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 收集8个月到出生前的胎儿尸体,从血管注入造影剂拍X线照片并作解剖对照,检查观察股骨滋养动脉,结果:动脉数目1条者13.75%,2条以上86.25%,动脉走向,上滋养动脉方向下行,下动脉方向上行:孔的位置,孔指数在30~40,和55~65之间,与成人近似。成人滋养孔只1孔者为39~72.15%,比胎儿比例大。关于滋养管的“向  相似文献   

2.
股骨滋养动脉髓内行径与髓内针固定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为了减少应用髓内针对股骨髓内血供造成的损伤。方法:观察了30根尸体股骨的髓内血管行径,另和2根股骨进行扩髓与不扩髓内针固定,比较其对髓内血管的损伤程度 。结果:(1)60%股骨有上、下2条滋养动脉,40%仅有1条上洋养动脉,其中上滚养动脉为主要动脉。上、下滋养动脉的髓腔进入点,分别位于股骨中、上1/3交界处及中点附近。(2)滚养动脉进入骨髓腔分成升、降两支髓内动脉,其主干均位于腔后方并紧巾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股骨干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了股骨滋养血管的来源、分布、长度及外径 ;5 0根干燥成人股骨 ,观察股骨滋养孔。结果 :股骨滋养孔主要位于粗线上或粗线内侧面 ,滋养孔的位置距股骨内侧踝 1 6 9± 3 .3cm。滋养动脉来自股深动脉 ,相当于第 3穿支部位的股深动脉干发出的分支 ,外径 1 5± 0 .3mm ,长为 1 2± 0 .3cm。结论 :选用股深血管穿支及其滋养动脉为蒂的同种异体股骨段移植 ,可用于重建股骨干大段缺损。  相似文献   

4.
股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测量170对股骨,共340侧,包括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及周径。观察了滋养孔,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都比较恒定。滋养孔无一例缺乏,但四孔和五孔滋养孔罕见。滋养孔在纵向上,多位于股骨的中1/3(71.50%);横向上多位于股骨后面(98.62%),两侧股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都对称的不多(7.06%)。滋养孔口径一般比较大。绝大多数(98.44%)的滋养孔通向近侧。二、解剖出股骨滋养动脉100例。股骨滋养动脉大多数起自股深动脉各穿支,发现部分滋养动脉由股深动脉终末支直接形成或由股动脉下段发出,长度平均为1.16 cm,外径平均1.51 mm。其行径较为恒定,居大收肌深面,多半在股骨粗线处进入滋养孔。三、经动脉造影的婴幼儿股骨标本X线照像上,观察了股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6只狗的胫骨上,行骨膜剥离,“Z”骨折固定,两端胶封制成截血骨模型。在骨髓腔内植入胫前动脉。术后2、4、8w做X线造影和动脉铸型的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截血的骨干,植入髓腔内的胫前动脉生长出新的血管,沿髓腔向下生长,担负起截血骨干愈合所须的血供。  相似文献   

6.
用解剖和血管透明方法对32侧成人、5侧婴儿下肢骨滋养动脉的起始、长度、口径、走行及骨内分布进行观测.胫骨滋养动脉一支者占96.88%,起始于胫后动脉者占69.70%, 主干平均长度42.41±9.53mm.起始处外径1.41±0.61mm.人骨处外径0.71±0.14mm.髓腔内,滋养动脉分为升降二支髓动脉,后者向胫骨两端呈树状分支.在骨皮质内,髓动脉与骨膜动脉的分支吻合.  相似文献   

7.
臀上动脉深上支髂骨骺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为带血供的髂骨骺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臀部标本以及 2侧儿童标本上 ,观测臀上动脉深上支的行程、分支及滋养支 ;选用 5 0块髋骨 ,观察髂骨嵴前外侧部的滋养孔。结果 :儿童臀上动脉深上支的分支、分布与成人相似 ,位于臀中肌深面和臀小肌上缘 (相当臀前线 ) ,循髂骨嵴弓形向前 ,达髂前上嵴 ,沿途分出平均 (4 .2± 1.1)支外径 0 .5~ 1.1mm的髂嵴支 ,分布髂嵴骨膜 ,并发细小分支进入滋养孔。从髂前上棘至结节区 ,在距髂嵴缘下方 2cm范围内 ,平均有(2 2 .4± 6.7)个滋养孔。结论 :以臀上动脉深上支及其分支为蒂 ,在髂嵴前部可切取带骺骨瓣 ,以修复长管骨骨骺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应用以膝降血管为蒂股骨胫骨联合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膝降血管起点、走行、分支及分布,并测量30侧成人股骨干中段1/2处及中下1/3交界处的周径。结果:膝降动脉起自股动脉,下行于股内侧肌后内侧面,在距膝关节间隙水平上5.9±1.2cm处,分为横支及纵支(髌下支),横支紧贴股骨下端向前外侧走行,沿途发出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内侧髁;纵支继续沿收肌腱板及收肌结节前面下行至膝关节间隙水平,后折向前横行于膝关节囊表面,向下发出分支与周围动脉骨膜支在胫骨内侧上段吻合成血管网。结论:分别以膝降动脉横支及纵支为蒂切取股骨内侧髁骨膜瓣和胫骨骨膜瓣,向上移位修复股骨中下断骨不连,形态学上是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骨骨干骨密质发生发育的组织形态结构特点。方法:根据人胚胎各期外形特征、长度和体质量, 确定收集胚胎标本的胚胎龄。截取不同胚龄人胚胎标本及成人股骨中段,脱钙,制备切片,H-E染色。结果 :股骨 发生方式属软骨内骨发生。胚胎8周,在软骨基质表面附着成骨细胞,已有薄层的骨质出现,可见骨髓腔,腔内有骨髓。 胚胎16周,无软骨基质,骨组织呈网状,网状骨表面有成骨细胞附着,网间含骨髓。胚胎25周左右,网状骨增多增厚, 其余结构同前。胚胎38周左右,骨组织继续增厚,骨单位雏形形成。成人长骨骨干密质骨横切面,可见大小不一 的骨单位、间骨板,还可见少量较大的腔隙。结论 :骨发生和生长过程中,骨的改建与整个机体的发育和生理功能 相适应,持续伴随终身。在胚胎时期,长骨形成为软骨内骨发生方式,骨干密质骨的形成在软骨基质完全被骨组织 取代后是以成骨为主,直至出生 ;其形态结构变化依次经历了软骨组织形成与破坏、网状骨组织形成、骨单位雏形 形成 ;形成骨髓腔的部位则破骨大于成骨,最终形成长骨骨干部连通的髓腔。出生后,受应力的作用,成骨和破骨 均活跃,典型的骨单位、间骨板和环骨板形成。  相似文献   

10.
滋养动脉是供应长骨骨干的主要血管,它与长骨骨折的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有关。显微外科带血管蒂骨移植术需要了解滋养孔的解剖结构。近年来有关四肢长骨滋养孔的位置、高度、对称性等资料已有报导,但在同一套骨骼上对四肢六根主要长骨滋养孔口径的测量尚未见报导。本文测量了100套成人四肢长骨滋养孔主孔的口径,为临床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265侧肱骨的滋养孔和45侧的滋养动脉观察中,见到无例外的自滋养孔至髓腔都要经过一段斜行骨管。斜行骨管长度变异较大,范围0.7-5.3cm,平均长度2.41±0.97。滋养动脉的起始行程都有一定规律性可循,三角肌止端水平的远、近5 cm范围,内侧肌间隔前方,在寻找滋养动脉定位上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正常睾丸动脉为男性生殖腺动脉,左右各一。睾丸动脉在肾动脉起始处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在腰大肌前面向下外行一段距离后与同名静脉伴行,再向下经腹股沟管深环进入精索。正常睾丸静脉起自精索内的蔓状静脉丛1~2支。左侧睾丸静脉几乎垂直向上,呈直角注入左肾静脉。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整尸时,发现左侧睾丸动静脉存在罕见变异,而右侧未见变异。其左侧睾丸动、静脉各有3支,且变异的2支睾丸动脉呈拱形勾绕左肾静脉并沿其浅面下行,变异睾丸静脉成袢状上行,实属罕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及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测量了126对肱骨的长度、最大径、最小径及周径。观察了滋养孔的位置、数目、大小及方向。肱骨滋养孔呈单孔的占80.56%,双孔占17.86%。滋养孔在纵向上多数位于中点偏下,指数平均值为55.33;在横向上通常位于前内侧,占85.58%,部分滋养孔位于后外侧面,桡神经沟附近。两侧肱骨滋养孔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对称的有26.19%。滋养孔的口径中等的占42.62%,大的37.38%。解剖肱骨滋养动脉100例,共110支。测量了其长度、口径。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和行径。滋养动脉起自肱动脉的最多,占82.73%;起自肱深动脉的9.09%。其它起自尺侧上副动脉、桡侧副动脉、旋肱后动脉、中副动脉。滋养动脉的平均长度为2.16厘米。起始段外径1.26毫米。滋养动脉的起点与滋养孔在纵向和横向上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起自肱动脉和尺侧上副动脉的滋养动脉,多进入位于前下内侧区的滋养孔,而起自肱深动脉等的滋养动脉,则常进入后上外侧区的滋养孔。在经动脉注入造影剂的骨标本X线照片上,观察了肱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切除后带血管蒂股骨上段翻转重建髋关节的可行性.方法 1)选取10具骨盆标本,测量骨盆重建所需股骨截骨长度,并测量50例股骨干标本滋养孔位置,将截骨长度与滋养孔位置进行比较,确定股骨干滋养动脉在截骨长度内能否得到保留.2)对34具尸体标本髂内动脉和股深动脉主要分支的分布、外径、长度以及臀上、下动脉起始处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进行解剖学观测,比较供、受区血管长度和外径,确定合适的吻合血管. 结果 1)股骨近端第1滋养孔和第2滋养孔均在截骨范围外,不能作为移植骨的供血管.2)臀上动脉出孔处分别与旋股内、外动脉起始端吻合后总长度比臀上动脉起始处到耻骨联合下缘分别长出1.74~2.23 cm和2.39~2.57 cm;臀下动脉出孔处分别与旋股内、外动脉起始端吻合后总长度比臀下动脉起始处到耻骨联合下缘分别长5.87~6.44 cm和6.51~6.83 cm,能够满足吻合需要,且血管吻合后张力不大.臀上、下动脉出梨状肌孔处、旋股内、外动脉起始处外径相仿,P<0.05,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骨盆肿瘤尤其是髋臼部位肿瘤切除后利用带血管蒂自体股骨上段翻转移位重建骨盆环、再造髋臼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胫腓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测量了成对的胫骨246侧,腓骨212侧,包括二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及周径。腓骨周径为胫骨周径的二分之一稍强。观察了滋养孔的位置、数目、大小及方向。胫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都比较恒定,滋养孔无一例缺乏,二个或三个滋养孔亦很少见(1.63%);滋养孔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该骨的上、中1/3交界附近(指数平均值34.53);在横向上多位于胫骨的后面(95.22%)。两侧胫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都对称的较多(72.36%)。滋养孔的口径一般均较大,方向多通向远端(99.20%)。腓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显示变化较多。腓骨滋养孔缺乏的有2.36%,二孔以上的9.43%。腓骨滋养孔在纵向上分布弥散,位于该骨中1/3的最多(90.39%);在横向上多数集中在腓骨后面(57.64%)、内侧缘及内侧面。两侧腓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均对称的较少(16.98%)。滋养孔的口径一般较小,通向远端的占89.52%。二、解剖出胫、腓骨滋养动脉各100例。测量了滋养动脉的长度和口径,并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及行径。胫骨滋养动脉的起点变化较多,起自胫后动脉的有67%。胫骨滋养动脉的长度平均4.57厘米,起始段的外径平均1.53毫米;其行径颇为恒定,穿通胫骨后肌的起始部,贴胫骨上1/3部的后面下行,然后进入滋养孔。腓骨滋养动脉均起自腓动脉,但起始高度则多变。腓骨滋养动脉的口径细小,行程亦短,其平均长度为1.1厘米,起始段外径平均0.9毫米;行经(足母)长屈肌与胫骨后肌间,入滋养孔。腓动脉发出的弓形动脉,穿(足母)长屈肌的起点,沿腓骨的背面行走,对腓骨骨膜的血液供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此例为一少年女尸,年令约12~13岁。动脉用乳胶加红色球磨染料灌注,借助低倍放大镜,采用解剖剥离方法修洁标本。发现左侧有不同起源的三支椎动脉(分别称为V_1、V_2,V_3),在不同高度进入颈椎横突孔。 V_1起于主动脉弓后上方,介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外径3.0毫米。该动脉脉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几呈直角转向后方,经第三、四颈椎横突间隙进入第三颈椎横突孔,上行入颅腔。该动脉本干长93毫米,在进入第三颈椎横突孔之前,与V_2和V_3的合干吻合。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带血供肱骨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肱骨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着重观测肱骨上端及肱骨干滋养血管和骨膜血管的来源、分布、长度和外径;50根干燥成人肱骨,观察肱骨上端及肱骨干的滋养孔。结果肱骨上端外科颈周围平均有(7.7±2.0)个(4~12个)滋养孔,滋养支来自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肱骨干滋养孔1~3个,主要位于肱骨中段前内侧面,距内上踝(11.7±2.2)cm(6.5~17.0cm)。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肱动脉,长(2.6±0.7)cm(1.5~5.0cm),外径(1.3±0.6)mm(0.8~2.2mm)。结论选用旋肱前血管为蒂,可行肱骨上段移植,选用肱血管和肱深血管为蒂,可作肱骨中段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胫骨干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液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胫骨滋养动脉的来源、分支分布及长度和外径;50根干燥成人胫骨,观察胫骨滋养孔.结果胫骨滋养孔1孔占98.4%,位于胫骨中、上1/3段的后面,位置距胫骨粗隆平均8.0±1.6(6.0~15.5)cm.胫骨滋养动脉来自胫后动脉占90%,滋养动脉起始后行经腘肌下部深面和趾长屈肌深面,紧贴胫骨后面,分出骨皮支和滋养支.滋养动脉起点距离胫骨粗隆平均2.7±1.1(1.0~5.0)cm,外径1.7±0.5(1.0~3.0)mm,干长为5.2±1.2(2.0~7.0)cm.结论以胫骨滋养血管为蒂胫骨段移植,可用于长骨大段缺损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利用X线片三维重建患者股骨近端髓腔,为患者设计定制型股骨柄.并根据80根股骨样本CT图像,构建了一个中国人股骨近端平均截面数据库.数据库的构建使利用X线片重建患者股骨近端髓腔成为可能.基于X线片三维重建股骨近端髓腔的软件已被开发出来,其中包括提取患者股骨腔数据以及构建出患者股骨近端髓腔数据库等.利用这个软件重建患者股骨近端髓腔较为方便,费时较少,同时可解决一些临床上无法用CT片重建患者股骨近端髓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1.作者测量了成人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共400例,对各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 2.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的滋养孔位置均以分布于各骨的后面、并以中1/3处为多。 3.根据滋养孔的位置、数目以及至骨上端的距离等,下肢骨骨折以中1/3处愈合为好。截肢高度不应低于膝关节以下6厘米,这样既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又有利于假肢的安装。 4.股骨滋养孔的数目以一孔49.25%,二孔47.50%为多。胫骨、腓骨的滋养孔以一孔96.00%、89.75%为多。股骨及腓骨均发现有无孔者,各为1.00%、1.75%,胫骨未发现有无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