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曲面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81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行64排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检查,同时行MRCP、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或ERCP检查获得病理结果。利用曲面重建技术对所得CT增强图像进行胰胆管曲面重建,与MRCP、MRI检查结果对比,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对于胆道梗阻:在定位诊断方面,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曲面成像与MRCP+MRI无明显差异;在定性诊断方面,对于良性病变尤其是对结石的诊断,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胰胆管曲面成像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胆囊切除手术中的胆道造影能有效地降低胆道手术后残余结石和胆道损伤的发生。我院2000-03~2005-05共对103例患进行了有选择的手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效果良好,报告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联合曲面重建(CPR)即MinIP+CPR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5例经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均于MSCT扫描后进行MinIP+CPR胆道成像并进行分析。结果:良性病变25例,其中胆管结石12例、胆总管炎症5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炎6例、胰腺炎2例;恶性病变20例,其中胆管癌10例、胆囊癌侵犯或转移累及胆管3例、胰头癌累及胆管4例、壶腹部癌3例。MinIP+CPR对良、恶性病变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2.0%和95.0%,定性符合率分别为88.0%和90.0%。MinIP+CPR图像不同程度纠正了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作出的定位、定量或定性诊断,尤其提高了对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MSCT的MinIP+CPR技术能更直观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性质,是胆道梗阻病变尤其是恶性病变检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条件下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对胆管系统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并联合胆道重建技术优化胆管解剖显影,提高胆管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临床或超声疑诊为胆总管扩张的患者30例,进行门静脉期后的第三期低剂量(100 k V)扫描,并分别进行传统滤波反投影(FBP)(A组)和IMR(B组)重建,C组为门静脉期120 k V-FBP。将三组扫描的薄层图像进行胆道重建以明确病变,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低管电压扫描的剂量降低的幅度、不同重建方式的图像质量差异和诊断效能。结果低管电压扫描较常规剂量扫描降低辐射剂量约40.2%。100 k V条件下,肝脏、壶腹、胆管内、胆管壁的IMR图像的噪声均低于FBP重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肝脏和壶腹部作为对比,IMR重建后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均明显高于低剂量FBP重建后的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C组图像差异不明显(P>0.05)。与病理诊断标准对比,B组和C组图像对疾病的诊断较准确,Kappa值分别为0.756和0.759,但是A组图像较差,Kappa值为0.230。结论低管电压条件下IMR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了较好图像质量,提高了胆管的分辨率和解剖结构的显影,从而提高了胆道疾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结合3D血管重建技术在儿童肝移植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肝移植术后的131例儿童患者,其中先天性胆道闭锁83例、胆道闭塞33例、先天性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10例、肝衰竭5例。全部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肝脏平扫、四期增强及CTA+CTV扫描,采用MPR、VR、CPR及MIP对肝脏及血管进行重建。由2位副主任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诊断,内容包括移植后肝实质及毗邻器官,术后血管吻合口、肝胆管血管的通畅情况和走向、胆道情况及腹腔积液等。结果:发现肝脏灌注不良50例,肝脏、脾脏增大54例,肝内胆管扩张43例,腹腔积水32例,术后血管吻合口狭窄30例。结论:64排螺旋CT结合3D血管重建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能有效地反映出儿童肝移植术后的肝实质、血管及胆道情况,为临床早日发现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对术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检查在胆道梗阻患者诊断上的优劣。方法分析89例年龄在12—75岁的胆道梗阻患者的CT、B超、胆道造影资料。结果对胆管癌、胰头癌、炎性狭窄、肝癌、壶腹癌的诊断,胆道造影与病理的符合率较高。肿大淋巴结的诊断,CT与B超较胆道造影与病理的符合率高。对于梗阻部位,胆道造影、CT与手术的符合率较B超与手术符合率高。结论胆道造影与CT对梗阻部位及原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B超的临床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管在肝移植复杂胆道重建中的应用及体会,提高胆道重建的技术。方法对2007年9月到2009年9月21例肝移植复杂胆道重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共行胆肠吻合5例(23.8%),胆肠Roux-en-Y吻合2例(9.5%),胆肠袢式Warren吻合3例(14.3%);肝肠吻合1例(4.8%);胆管端端吻合共15例(71.4%),其中胆总管端端吻合9例(42.9%),肝总管端端吻合3例(14.3%),右肝管端端吻合3例(14.3%)。胆道重建时间30~60 min。评价胆道重建的方式,胆道重建时间,术中胆道支架管的留置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资料。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结果胆道重建时,利用胆囊灌注管10例(47.6%);利用吻合口插管6例(28.6%);留置胆道支架管9例(42.9%),其中5例(23.8%)患者采用小儿胃管引流管,3例(14.3%)患者采用硬膜外导管,1例(4.8%)患者采用T管。术后有2例(9.5%)患者出现了胆道并发症,均为缺血性胆道并发症,其余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胆道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肝移植中复杂的胆道重建除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恰当的重建方式外,要重视胆道支架管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层面重建技术(MPR)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例经超声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MSCT平扫及薄层增强扫描,并以MPR技术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沿胆总管走行方向斜位重建,然后与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进行对比,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结果定位诊断超声为89.05%,MSCT MPR及MRCP均为100%;病因诊断超声为80.1%,MSCT MPR为97.0%,MRCP为92.0%.结论 MSCT MPR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定位诊断能力高于超声,与MRCP相同;病因诊断能力明显高于超声,略高于MRCP.MSCT MPR技术可以显示胆管腔内的肿物,结石等病变形态,显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邸军  胡文忠  司建伟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032-1032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手术主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囊肿广泛切除、残存囊壁的粘膜用石炭酸烧灼;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上行肠袢在25-30cm,同时附加矩形瓣成形术重建胆道,直接在吻合口下方2~3cm的空肠袢上戳一小孔置入细直管,并呈隧道样包埋4~5cm。结果:本组21例术后造影吻合口通畅、无狭窄,亦无癌变及重建胆道逆行感染症状。结论:采用囊肿广泛切除、适当距离上行肠袢加矩形瓣成形术及直管引流即可有效防止重建胆道逆行感染、吻合口狭窄及残存囊肿壁癌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CT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道梗阻性病变病例的CT表现。结果:本组收集的胆道梗阻性病变,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癌、胰头癌及肝癌。CT的诊断正确率为88%。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胆管的扩张、梗阻段胆管的改变及其对周围软组织的浸润和转移情况。CT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病因诊断是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诊断胸部骨转移瘤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胸部常规检查中极易误漏诊的骨转移瘤,在应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后检出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CT室检出的胸部骨转移瘤50例,全部病例均有常规扫描图像及重建图像,重建方法有:MPR、VR、MIP等。两组图像作出比较。结果:常规扫描图像发现22例肋骨、胸椎、胸骨及肋软骨骨质破坏,11例可疑破坏,17例阴性,重建图像20例肋骨破坏,23例胸椎骨质破坏,1例胸骨,1例肋软骨,5例可疑破坏。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可对常规扫描后数据进行减薄,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后重建,应用多窗观察,能发现常规扫描易误漏诊的转移性骨肿瘤,有利于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01年4月~2006年10月,我院行肝移植术79例,其中6例并发胆道疾病,经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9例,均行驼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胆道重建方式为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其中9例放置T形管引流。6例并发胆道疾病,均为男性,良性终末期肝病4例,恶性肿瘤2例;其中拔T形管时胆漏至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例,T形管造影时并发毛细胆管炎1例,胆道狭窄4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及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的胆道损伤病人29例,其中创伤性5例,医源性24例,以Bismuth标准对损伤或狭窄分类,以术中,伤后6小时,损伤3个月以内,损伤3个月以上划分手术时机。结果:术中发现胆道损伤3例,伤后6小时5例,损伤3个月以内14例,损伤3个月以上7例;胆道修补 T管引流6例,胆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胆道重建 T管引流术1例,胆道端端吻合 T管引流术3例;手术效果21例优,6例良,2例差。结论:胆囊切除术后的胆道损伤占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首位,胆道损伤3个月内手术者,术后并发症较少,效果较好;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手术治疗以胆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居多。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人体骨骼重建和快速骨盆成型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骨盆快速成型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方法:采集6例骨盆病变患者CT断层扫描的Dicom原始数据,利用Maflab软件进行感兴趣区域的表面计算,将结果转换为STL格式,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将患者骨盆按照实际大小制造出来。根据骨盆模型进行手术设计,指导病变的切除和骨盆、髋臼等部位的重建。结果:6例患者完全按照实际尺寸重建骨盆模型,并根据模型决定手术计划、切除范围和重建方法,更精确和快速进行手术。结论:利用人体骨盆快速成型可以更精确和准确进行骨盆病变切除和骨性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方式及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9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9例中260例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9例采用经典式肝移植.胆道重建过程中24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28例行胆肠吻合.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11例(4.1%),其中胆漏6例,胆道狭窄5例,均及时确诊治愈,无1例因术后胆道并发症而死亡.结论:胆漏与胆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胆道并发症.良好的胆管血供与胆管吻合技术是防止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及时的内镜与影像学检查是诊治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腕骨脱位多层螺旋CT重建18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腕骨复杂性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由外伤引起的18例腕骨脱位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由工作站进行二维、三维重建,观察腕骨脱位情况。结果:18例中单纯月骨脱位8例,经茎突和舟骨的月骨脱位3例,月骨周围脱位2例,其他类型5例。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腕骨脱位及骨折情况,对临床复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有效预防胆肠返流的胆道重建手术方法。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之后,行Roux-errY胆肠吻合,胆道支与近端空肠支吻合前制作双重全层U形瓣,宽度与长度为肠管周径的1/2,瓣膜基底部在上,两瓣浆膜层相对边缘间断缝合,然后将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端侧吻合。将胆道支空肠于U形瓣基底部上方横行浆肌层缝合使肠管缩窄1/3,缩窄长度为5cm。再将远近空肠浆肌层并行缝合5cm以上使之形成Y形。结果:临床应用于11例病人,术后随访0.5~6年,均未出现胆系感染表现,钡餐检查各种体位并加压时均无返流。结论: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行Roux-errY胆道重建时加做胆道支空肠缩窄及双重U形瓣的防返流术效果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了解肿瘤对胰腺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估,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在胰腺癌可切除性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胰腺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和三维血管重建,将图像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处理,显示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通过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结果 接受手术治疗患者78例。术前综合评估不能切除的40例中,36例手术无法切除,准确度为90%。术前综合评估能切除的38例中,实际切除29例,准确度为76%。结论 术前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可提供可靠的肿瘤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的影像学资料,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和C臂X线机联合应用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11例先采用肾盂切开或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再用纤维胆道镜在术中经肾盂切口观察和协助取出结石,最后C臂X线机确定是否有残留结石。结果:10例取尽结石,1例肾盏内残留1枚直径小于0.5cm×0.5cm的结石。结论:纤维胆道镜和C臂X线机术中联合应用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可以极大的提高结石的取尽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组38例进行如下检查:X线平片17例;CR21例;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7例;薄层横断扫描6例;薄层倾斜扫描7例;MSCT胸部横断扫描并薄层重建、二维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成像、最大密度投影18例。结果:X线平片、CR图像利于定位,其诊断率分别为71.0%、74.3%,诊断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T、MSCT利于显示病变,其诊断率分别为91.0%、92.6%,CT与前两者间诊断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CT扫描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R图像。薄层CT病变诊断率均达100%,将之确定为诊断标准;2D重建可作为横断图像的补充;3D重建可立体显示骨性胸廓的全貌,利于病变的整体观察及定位。结论:CT扫描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对肋骨转移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与X线平片或CR图像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