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有效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医嘱,探索适宜的管理方法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lan-Do-Check 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法对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和干预,通过对比管理前后不合理医嘱的数量,以评价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细胞毒性药物医嘱的不合理率从0.93%降至0.48%,溶媒用量、医嘱信息、溶媒选择等类别的不合理医嘱数量均明显下降。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了医嘱的不合理率,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PIVAS药师对医嘱的干预,有效的减少了不合理医嘱的产生,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以临床药师处方点评为核心的PDCA循环法在规范医院不合理用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25%的比例抽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3月、4月全院归档病历医嘱,医院自2019年3月起形成了以临床药师处方点评为核心的PDCA循环法,以规范临床用药。比较3月、4月不合理用药医嘱率、不合理用药医嘱类型及占比。结果 抽取2019年3月全院医嘱615份,其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医嘱72份,占11.71%;同比例抽取2019年4月医嘱739份,其中不合理用药医嘱58份,占7.85%。2019年4月不合理医嘱占比低于3月(P<0.05)。统计2019年3月、4月医嘱点评中的不合理用药类型,排名前3位的均为适应证不适宜、无指征用药与超出药物使用适应证范围,三者分别占所有不合理用药医嘱的65.28%(47/72)、56.90%(33/58)。结论 以临床药师处方点评为核心的PDCA循环法是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PDCA循环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PDCA循环在临床药学中的作用。方法在提升临床药师工作效率、改善药学培训、降低住院不合理用药和提升药师处方点评正确率等工作中运用PDCA进行管理。结果 PDCA循环使临床药学工作目标更加科学规范,改进了工作模式和方法,增加了临床药师主动管理的兴趣和意识。结论使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持续提高临床药学工作效率,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促使临床药学管理质量循环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发现药剂科问题及对策.方法 选择PDCA循环理论来实施数据分析,对问题原因进行查找,同时制定针对性对策.选择PDCA循环前(2013年1~12月)所发放的药品55 126件作为对照组,选择PDCA循环后(2014年1~12月)所发放的药品64 351件作为试验组.对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并以PDCA循环前的400份病历作为对照组,分析医嘱16 374项;以PDCA循环后的400份病历作为试验组,分析医嘱20 528项;对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的药品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药物不合理医嘱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PDCA循环管理法对药剂科进行管理,可规范医院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的管理质量,有效改善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9,(9):1500-1503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质子泵抑制剂(PPIs)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及其对策,为规范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7年第4季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住院患者医嘱50份为PDCA管理干预前组;另抽取2018年第1、2、3、4季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住院患者医嘱200份为PDCA管理干预后组,分析其医嘱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的专项点评,比较干预前后使用合理率差异,分析不合理使用的类型及其原因。结果: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使用率从28%降至16%,其合理使用率不断上升。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医院药事管理质量和药学服务水平,促进了临床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6):90-9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提高药品管理质量、实现合理用药实践做法。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进行干预。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采用PDCA循环后所发放的65782件药品设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PDCA循环前所发放的54780件药品设为对照组。观察采用PDCA循环法前后药库药品管理情况;另抽取我院1000份病历,其中采用PDCA循环前500份病历做为对照组,分析临床药物使用的医嘱共计21641项;采用PDCA循环法后的500份病历为观察组,分析临床药物使用的医嘱共计19859项。观察实施PDCA循环法前后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药物不合理医嘱率明显低于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发现采用PDCA循环前所发放的54780件药品中,药品有效使用率为96.90%,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8.45%,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3.10%。采用PDCA循环后所发放的65782件药品中,药品有效使用率为98.80%,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9.45%,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1.10%。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管理使用PDCA循环能帮助规范医院药品管理流程,加强医疗药品管理质量,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7,(12):1779-1781
目的分析2016年第四季度丙氨酰谷胺酰胺医嘱点评成效,以期对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逐月抽取2016年第四季度丙氨酰谷胺酰胺医嘱,根据20/80原则针对重点科室进行点评,运用PDCA循环法改进点评方法,在点评、反馈的循环中寻找有效的方法使点评有效。结果本院2016年第四季度丙氨酰谷胺酰胺使用量逐渐下降,全院不合理率由45.45%下降至12.35%,消化内科不合理率由50.00%下降至17.86%,合理率逐步提高。结论在医嘱点评中运用20/80以及PDCA法可以明显改善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8.
谢洁 《抗感染药学》2021,18(4):538-540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对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间(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简称实施前组)住院患者72例临床资料,另抽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间(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简称实施后组)住院患者72例临床资料;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药敏试验送检率、用药不合理率以及用药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实施前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般用药、限制级用药、特殊使用级用药药敏试验送检率和用药不合理率分别为70.83%、3.92%、19.61%、19.61%和56.86%;而实施后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率分别降至52.78%和0.00%,一般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分别为13.16%、39.47%和47.83%,实施后组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住院患者用药总费用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效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率及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提高了不同用药级别的药敏试验送检率,确保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推进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推进及完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工作。结果在第1次PDCA循环后,心血管科门诊处方合格率由2019年8月的75.5%提高到2019年11月的90.4%;在第2次PDCA循环后,超适应证方面系统审核不合理率由2020年1月的10.80%降低至2020年7月的4.02%;在第3次PDCA循环后相互作用方面系统审核不合理率由2020年4月的11.86%降低至2020年9月的0.09%,药师干预率由0.61%提高到23.53%。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推进并且完善该院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有效拦截干预不合理处方,提高审方质量,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在本院肿瘤内科抗肿瘤中药制剂使用中的管理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收集抗肿瘤中药制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临床药师干预、专项处方点评等措施,规范抗肿瘤中药制剂的临床使用。比较PDCA执行前(2016年7~12月)与执行后(2017年7~12月)本院肿瘤内科抗肿瘤中药制剂的金额、用药频度和用药合理性,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的效果。结果使用PDCA循环管理法干预后,肿瘤内科抗肿瘤中药制剂人均药品费用由1409.71元降至1106.16元,且注射剂型的DDDs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后的抗肿瘤中药制剂使用合理率达68.99%,较干预前的45.42%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抗肿瘤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效果,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探究建立临床药师与临床科室合作的工作模式。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间医院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资料为药学干预前组,统计与分析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另抽取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的2018年4月-2019年6月间医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资料为药学干预后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不同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即DDDs/(100人·d)的差异;并针对不合理用药科室制定相应的专项整治计划和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规范了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小于40 DDDs/(100人·d)。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干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和建立了临床药学知识教育培训、查房会诊和病历点评的工作模式,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李静  刘晓玲  贺玫 《中国药业》2014,(17):82-8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医院2011年1至5月和2012年1至5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设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长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进行比较。结果抗菌药物总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00%降为61.11%;品种选择、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性提高;术前术后更换品种的病例降低;联合用药比例由2.55%降为0。结论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效果显著,合理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医学科参与合理用药的方式。方法:通过结合实例介绍临床药师在重症医学科病房的临床实践,从参与抗感染治疗、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品不良事件、注意合理用药细节、参与多学科病例讨论、参与科室业务学习等方面,从药学角度关注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症医学科的药学实践,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融入了临床治疗团队,最终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4.
陈秋琴  王君萍  杜贯涛 《中国药房》2012,(22):2101-2103
目的:总结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心内科查房的体会,探讨临床药师查房的必要知识准备及应关注的重点。方法:对临床药师关注的重点如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抗生素使用等进行举例分析。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能提高医疗质量。临床药师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提高药学和医学专业水平,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全新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医嘱的合理用药干预情况。方法:通过"军卫1号"工程局域网与"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的医信通平台,提取我院2008-2010年临床药师干预临床合理用药的数据,对各科室不合理用药干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共提出714次合理用药干预,有690次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回复,占96.6%。其中,外科住院患者医嘱干预有565次(占79.1%),内科住院患者医嘱干预有149次(占20.9%)。不合理用药干预类型列前3位的分别为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及疗程不合理、超适应证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应不断加强与医师的药学交流,外科住院患者医嘱需重点监控,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使用紫杉醇注射液化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上半年某院输注紫杉醇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病历,随机抽取使用紫杉醇注射液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病历作为对照,通过单因素分析法排除紫杉醇注射液输液器材,配制溶媒、浓度、滴速,化疗前预处理方法,患者药物过敏史,化疗前评分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明确患者术后体温平稳至化疗开始的时间间隔长短是导致患者使用紫杉醇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临床药师通过加大不良反应频发病区药学查房力度,重点关注患者开始化疗和体温平稳的间隔时间;每月对使用紫杉醇注射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史进行专项点评;加强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后续追踪随访;定期在院内信息平台上公示紫杉醇注射液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相关信息等措施进行整改。结果:临床药师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使得2016年下半年该频发病区在使用紫杉醇注射液化疗时患者术后体温平稳的天数显著延长,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和发生率均明显降低,由上半年的6例下降为2例,发生率由5.5%下降为2.3%。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紫杉醇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本药在临床使用中的风险,保障了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郭峰  赵纳 《中国药房》2011,(34):3184-3186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6月(干预前)和2010年1~6月(干预后)骨科住院患者归档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从86.00%降至31.00%,抗菌药物人均费用从296.32元降至89.56元。结论: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后,可显著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师借助合理用药软件开展门急诊处方前置审核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借助合理用药软件收集2020年1-4月开展处方前置审核的门急诊处方,分析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效果;收集2019年9-12月的处方作为对照组(仅进行事后点评)、2020年1-4月的处方作为干预组(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并进行事后点评),比较干预前后不合理处方情况;进一步选取2019年11-12月被软件系统拦截的处方作为拦截对照组、2020年1-2月被拦截的处方为拦截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处方拦截情况,评价前置审核对医师开方行为的影响。此外,以2020年4月获取的108992张处方为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模式(即全人工审核)与信息化模式(即软件辅助人工审核)进行事后点评,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处方事后点评效果。结果:2020年1-4月,药师开展前置审核处方共2393张,其中合理处方1387张(占57.96%),不合理并进行干预的处方1006张(占42.04%);药师干预后医师返回修改处方数983张,干预成功率为97.7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门急诊处方总体不合理率、各类型处方不合理率均显著降低(P<0.001);与拦截对照组的拦截处方数(1402张)比较,拦截干预组的拦截处方数(721张)显著降低(P<0.001)。与传统模式比较,信息化模式下需要人工事后点评的处方数及"假阳性"处方数显著减少,且发现的不合理处方数显著增加(P<0.001)。结论:药师借助合理用药软件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可显著提高门急诊处方的合理率;在信息化模式下进行处方事后点评,可在降低药师工作强度的同时提高点评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实施临床路径、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我院实施癫痫临床路径前、后,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方案的本地化调整及监测内容制订,对干预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指标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我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0.7d,平均住院费用降低了324.5元,临床路径组总费用比对照组多收入了70311.50元。主要合理用药指标,即等间隔用药比例及血药浓度监测比例分别由36.04%和72.07%上升至97.66%和93.75%。结论:临床药师可以参与临床路径实施的全过程,在确保临床路径实施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循环法在中药处方点评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4个阶段的过程管理对2021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药处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1—3月32 292张处方为对照组,以4—8月50 557张处方为管理组,比较PDCA循环法运用前后发生率较高的2类不合理处方(饮片颗粒用法混淆处方、证型未使用中医证型处方)的数量、中药门诊处方合格率和住院中药处方合格率。结果 中药门诊处方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7.6%(965/988)上升到97.8%(1 506/1 540),住院处方合格率在实施PDCA循环后从89.1%(106/119)上升到95.6%(259/271),发生率较高的2类不合理处方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在中药处方点评中运用PDCA循环法,提升了处方的质量,规范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同时提升科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