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时间及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合格标本50例,按不同离心条件及放置时间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5 min APTT、PT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8 min四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室温放置2 h各项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4 h、6 h APTT、PT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3 000 r/min离心8 min即可进行凝血筛选检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PT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 h。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观察和分析在凝血测定过程中,影响凝血测定结果 准确性的常见因素.②方法 对采血量合格的凝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离心条件下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测定.③结果 抽血量在1.6mL(8∶1)和2.0mL(10∶1)时,PT、AP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血量在1.4mL(7∶1)和1.2mL(6∶1)时,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4h,APTT、TT测定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P<0.05),P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8h、24h,PT、APTT、FIB、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5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15min和20min与10min相比,PT、APTT、FIB、TT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凝血试验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非常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减少误差,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凝血四项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于不同时间和温度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合理有序安排实验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将同一标本分别置于室温(18~25℃)及4℃条件下4h、8h、10h、24h,采用日本东亚SysmexCA50型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美国太平洋凝血试剂测定PT、APTT、TT和FIB,并将所得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室温下,标本放置8hPT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置4h APTT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置24h TT和FIB差异无显著性(P>0.05)。4℃下,标本放置24h PT、APTT、TT和FIB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PT、APTT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标本因素对凝血五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本院检验科583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采血量大于和小于2.0 ml标本检测PT、aPTT、TT、INR结果均大于重新取样合格样本,Fbg检测结果小于重新取样合格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经3000 r/min转速下离心15 min与40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条件下PT、aPTT、TT、Fbg、IN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经30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10 min、15 min后PT、aPTT、TT、Fbg、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标本储存时间PT、Fbg、IN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储存时间为4 h时,aPTT结果大于0 h和2 h,TT结果小于0 h和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检测PT、aPTT、INR结果均小于未溶血样本,TT结果大于未溶血标本,Fbg检测结果小于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量、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情况因素影响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液标本置于室温下,观察不同的时间(0 h、2 h、4 h,24 h)以及在不同温度(-4℃、-20℃)保存24 h,对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室温条件下,与0 h相比,2 h后检测,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后检测,PT、APTT、TT指标出现时间增加,且随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FIB无明显变化;放置24 h,PT、APTT和TT出现明显延长,FIB无明显变化((P>0.05)。-4℃下保存24 h,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时,APTT出现延长(P<0.05)。结论: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PT、APTT、TT和FI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6.
PT、APTT实验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标本的采集、运送、放置时间和离心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同时测定不足1.6 ml的40份标本和重新补抽来的标本的PT、APTT;测定急诊手术前送检(即采即送)40份标本在立即、2 h、4 h的PT、APTT;抽取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40份,用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10 min和15 min后测定PT、APTT。结果血量不足1.6 ml的标本所测得PT、APTT与重新抽来的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在4 h内测定结果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TT在2 h内测定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 h测定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10 min测得结果与2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15 min时测得结果与2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PT、APTT时应严格控制好标本血量与抗凝剂的比例,并掌握好标本离体后放置的时间以及标本的离心速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李燕 《吉林医学》2005,26(4):370-371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在室温(24~25℃)下放置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例正常人进行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测定。结果:标本室温(24~25℃)放置6h对PT无影响(P>0.05);放置2h对APTT结果无影响(P>0.05),放置3h至6h,APTT明显缩短(P<0.01);放置6h对Fg无影响(P均>0.05)。结论:室温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影响很大,采集标本后应立即分离血浆,2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8.
张春雨 《当代医学》2021,27(32):120-121
目的 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记录BD管、国产A管、国产B管的凝血检验结果,其中包括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观察标本分别放置于冰箱、室温环境下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国产A管PT、APTT、TT与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产B管TT水平低于BD管(P<0.05),PT、APTT、FIB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冰箱保存8 h后,APTT、TT水平均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PT、FIB水平冰箱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本放置于室温保存4 h后,TT水平高于即时检测水平(P<0.05);保存8 h对比后发现,PT、APTT、TT水平均高于及时检测水平(P<0.05).FIB水平室温保存2、4、8 h与即时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凝血检验结果易受到凝血真空采血管质量、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故需检验科医护人员合理选择凝血真空采集管,保证在血液标本采集2h后完成凝血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重视凝血检测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不同实验条件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测定的影响.方法: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进行采血器具、离心时间、血浆标本转移及标本放置时间对实验结果影响的观察,并将所得到的检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美国BD公司和国内武汉致远公司生产的凝血专用真空采血器与奥地利格雷那公司的采血器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当标本以2500g速度离心时间小于15min时,其PT、APTT结果缩短,与离心时间20min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FIB、TT结果则无影响,用心时间大于15min时,四项结果均无显著差别(P>0.05).将血浆标本转移到塑料测定杯中再进行检测的实验结果比用采血器直接进行检测的结果明显延长(P<0.01).在室温下PT在8h内,APTT在4h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测得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TT的测定结果24h内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凝血标本的采集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真空采血器,并且要有足够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同时还要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测定,才能确保凝血检测质量,为病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差异,为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确定最佳检测时间。方法:随机抽30份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按9:1比例抽的血凝标本,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后,即刻检测、(22±2℃)分别放置2h、4h、6h、8h检测PT、APTT、TT时间和FIB的含量。结果:PT在6h、8h检测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4h、6h、8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各个时间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室温下PT标本放置4h,APTT、TT 2h内检测有临床参考价值。检查凝血四项的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验科,在2h内检测。  相似文献   

11.
申卫和  黄倩 《海南医学》2012,23(4):87-88
目的 探讨临床凝血4项在室温条件下,不同时间段对其检测结果有何影响.方法 取30例抗凝血标本,使用日本Sysmex生产的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按要求采集1.8 ml静脉血混匀、离心后立即上机检测,和在室温分别放置2 h、4 h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标本在室温保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计数呈下降趋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直接计数逐渐上升.结论 2h、4h所测定结果与立即检测的结果PT、Fbg、TT,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项只要在4h内完成标本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而APTT在4h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检查应在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2.
黄德元  汪虹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20-3821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住院病人3624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进行测定;对其中54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h、4h后再测定作配对分析。结果:在3624例标本中有482例有误差,误差率13.3%。其中采血量比例不当者463例,占96%;标本与抗凝剂没充分混匀者16例,占3.3%;混有肝素者3例,占0.6%。标本放置2h、4h后结果与即刻测定比较PT、TT、APTT结果差异有统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室温下标本放置时间和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300份标本分为2组(每组150人),分别测定放置时间不同时(0,2,4,6,8,10小时)和离心时间不同时(5,10,15,20分钟)凝血4项的结果。结果:APTT和PT在室温放置6小时内与0小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6小时后两者延长;TT和Fib在8小时内与0小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8小时后两者延长。 APTT和PT在2500r/min离心条件下,离心5分钟与10分钟有显著性差异(P<0.05),离心5分钟APTT和PT明显缩短,10分钟后各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TT和Fib在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TT和PT在室温放置条件下,必须在6小时内检测完毕,TT和Fib须在8小时内完成检测。在2500 r/min离心条件下,APTT和PT离心时间至少须10分钟,TT和Fib对离心时间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临床检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放置时间不同、离心时间不同以及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同的标本分别测定PT、APTT值,并分析其差异。结果与立即检测相比,放置≥4 h P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立即检测相比,放置≥6 h 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离心力下离心时间不同APTT、PT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9的比例比较,血液与抗凝剂比例<1∶9或>1∶9 APTT、P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PTT临床检测中应严格控制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应在4 h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标本采集、送检、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为建立检测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对外科住院患者65例,病房早6:00前采集标本30min内送检,检验科即刻分离血浆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其余标本分别保存4℃与室温在采血后2h,3.5h,4h,8h,16h检测,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即刻测定结果与4℃、室温(20~25℃)放置2h和3.5h,4h,8h,16h测定结果比较,TT和APTT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四项标本室温、4℃放置过久与即刻测定结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TT测定结果缩短和APTT测定结果延长;标本放置室温、4℃分别在采血后2h,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溶血前后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5份凝血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全血标本,空针反复抽提使其溶血,检查标本溶血前后凝血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溶血标本的PT(11.763±0.679)秒,APTT(28.586±3.286)秒,TT(19.6±2.709)秒,较溶血前测定值分别升高7.22%,8.48%,26.26%,有显著性差异(p<0.01);Fg(2.473±0.476)g/L,较溶血前测定值降低9.88%,有显著性差异(p<0.01),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与溶血程度无明显比例关系。结论:促凝血检测结果受溶血因素影响,但不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简单的线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护理结果给出控制凝血检查项目误差,提高检查项目结果准确度的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医院各科室提供的血液检查样本135例作为统计样本,在不同的条件下记录并对比样本的PT、APTT、TT和FIB,分析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结果的主要因素。结果样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前后对凝血检验项目结果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样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都会对凝血检验项目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在临床检验中应加强注意,规避相关风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异常时,标本放置时间对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STA-R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测定不同放置时间下70例血凝标本PT和APTT的检测结果 。根据PT 和APTT的正常参考值,将空腹(0 h)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PT:11.0~14.3 s,APTT:32.0~43.0 s)和异常组(PT>14.3 s,APTT>43.0 s)。将标本于室温下分别放置 1、2、4、6、8、12、24 h,检测其PT和APT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PT与APTT标本分别室温存放8 h和4 h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PT与APTT标本分别室温存放4 h和2 h检测结果基本稳定。异常组较正常组检测结果更易受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PT标本放置6 h、APTT标本放置4 h,检测结果即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 对于凝血异常者,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影响甚大,PT和APTT测定均应于标本采集后2 h内尽快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及血液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方法:分析标本中有无溶血、凝块、脂血及离心时间,不合格标本重新采集;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对前后两次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全部数据与标准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标本发生溶血、出现凝块、脂血与离心时间不足,均影响检测结果,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结果配对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静脉采血及标本处置符合试验项目的要求,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实验诊断数据误差,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卢美红  景蓉蓉 《海南医学》2012,23(18):80-82
目的研究不同分析前处理方法对比浊法凝血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乳糜血20份、健康人血20份,分别用常规法、高速离心法和手工法进行PT、APTT检测;将溶血标本21份、血量不足标本30份和重新补抽来的51份标本同时进行PT、APTT检测。结果健康人标本常规法、高速离心法、手工法检测的PT,APT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糜血标本常规法检测PT、APTT结果高,甚至检测不出,经高速离心处理后结果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血量不足等问题标本的PT、APTT结果与重新采血后标本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血量不足时APTT明显延长。结论乳糜血、溶血、血量不足等问题标本大大影响了光电比浊法凝血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前标本的处理是保证其检测结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