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报道猪胆汁酸钠体外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 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全细胞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与生理性诱导剂维生素 A 酸体外诱导 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全细胞氨基酸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猪胆汁酸钠体外诱导分化的 HL-60细胞较未分化的 HL-60细胞各种氨基酸水平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经维生素 A 酸体外诱导分化的 HL-60细胞则未见这种变化,提示这两种分化诱导剂的生化作用点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蟾毒灵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蟾毒灵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MTT法,流式细胞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法,了解蟾毒灵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是否有细胞毒及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蟾毒灵对HL-60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蟾毒灵在体外作用18h即可诱导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典型细胞凋亡峰,透射电镜观察到染色质凝集,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 蟾毒灵有极强的细胞毒作用,在体外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胎儿肝脏中存在着丰富的精氨酸酶以及一类分子量<10000dal 的抑制物,它们对 HL-60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然而,与精氨酸酶不同的是,这类低分子抑制物对HL-60细胞比对人骨髓 CFU-GM 有更强的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0的小分子胸腺肽(thymopeptide,TP)在体外液体培养中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加或不加TP的情况下,体外悬浮培养HL-60细胞。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TP20μg/ml和40μg/ml实验组,每组设3个平行孔;胎盘蓝染色法计数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指数曲线;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细胞出现的DNA损伤;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基因组DNA断裂情况。结果:TP作用于细胞72h后,较低浓度的TP(20μg/ml)对HL-60细胞的增殖即有抑制作用;对TP两个实验组的SCGE检测结果显示,HL-60细胞的慧尾现象明显增多;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出现了相差200bp左右的DNA梯度现象。结论:TP对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凋亡诱发的DNA损伤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HL-60白血病细胞株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DADS对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白血病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含量.结果DADS对HL-60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其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时间有明显依赖关系,DADS(作用细胞72 h)浓度从0.625μg/ml增至20.0μg/ml,其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由16.7%增至71%,各实验组随时间增加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HL-60细胞中均有VEGF蛋白的分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ADS 3个浓度组(0.625,1.25,2.5 μg/ml)作用HL-60细胞72 h均能下调VEGF蛋白的分泌(P<0.01).结论DADS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DADS可能通过抑制HL-60细胞VEGF的分泌发挥抗白血病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lovastatin,LOV)对体外培养的人粒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测定、MTT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等实验技术.结果:LOV对HL-60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该作用呈剂量-效应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LOV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同时影响该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抑白升血糖浆(YBSX)含药血清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正常大鼠ig给予YBSX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体外传代培养HL-60细胞,观察测定细胞生长情况。通过NBT还原试验、酸性磷酸酶(ACP)和非特异性酯酶(α-NAE)活性测定观察细胞分化情况。利用同位素掺人方法检测细胞内DNA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结果 YBSX含药血清对第一代HL-60细胞增殖影响不明显;对第二代、第三代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增殖率呈进行性下降。YBSX含药血清明显升高HL-60细胞NBT还原率和α-NAE阳性细胞数,增强ACP活性(P〈0.01);降低细胞内^3H-TdR和^3H-Leu掺人量。结论 YBSX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向成熟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重组腺病毒介导反义c-myc诱导HL-60细胞粒系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反义c-myc腺病毒(Ad-AS-c-myc)诱导人急性早幼粒HL-60细胞系粒系分化及作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重组腺病毒Lac-Z(Ad-LacZ)及Ad-As-c-myc联合硫酸鱼精蛋白转染HL-60细胞,X-gal染色判断转染效率。采用形态学、RT-PCR、流式细胞仪、四唑氮蓝(NBT)还原试验、非特异酯酶染色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Ad-AS-c-myc能抑制HL-60细胞C-myc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被转染HL-60细胞在形态上趋向成熟粒细胞,Ad-AS-c-myc使HL-60细胞周期G0/G1阻滞,过氧化物酶、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增强。结论:Ad-AS-c-myc对HL-60细胞具有诱导粒系分化作用。其生物学作用与HL-60细胞c-myc的表达受抑、HL-60细胞出现一些成熟粒细胞的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TPA及维生素A酸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的分化诱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实验观察了HL-60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点及TPA和RA的分化诱导作用。HL-60细胞在液体培养中呈单个细胞悬浮生长,倍增时间25~31h,饱和密度20×10~5/ml左右。HL-60细胞形态类似早幼粒细胞,具有早幼粒细胞的细胞化学特征,NBT还原反应阴性或弱阳性。HL-60细胞在软琼脂培养中能自发形成集落。TPA诱导HL-60分化为巨噬样细胞。TPA与RA的分化诱导作用均与药物浓度有依赖关系,有效浓度分别为0.162~162nM和1~1000nM。TPA与RA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同时,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茯苓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茯苓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增殖的抑制作用.经25~100μg/ml茯苓素处理1天,HL-60细胞DNA合成能力明显减弱.药物作用2天后,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这种效应随药物浓度的加大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半数抑制浓度为58.4μg/ml.抑制作用为不可逆性.茯苓素处理4天后,HL-60细胞自发形成集落的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加药后G_0/G_1期细胞明显增多,S和G_2+M期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e Auger electron-emitting agents meta-[125I]iodobenzylguanidine (125I-MIBG) and 123I-MIBG have been proposed as alternatives to 131I-MIBG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blastoma, due to the absence of a cross-fire effect which may minimize bone marrow toxicity. However, the differential toxicity of 123I-MIBG towards neuroblastoma cells and cells of haematopoietic lineage has not been studied.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oxic effects of 123I-MIBG on SK-N-SH and SK-N-BE(2) neuroblastoma cells and on cells of haematopoietic lineage, specifically HL-60 human myeloid leukemia cells and bone marrow stem cells (BMSCs) from human adult donors. METHODS: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exchange-labelled or no carrier added (n.c.a.) 123I-MIBG, unlabelled MIBG or the trimethylsilylbenzylguanidine (MTBG) precursor used to prepare n.c.a. 123I-MIBG against SK-N-SH or SK-N-BE(2) cells or HL-60 cells were evaluated using a cell proliferation assay. The toxicity of 123I-MIBG towards SK-N-SH cells or BMSCs from healthy adult human donors was studied using a clonogenic assay. RESULTS: 123I-MIBG was strongly growth inhibitory to SK-N-SH or SK-N-BE(2) cells at concentrations (IC50 185-370 mBq.ml(-1); IC90 740 mBq.ml(-1)) that were sparing to HL-60 cells. Treatment of SK-N-SH cells with 74 mBq of 123I-MIBG decreased colony formation by >90%, whereas colonies from all three populations of stem cells were formed at amounts up to 370 mBq.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MTBG precursor was non-specifically toxic towards both SK-N-SH cells and HL-60 cells, suggesting the need to purify n.c.a. 123I-MIBG for clinical use.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123I-MIBG is a promising novel radiotherapeutic agent for neuroblastoma. For the first time, we report that the MTBG precursor used to prepare n.c.a. 123I-MIBG was toxic towards neuroblastoma cells as well as to HL-60 cells, representing cells of the haematopoietic lineage, suggesting the need for 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白血病骨髓标本及白血病细胞株中γ-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γ-catenin在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RT-PCR检测76例白血病骨髓标本、8例正常骨髓标本和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U-937、Jurkat中γ-catenin的mRNA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上述白血病细胞株中γ-catenin蛋白表达及其分布情况。结果正常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0(0/8),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40.0%[12/30,其中M2型的阳性率为50.0%(7/14)],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13.6%(3/2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均为25.0%(3/12)。白血病组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与正常组相比,A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M2型最为显著),其余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可见HL-60和K562细胞γ-catenin呈强阳性,U-937和Jurkat细胞呈弱阳性表达,且γ-caten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Western blot检测见K562和HL-60细胞γ-catenin呈阳性表达,而U-937和Jurkat细胞未见表达。结论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γ-catenin表达于AML组、HL-60及K562细胞中,可能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特别是M2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细胞培养方法,可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非淋白血病,ANLL)细胞体外增殖形成原始细胞集落,故能较直接地揭示白血病祖细胞(L-CFU)。应用含植物血凝素-白细胞条件培养液(PHA-LCM)的甲基纤维素-软琼脂培养法对14例疗前和9例白血病缓解期病人进行检测,并对37例ANLL病人骨髓L-CFU与粒系-巨噬系祖细胞(GM-CFU)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提示,L-CFU具有许多不同于GM-CFU的特征,推测ANLL病人体内至少存在两种不同的细胞群。  相似文献   

14.
胎肝中存在着一类低分子抑瘤物,可明显抑制 HL-60细胞的增殖。为探讨其作用机制,本实验对 HL-60细胞经胎肝低分子抑瘤物和维生素 A 酸作用后 c-myc 癌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维生素 A 酸可明显抑制 HL-60细胞中 c-myc 基因的表达,而胎肝低分子抑瘤物却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HL-60细胞的作用机制,并检测p21的表达,探讨二者在白血病中的关系。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p53基因严重缺失的人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用形态学,电镜,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p53对HL-60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对p21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野生型p53基因能促进HL-60细胞凋亡及上调p21表达。结论:p21可能在p53促HL-60细胞凋亡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浓缩铀诱发人白血病HL 6 0细胞凋亡的损伤特征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调控作用。方法 研究受浓缩铀内照射不同时间诱发HL 6 0细胞凋亡的DNA凝胶电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讨浓缩铀对HL 6 0细胞bcl 2 bax的蛋白表达 ,以及RNA分子杂交技术探讨浓缩铀对HL 6 0细胞bcl 2mRNA的转录水平表达。结果 在浓缩铀作用下 ,HL 6 0细胞的DNA呈现出在核小体间断裂的阶梯状条带形成的凋亡特征 ;并且观察到对照HL 6 0细胞中bcl 2蛋白呈高度表达 ,为 (88± 7) % ,而受浓缩铀辐照后 ,可下调至 (6 1± 5 ) %。bax在对照细胞中的表达很低 ,在浓缩铀作用下 ,未见明显改变。而且受浓缩铀辐照后 ,可使HL 6 0细胞中bcl 2mRNA表达呈明显下调。结论 浓缩铀可诱发HL 6 0细胞凋亡发生 ,其诱发凋亡的程度随浓缩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发现浓缩铀诱发人白血病HL 6 0细胞的凋亡作用 ,与其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 2的表达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新型四物胶囊对60Coγ射线所致小鼠造血功能损伤的影响,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5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后连续给药7 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新型四物胶囊高、中、低剂量(20.0、10.0、5.0 g.kg-1)组分别在照前、照后第1、4、7、11、14、17、23天检测外周血象,同时在照后第7天进行CD34+细胞检测、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结果新型四物胶囊各剂量在造模后7 d提高CD34+细胞数,促进CFU-GM增殖,同时高剂量还促进CFU-E、BFU-E及CFU-Mix增殖;第7~14天显著升高白细胞与血小板数。结论新型四物胶囊可有效改善60Coγ射线对小鼠所致的造血损伤,提高骨髓造血功能,进而促进外周血各组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三种血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造血损伤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系统考察^60Coγ射线、环磷酰胺和综合放血法致血虚证发生发展的特点,为全面评价中医血虚证模型的病变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60Coγ射线照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和综合放血法制作血虚证动物模型,检测外周血各血液成份、骨髓造血干/祖细胞、CD34^+细胞等指标变化。结果3种血虚证小鼠外周血中的主要血液成分下降,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集落生成能力降低,骨髓中CD34^+细胞减少。但从血虚证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3种血虚证小鼠又存在不同特点:辐射损伤法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环磷酰胺致血虚证小鼠白细胞变化明显,综合放血法直接造成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结论3种模型均符合血虚证表现,但血虚证发生发展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小鼠60Coγ射线损伤后造血系统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分别为2、4、6 Gy,在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小鼠体质量,外周血细胞计数,免疫器官指数及股骨骨髓的病理变化。结果照射后小鼠的外周血象有变化,其中白细胞下降最迅速且明显,其次是血小板,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照射后3 d免疫器官指数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骨髓造血细胞数目迅速减少,出现造血抑制;照射后小鼠体质量增加缓慢,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60Coγ射线照射可引起小鼠外周血细胞下降,免疫器官指数下降,并抑制骨髓造血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