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接受NPPV治疗前后HR、RR、PaO2及PaO2/FiO2的变化.结果 NPPV治疗成功率为81.8%(27/33),治疗成功患者在NPPV治疗1~2 h时HR、RR、PaO2、PaO2/FiO2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失败患者在NPPV治疗1~2h病情无改善,改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NPPV失败患者均为ARDS患者.结论 NPPV是肺外源性ALI/ARDS患者早期呼吸支持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分析影响ARDS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8例ARDS患儿的ARDS类型、治疗过程中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以及家属治疗态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RDS原发病中以脓毒血症病死率最高为66.67%(14/21);治疗过程中合并MODS共8例(均为肺外型),死亡6例,病死率高达75.00%(6/8),明显高于不合并MODS患儿的病死率[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积极治疗可以降低患儿病死率(P< 0.05);PaO2和PaO2/FiO2值肺外型低于肺内型,合并MODS患儿低于不合并MODS患儿,家属消极治疗者低于积极治疗者(P<0.05);PaCO2值肺外型低于肺内型,家属消极治疗者低于积极治疗者(P< 0.05);pH值肺外型高于肺内型,合并MODS患儿高于不合并MODS患儿,家属消极治疗者高于积极治疗者(P<0.05)。合并MODS的患儿危重病例评分明显低于不合并MODS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积极治疗的患儿危重病例评分明显高于家属消极治疗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外型原发病为脓毒血症、合并MODS、家属治疗态度消极对小儿ARDS的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急性肺损伤(ALI)、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基本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通气2 h、通气3 d、7 d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记录患者的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次(R).结果 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平均时间为(10.65±3.22) d,ICU住院平均(15.42±4.47) d,患者死亡28例,死亡率为43.08%.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后,PaO2和PaO2/FiO2不断升高,PaCO2和R不断下降,每次测量指标与上一时间段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在ALI、ARDS的治疗方面具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应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 20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用NIPPV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应用NIPPV治疗H1N1流感所致ALI/ARDS,在通气2 h后可提高PaO2,降低呼吸频率;通气24 h后,PaO2、RR显著改善;病情恶化气管插管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积极应用NIPPV治疗可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在常规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同时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疗效,并探讨有效提高存活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SAP并发ALI患者,第1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第2组(34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行CVVH,观察两组治疗后1周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肝肾功能和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并比较其存活率.结果 治疗后1周两组的APACHEⅡ评分、PaO2和PaO/FiO2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第2组较第1组更显著(P均=0.000);第2组的血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CVP明显降低(P<0.05);第2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第1组(79.4%和53.3%,P<0.05).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SAP并发ALI的同时应用CVVH,及早机械通气并设置适度的呼吸机参数水平,能保护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7年10月19例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治疗过程.结果 19例均给予机械通气,未出现呼吸机所致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带机时间平均(5.5±1.4)d.死亡3例,病死率15.8%.结论 早期诊断并尽早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严重胸外伤并发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吕燕平  张艳莉  刘勇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59-136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应用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可行性.方法 20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用NIPPV治疗,观察不同时间PaO2、PaCO2、pH、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应用NIPPV治疗H1N1流感所致ALI/ARDS,在通气2 h后可提高PaO2,降低呼吸频率;通气24 h后,PaO2、RR显著改善;病情恶化气管插管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积极应用NIPPV治疗可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频率,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在抢救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ARDS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NIPPV治疗,对照组根据病情程度部分行立即有创机械通气或待病情恶化后行有创机械通气,部分经基础治疗后缓解未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pH值、氧合指数等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的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2、24h PaO2、pH值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h与治疗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在治疗8、24h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插管率46.88%(15/32),较对照组的80.00%(16/20)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6.25%(2/32)、住院时间(21.2±15.7)d,与对照组的10.00%(2/20)、(22.4±14.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肺通气及肺泡换气,且改善通气较快,对氧合的改善稍滞后;另外NIPPV可明显降低插管率.因此NIPPV作为无禁忌证ARDS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清  李宏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42-4143,4145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将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44例)、常规剂量组(44例)和大剂量组(44例),3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及χ2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3组间PaO2及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PaO2及PaO2/FiO2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3d后,大剂量组PaO2及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经治疗进展到ARDS者分别有10、8、2例,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分别有6、5和1例死亡,死亡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剔除ARDS病例后,大剂量组PaO2/FiO2恢复到300mmHg以上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间对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对小儿ALI患者肺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应用大剂量沐舒坦对小儿ALI的预防、治疗和转归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伴急性肺损伤(ALI)患儿的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ARDS伴ALI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8例ARDS无ALI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呼吸机参数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Cst、Qs/Qt、PaO_2以及PaO_2/FiO_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参数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MODS发生率为20.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ALI的ARDS患儿呼吸机参数普遍偏高,肺功能明显下降,MODS发生率显著上升,对于ARDS患儿应密切关注是否发生肺损伤,尽早进行干预,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合并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防治措施,以利于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56例重型MAS合并ALI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气分数(FiO2)比值(PaO2/FiO2),将其分为PaO2/FiO2≤100组(n=13)和PaO2/FiO2>100组(n=43)。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分娩方式、性别分布、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7,1.9;P>0.05)。结果重型MAS合并ALI患儿中,两组患儿上机时间比较[(4.92±5.22)hvs.(3.43±3.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O2/FiO2≤100组患儿依赖呼吸机治疗时间比较[(62.15±27.61)hvs.(42.12±19.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FiO2≤100组存在更严重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明显的肺顺应性下降(P<0.01),X射线胸部摄片常见双肺透亮度下降(χ2=5.28,r=1;P<0.05),甚至出现支气管充气征,更易合并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P=0.01)。重型MAS合并ALI患儿中,PaO2/FiO2≤100组入院后,均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10例(76.9%,10/13)接受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3例(23.1%,3/13)接受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上机治疗(8~12)h后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氧合、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0.001)。结论 MAS合并ALI患儿存在严重的通气、氧合功能障碍。对其联合HFOV,注入PS和iNO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氧合。但是否为其最有前景的治疗模式,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重症心脏病患者在体外循环(CPB)术后容易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根据上世纪90年代分别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召开欧美联席专题会议关于肺损伤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其氧合指数(PaO2/FiO2)已低于200mmHg(1mmHg=0.1333kPa),可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虽说已知发病与体外循环有关,但是在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发生了哪些病理生理改变,并不完全清楚,从而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现就CPB致ALI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注利多卡因对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合并有ALI的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0.5%利多卡因在吸痰前气管滴入2-3ml,并每间隔1h再次滴入;或采用生理盐水500m1+5%碳酸氢钠80ml+2%利多卡因20ml持续气管内滴人,3-5滴/min。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在吸痰前气管滴入2-3ml,并每间隔1h再次滴人;或采用生理盐水500m1+5%碳酸氢钠80ml持续气管内滴人,3-5滴/min。观察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两组Sa02、PaO2/FiO2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5);治疗组6hSa0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a02/Fi02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利多卡因气管内滴人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疗效确切,可改善氧合,终止其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SaO2、PaCO2、PaO2/FiO2变化。结果:治疗后3-7d,治疗组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7d,治疗组SaO2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列地尔可改善ARDS患者氧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人选患者服毒到救治的时间均<24 h,依据临床结局分为病死组37例和存活组31例,分析两组病例的服毒至就诊时间、服毒剂量、治疗5 d内MODS出现的时间以及受损器官数目.结果 68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5例,发生率为51.47%,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率为97.1%(66/68例),中毒患者的病死率为54.4%(37/68例).病死组患者服毒至就诊时间和服毒剂量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死组患者MODS器官数目>3个的构成比(70.27%)明显高于存活组(3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组患者MODS出现时间和ALI/ARDS出现时间,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中毒病例的中毒性心肌、肝、肾等损害较肺损伤出现早.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导致的MODS出现时间早、病情凶险而且病死率高,以肺损伤为主的MODS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服毒至就诊时间和中毒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潮气量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PICU收治需支持通气的ARDS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机械通气采用常规潮气量(10~12 ml/kg);观察组(24例)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6~8 ml/kg).上机后观察两组患儿24、48及72 h氧合改善及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分析机械通气并发症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儿上机前PaO2/FiO2值(104±23.6 vs 112 ±3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后24、48及72 h PaO2/Fi02、PaCO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t ≥2.74,P<0.01);观察组气压伤低于对照组(x2 =6.97,P<0.01);观察组病死率16.7%(4/24)低于对照组50%(10/2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P<0.05).结论 ARDS患儿采用小潮气量通气,能改善其氧和,且无血液动力学影响,亦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及病死率,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LTV)加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MV)与传统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1997-10~2003-10,26例创伤性ARDS患者,分为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组(A组)11例(1997-10~2000-08),LTV量加PEEP机械通气组(B组)15例(2000-09~2003-10).比较两组的血气、血液动力学指标,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发生率,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时间、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结果两组中血液动力学和血气指标中PaO2无差异.B组P aCO2高于A组(P<0.05),B组中发生MODS的时间延长(P<0.05),MODS的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降低且无VILI发生.结论 LTV加PEEP机械通气在创伤性ARDS的治疗中,改善氧合与传统方法无差异,PEEP(5~18)cmH2O和轻度高碳酸血征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且能有效地减少VILI,延长MODS发生的时间,降低MODS发生率和ARDS的病死率,适合在ARDS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25例NRDS患儿采用SIMV模式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aO2/PAO2、PaO2/FiO2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h内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皮肤紫绀消失,吸气性三凹征明显减轻或消失,外周循环改善;治疗后动脉血气pH、PaO2、SaO2值逐渐上升,PaCO2、BE负值逐渐下降,治疗后8h的pH、PaCO2、BE负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8h的PaO2、Sa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h、8h的PaO2/PAO2、PaO2/FiO2值高于治疗前,所需氧浓度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例患儿中19例存活,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治愈率76%,无1例出现气漏、肺出血等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结论:SIMV模式治疗NRDS能有效改善肺换气和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珍 《中国保健》2008,16(9):323-324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血气指标的改变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新生儿呼吸衰竭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对照组85例.二组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头罩吸氧;治疗组予鼻塞式CPAP,其参数设定为流量(FLOW)4~5L/min,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0.4~0.5,气道压力保持4~6cmH2O,调节加温湿化罐温度,使吸入气体达30℃左右.治疗后密切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气变化,两组分别于氧疗后12h、24h行动脉血气检查,比较PaO2、PaCO2及氧合参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2.7%,明显高于对照组38.8%,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CPAP确能改变患儿血气指标,氧疗后PaO2、PaCO2/FiO2明显升高、PaCO2下降,以治疗组较显著,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塞式CPAP确能改善通气和氧合.早期应用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PQ)肺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序贯性血液净化(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综合治疗。对照组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结果对照组40%患者有效,治疗组75%患者有效,两组间有效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PaCO2、PaO2/FiO2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X线胸片提示肺损伤好转9例,显著多于对照组5例(P<0.05);死亡率两组无差异。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动脉血气、呼吸参数,对急性PQ中毒肺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