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分类与治疗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岫岩 《新医学》1998,29(3):160-161,63
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和重叠性,可累及各式各样的血管。由于它们缺乏有确诊意义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病理学改变,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了解,所以临床分类比较复杂和混乱,许多临床医生对血管炎了解甚浅,治疗血管炎仅用舒张血管和抗凝的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血管炎的临床分类血管炎分为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和继发性血管炎,后者包括结缔组织病性血管炎和继发于恶性肿瘤、感染、药物反应等。本文主要介绍系统性血管炎。1952年Zeek首先对血管炎作出分类,他将血管炎分为5种:1过敏性血管炎。2变应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误诊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原发性小血管炎属于系统性血管炎的一部分,是指以小血管壁炎症和/或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基础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指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韦格内氏肉芽肿(WG)及局灶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FSNGN)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等。所谓原发性小血管炎是与继发性血管炎相比较而命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为继发性血管炎。  相似文献   

3.
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血管炎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性血管炎 (systemicvasculitis)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血管炎症性疾病。机体任何部位的血管及任何大小的动脉和静脉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且变化多端。血管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管炎主要是指目前病因不明的血管炎性疾病。继发性血管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或感染等。血管炎伴有血小板减少并不少见 ,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就这几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发病机制血管炎患者血…  相似文献   

4.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综合征.属非感染性坏死性系统性血管炎性疾患,具有上下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肾小球肾炎和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呈血管炎。现将韦格纳肉芽肿误诊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及其相关系统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成份的一类。其靶抗原主要为MPO和丝氨酸蛋白酶3(PR3)。临床上检测ANCA,对多种血管炎性疾病有重要意义。与ANCA密切相关的系统性血管炎称之为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ANCA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ANCA相应抗原的特性及其不同相应血管炎的比较,ANCA在ANCA相关系统血管炎(AAS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并探索其临床意义,实验结果表明,抗内皮细胞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数临床症状无关,与血管炎及狼疮性肾炎显著相关,且多见于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故可将抗内皮细胞抗体视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血管炎(systemic vasculitis)是一组以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并导致多系统损害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由于受侵犯的血管大小、种类及病理变化不同,各种血管炎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差异甚大。按发病机制不同,系统性血管炎分为感染性血管炎和非感染性血管炎,后者根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显微镜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此病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其中肾脏受累明显并进展迅速,肺部受累病情亦凶险,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现将我院1998  相似文献   

9.
金是 《中国血液净化》2013,12(9):506-510
系统性血管炎是指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侵犯毛细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因血清中存在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又称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相似文献   

10.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可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等脏器的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小静脉[1]。本病与韦格纳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征三者同属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的系统性小血管炎症,常累及肾、肺等全身多个器官。其中肺脏是累及频率最高的脏器之一,2004年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诊治指南  相似文献   

11.
饶慧  蒋明 《临床荟萃》2008,23(12):881-882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其病理特征为受累组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坏死性血管炎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I临床比较少见,在系统性血管炎中约占6.25%.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和致病机制 1994年,在美国召开系统性血管炎命名及分类的国际会议上,本病被划分为血管性血管炎范畴。属血管变态性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挑体炎2周后发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  相似文献   

1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 omatosis),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tis.MP)和变态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该病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随着ANCA检测技术的成熟和推广,为临床早期诊断小血管炎,判断远期预后和疗效,降低早期死亡率和肾死亡率提供了一项重要且客观的血清学指标,对我科1998~2003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血管炎因受累血管大小、类型、部位及病理特点不同而表现各异,可局限于某一个脏器,也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1]。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科于2005年12月收治了1例系统性血管炎伴糖尿病的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上呼吸道感染1月余,双下肢出现鲜红色大小不一的皮疹、疱疹,伴有咯血症状,CT示:左侧肺炎、两侧胸腔积液,诊断为系统性血管炎,收入本院风湿科行进一步治疗。患者有糖尿病史,入院后予抗炎、降血糖及各项专科检查与对症治疗。入院第4天患者开始解柏油样大便,伴胸闷、心慌、晕厥等症状,考虑消化…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血管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血管炎归属风湿科,但常常影响到肺或肺部症状为主,则往往就诊于呼吸科,由于认识不足,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肺间质病等屡见不鲜[1].因此,就我科近来收住的1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病例予以报告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我科收治一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罕见血管炎,表现为左手拇指、无名指皮肤呈深褐色,局部有麻木感,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对多发性血管炎的诊断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F)对12例多发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坏死性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患者,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4例硬皮病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标本进行了ACNA的检测。结果多发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坏死性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等的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组的14.29%和硬皮病组的7.14%。结论 ACNA的检测有助于多发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坏死性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等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孔凌  任冰  龚德华  崔俊 《护理研究》2013,27(15):1493-1494
系统性血管炎是原发于血管壁的免疫性炎症与坏死并导致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类系统性疾病。由于病人血液中普遍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又被称之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1]。ANCA相关性血管炎常起病急骤,可累及肾脏、肺部、上呼吸道和皮肤、关节等全身多脏器,病情重,进展快;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的炎症和(或)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疾病。1999年美国Chapelhill根据受累血管的大小将其分为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和小血管炎。认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中的一种,以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性改变、管壁及壁周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小血管炎为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病死率高,临床上极易误诊.我科2001-11~2004-08收治原发性小血管炎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