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进亮 《中医杂志》2011,52(11):974-975
玄参具有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之功。常用量是10~15g,若遇眼部带状疱疹者,重用玄参至30g,则疗效颇捷。郭某,男,58岁。2011年3月5日初诊。自述左眼睑红肿、伴流泪,左侧头痛。检查:右眼正常,左眼视力0·5,左眼睑肿胀,皮肤表面有簇状疱疹,触  相似文献   

2.
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其中4岁~20岁者10例,21岁~40岁者8例,41岁~60岁者5例,60岁以上者5例。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11年。2治疗方法基本方:太子参、获苓、当归各15g.焦白术、荆芥、牡丹皮、蝉蜕各10g.丹参、蒲公英各20g,甘草8g。湿邪偏盛者加黄芩、桅子、黄连、黄柏;阳虚者加二冬、玄参;纳少者加焦三仙。上药中煎取汁400ml,分3次内服。煎剂内服前,先用热药液蒸气熏眼辅助治疗,1剂/d。3治疗结果痊愈(眼部红、痒、干涩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9例;好转(部分临床表现消退或眼部不适症状部分减轻)15例;无效(临床表现无明显改…  相似文献   

3.
验方集锦     
小儿过敏性紫癜方药:甘草15g,大黄6g,紫草20g,生地黄15g,牡丹皮8g,赤芍8g,金银花12g,连翘8g。加减:风热偏重者加牛蒡子、薄荷、荆芥各6g;痒甚加防风9g,蝉蜕15g;腹痛便血加白芍8g,延胡索8g,木香9g,地榆炭9g,槐花9g;关节痛加牛膝6g,秦艽8g;鼻衄加仙鹤草18g;蛋白尿、血尿加黄芪18g  相似文献   

4.
一般资料男性127例,女性91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4岁。属急性者72人,慢性者149人;病程在5年以上者41人,2~5年者123人,1年以内者54人。方药及疗效基本方:地龙、威灵仙各12克,赤芍、丹皮、桃仁、皂角刺各10克,土茯苓、连翘、地肤子各14克,香附、枳壳、甘草各6克。煎汁日服一剂。痒甚者加刺蒺藜、白芷各10克;风热偏重者加蝉蜕、黄芩各8克;血虚偏重者上方去丹皮,加当归、白芍各12克;湿热偏重者加苦参、滑石各15克。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93例,有效22例,无效3例。病案举例朱××,男,34岁,武警干部。  相似文献   

5.
刘慧敏 《陕西中医》2003,24(3):239-24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医辨证分为 3型 (即热盛用龙胆深肝汤加味 ,湿盛用除湿胃苓汤加味 ,气滞血瘀用活血散瘀汤加味 )配合西药甲氰咪胍、聚肌胞等治疗带状疱疹 3 2例。结果 :总有效率 1 0 0 %。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泻肝火 ,利湿解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临证所遇"急性阑尾炎"术后"胃脘痛"1例,辨证为脾阳不足、饮停中焦、气机失常之证,治以健脾利湿、温化寒饮之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7.
《广西中医药》2008,31(2):62
方药:甘草15g,大黄6g,紫草20g,生地黄15g,牡丹皮8g,赤芍8g,金银花12g,连翘8g。加减:风热偏重者加牛蒡子、薄荷、荆芥各6g;痒甚加防风9g,蝉蜕15g;腹痛便血加白芍8g,延胡索8g,木香9g,地榆炭9g,槐花9g;关节痛加牛膝6g,秦艽8g;鼻衄加仙鹤草18g;蛋白尿、血尿加黄芪18g,白及8g,白茅根12g,茜草8g;经久不愈者加黄芪1酝,党参9g,山药10g。  相似文献   

8.
<正> 笔者用四物汤治疗皮肤病157例,疗效颇佳,报告于下。一般资料157例中男69例,女8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0岁,以20~45岁为多见;病程紧短2天,最长12年。病种:扁平疣73例,荨麻疹31例,皮肤瘙痒症25例,湿疹15例,带状疱疹5例,药物性皮炎3例,日光性皮炎3例,(?)屑病2例。治疗方法内服四物汤加味:当归、生地、赤芍各9~15克,川芎、大黄、蝉蜕、乌稍蛇、甘草各6~10克。若风偏胜者酌加荆芥、防风、僵蚕;湿偏重者的加苍术、海桐皮、白藓皮、地肤子;热偏重者宜重用生地,选加二花、连翘、苦参、石膏、丹皮、紫草;气虚血燥者熟地易生地,酌加党参、白术、黄芪、何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些年来,以大柴胡汤加味治疗阻塞型黄疸多例,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以飧读者。基础方:柴胡、大黄、枳实、赤芍、茵陈、郁金、厚朴、黄芩、半夏。临证加减:湿偏重的加苡仁、猪苓、车前子;热邪偏重的加栀子、板蓝根,恶心呕吐较重者加藿香、竹茹;血瘀症状明显者加  相似文献   

10.
张鸣  金晓东 《国医论坛》2003,18(3):30-31
1 临床资料82例中 ,女 34例 ,男 48例 ;年龄 40岁以下 4例 ,40岁~ 5 0岁 30例 ,5 0岁以上~ 60岁 41例 ,60岁以上 7例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3年。2 治疗方法四皮汤药物组成 :地骨皮 30 g,桑白皮 30 g,白鲜皮 30 g,丹皮 1 5 g,土茯苓 30 g,炙甘草 5 g,粳米 1撮。水煎服 ,每日 1剂。加减 :若皮疹渗水较多 ,可酌加地肤子 1 5 g,苦参 1 5 g,以利湿祛风止痒 ;若入夜痒甚 ,可加生地 30 g,当归 1 5 g,以增强养血祛风之效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生首乌 2 0 g,当归 2 0 g,以润肠通便 ;若久治不愈者可加僵蚕 1 5 g,蝉蜕 1 0 g,以增强搜风之力 ;若夏季发…  相似文献   

11.
张春红  李晨  王斑  王克穷 《河南中医》2023,(12):1800-1803
按照经方本源剂量,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药物剂量应为茯苓125 g,桂枝60 g,炙甘草30 g,大枣15枚,多数医家用其治疗奔豚病,但其并非奔豚病专方,凡有脐动悸(脐上、脐下皆可)、心悸欲得按、欲作奔豚、舌淡边有齿痕者皆可应用。本方既可温心阳、利小便、降肾气以泄奔豚,还可温脾利湿治泄泻,又可补中温肺降气以治咳。若患者胸满烦惊、周身困乏、夜梦多、脐动悸,又舌胖大,边有齿痕,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镇静安神;若其人后背发冷如掌大,可合苓桂术甘汤加强温阳健脾之功;若患者伴有下肢挛急疼痛、畏寒、四肢不温,可合芍药甘草附子汤以缓急止痛。  相似文献   

12.
<正> 宣清咽炎汤:桑叶5g,菊花5g,薄荷5g,蝉蜕10g,射干5g,牛蒡子5g,夏枯草10g,郁金10g,柴胡5g,栀子8g,僵蚕8g,山豆根10g。气郁甚者加香附10g,川楝子10g;阴虚者加百合10g,何首乌10g;肝火亢盛者加龙胆草10g,羚羊角1g。水煎服,日1剂。本方宗“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及“结者散之”、“热者清之”而拟定,具有辛凉宣散、清热解郁功效。  相似文献   

13.
<正> 作者用中药治疗面部扁平疣5例,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多年随访,未见复发,特作介绍。处方:生、煅牡蛎各30g、忍冬春30g、代赭石30g、紫草12g、桑叶9g、川芎9g、红花9g水煎服,每日一剂。若伴有身痒,选加乌梅、防风、炙甘草;热重者,加生地、丹皮、赤芍;湿重者,加杏仁、黄芩牛膝、米仁。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笔者应用荆防四物汤加味治疗急、慢性荨麻疹24例,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一、一般资料:24例中,男3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45岁;急性发作者4例,慢性反复发作者20例。二、方药及用法: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白芍、生地、蝉蜕、连翘、地肤子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若热盛湿恋者加赤芍、苦参;血虚甚者加丹参;不思饮食者加神曲、焦山楂;痒甚者加白蒺藜,蝉蜕加至30克;反复发作者加地龙、蜈蚣。三、治疗结果:24例全部治愈(痒止疹消,追防5个月未见复发)。疗程最短2天,最长8天,平  相似文献   

15.
在本刊 2 0 0 2年第 3期中已介绍了一些外治法经验方 ,现将继续介绍如下。7 洗眼病方7 1 药物制备 桑叶、元明粉各 12 g ,黄芩、菊花、谷精草各 10g ,薄荷 6g。痒甚加防风、蝉蜕 ;痛甚加金银花、连翘 ;红肿甚加丹皮、赤芍、夏枯草 ;病毒引起者加大青叶、板蓝根、紫草。7  相似文献   

16.
周志龙 《陕西中医》1997,18(8):369-370
<正> 1 乳糜尿 李某,女,46岁,1995年7月6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肥甘辛辣,3月前开始出现小便白浊,时有白色凝块,无尿痛,伴头昏乏力,口干欲饮,腰膝酸软,舌暗红、苔黄腻,脉濡细。查尿常规:乳白色,混浊,蛋白++,乳糜定性+。证属尿浊阴虚湿热下注,治拟清热利湿养阴,方用猪苓汤加味:猪苓、茯苓、泽泻各15g,阿胶10g(烊化),滑石粉、生蒲黄各20g(包煎),青蒿30g。服1剂,小便转清。3剂尽,小便色清,诸症悉减,复查尿常规正常,乳糜定性阴性。再给5剂巩固疗效,后以知柏地黄丸善后,随访1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咳嗽发热是疾病过程,其症状、病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发展变化,初期邪气进犯太阳,外寒里饮偏重,用药干预后疾病痊愈或转归传变,入里化热与饮相结或者转入少阴,阳虚水泛冲逆。针对由外寒内饮病机引起的咳嗽发热性外感病,其治疗及转归在于寒之多少,饮之多寡以及是否化热损及正气。风寒侵袭太阳,表寒束表则予麻黄汤或甘草麻黄汤;寒束饮停则用小青龙汤;若寒饮冲逆较重则用射干麻黄汤;风寒束表、郁久化热,其证轻者用越婢汤或麻杏石甘汤,其证重者则以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治疗;若水饮郁热伤及正气则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及泽漆汤治疗。若风寒邪气侵犯太阳与少阴,两感相传,则以大青龙汤加附子、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若阳气虚损,表寒不重,里饮弥散则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外感病末期,阳气虚损,水湿泛滥,冲逆射肺则予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等方治疗,若阳虚水饮上泛严重,则用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近一年来 ,我们对 40例各种阴道炎患者用加味苦参汤熏洗治疗 ,收到满意效果 ,总结如下。治疗方法加味苦参汤方药 :苦参 3 0 g,黄柏 2 0 g,蛇床子1 2 g,防风 1 2 g,川椒 1 2 g,地肤子 3 0 g。水煎 1 0 0 0 ml,先用热气熏阴道 ,待水凉后坐浴 2 0~ 3 0 min,每晚 1次 ,经期禁用。7天为 1疗程 ,一般 3~ 4疗程痊愈。随证化裁 :形体肥胖 ,舌苔黄腻、脉弦滑 ,湿热重者 ,以清热利湿为主 ,佐以止痒。上方中苦参可用至40 g,黄柏用至 3 0 g。热毒重者 ,病人阴道灼热 ,疼痛较重 ,舌质红 ,苔黄 ,脉数 ,以清热解毒为主 ,上方加蒲公英 3 0 g。以痒为主者 ,…  相似文献   

19.
喉源性咳嗽是干祖望教授所定的病症名。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喉间作痒则咳,不痒不咳,无痰或少痰,甚则咳引胸痛。喉痒多因风、火、燥等异气侵袭咽喉所致。现将干老治疗本症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 宣肺散邪法适用于风寒之邪上犯咽喉,以致肺气失宣,喉痒干咳,或有少量痰液之证。方用三拗汤加味:麻黄、杏仁、甘草、蝉衣、防风、桔梗、贝母。若痰色自者,加陈皮、苏子、僵蚕;痒咳剧烈,且咽喉粘膜充血者,系风寒化热之征,可加薄荷、天竺黄、芦根、射干等。  相似文献   

20.
麦粒肿 ,又名眼疖子、针眼 ,是眼科常见病。此病初期 ,眼睑红肿较轻 ,局部发热不适而痒 ,舌质红苔淡黄或薄黄 ,脉浮数。常用豆角汤 (带皮干老豆角 30 g ,或鲜老豆角 6 0g) ,桑菊饮 (或银翘散 )加减交替熏洗患处 ,或水煎服 ,以清散表邪 ,和解营卫。基本方 :菊花 16 g ,金银花 10 g ,连翘 9g ,薄荷 3g ,生甘草 9g ,淡竹叶 8g ,桔梗 6g ,大贝、桑叶、牡丹皮各 9g。中期局部红肿热痒痛逐渐加重 ,舌质深红 ,苔黄或黄腻 ,脉洪大而数。治宜清热解毒 ,利湿凉血散结 ,酌用五味消毒饮、三黄石膏汤、清瘟败毒散加减。药用 :菊花 18g ,生地12g ,牡丹皮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