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收集8个月到出生前的胎儿尸体,从血管注入造影剂拍X线照片并作解剖对照,检查观察股骨滋养动脉,结果:动脉数目1条者13.75%,2条以上86.25%,动脉走向,上滋养动脉方向下行,下动脉方向上行:孔的位置,孔指数在30~40,和55~65之间,与成人近似。成人滋养孔只1孔者为39~72.15%,比胎儿比例大。关于滋养管的“向 相似文献
2.
股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测量170对股骨,共340侧,包括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及周径。观察了滋养孔,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都比较恒定。滋养孔无一例缺乏,但四孔和五孔滋养孔罕见。滋养孔在纵向上,多位于股骨的中1/3(71.50%);横向上多位于股骨后面(98.62%),两侧股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都对称的不多(7.06%)。滋养孔口径一般比较大。绝大多数(98.44%)的滋养孔通向近侧。二、解剖出股骨滋养动脉100例。股骨滋养动脉大多数起自股深动脉各穿支,发现部分滋养动脉由股深动脉终末支直接形成或由股动脉下段发出,长度平均为1.16 cm,外径平均1.51 mm。其行径较为恒定,居大收肌深面,多半在股骨粗线处进入滋养孔。三、经动脉造影的婴幼儿股骨标本X线照像上,观察了股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 测量170对股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及周径。观察了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滋养孔无一例缺,但四、五孔罕见。纵向位于股骨中1/3占71.5%,横向位于后面占98.62%,两侧孔位置对称的不多(7.06%),孔通向近侧的占98.44%。表示孔位置的孔指数为:滋养孔至大转子最高点距乘100,除以骨长度。 相似文献
4.
5.
<正> 材料为成人股骨男60对、女40对。方法是将股骨干的上、中,下三段各分上、中、下三区,观察测量孔数、位置及孔径。结果:两侧合计一孔的男占29.2%,女占27%;双孔的男68%,女73%;三孔以上很少,仅发现男性有2例,皆左侧。孔的位置,集中在上下、中上、中中、中下四区,即在股骨中1/3段的占92%。孔的走向皆向髋关节。 相似文献
6.
股骨滋养动脉髓内行径与髓内针固定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为了减少应用髓内针对股骨髓内血供造成的损伤。方法:观察了30根尸体股骨的髓内血管行径,另和2根股骨进行扩髓与不扩髓内针固定,比较其对髓内血管的损伤程度 。结果:(1)60%股骨有上、下2条滋养动脉,40%仅有1条上洋养动脉,其中上滚养动脉为主要动脉。上、下滋养动脉的髓腔进入点,分别位于股骨中、上1/3交界处及中点附近。(2)滚养动脉进入骨髓腔分成升、降两支髓内动脉,其主干均位于腔后方并紧巾髓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经宫颈冲洗和粘液抽吸获取的胎儿细胞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两种取材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分别收集孕5~9周人工流产妇女的经宫颈冲洗液和抽吸粘液各60例。提取宫颈分泌物中DNA,对Y染色体的SRY基因进行扩增和定量。对人流后的绒毛采用直接法分析染色体核型确定流产胎儿性别。结果(1)经颈管冲洗组,实时定量PCR检测出71.4%(15/21)已知男胎的SRY基因,5.13%(2/39)已知女胎的SRY基因;经宫颈粘液抽吸组,实时定量PCR检测87.5%(21/24)已知男胎的SRY基因,18.2%(6/33)已知女胎的SRY基因。两组的总性别正确预测率和男胎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86.7%vs 84.2%,P〉0.05;71.4%vs 87.5%,P〉0.05)。(2)实时定量PCR检测经宫颈粘液抽吸组的SRY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经宫颈内口冲洗组(5183.83±1976.03拷贝vs 1487.17±430.45拷贝,P〈0.05)。结论经宫颈获取的胎儿细胞可以应用于非创伤性产前诊断,经颈管抽吸粘液法能比经颈管冲洗法得到更多的胎儿细胞。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通过灌注造影、切片观察探讨了胎儿新生儿股骨近端血运变化的特点:结果如下:(1)骨骺动脉是胎儿、新生儿股骨头的主要血运来源,未见到圆韧带动脉和干骺端动脉进入该区;(2)干骺端的毛细血管袢自胎儿16周起已完好地形成,未见血管穿通骺板进入骨骺。作者还观察了不同时期胎儿和新生儿软骨管形态和结构,探讨了骺板 相似文献
9.
B超检测正常妊娠中的297例受精龄为14至39整周(completed week)胎儿的股骨长,对所测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出股骨长与胎龄之间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并推算了二者的回归方程,为以股骨长作为推算胎龄指标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54侧8个月胎儿至1岁儿童股骨近端的静脉进行了研究。股骨近端的静脉与其动脉伴行。骨内静脉先以静脉网套在小动脉外周,再汇集成一或二条静脉与动脉伴行引流至骨外。骨外回流途径包括前、后、内侧和外侧颈升静脉,股骨头韧带静脉,闭孔静脉,臀上、下静脉,旋股内、外侧静脉。结合静脉分布特点,对髋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MRI检测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位置、形态等,和组织学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用FLASH2D梯度回波加脂肪抑制序列检测了胎龄6-8个月女性股骨远近端。同时与相应组织学H-E染色标本比较。结果:MRI检测结果:胎龄7个月 的81%股骨远端出现骨化中心征象,骨化中心始于偏心位。8个月 的股骨远端均出现骨化中心征象。胎龄7个月 、8个月 的股骨近端和6个月 股骨远近端均未出现骨化中心征象。H-E切片观测结果:证实了MRI检测阳性区有早期骨化中心征象。结论:MRI能检测出早期表达区,早于X线中所见,骨化中心见于骨组织尚未完全形成之前。 相似文献
12.
胎儿和婴儿股骨近端的血供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54侧8个月胎儿至1岁儿童股骨近端的血供进行了研究。骨外以前、后、外侧、内侧颈升动脉和股骨头韧带动脉,骨内以前、后、上、下、内骺动脉和前、后、上、下于骺动脉分布于股骨头颈部。对动脉分布特点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皮纹已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学中,我国已有许多关于各种遗传病患者手纹变异的报导;同时也有作者观察到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手纹的变异率远高于正常人。因此有作者用胎儿镜观察了胎儿的手皮纹,发现变异纹型以提供中止妊娠的指标。为实现控制我国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我们观察了不同胎龄胎儿的手皮纹形成过程,以提供同道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38侧防腐后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和200侧东北出土的干燥成人胫骨进行胫骨骨膜血供研究的同时,观测了胚骨滋养孔和滋养动脉。现报告如下。 一、胫骨的滋养孔 在200侧胫骨上共发现滋养孔207个,1孔者193侧,占96.5±1.3%,二孔者7侧,占3.5±1.3%,距胫骨上端距离平均120.9±12.0mm,位于后面者199侧,占99.5±0.5%,仅有一侧位于其外侧面,距腔骨平台198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人胚胎骨发生及发育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1~36 W人胎儿股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布和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VEGF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新生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及骨髓细胞也呈阳性反应;骺软骨钙化区肥大的软骨细胞为VEGF阳性反应,但其它区域的软骨细胞中无VEGF表达。结论VEGF在胚胎发生时期在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的表达,说明VEGF在人胎儿骨发生及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股骨滋养动脉的X线影像学特点,为临床避免骨折误诊提供一定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成人DDH患者髋关节X线片(含下肢全长)资料,163例共244髋,男20例、女143例,年龄 20~69(42±16.14)岁, CroweⅠ型72髋、Ⅱ型58髋、Ⅲ型46髋、Ⅳ型68髋。统计存在股骨滋养动脉影像的X线片,分别在正侧位X线片上观测其在股骨干内走行的方向、长度(D)以及股骨干全长(L),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滋养动脉影与股骨长轴夹角(α),以及滋养动脉远端距离股骨大转子顶点的距离(d)、进入股骨干的位置比(R=d/L),并进行D、R、α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244 髋的影像学检查中,98髋(40.16%,95%置信区间33.97%~46.36%)可见滋养动脉影。D为1.22~11.08(4.75±2.21)cm;L为38.83~46.88(42.52±1.90)cm。在正位X线片上与股骨内外侧皮质不相交,侧位X线片上自股骨干后侧进入,向近端前方走行,α为8.20°(5.58°, 12.79°);d为10.82~26.82(19.13±4.09)cm;R为0.26~0.60(0.45±0.09)。 R与D、R与α、D与α之间均存在良好相关性(r=0.673,rs=-0.690、-0.680;P值均<0.01)。结论 成人DDH患者髋关节X线片中股骨滋养动脉影可见率较高,有其固有特点和规律,能为临床工作中骨折线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王佑怀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4,12(4):290-291
对104侧胎儿、新生儿腹股沟管深环的形态,大小及其内容物(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截面面积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胎儿、新生儿的深环呈椭圆形占90.4%(94侧),面积平均为14.0±6.5mm^2。2其内容物的截面面积为7.7±3.4mm^2精早和子宫圆韧带分别占深环面积的70.7%和39.3%。研究结果为新生儿疝修补术中缝合深环时提供缩小深环面积的量化值。 相似文献
19.
20.
在265侧肱骨的滋养孔和45侧的滋养动脉观察中,见到无例外的自滋养孔至髓腔都要经过一段斜行骨管。斜行骨管长度变异较大,范围0.7-5.3cm,平均长度2.41±0.97。滋养动脉的起始行程都有一定规律性可循,三角肌止端水平的远、近5 cm范围,内侧肌间隔前方,在寻找滋养动脉定位上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