协作,加强永存左上腔静脉病人置管前后护理及随访,可保证永存左上腔静脉置管病人的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
总结 1 例肺癌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经上肢 PICC 导管的护理经验。 护理要点包括:置管前由呼吸科医生、肿瘤科医生、放诊科医生、血管通道专科护士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会诊,进行风险评估、可行性分析及知情同意告知;由PICC 专科护士实施置管,同时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并做好急救准备和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置管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预防 PICC 并发症。 通过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和护理,完成 4 周期化疗后拔出 PICC 导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置管前护理会诊对早产儿PICC置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PICC置管患儿26例作为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会诊前),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月住院PICC置管患儿2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PICC置管会诊后)。比较两组患儿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以及置管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置管前护理会诊能有效提高小儿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置管前护理会诊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对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PICC置管早产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35例早产儿为实施前,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28例早产儿为实施后,实施前未实施护理会诊,实施后在置管前实施护理会诊。对比两组早产儿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早产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实施前,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发生堵管、静脉炎、导管异位以及送管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PICC置管前进行护理会诊,能够有效提高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PICC置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基于循证护理的PICC置管患者护理会诊模式,并探讨PICC置管护理会诊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通过确立护理会诊模式,即护理会诊人员资质准入、护理会诊记录单的编制、护理会诊流程,评价护理会诊的效果及护理会诊人员的工作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穿刺口渗血、肢体肿胀和导管堵塞的解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护理会诊到达时间距申请时间间隔和处置时间距申请时间间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PICC置管患者护理会诊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作效果和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总结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置入PICC的护理经验。依托多学科团队实施系统评估方案包括置管前血管通路需求的评估、上肢血管的评估、置管风险的评估;依托专业的静脉治疗护理团队实施精细化置管和置管后的维护。本组13例患者置管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静脉治疗后拔管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护理建设及发展。方法 :通过组建头颈肿瘤医护团队,实施多学科讨论流程,护理专业人员的分层培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例讨论,医护合作实施护理临床路径,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案管理模式。结果:医护患之间的满意度均有提高,护理团队的专业知识、病情掌握、团队建设等方面均比参与前提高,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护理建设,能显著提高护士专业能力,促进学科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PICC置管101例相关问题护理会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会诊对PICC置管的临床指导。方法:介绍静脉输液专业小组在进行临床会诊的方法。结果:通过总结专业小组在处理PICC置管、并发症等方面的经验肯定了专业小组在101例会诊中发挥了作用,帮助临床解决了困难:结论:通过护理会诊了提高了专业小组人员的水平,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推动了PICC插管技术的更好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病人PICC置管护理质量。方法对PICC护理门诊进行合理设置与布局、制订相关流程和职责、实施多学科合作、研发PICC病人管理信息系统并动态质量监控。结果降低了PICC病人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或P<0.05)。结论 PICC护理门诊的建立及规范运作,有利于提高病人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罕见双上腔静脉的宫颈癌患者PICC置管的尖端定位及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基于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MDT)协作下罕见的双上腔静脉患者PICC尖端位置的确认及精准定位;特殊病例档案建立及跟踪随访;PICC携管期间延续性护理(包括主观感受的询问、带管宣教、疑难问题的解答、导管位置的跟踪);PICC相关并发症(穿刺点渗液)的护理。基于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MDT协作及专科护理,PICC导管最终留置115d顺利完成治疗拔除。  相似文献   

11.
总结1例右侧乳腺癌左侧头臂静脉闭锁改行下肢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置管前对静脉通路的选择进行评估,发生置管困难时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分析讨论,选择最优路径置管,置管后预防并护理相关并发症。最终患者成功建立下肢大隐静脉PICC静脉通路,导管共留置154 d,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杜红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73-7774
目的探讨在PICC置管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有效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舒适护理模式为框架,对100例PICC置管患者给予心理、生理、社会护理干预,置管全程注重心理疏导、环境管理及宣教安抚工作。结果患者紧张恐惧程度较实施前明显减轻(P<0.05),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舒适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能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减轻不适感,有利于置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徐艳红   《护理与康复》2021,20(1):67-68
回顾性分析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置管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对策.置管前未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是置管失败的主要原因,置管失败后未请多学科团队帮助诊断以及置管人员对人体异常解剖知识的欠缺也是导致PICC拔管重置的原因.提出优化PICC置管前后的综合评估流程、组织病例讨论及学习、组建PICC置管的多学科专家团队,保证永存左上腔静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团队干预对乳腺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并发症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在本院行PICC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6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置管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建立PICC护理团队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及自护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PICC置管知识知晓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护理团队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自护能力,提高患者置管知识及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置管并发症及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加强专业小组管理PICC插管患者的实践性研究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PICC置管患者护理安全,减少并发症.方法 从2009年开始至今,采取提高PICC专业小组管理水平,落实全院护士PICC相关知识培训,督查科室PICC置管患者档案管理情况,开展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等措施,以提高临床执行力.结果 通过干预,2009年与2008年各项指标比较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提高工作管理水平,注意方式方法,能有效提高临床科室对PICC置管患者管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肿瘤术后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肿瘤术后PICC置管病人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整体护理上采用CNP护理模式,在循证护理理论下提出PICC置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查找实证,评价证据,找出有效解决的方法,制定CNP表格并监督实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人满意度高、PIC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结论]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术后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肿瘤术后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肿瘤术后PICC置管病人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整体护理上采用CNP护理模式,在循证护理理论下提出PICC置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查找实证,评价证据,找出有效解决的方法,制定CNP表格并监督实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病人满意度高、PIC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结论]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术后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PICC置管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方法由PICC置管的专业护士对全科PICC置管的早产患儿进行会诊处理和跟踪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 PICC置管后并发胸腔积液与患儿自身疾病、导管异位、输注高渗液体等因素有关。结论为减少PICC置管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置管前应评估患儿病情、准确导管定位、选择合适血管置管、置管后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袁美锦  南茹  贺春霞 《全科护理》2014,12(4):362-363
根据护理人员资质、职称、学历、工作岗位、能力水平成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专业小组,由专业小组对PICC操作人员准入管理、制定制度和标准、落实会诊及培训考核、处理置管及带管不良事件,经过3年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对PICC技术的掌握,降低护理人员临床PICC操作风险,达到了保障病人安全及护理人员满意的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不断提高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于2007年6月成立了PICC会诊小组,负责全院PICC置管患者的会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