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传出通路神经追踪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大鼠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传出神经元胞体及其纤维末梢的分布。方法:将建立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11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n=4、4、3),分别用荧光金(FG)结合快蓝(FB)、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逆行顺行神经追踪。结果:左侧盆神经节(MPG)注射FG,尿道外括约肌(EUS)左侧注射FB后,可见FG、FB单标神经元及FG和FB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3尾部至L5头侧左侧前角。膀胱肌层注射HRP后,在左侧MPG可见HRP阳性神经元,WGA-HRP注射入脊髓L4左侧前角顺行追踪显示,左侧MPG4和EUS内有HRP阳性神经末梢。结论:躯体运动神经(L4VR)可以再生替代内脏传出和躯体运动混合神经,再生的神经纤维部分直接支配EUS,部分终止于MPG,在MPG内换元,由节后神经元支配膀胱,躯体运动神经元同时支配MPG和EUS可能是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控制排尿的主要神经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传出神经递质性质。方法将建立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8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n=4),1组大鼠的左侧盆神经节(MPG)内注射荧光金(FG),2组大鼠的尿道外括约肌(EUS)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FG、HRP阳性标记细胞中的中的胆碱已酰转移酶((3hAT)。结果FG、HRP逆行追踪结果显示,FG、HRP阳性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L3尾部至L5头侧左侧前角。FG标记和ChAT阳性双标细胞约占FG标记阳性细胞的88%(133/151);HRP标记和ChAT阳性双标细胞约占HRP标记阳性细胞的91%(93/102)。结论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传出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副交感节前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主要递质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正常雄性大鼠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方法:分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荧光金(FG)注射于正常雄性SD大鼠的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肌门外括约肌,行逆行神经追踪。结果:尿道外括约肌或坐骨海绵体肌注射HRP或FG后,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5~S1段前角背外侧核;球海绵体肌或肛门外括约肌注射HRP或FG后,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5~S1段前角背内侧核。结论:雄性大鼠支配盆底横纹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两个区域:支配坐骨海绵体肌运动神经元聚集分布于脊髓L5~S1(以L6多见)段前角背外侧核;支配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聚集分布于脊髓L5~S1(以L6多见)段前角背内侧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工体神经 内脏神经反射弧”(简称人工反射弧 )治疗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方法 :对 30例大小便功能障碍的脊髓脊膜膨出患者 ,手术建立人工反射弧。进行术前与术后 6~ 1 8个月的尿动力学比较。结果 :30例中 1 3例获得了至少 1年的随访。 7例无反射型患者中 4例获得控尿和自主排尿功能 ,尿失禁消失 ,排尿间隔期逐渐延长至 3h以上 ,逼尿肌压由 (1 .37± 0 .78)kPa(1kPa =0 .0 98cmH2 O)增至(3.1 4± 1 .6 7)kPa ;6例高反射型患者全部于术后 1年左右恢复可控排尿 ,剩余尿逐渐减至 (2 2± 1 5 )ml,充盈性尿失禁消失。 1 0例获得膀胱功能控制者 ,直肠功能转为基本正常。下肢功能损伤较小。结论 :人工反射弧能安全有效地治愈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在人工反射弧术前诊断、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脊柱裂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以修复膀胱直肠功能。参照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比研究术前、术后MR的改变。结果:67例患者MR术前检查结果均经手术证实。20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17例获得控尿和自主排尿功能,其中13例患者用MR检查随访,10例膀胱功能恢复的患者MR检查与术前无明显变化,而3例膀胱功能无改善者脊髓的走行、圆锥位置较术前改变不明显,圆锥末端与周围组织瘢痕增生、脂肪堆积较术前有加重趋势。结论:在应用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治疗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时,MR对术前诊断、手术方案制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术后随访时,MR对治疗失败的患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新的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应用尿流动力学方法来检测新反射弧建立后对清醒脊髓损伤(SCI)鼠膀胱功能及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调性的影响以及可能机理。方法成年雄性大鼠(280~300)g在L4~L6的椎管内行L6腹侧根与L4腹侧根神经端端吻合,保留L4背根来传导来自新反射弧的皮肤传入信号。术后3个月行T9~T10椎间脊髓横断,8周后在清醒状态下检测容量诱发性排尿和电刺激新反射弧皮肤感觉传入区诱发排尿的膀胱压力变化图(CMG)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EUS-EMG)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新的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在清醒状态下电刺激L4皮区可以诱发排尿,和不用电刺激的容量诱发性排尿(VEMR)相比排尿量增加、排尿压提高、排尿开放压提高,而残余尿减少,排尿效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US的肌电频率明显降低。结论 新反射弧建立后使 SCI鼠的排尿功能发生显著改变。电刺激反射弧的皮肤感觉区可以收缩膀胱逼尿肌使膀胱内压升高并同时使尿道外括约肌肌电频率下降,CMG和EUS的多项参数均有改善。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膀胱功能重建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秀英 《护理学杂志》2002,17(4):259-261
目的:解决脊髓损伤等病人排尿障碍,方法:采用截瘫平面以下的废用神经,行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膀胱功能重建术34例,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健康指导,结果:术后经过8-12个月随访,病人实现可控性排尿12例,其余病人尿流动力学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恢复。结论: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括弧膀胱功能重建术可使中枢性疾患所致排尿障碍病人实现可控性排尿,良好的护理可促进病人达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丁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大鼠膀胱和盆神经节(MPG)之间的神经通路及神经递质性质.方法 8只成年wistar大鼠在体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射至实验大鼠的膀胱壁肌层,逆行神经追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或组织化学方法显示HRP阳性标记细胞中的胆碱已酰转移酶(ChAT)、酪氨酸羟化酶(TH)、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NOS标志物).结果 支配膀胱的神经元多位于MPG主体部,呈圆形或椭圆形,无明显突起,多数为ChAT(40.1%,112/279)和TH(20.4%,50/245)免疫阳性,少数为VIP(10.7%,25/233)、NOS(6.5%,15/230)、SP(3.3%,8/242)反应阳性.结论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MPG中支配膀胱的神经元以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为主,VIP、SP和一氧化氮(NO)可能发挥神经调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兵  肖传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8):969-970,i0004
目的 对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的物质转运功能和递质性质进行定性研究。方法 在建立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膀胱反射弧的5只大鼠的左侧盆神经节(MPG)、尿道外括约肌(EUS)分别注射荧光金(FG)和快蓝(FB),通过逆行追踪检测再生神经的物质转运功能,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再生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结果 逆行追踪结果显示FG、FB单标神经元及FG和FB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3尾部至L5头侧左侧前角。神经吻合口远心端和近心端,以及支配膀胱的节前有髓神经纤维,支配EUS的有髓神经纤维多为AChE反应阳性。结论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膀胱反射弧建立后,再生的传出神经有物质转运功能,体神经-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纤维多为胆碱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正常和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脊髓损伤大鼠肛门外括约肌-脊髓、直肠-盆神经节-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方法 正常及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后截瘫的(以下简称模型组)雄性SD大鼠,用荧光金(FG)注射至肛门外括约肌(EAS)、直肠壁内、盆神经节(MPG),行逆行神经追踪;模型组大鼠,采用麦芽凝集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作为顺行神经示踪剂,在大鼠脊髓左侧L4前角注入WGA-HRP。结果 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直肠壁注入FG后,MPG主体部可见大量标记神经元。正常组将FG注射入MPG后。FG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6~S1骶髓副交感核(SPN)、后联合灰质核。正常鼠FG注射入肛门外括约肌后.标记神经元主要位于L5~S1脊髓的背内侧核(DM)区.背外侧核(DL)区可见少量标记神经元。模型组大鼠将FG注入盆神经节或肛门外括约肌后,左L4前角均可见FG标记神经元;左L4前角注入WGA-HRP后,肛门外括约肌和左侧MPG中均可见HRP阳性神经末梢。结论 正常大鼠盆神经节支配直肠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MPG主体部;脊髓内支配盆神经节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L6~S1节段SPN;支配肛门外括约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L5~S1脊髓DM区。建立人工反射弧后。大鼠L5~S1脊髓L4前根与L6前根吻合后所形成的“异类神经纤维”在MPG换元后,支配直肠壁和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