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昭晖  罗佳波  游文玮 《中草药》2005,36(12):1868-1872
目的建立甘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2%醋酸溶液(梯度洗脱);分析时间70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建立了甘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甘草药材38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甘草药材质控标准的制定和含甘草的中药方剂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野生及栽培甘草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及栽培甘草的质量区别。方法:建立野生及栽培甘草的HPLC指纹图谱(Cromasil ODS色谱柱;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并进行对比分析;利用MS/MS技术推测化合物结构。结果:鉴定了部分成分的化学结构;野生与栽培甘草所含成分大部分相同,仅有少量区别;栽培甘草中少数成分随栽培年限不同有所变化。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分析快速、准确,可以为甘草药材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甘草药材的快速HPLC指纹图谱,为甘草商品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mm×50mm,1.8μm)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记录11min色谱图。结果:用快速液相色谱方法将甘草药材分析时间从36min缩短为11min;经过聚类分析将70个产地甘草药材分为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两类,其中59个为乌拉尔甘草,11个为胀果甘草;发现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甘草苷和甘草酸3个指标成分联合可有效评价甘草品种。结论:甘草药材快速HPLC指纹图谱的专属性强,且加快了甘草药材的分析效率,可用于甘草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我国大多数地区销售的甘草商品药材为乌拉尔甘草,少部分为胀果甘草。  相似文献   

4.
王丽莉  刘晓秋  陈发奎 《中成药》2006,28(6):784-787
目的:建立麻黄汤(麻黄、甘草、桂枝和苦杏仁)配方颗粒剂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与传统汤剂进行比较,为麻黄汤配方颗粒剂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磷酸调pH=3)进行梯度洗脱。结果:确定了26个共有峰,得到了以甘草次酸为参照的相对峰面积值。结论:两者主要指标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别不大,麻黄汤配方颗粒剂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樊冬丽  鄢丹  廖庆文  马小军  肖小河 《中药材》2006,29(11):1157-1159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麻黄汤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W aters XTerra RP18(3.9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用浓氨水调pH至9.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0.8 m l/m in。结果:以麻黄碱为参照峰,标示出麻黄汤10个共有峰,并说明了其药材归属。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良好的精密度,为麻黄汤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草药材的快速HPLC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甘草药材的快速HPLC指纹图谱,为甘草商品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 mm×50 mm,18 μm)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记录11 min色谱图。结果:用快速液相色谱方法将甘草药材分析时间从36 min缩短为11 min;经过聚类分析将70个产地甘草药材分为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两类,其中59个为乌拉尔甘草,11个为胀果甘草;发现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甘草苷和甘草酸3个指标成分联合可有效评价甘草品种。结论:甘草药材快速HPLC指纹图谱的专属性强,且加快了甘草药材的分析效率,可用于甘草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我国大多数地区销售的甘草商品药材为乌拉尔甘草,少部分为胀果甘草。  相似文献   

7.
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指纹图谱暨甘草苷、甘草酸含量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建立甘草甲醇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同时对其中甘草苷(liqu iritin,L)、甘草酸(glycyrrh izicac id,GA)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筛选适当提取方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对不同色谱峰采用不同紫外波长检测;结果:测定了不同产地野生甘草及同一产地不同年限和部位栽培甘草的指纹图谱和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论: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甘草的质量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9)
目的建立复方甘草清疡合剂HPLC指纹图谱。方法复方甘草清疡合剂的分析采用Waters XTerra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7 nm。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3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5。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甘草清疡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产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建立特定产地甘草药材的HPLC标准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Phenomenex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醋酸盐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运用梯度波长采集法,采集时间为60min,流速为1mL/min。结果建立甘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甘草药材10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可靠,为甘草药材质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麻黄汤不同配伍对苦杏仁和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制备苦杏仁苷对照品溶液和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溶液和不同配伍方式的麻黄汤水煎液供试品溶液,以正交设计8中不同配伍的麻黄汤组方,苦杏仁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H进行标识;甘草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1-H1对8中不同配伍方式进行标实。最终结果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结果:苦杏仁和甘草色谱条件能够分别将苦杏仁苷和甘草酸清晰的分离出来,无其他杂质峰,基线稳定,具有可比性。麻黄汤不同配伍方式中对苦杏仁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每剂含量未见明显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后结果显示,麻黄汤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甘草对苦杏仁苷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汤不同配伍方式中以H1单纯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为最高,而麻黄汤全方A1中的甘草酸含量为最低;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和苦杏仁均降低麻黄汤中甘草酸的含量(P0.05)。结论:麻黄汤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甘草对苦杏仁中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未见明显影响;而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和苦杏仁均降低麻黄汤中甘草有效成分甘草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HPLC法研究配伍对麻黄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昭晖  罗佳波  胡晓添 《中草药》2004,35(3):269-271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麻黄汤各配伍煎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L8(2^7)正交设计和统计方法(统计软件SPSS10.00),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复方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可用于麻黄汤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麻黄、桂枝、甘草对方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两两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 麻黄、桂枝、甘草对麻黄汤中苦杏仁苷含量影响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GC-MS法测定麻黄汤不同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魏凤环  罗佳波  陈飞龙  贺丰 《中草药》2004,35(6):635-638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 MS)测定麻黄汤中桂皮醛含量的方法 ,研究配伍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GC- MS法测定桂皮醛的含量 ,并用 MS鉴定其他色谱峰。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安排试验 ,统计软件(SPSS10 .0 )分析麻黄、杏仁、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桂皮醛含量的影响。p H计测定各组合的 p H值。结果 麻黄、杏仁对方中桂皮醛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及两两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 (P>0 .0 5 )。各组合 p 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 麻黄、杏仁显著降低桂皮醛的含量 ,甘草及交互作用则对其含量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草及其炮制品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甘草酸单铵盐标准品为对照,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草及其炮制品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4.
甘草中甘草酸的微波萃取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 研究利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微波功率对甘草酸含量和提取总时间的影响,确定微波萃取甘草中甘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优选出的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下,考察了提取溶剂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并与超声波提取法、室温冷浸法和索氏提取法比较。结果 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以0.5%氨水为提取溶媒,微波功率为2000W,体系温度升至60℃后保温提取40min。微波萃取54min与索氏提取4h、室温冷浸44.3h的甘草酸得率相当。结论 微波萃取具有快速、高效、节能、选择性好的特点,可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指纹图谱技术对贯叶连翘提取物制备工艺过程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贯叶连翘提取物(含金丝桃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提取物制备工艺的有效性、稳定性以及抗氧化剂、药材采收部位对提取物质量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HPLC-UV-MS法测定了药材与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对主要色谱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提取物指纹图谱中标示了10个特征峰,鉴定了其中8个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采用的提取物制备工艺稳定性良好,可有效地富集金丝桃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剂的使用对提取物的质量影响不大,但药材采收部位则对其有显著影响。结论:该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为提取物的质量控制以及制备工艺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芍药甘草复方大鼠血中移行组分归属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梁  徐德生  冯怡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89-1791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复方大鼠给药后血中移行组分归属。方法:建立芍药甘草复方大鼠给药后血中移行组分HPLC分析方法;分析比较芍药甘草复方、单味药以及各组分给药后所得血浆样品,确认芍药甘草复方大鼠血中移行组分归属。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检测出18个入血移行成分,其中13个为复方直接入血物质,3个为复方的代谢产物。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稳定,适于芍药甘草血中移行组分分析。血中移行组分的确认及归属是进一步探索复方效应物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乌拉尔甘草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应用液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中共分离出3个三萜皂苷、2个香豆素和8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一个三萜皂苷为新化合物。结论:通过ESI-MS,^1HNMR,^13CNMR,HMQC和HMBC分析,将新三萜皂苷的结构鉴定为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2)-β-D-葡萄糖醛酸]-24-羟基-甘草内酯。  相似文献   

18.
甘草的耐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明确甘草的耐阴性 ,为甘草的林药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遮荫棚遮荫 ,设置了 5种遮荫处理 ,透光率分别为CK(10 0 % ) ,T1(75 % ) ,T2 (6 5 % ) ,T3 (5 0 % ) ,T4(2 5 % )。从生长特性、生理生态特性、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等多个角度对甘草的耐阴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与结论 :甘草为喜阳植物 ,其株高、地径、叶片数、芦头直径等生长指标 ,日平均光合速率 (Pn)和各项生物量指标均以CK最高 ,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 ,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但甘草对遮荫也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反应 ,主要表现为增加单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遮荫对甘草绝对光能利用率 (Eu)和Fv/Fm 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而对甘草酸含量影响显著 ,但遮荫与甘草酸含量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乌拉尔甘草中虎耳草甙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燕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5):295-295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30%乙醇提取,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分离,理化性质及光谱学鉴定。结果:从其药用部位中分得虎耳草甙。结论: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0.
甘草根cDNA文库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甘草cDNA文库,为甘草功能基因的研究以及筛选、克隆与甘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LiCl沉淀法提取根组织总RNA,置换合成法合成双链cDNA,末端补平,连接EcoR I并磷酸化,以pBlueScriptⅡ为载体并电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DH10 β,测定文库的克隆数、重组率,PCR 测定插入片断大小。同时,对文库进行随机测序并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和功能预测。结果:经鉴定文库的库容量为1.15×107,重组率为98.2%,插入片段在0.5~4.8 kb,平均片段长度大于1.0 kb;经随机测序,获得126条EST,BLAST分析表明,大多数EST与豆科植物以及拟南芥、水稻等植物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86条已知功能基因中,主要为细胞代谢、抗逆性、生长抑制及休眠相关的基因,其余40条EST为未知功能基因。结论:构建的甘草根cDNA文库库容量大、重组率高且插入的cDNA片段较长,能够满足甘草功能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