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研究目的比较在近期有急性复发的多发性硬化(MS)患者经静脉注射或口服等量的大剂量甲强龙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最近2周内有急性临床复发且脑MRI至少有一个增强病灶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一组给予口服甲强龙1g/d治疗,另一组给予静脉注射甲强龙1g/d治疗,均连续治疗5d。在基线期、第1周和第4周采用扩展的功能缺损状况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维持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崩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电子检索MEDLINE、EMbas、CBMdisc、Cochrane Library、ISI和美国临床试验登记中心等的数据库文献(1990~2008).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IVI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研究期限内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hiple sclerosis,RRMS)患者的复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OR:0.40.95%CI=0.19~0.86),RRMS患者EDS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WMD=-0.27,95%CI=-0.40~-0.13),不同剂量IVIG(每个月0.2 g/kg与0.4 g/kg)治疗RRMS的复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OR=1.16,95%CI=0.56~2.41);IVIG与干扰素-β1a治疗RRMS的疗效比较,显示二者均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而在治疗前后EDSS评分的比较中,仅IVI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I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研究期限内进展型MS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OR=0.68,95%CI=0.31~1.46),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econdary-progressivemultiple sclerosis,SPMS)患者的复发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OR=0.93,95%CI=0.66~1.32).结论 IVIG用于维持治疗MS,其安全性好,可降低RRMS的复发率及EDSS评分显示的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剂量的IVIG治疗RRMS无剂量-效应关系.IVIG与干扰素-β1a均能降低RRMS的复发率,IVIG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的疗效优于低剂量的干扰素-β1a.目前尚不能认为IVIG用于进展型MS的维持治疗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及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强龙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34例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7例。2组常规治疗相同,给予维生素B1100mg,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1次/d;并辅以局部理疗。对照组给予静滴甲强龙80mg,1次/d,7d后停用,实验组给予静滴甲强龙120mg,1次/d,7d后停用。静脉给药停止后,改为口服强的松30mg,每周减5mg,直至减完停药。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时采用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治愈率分别为29.41%、52.94%,治疗后2个月分别为58.52%、94.12%。总有效率治疗1个月分别为52.94%、88.24%;治疗2个月为76.47%、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强龙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β-1a干扰素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治疗组每次皮下注射β-1a干扰素20 mg,每周3次,维持2年.用药患者在最初6个月中每月作1次神经系统检查,之后每3个月查1次.所有病人每年做2次MRI检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1a干扰素治疗的病人第1年和第2年的复发率比安慰剂组有明显降低(治疗组平均每人1.62次,安慰剂组2.78次);复发危险性减低27%;首次复发时间推迟3个月(20mg组),并且无复发的病人比例大大提高(P<0.05).治疗组病人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很常见,但大多轻微.结论 在降低复发率、减轻残障程度和改善MRI病灶等方面,用皮下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添加治疗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随机分成维生素D3组和激素组,每组各25例,维生素D3组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添加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Th1、Th2数量,评定NIHSS分值,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的安全性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前维生素D3组与激素组在年龄、病程、性别以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8+、CD4+/CD8+、Th2数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Th1数、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3添加治疗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婴儿痉挛症(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11—2013-10收治的IS患儿80例,其中甲强龙首选组46例,非首选组34例,均采用静脉冲击甲强龙治疗,判断其早期疗效。结果(1)治疗1周时首选甲强龙组总有效率为86.9%,控制率为69.5%,非首选甲强龙组总有效率为67.6%,控制率为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周时首选甲强龙组总有效率为89.1%,控制率为71.7%,非首选甲强龙组总有效率为70.5%,控制率为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婴儿痉挛症疗效可靠,对初治患儿推荐应用,对其他药物治疗失败者同样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48例(实验组)接受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同期入院使用地塞米松(但未使用甲强龙治疗)的同类患者48例作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 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无效。甲强龙实验组治疗有效19例(39.6%),无效29例(60.4%),有效组觉醒天数为17.8±5.3,d(n=19);对照组分别为10例(20.8%)及38例(79.2%),觉醒天数为24.7±7.4,d(n=1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相似文献   

8.
干扰素-β治疗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临床研究均证实干扰素-β(IFN-β)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疗效肯定,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疗效与剂量、频次呈正相关,IFN-β已经成为治疗RRMS的首选药物之一。IFN-β常见副作用包括流感样症状和注射部位反应等,在应用IFN-β早期尤为明显;大多数副作用比较轻微,严重的或患者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少见。IFN-β中和抗体阳性可能影响疗效,但尚无统一结论。此文就不同类型IFN-β的异同及其治疗MS疗效判定标准、治疗时机和治疗剂量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中等剂量地塞米松与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最佳剂量及副作用。方法将43例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中等剂量地塞米松加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组,共30例;B组为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加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组,共13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 m、3 m根据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量表(quantitive MG score,QMGs)分别进行评分以判定疗效,同时记录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后1 m有效率分别为83%及85%;治疗后3 m有效率均为100%;治疗后3 m痊愈+基本痊愈率分别为50%及30%,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用激素早期(4~10 d)症状加重评分分别为(0.77±1.04)及(0.70±0.95),P>0.05;3 m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及24%,P<0.05。结论中等剂量地塞米松加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方案与甲强龙冲击治疗加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方案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宜于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β-1a干扰索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β-1a干扰素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治疗组每次皮下注射β-1a干扰素20mg,每周3次,维持2年。用药患者在最初6个月中每月作1次神经系统检查,之后每3个月查1次。所有病人每年做2次MRI检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1a干扰素治疗的病人第1年和第2年的复发率比安慰剂组有明显降低(治疗组平均每人1.62次,安慰剂组2.78次);复发危险性减低27%;首次复发时间推迟3个月(20mg组),并且无复发的病人比例大大提高(P〈0.05)。治疗组病人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很常见,但大多轻微。结论 在降低复发率、减轻残障程度和改善MRI病灶等方面,用皮下β-1a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芬戈莫德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7月,收集芬戈莫德治疗RRMS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共3个随机对照试验的2749例患者纳入研究.在有效性方面,芬戈莫德0.5 mg/d与1.25 mg/d组年复发率均低于β1a-干扰素、安慰剂等对照组;芬戈莫德组治疗期间未复发的MS患者人数高于对照组[其中,1.25 mg组OR=2.88,95%CI(1.59~5.22);0.5 mg组OR=2.45,95% CI(1.82~3.29)];芬戈莫德0.5 mg/d组与1.25 mg/d组比较EDSS评分降低更明显[MD=-0.11,95%CI(-0.19~-0.03)]、治疗期间未复发的MS患者人数更多[OR=2.45,95% CI(1.82~3.29)].在安全性方面,总的不良反应事件[分别为1.25 mg组OR=1.04,95% CI(0.74~1.47);0.5 mg组OR=0.85,95% CI(0.36~2.00)]、总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分别为1.25 mg组OR=1.29,95% CI(0.71~2.34);0.5 mg组OR=0.91,95% CI(0.55~1.51)]、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患者数[其中,1.25 mg组OR=2.21,95% CI(1.57~3.12);0.5mg组OR=1.17,95%CI(0.78~1.74)]等指标,芬戈莫德1.25 mg组和0.5 mg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芬戈莫德95 mg组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患者人数与较1.25 mg组少.结论 芬戈莫德1.25 mg和0.5 mg治疗RRMS的疗效均优于β1 a-干扰素、安慰剂治疗等对照,安全性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芬戈莫德0.5 mg/d治疗RRMS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35(IL-35)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甲泼尼龙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期RRMS患者36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时血清和脑脊液中IL-17、IL-35的水平。结果 RRMS组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其IL-3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RRMS组治疗后血清和脑脊液IL-17下降(P0.01),而IL-35升高(P0.05)。RRMS组治疗前血清中IL-17水平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r=-0.551,P=0.041)。结论 Th17/Treg表达的失衡与RRMS的发病有关,甲泼尼龙治疗可使血清、脑脊液IL-17水平下降,IL-35水平升高,进而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背景:芬戈莫德是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剂,可以阻止淋巴细胞移行出淋巴结.在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已经证实,芬戈莫德与安慰剂或肌肉注射β干扰素相比均能显著减少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复发率,并且改善MRI预后指标.方法:本研究为期24个月,采用双盲随机设计,纳入18~55岁,扩展的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评分在0~5.5分,且入选前1年内复发至少1次或2年内复发至少2次的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  相似文献   

14.
背景:芬戈莫德是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剂,可以阻止淋巴细胞移行出淋巴结.在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已经证实,芬戈莫德与安慰剂或肌肉注射β干扰素相比均能显著减少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复发率,并且改善MRI预后指标.方法:本研究为期24个月,采用双盲随机设计,纳入18~55岁,扩展的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评分在0~5.5分,且入选前1年内复发至少1次或2年内复发至少2次的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  相似文献   

15.
背景:芬戈莫德是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剂,可以阻止淋巴细胞移行出淋巴结.在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已经证实,芬戈莫德与安慰剂或肌肉注射β干扰素相比均能显著减少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复发率,并且改善MRI预后指标.方法:本研究为期24个月,采用双盲随机设计,纳入18~55岁,扩展的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评分在0~5.5分,且入选前1年内复发至少1次或2年内复发至少2次的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过去单纯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疗法多有报道。近几年我们应用甲强龙大剂量冲击疗法加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多发性硬化 40例 ,取得良好疗效 ,明显缩短急性期和复发期病程并加速恢复。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病例均系我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 (1)甲强龙 人血丙种球蛋白组 40例 ,男 18例 ,女 2 2例 ,年龄12~ 50岁 ,平均 3 4岁 ;病程 1个月~ 7年 ,平均 2年 3个月。其中急性发作 2 6例 ,缓解复发 12例 ,缓慢进展 2例。 (2 )对照组 (单用甲强龙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相关细胞因子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收集急性期RRMS患者(RRMS组)31例,以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29例为对照组。RRMS患者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000 mg/d冲击治疗,后续每3 d剂量减半。对RRMS组患者治疗前和甲泼尼龙治疗2周后(治疗后)分别进行残疾状况拓展性量表(EDSS)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RMS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IL-17~+)细胞和Treg(CD4~+FOXP3~+)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RMS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7A、IL-23、IL-6、IL-10、IL-35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RMS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与IL-17A、IL-23、IL-35、IL-6、IL-10及TGF-β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RRMS组治疗前EDSS评分高于治疗后[分别(6.31±1.54)分vs.(4.02±0.68)分,t=0.75,P0.05];(2)FCM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3.12±1.27)%]比较,RRMS组患者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率[(15.24±2.54)%]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35.04±4.21)%]明显高于RRMS组治疗前[(11.12±3.13)%,P0.05];与对照组(0.10±0.02)相比,RRMS组治疗前Th17/Treg(1.51±0.62)也明显升高(P0.01);与RRMS组治疗前[(11.12±3.13)%]比较,甲泼尼龙治疗后Treg细胞比例[(23.14±2.86)%]明显升高(P0.01);与RRMS组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率[(15.24±2.54)%]相比,甲泼尼龙治疗后Th17细胞百分率[(4.24±1.14)%]明显降低(t=0.88,P0.05);与RRMS组治疗前(1.51±0.62)相比,甲泼尼龙治疗后Th17/Treg比值(0.19±0.07)降低(t=0.95,P0.01);(3)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RRMS组治疗前IL-17A[分别(17.26±1.21)pg/mL vs.(3.23±0.81)pg/mL,t=0.72,P0.05]、IL-23[(分别(64.38±7.51)pg/mL vs.(21.14±1.82)pg/mL,t=0.75,P0.05]、IL-6[分别(70.14±8.17)pg/mL vs.(7.28±0.75)pg/mL,t=0.95,P0.01]和IL-10水平[分别(21.12±2.74)pg/mL vs(2.39±0.34)pg/mL,t=0.91,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35[分别(0.31±0.06)pg/mL vs.(1.55±0.16)pg/mL,t=-0.89,P0.01]和TGF-β水平[分别(5.13±0.34)pg vs.(18.25±0.74)pg/mL,t=-0.83,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与RRMS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L-17A[分别(17.26±1.21)pg/mL vs.(4.23±0.90)pg/mL,t=0.82,P0.05]、IL-23[分别(64.38±7.51)pg/mL vs.(29.73±2.51)pg/mL,t=0.77,P0.05]和IL-6[分别(70.14±8.17)vs.(15.23±1.86),t=0.89,P0.01]水平明显降低,IL-35(分别(0.31±0.06)pg vs.(1.41±0.18)pg,t=-0.88,P0.01)和TGF-β水平[分别(5.13±0.34)pg vs.(16.91±0.59)pg,t=-0.72,P0.05]明显升高;(4)RRMS组患者Th17细胞与IL-17A(r=0.89,P0.01)、IL-23(r=0.71,P0.05)和IL-6(r=0.83,P0.05)水平呈正相关,与IL-35和TGF-β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82,P0.01;r=-0.74,P0.05]。结论 RRMS的发生可能与Th17细胞上调,Treg细胞下调,Th17/Treg表达失衡,相关细胞因子IL-17A、 IL-23、IL-6水平升高,IL-35和TGF-β水平降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客观观察和评定利比(Rebif,IFN-β-1a)治疗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依据McDonald(2005)标准确诊的RRMS患者纳入利比组(其中疗程6月者38例,疗程12月12例,18月6例,24月4例),同一时期内性别、年龄、病程和EDSS分值相匹配的60例RRMS患者纳入对照组.利比组RRMS患者接受利比44 μg皮下注射,每周3次,疗程6-24月.对照组患者口服转移因子治疗.每位入选患者在治疗前记录症状、体征、实验室及MRI检查资料,评定EDSS分值.治疗后每3月随访1次,除记录治疗前项目外,增加利比副反应.随访观察期为2年.疗效评估终点选择在(1)治疗后6月;(2)治疗后12月;(3)治疗后18月;(4)治疗后24月.疗效评定考核指标采用(1)MS年平均复发次数;(2)复发间隔时间;(3)EDSS下降值.结果 利比组患者年平均复发次数为(0.57±0.11)次,对照组为(1.23±0.20)次(P〉0.001).利比组复发间隔时间为(464.7±20.8)d,对照组为(275.4±16.4)d(P〉0.001).利比组RRMS患者在利比治疗6、12、18、24月后EDSS分别下降(0.48±0.08)、(0.52±0.06)、(0.93±0.08)、(1.05±0.10)分;对照组分别下降(0.23±0.09)、(-0.29±0.08)、(-0.62±0.12)、(-1.12±0.11)分,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利比组有4例(6.67%)出现注射部位红肿,4例(6.67%)出现流感样症状,2例(3.33%)转氨酶轻度增高.此三类副反应均较轻微,2周后自行消失,仅个别患者需要对症处理.结论 RRMS患者在缓解期使用利比44 μg,每周3次皮下注射,能够显著减少MS的复发次数、延长复发间歇时间、延缓残疾进展速度;利比注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利比治疗RRM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多发性硬化 ( M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994—2 0 0 2年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联合冲击治疗的 1 4例复发 -缓解型 M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 0 .0 ,进行两独立样本的 t检验。结果 治疗组见效时间、缓解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 ( 4 .0± 1 .6)、( 2 1 .2± 3 .2 )、( 2 5 .0± 5 .9) d,均较对照组短 ( P <0 .0 5 )。结论 对于复发 -缓解型 MS,大剂量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联合冲击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疗法对急性脊髓炎早期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2009年收治的76例急性脊髓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按照类固醇激素治疗的不同方式,分甲基强的松龙组(甲强组)和氢化可的松组(氢考组),对两组的早期疗效进行比较。并对甲强组患者的性别、年龄、MRI脊髓受累情况、脑脊液中细胞数及蛋白含量与急性脊髓炎患者早期恢复情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急性脊髓炎恢复早期,甲强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3.44±0.389分,氢考组提高2.04±0.282分,P=0.005;甲强组中,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4.18±0.518分,正常组提高2.38±0.508分,P=0.022。结论大剂量甲强龙冲击疗法在治疗急性脊髓炎上优于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疗法,尤其在脑脊液蛋白含量高于正常的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