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在"阴黄"理论的发展中,《内经》、《伤寒论》奠定了黄疸及"阴黄"的理论基础,巢元方等隋唐医家始创"阴黄"的理论,宋代韩祗和、窦材两位宋朝医家将其推向成熟,明代张介宾使"阴黄"理论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2.
韩祗和,北宋著名医家,著有《伤寒微旨论》,该书于阴黄证单列一篇,且多有发挥。韩氏将阴黄证归纳为4个证型,视其寒重、湿重及有无兼证区别对待。同时对阴黄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补充了《伤寒论》之不足。并提出了6首论治阴黄之方剂,可谓阴黄证方药始祖,也开辟阴黄辨证用药之先河。通过对韩氏6首论治阴黄方剂的组方规律进行探析,发现其中茵陈为必用药物,结合辨证,或配以通阳散寒、利湿燥湿之品,或配以回阳救逆之品,为临床治疗阴黄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剂。这些配伍规律对后世阴黄的论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素问》和《伤寒论》为理论基础,以四时节气、阴阳学说与方剂配伍为切入点,分析韩祗和《伤寒微旨论》中辨治伤寒、中风、阴黄的原创方剂的处方思路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疸与熟地     
<正> 黄疸之名,源于《内经》,毋容赘述,其分症别类自仲景五疸开始,历代论述不一、治则亦随之而异。巨著宋·《圣济总录》别为九疸,三十六黄,似乎很细,但只有阳黄描述,阴黄竟然缺如。从阴阳对立、统一、互根的理论来看,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如《伤寒论》有三阳即有三阴。而黄疸病的阴、阳黄说法出现于二个不同的时代,令人费解。由于病名、病机的不统一,  相似文献   

5.
略论张仲景对瘀血学说的贡献程维克(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张仲景;瘀血学说笔者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就张仲景对瘀血学说的贡献略论如下。1创立瘀血证名开启理论先河《黄帝内经》对瘀血证候虽有较丰富的记载,但名称尚不...  相似文献   

6.
温阳化湿为主治疗阴黄22例体会纳猛(云南省开远市人民医院中医科66loo0)关键词黄疸/中医药疗法;阴黄;温阳化湿法病毒性肝炎,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笔者于1984年起至今,在接诊的237例黄疸患者中,辨为阴黄22例,以温阳化湿为主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  相似文献   

7.
忍冬藤和金银花和本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忍冬藤和金银花和应用沿革,对其处、药性、功治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忍冬藤药名出血《名医别录》;而金银花药名在本草书藉中首次收录于宋代《履Chan岩本草》,在方书中则见于宋代《苏沈良方》。忍冬藤与金银花性味可定为辛甘寒,是透邪解毒之良药。从其应用历史说明中药药性功治与临床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还提出应充分利用廉、便、验之忍冬藤药源,进一步开发应用金银花,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8.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这幅罕见的长卷细致地描绘了宋代汴梁(今开封)的繁荣的景象。本简要的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中三处与中医药有关的画面,从中可以看出宋代中医药的发达程度。  相似文献   

9.
道教医学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命门学说发生学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门学说自《难经》提出后 ,并未引起魏、晋、隋、唐医家的关注 ,而在此阶段 ,道教医学内丹术对命门理论的发展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铅汞心肾交互作用的思想 ,促进了中医心肾相交理论的形成 ;宋代内丹术中主铅论占据优势地位 ,相关论述已经确立了命门学说 ,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孙克伟 《肝博士》2023,(2):45-46
<正>我们经过40多年的研究,建立了“阳黄-阴阳黄-阴黄”模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现结合我们的研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1.发现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化趋势,提出“阴阳黄”病证名,建立“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ACLF中医治疗ACLF参照黄疸辨证论治。黄疸辨证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与瘀热为主,属热属实;阴黄以寒湿与虚寒为主,属寒属虚。  相似文献   

11.
张承坤  崔为 《中医学报》2022,37(1):78-81
"阴火"最初为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事物,如海火、地热等。宋代开始,理学思想兴盛,大量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被征引来解释人体。金代名医李杲将"阴火"的概念植入人体中,形成了中医的阴火理论,完成一次中医学术创新。李杲所论之"阴火",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引起的下焦病理之火,但明清医家将之与朱丹溪的"相火"理论混淆,形成内容相互冲突的阴虚之火说和命门之火说两种理论,并且各自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代中医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为了消弭观点冲突,并基于临床实际情况,先后将"阴火"的概念进行范围扩大,最终形成"阴火"是指一切内伤引起的虚性火邪的观点,完成中医学术史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2.
《活人书》是宋代著名伤寒学家朱肱的代表作,是书初名《伤寒百问》,经历了数次刊刻。二书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元燕山活济堂刊本《伤寒百问经络图》与宋刊本《重校证活人书》。二者相对照,其间增补与删改之处甚多。这些改动一方面是考虑到读者检阅的方便,另一方面反映了朱肱伤寒观点的前后变化,同时也透露出北宋末年伤寒学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宋代名医朱肱辨治伤寒,具有定位重表里,辨证重阴阳,以及脉证合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唐天宝十年(752)成书的《外台秘要方》中的伤寒部分,汇总了中唐及其以前的伤寒成果,而宋淳化三年(992)成书的《太平圣惠方》中的伤寒内容,则汇集了宋初及以前诸家伤寒之大成。对2书中伤寒理论部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从中唐至宋初200年间,以“文本”为载体的伤寒理论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仅有少量的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胎毒理论是中医儿科学对某些疾病病因的独特认识。运用传统文献整理方法对中医儿科胎毒理论源流进行梳理,认为其在宋之前开始萌芽,此时尚处于胎病理论阶段,认识到小儿尤其是新生儿诸多疾病的病因是在胎儿时期获得的,与患儿母亲胎孕时期养护及饮食不当相关,防治上注重清热解毒;宋金元时期明确提出胎毒为诸多儿科疾病的病因,并出现了胎毒医案的记载;明清时期渐趋成熟,认为胎儿形成前或胎儿期,由于父母嗜食辛辣甘肥,或五志过极化火,或房事过度,或孕母感受寒热之邪,形成胎毒内蕴,导致小儿出生后罹患鹅口疮、重舌、木舌等口腔疾病,虫疖、流丹、湿疹、痈疖等皮肤疾病,胎黄、胎惊等新生儿疾病以及麻、痘等传染性疾病,防治方法上注重辨证祛胎毒。  相似文献   

16.
分析明代医家张介宾“阴阳一体”论的理学背景,以及在医理阐释中的发挥。张介宾以阴阳论为指导,构筑命门学说的哲学基础,在医学理论中充分发挥“阴阳互根”的思想,提出了“阴阳相济”的治疗法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新生儿黄疸发生及处置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新生儿黄疸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什刹海社区预防保健科访视的新生儿就其黄疸发生情况及黄疸原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①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为31.33%,混合喂养为20.70%,人工喂养为1 5.94%: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黄疸发生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②轻度黄疸占87.32%,中重度黄疸占12,68%,无核黄疸发生;③生理性黄疸占54.23%,母乳性黄疸占28.29%;④黄疸发生率为26.45%,其中男33.09%,女19,19%男女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母乳喂养黄疸儿发生率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男高于女有待进一步探讨。205例黄疸儿无一例核黄疸发生,社区访视指导非常重要,社区目前黄疸儿的处置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王灵台教授治黄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中医中药治疗黄疸有其独特的疗效。上海市名老中医王灵台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黄疸的病因病机、分型、治疗以及残黄均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首次提出介黄的理论,从而丰富了黄疸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洪敏 《医学综述》2012,(19):3306-3307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确定总胆汁酸在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患儿TBA水平,同时对其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生理性黄疸组的DBIL、ALT、TBA低于病理性黄疸组(P<0.05),尤其是生理性黄疸组的DBIL和TBA值明显低于病理性黄疸组(P<0.01)。生理性黄疸的ALT异常率及TBA异常率明显低于病理性黄疸组(P<0.01)。结论血清TBA测定能较好地诊断病理性黄疸患儿,是反映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征,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