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及其产AmpCβ酶的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NICU新生儿临床样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09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其是否产AmpC酶。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12月NICU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为35.8%(39/109),产AmpC酶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92.3%-100.0%,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7.6%-33.0%,产AmpC酶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菌株。结论 NICU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率较高,其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加强AmpC酶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产AmpC酶鲍氏不动杆菌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分离情况、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医院感染42株鲍氏不动杆菌分布科室和感染部位分析,并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4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产AmpC酶18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42.86%;而非医院感染40株鲍氏不动杆菌中产AmpC酶6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15.00%;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科室的检出主要以烧伤科为主,而感染部位则是呼吸道和皮肤软组织两者共〉90%;医院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明显高于非医院感染。结论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分离率高,耐药率也较高,应针对它的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一步分析AmpC酶流行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直接依据。方法收集259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细菌室做常规抗生素耐药监测;改良Hodge实验筛选出产AmpC酶菌株,PCR检测AmpC酶基因。结果本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等科室;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1.46%和78.38%,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1.35%和41.70%;对头孢西丁耐药率为21.2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最高,高达95%以上;Hodge实验筛选出53株产AmpC酶菌株,AmpC酶基因PCR扩增阳性者49株,其中ADC基因型占比95.92%(47株),ACT-1型占比4.08%(2株),未检出DHA、VCC和MOX基因型。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规药物耐药形势较严峻,产AmpC酶的细菌基因型主要为ADC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71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高产AmpC酶和ESBLs流行病学特征及6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方法 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和ESBLs,用K-B法作药敏。结果 71株不动杆菌检测出高产AmpC酶40株、ESBLs23株、SSBL6株、非AmpC酶和非ESBLs广谱酶2株,61株产酶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外,对其余所试各药耐药率均超过80%:结论 不动杆菌产AmpC酶检出率高于ESBLs,治疗产酶株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现状与耐药性以及抗菌药物体外联合对其的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并以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进行。结果9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产金属伊内酰胺酶(MBLs)菌株占94.79%(91株);产AmpC酶菌株占36.46%(35株),产质粒型AmpC酶菌株占35.42%(34株),产诱导型AmpC酶菌株占26.04%(25株)。多粘菌素B对产MBI。S、AmpC酶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5.71%、88.5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对产MBLs及产AmpC酶鲍曼不动杆菌的协同作用分别为51.65%与41.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酶率高,多种酶并存,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对产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应谨慎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建议选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59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 结果 25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209株来自痰液,占80.7%.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呼吸科、神经内科等科室.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增加,对鲍曼不动杆菌最敏感的扰生索是美罗培南,其次是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美洛西林高度耐受性(>73.5%),且呈多重耐药性. 结论 医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多重耐药性明显.临床应加强临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该院儿科和河北省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治疗儿童携带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使用效率、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试验,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完全抑制区的直径包括纸片的直径。抑菌环大小判读参照M100,并报告测试的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4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菌72株,泛耐药菌24株,非多重耐药菌46株。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碳氢酶烯类、氨基糖甙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41.00%~99.00%,多粘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为0。结论:儿科病房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提高,通过耐药性分析建议临床联合用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91株,分析其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病房、干诊三病房和呼吸病房,均为26.4%,以痰液分离最多,为87.9%;哌来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32.8%、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34.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应加强医院耐药菌株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郑卫东  李莲  田彩霞  郭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08-1510,1513
目的了解本院不动杆菌属细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本院2008年2月~2010年10月全院送检的2688例痰标本分离出的127株不动杆菌属细菌进行药敏分析,并比较主要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科室的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2688例痰标本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19株,洛菲不动杆菌8株,检出率分别为4.4%和0.3%。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常用的抗生素普遍耐药,平均耐药率高达80.9%,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表现出敏感,敏感率为65.5%,耐药率19.4%;而洛菲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低,平均耐药率为22.1%。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检出科室为: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这些科室的多重耐药株、泛耐药株例数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0.05),各科室多重耐药株、泛耐药株构成比分别为67.4%、30.4%;81.3%、18.7%;77.7%、16.6%;42.8%、21.4%;23.8%、4.7%。结论痰液标本中分离的不动杆菌属菌株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多重耐药株(MDR-Ab)、泛耐药株(PDR-Ab)占有很高的比例,临床已经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新药的开发,以控制院内感染的蔓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目的调查当地省级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AmpC酶情况,并对AmpC酶阳性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研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采用AmpC酶表型筛选法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利用RAPD分型技术对AmpC阳性的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06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1.1%,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特别是氨曲南和哌拉西林;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耐药性;共检测出25株AmpC酶阳性菌株,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的23.58%;通过聚类分析发现5、6、10、12、13、14、20、23号菌株分为同一聚类群;8、17、18号菌株分为同一聚类群.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各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AmpC酶表型筛选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快速,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使用;RAPD分型技术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对于确定鲍氏不动杆菌菌株间的同源性,监控感染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产AmpC酶的耐药情况及ampC结构基因在鲍氏不动杆菌中的分布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46株鲍氏不动杆菌用MicroScan WalkAway-4.0鉴定到种并鉴定其耐药性,并用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行PCR扩增了解AmpC耐药结构基因在146株鲍氏不动杆菌中的分布。结果 93株细菌ampC基因阳性,阳性率为63.7%,65株细菌产AmpC酶,产酶率为44.5%;146株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药物敏感率依次为89.7%、75.3%、62.3%、59.6%、58.9%、48.6%、43.8%、22.6%、15.1%、15.1%、13.7%、11.6%、11.0%3、.4%2、.7%、2.7%。结论西安地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严重,明确高产AmpC酶的菌株有助于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我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8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6%、9.2%、17.4%和15.1%。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39.5%~67.4%)较高。21株菌(24.4%)检出ESBLs、31株菌(36.0%)检出AmpC酶。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药敏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ESBLs、AmpC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AmpC酶活性及基因型。方法 AmpC酶活性检测采用三维法、三联纸片法;基因检测采用PCR法。结果 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ampC(染色体型)基因阳性14株,阳性率70.0%,ampC(质粒型)基因阳性1株,阳性率5.0%,总阳性率75.0%;三联纸片法阳性率80.0%,三维法阳性率65.0%。结论三联纸片法、三维法与基因检测结果符合率接近,三联纸片法优于经典三维法,且较基因检测法更简捷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医院不同病区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属耐药性变迁及基因同源性,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8年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株23株,采用Kirby—Bauer(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2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3种或以上抗茵药耐药有22株;ERIC—PCR谱型表现为7种基因型,其中来源于不同的2个克隆株A型和B型,共占79.3%,且2个克隆株的相似度为72.7%。结论来自多个病区的多重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具有基因同源性,存在院内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药物耐药情况。方法:采集2008年1月-2009年10月年临床标本,并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87株,其中85.37%分离来自痰标本,42.16%来自儿科。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10.1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7.8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达70.38%~97.9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侵犯儿科患者,主要分离部位是呼吸道;耐药率最低是亚胺培南,临床用药要根据药敏结果来选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院2011年1~12月期间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所得87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者有261例(29.91%),非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者有610例(70.09%),对15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耐药性:非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株耐药率≥90%的药物有5种,耐药率≥50%的药物有12种,耐药率<50%的药物有3种,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6.89%,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30.66%,头孢他啶耐药率为43.61%;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株耐药率≥90%的药物有13种,耐药率<90%的药物有2种,其中以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29.89%,头孢他啶耐药率为59.00%.结论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多数抗生素耐药,泛耐药现象明显,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少数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何晓锋  刘芳  曹晋桂  焦力群  张虎  吴镝  马文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46-2547,2550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联链反应(PCR)检测78株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TEM、SHV和CTX—M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进行DNA测序。结果 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7株TEM基因阳性(74.0%),未检出SHV和CTX—M基因,2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5株TEM基因阳性(89.3%),2株SHV阳性(7.1%),未检出CTX—M基因。结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以TEM型较为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药敏检测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共254例,所有患儿均采集痰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进行药敏实验分析。结果254例患儿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7株。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者有38株,占29.92%,大肠埃希菌感染者有13株,占10.23%;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有10例株,7.87%,真菌感染42株,占33.07%。混合感染者患儿有26例,其中16例为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占所有混合感染患者的61.54%。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性>50.0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主要致病菌,鉴于感染率最高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应动态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02与2007年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口内酰胺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药敏系统以及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WHONET软件分析试验结果。通过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感染者在呼吸内科病房和神经外科病房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最高,患者多有吸氧吸痰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年龄大,广谱抗生素使用史。对所监测的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上升到50%以上,并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但也从30%上升至11.5%。ESBLs、AmpC检出率分别从15.2%、27.3%上升到35.7%、42.9%。结论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ESBLs、AmpC的产酶率高,应加强其药敏检测和产酶株的监测,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