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院精神药品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我院精神药品用药情况,指导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01年全年精神药品处方,以DDD和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用药分析。结果:11例精神药品中,9种DUI<1.0,2种>1.0。结论:我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2006~2007年门诊部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法,对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常用的6种第二类精神药品的DUl均〈1.0,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艾司唑仑片、地西泮片、唑吡坦片、氯硝西泮片。结果及结论: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基本合理,但应用中存在各种不合理原因,有必要引起我们医药人员的高度注意.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4年门诊精神药品处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精神药品应用情况,为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全年门诊精神药品处方,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我院应用的10种精神药品中,8种药物的DUI≤1.0.结论:我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个别药品的使用有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我院2010年1~12月的门诊7283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门诊常用的9种第二类精神药品中,8种药品的DUI≤1.00,1种药品的DUI〉1.00。结论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指导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04年度精神药品处方1373张,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用药分析。结果:6种精神药品的DUI<1.0。结论:我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精神药品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医院2008年全年门诊精神药品处方,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医院门诊应用的10种精神药品DUI均<1.0。结论医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蔡荣俪  郑琦 《海峡药学》2007,19(10):126-127
选取2006年第四季度精神药品处方4786张,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用药分析。结论12种精神药品的DUI<1.0,1种精神药品(阿普唑仑片)DUI稍大于1.0,说明我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二类精神药品在临床的使用情况,以促进患者安全、高效、经济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至9月的二类精神药品3 600张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苯二氮类在焦虑、失眠患者较为多见,苯巴比妥在小儿高热惊厥、癫痫患者处方中多见,曲马多在癌症疼痛方面应用较常见。结论苯二氮类在精神催眠及惊厥类药中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而巴比妥类中的苯巴妥在抗小儿惊厥中还有较好用途,曲马多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较轻而受到患者青睐。但由于作为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因其具有依赖性和耐受性,应做到合理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纪莎  高锦娟 《中国药业》2007,16(19):35-36
目的促进精神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医院门诊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3年间门诊精神药品处方。结果共涉及11种精神药品,其中8种DUI〈1.0,3种DUI〉1.0。结论该院门诊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0.
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门诊处方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全年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龄区间的处方数和连续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并对各药的使用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分析.结果 在我院使用的6种第二类精神药品的DUI均不大于1.0;大于40岁患者用药多,连用药时间也较长.结论 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一部分老年患者连续用药时间过长,呈现滥用甚至出现依赖的情况,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2004年-2006年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方法:采用用药频度排序法,对我院药库2004年 ̄2006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药品中,芬太尼注射液用药频度居各年度首位,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和芬太尼贴剂(多瑞吉)用量逐年递增。精神药品中,艾司唑仑片稳居第一,苯巴比妥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和地西泮片用量下降幅度较大,唑吡坦片用量稳步上升。结论: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对处方合理性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随机抽取2011年门诊处方12000张,不合理处方316张,占2.63%,主要存在处方书写不规范、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不适宜.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不规范处方,应进一步加强处方规范管理,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院精神药品处方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药品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为指标对我院精神药品的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16种精神药品中,15种DUI≤1.00,1种DUI>1.00。结论我院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7年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原因,阐述机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我院2007年1-12月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所审核处方的3.42%,不合理用药主要反映在药物配伍不合理、重复用药、给药方法不合理、选用溶媒不合理、选药不合理方面。结论:这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临床医生对药物知识的缺乏所致,药学人员应向临床药师职能转化,向医生提供更多的药学知识,指导医生和病人合理用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院门诊病人处方中精神药品药物利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我院精神药品 (psychotropicsubstances)使用情况 ,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为指标对我院门诊精神药品的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平均药物利用指数在 1.0 0左右 ,用药时间大于 4wk的达 79.0 9% ,合并用药大于 2种药物的占 13.14 %。结论 :我院精神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但用药时间较长 ,合并用药频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该院门诊处方质量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查该院2013年1~6月处方2500张,点评抽查处方并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门诊处方书写规范,处方不合格率为4.5%,主要为用法用量、适应症及溶媒等不适宜。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及干预措施,该院门诊处方书写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舒卫清 《齐鲁药事》2014,(8):488-489
目的:通过了解、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特别是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住院处方随机抽取576928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登记、归类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577张,占总抽查处方数的0.1%,其中最多的为药物配伍不合理。结论应加强不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做到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院电子处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电子处方质量的对策。方法分析在电子处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处方。结果抽查2013年4月22~28日的门诊、住院处方,共2413张,其中问题处方340张,占抽查处方的14.09%;处方主要存在无诊断,用法、用量不正确,无适应证用药,诊断与适应证不相符,选用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本院电子处方系统尚存在许多不足.应通过增强处方医师的岗位责任心、医德医风,提高审方药师的综合素质等措施不断完善电子处方的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该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159例ADR报告,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相关项目的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59例ADR涉及药品72种,抗菌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共74例(46.5%),中药注射剂25例(15.7%);〉60岁患者54例(34.0%);静脉滴注引起ADR共147例(92.5%);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占28.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5.2%,消化系统损害占24.5%。结论应重视做好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依据抗菌药物PK/PD理论,对我院门诊药房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以期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方法:基于4例出现频数较高的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结合抗菌药物PK/PD理论,明确药师在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频次等问题的处方点评策略。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为取得较好临床疗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T 〉 MIC需要超过给药间歇的40%;阿奇霉素片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且PAE较长的抗菌药物,推荐给药频次为qd;氟喹诺酮类药物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有较高的组织浓度,AUC0-24 h/MIC ≥100和/或Cmax/MIC〉8时可发挥良好的疗效。结论:在处方点评过程中,药师应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以抗菌药物PK/PD理论为指导,开展有效地处方点评工作,对不合理处方积极干预,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