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有效运用舒适护理的镇静效果开展分析。方法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时间段内开展本次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86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普通组,研究组的43例患儿开展舒适护理,普通组的43例患儿开展普通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镇静与镇痛效果均好于普通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在术后开展舒适护理干预,可取得更好的镇静效果,同时有效降低镇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的监护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方法:对53例8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根据其生理特点,严密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引流管及感染等监护措施,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3例中1例死亡,死亡率1.8%,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7.5%,包括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低心排综合征、出血等.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引流管、感染等监护,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6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进行呼吸道管理,减少肺部并发症.方法:根据小儿呼吸道的特点,分析引起肺部并发症的原因,抓住气管插管管理、吸痰管理、呼吸机应用管理、气道温湿化管理、气管插管拔除后管理、术前术后健康指导几个重要环节,控制肺部并发症.结果:本组69例患儿,由于加强了呼吸道管理,只有7例患儿发生肺部并发症,经治疗,全部痊愈,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的管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患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小儿疼痛研究的深入及新药物和新技术的应用,小儿术后镇痛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切口大,创伤重,术后疼痛剧烈,将直接影响患儿术后康复、情感、发育和成长.  相似文献   

5.
刘霄尧  铁木尔 《医学综述》2012,18(8):1272-127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麻醉的有效性、安全性、术后不良反应及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手术患儿,其中瑞芬太尼组30例,芬太尼组3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拔管时间、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用药量多于芬太尼组用量,患儿拔管和苏醒时间前组短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安全有效,术后拔管时间短、苏醒快,其麻醉和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理想的麻醉镇痛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前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特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通过对6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者的观察,总结了心理、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 介入治疗62例,成功62例,成功率100%.结论 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先心病有效的、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儿术后镇痛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和减少疼痛引起的并发症[1].小儿的生理具有其特殊性,所以,对小儿术后镇痛需要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和高度的安全性.为此我们对吗啡、芬太尼分别复合罗比卡因,用于小儿术后硬膜外镇痛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79例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雪珍  李辰佳  池琼 《安徽医学》2005,26(5):423-42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修补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方法对7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直视修补术后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并初步讨论发生机理。结果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易发生以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的心律失常,同时室缺修补术后发生的机会较多。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中损伤传导系统及局部手术创伤有关,术式选择及术后监测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由过去的简单趋向复杂,年龄也日趋渐小.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对其术前尤其是术后严密的监护显得日趋重要.我院于2002年1月-2003年11月成功治疗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共67例,现将监护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董礼 《大家健康》2017,(12):143-144
目的:分析研讨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法分2组研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每组各40倒,区分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方式,对照组接受瑞芬太尼静脉滴注,研究组接受瑞芬太尼+地佐辛镇痛,观察镇痛效果,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儿CHW、VAS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快通道心脏麻醉术后镇痛方式可联合使用瑞芬太尼和地佐辛药物,其镇痛效果优,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术后疼痛是小儿手术后常见的合并症.术后合适的镇痛可明显加快小儿的恢复时间,减少因疼痛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缩短小儿平均住院时间[1],对小儿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以芬太尼作为对照,对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30例实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者的观察,总结了心理、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介入治疗30例,成功30例,成功率100%。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先心病有效的、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儿童群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畸形疾病,大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并未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使得患儿家属未引起重视,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患儿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四肢厥冷甚至昏迷等较为严重的症状[1]。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中普遍使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在患儿术后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赵书棋 《大家健康》2013,(8):136-137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观察护理要点。结果:50例患儿均成功接受了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效果佳,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密切观察护理至关重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多种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为小儿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280例小儿多种先天性心脏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对这些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男138例,女142例,年龄范围在5个月到14岁,平均年龄3.3±2.5岁,1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6例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42例室间隔缺损(VSD)8例,肺动脉瓣膜狭窄(PS).280均采用国产的封堵器及球囊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及球囊肺动脉瓣成型术。结果: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全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第1、3、6、12月随访,随访时间1年(共4次),无分流、导管再通及堵闭器移位,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于小儿多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患者采用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疤痕形成。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其生理及心理健康生活,值得在小儿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行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患儿52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8例、室间隔缺损(VSD)12例。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6例并发症作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的有效率为96%。结论:发热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原因众多,临床不容忽视,而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方法及呼吸管理。方法全部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即氯胺酮加丙泊酚。结果32例患儿,除1例出现过敏反应外,31例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应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即氯胺酮加丙泊酚,操作方便,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小,镇痛完善,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例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肺动脉辩成形术5例,Amplants伞堵闭动脉导管未闭(PDA)12例,房间隔缺损堵闭2例。结果:成功率为94%,术后随访1~2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欣辉  姚臻  赵善和 《华夏医学》2007,20(6):1256-1257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总结我院36例行导管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3例,房间隔缺损(ASD)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结果: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0.5~4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心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术治疗过程中,观察配合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家属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先心病护理效果评价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结果在先心病护理效果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小儿先心病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小儿先心病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疾病表现加以了解后,临床在开展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有效配合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最终可以确保先心病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评价效果得以有效提高,最终显著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