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崔现杰  赵宇 《护理研究》2007,21(36):3295-3297
介绍了空肠营养的适应证、营养管的置入途径、空肠营养的时机、灌注方式、营养品的选择,阐明早期给予空肠营养对危重病人的重要意义及对现存问题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范艳敏  杨玲云 《护理研究》2013,27(17):1763-1764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伴有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疾病,机体处于高动力、高分解代谢状态,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支持疗法能改善病人的预后[1],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已成为治疗SAP重要手段[2]。我科从2010年10月开始运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方法对86例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进行护理,取  相似文献   

3.
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梅 《全科护理》2010,8(6):540-541
肠内营养是将鼻饲管经~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以保证病人能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热量的临床治疗方法。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况,能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费用低,使用和监护简便,并发症较少且易处理,已成为重症病人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应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入院后2~3 d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开始加用空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常规治疗至少两周后,待腹痛症状消失、肠功能完全恢复后经口进食。于出院前3d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花费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花费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启动空肠内营养可有效降低SA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采用液囊空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营养护理对重症胰腺炎治疗的辅助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空肠营养,比较2组的营养状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体质量、上臂肌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上腹压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空肠营养能够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总结25例非手术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用一次性液囊空肠导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向患者介绍液囊空肠导管相对于普通胃管的优点:其特殊结构既有胃肠减压的效果,又建立了空肠通道,借助导管予以肠内营养,避免因手术刨伤给患者带来痛苦.解释置管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实施过程,取得患者配合.做好液囊空肠管的护理,由于置管后营养管末端暂不固定,因此嘱患者勿外拉导臂以免拔出,每天观察营养管下降位置,当营养管进入空肠100 cm时用胶布将营养管末端固定在脸颊部以防营养管全部进入鼻腔.肠内营养期间,注意营养管外露刻度,以便及早发现导管有无移位,调节控制营养液温度、输注速度,避免刺激胰腺的内分泌.本组25例患者均在置管后48~72 h营养管头端经X线透视确认到达空肠.平均于人院后4~7 d开始肠内营养.持续时间15~45 d,25例患者均无胰腺炎复发.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早期空肠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早期空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方法 61例SAP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禁食、补液、胃肠减压和生长抑素、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入院72h后、肠麻痹解除即给予空肠内营养辅助治疗。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73.3%和83.9%,继发感染率分别为70.0%和32.3%,住院平均天数35d和24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空肠内营养可显著提高SAP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营养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1日~2022年8月31日收治的13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胃管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接受鼻空肠管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第1周、护理第2周营养状态(包括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入住ICU时间。结果:护理第2周,两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含量均高于护理第1周(P<0.05),且护理第1、2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入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空肠管营养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肝脏功能,提升护理质量,对患者营养状态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的SAP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包括置管前心理护理,置管中密切观察和配合,以及置管后完善护理记录、预防管路脱出和堵塞、防止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6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带管时间平均13.6 d。发生留置管脱出空肠12例次。置管后腹痛8例、腹泻6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无发生感染、肠穿孔的患者。6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6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97.7%。结论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应用于S A P患者安全、有效。良好的护理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彬彬  卢爱金  陈雪英 《护理研究》2007,21(20):1793-1794
介绍了重症胰腺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安全性、时机、方法及护理要点。认为重症胰腺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重症胰腺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安全性、时机、方法及护理要点。认为重症胰腺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外科术后人ICU的40例应用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外科危重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发生胃肠道疾病并发症比例较高。结论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需预防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岚 《天津护理》2002,10(6):277-279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全胃切除术后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输注过程中的精心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结果: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治疗对护理要求高,但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肠内营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空肠管饲的研究及其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王建荣 《护理研究》2005,19(28):2547-2550
从空肠管饲适用范围、主要置管途径、不同置管途径喂养的特点、空肠管喂护理方面综述了空肠管饲的护理进展,提出空肠管喂中存在的问题,有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李冰  王建荣 《护理研究》2005,19(12):2547-2550
从空肠管饲适用范围、主要置管途径、不同置管途径喂养的特点、空肠管喂护理方面综述了空肠管饲的护理进展,提出空肠管喂中存在的问题,有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张晓红  李筠 《护理研究》2005,19(26):2353-2355
早期肠内营养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合适的营养途径.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实施时间、营养液种类、剂量及护理做一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晓红  李筠 《护理研究》2005,19(11):2353-2355
早期肠内营养能恢复正常的肠道通透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的发生,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提供了合适的营养途径.就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实施时间、营养液种类、剂量及护理做一综述.同时提出了目前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