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底肿瘤是指源自脑底,颅底骨上面(硬脑膜内外),颅底骨本身和颅底下面的肿瘤,由于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被认为是难治之症。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诊断并经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肿瘤27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手术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底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颅底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学研究近况首都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张致身陈勇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刘庆良王忠诚颅底外科是近10年发展很快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神经外科、耳鼻外科、口腔外科和肿瘤外科之间的边缘科学,从诊断到治疗已形成一整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在显微镜下手术的颅底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其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按肿瘤生长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在切瘤过程中常规使用Zeis显微镜进行手术操作。部分未能全切者术后辅以γ-刀放射治疗。结果 26例病例中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本组术后无死亡病例。神经功能及症状体征加重1例。3例原术前有癫痫发作患者经手术及术后行抗癫痫治疗后痊愈。余全部都有不同程度恢复、好转或痊愈。结论颅底脑膜瘤是血运异常丰富的实质性肿瘤,且颅底解剖复杂,凹凸不平,视野视角狭小多变,仍是专科的技术难点、热点之一。对血管异常丰富、风险较大者,术中使用高速磨钻扩大视野,骨窗要尽量贴近颅底,降低颅压及充分暴露肿瘤,使用显微操作技术,才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显微技术是手术成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颅底部的肿瘤称为颅底肿瘤(craniobasal tumor,CBT),其早期临床表现多较隐蔽,CBT来源于硬脑膜、颅底骨、颅神经、内听道、眼眶、副鼻窦、鼻咽部,少数由远隔组织器官通过血源性传播而来。由于颅底深结构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颅底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6例(76.19%);Ⅱ级切除3例(14.29%);Ⅳ级切除2例即行脑膜瘤次全切除(9.52%)。肿瘤全切除90.48%,次全切除9.52%。无手术死亡,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大型脑膜瘤,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处理好受累的颅底骨质和脑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分别经眶上、翼点、眉间、颞下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18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锁孔入路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创伤小、脑牵拉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病灶范围相对局限的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7.
影像解剖是医学影像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由解剖到影像图像的转化思维,通过教师的讲解,配合丰富、形象的影像资料,并通过多样的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以锻炼学生识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方法:对32例巨大听神经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肿瘤的血供来源、与颅神经及重要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和全切除的显微外科技巧。结果:肿瘤全切除率达100%,面神经解剖保留62.5%(20/32),无手术死亡。术中发现面听神经大多数(75.0%)位于肿瘤前方(前方中部46.9%、前上方28.1%),少数位于肿瘤的上极(12.5%)或下极(9.4%),仅发现1例面听神经位于肿瘤后方,未见面神经穿过肿瘤者。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均位于肿瘤前上方或上极,而后组颅神经则位于肿瘤的下极或下外侧。肿瘤的血供来源主要为小脑后下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的分支,少部分肿瘤小脑上动脉亦参与供血。结论:掌握巨大听神经瘤的显微解剖和手术技巧对全切除该类肿瘤和颅神经功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技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率84.8%,无死亡病例。总体效果良好。结论翼点入路是显微切除颅底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解剖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解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但是由于解剖学内容多、杂且难以记忆,通常被学生视为一道艰难的门槛。我国解剖学起步晚、经验少,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条件也不充足,教学方法亟待更新。对此,在实施新教材方案的同时,我们应不断探索专业教学的新方法,使讲授知识与学习技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颅底转移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a G  Zhang J  Wu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61-762
目的探讨颅底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分析15例颅底转移癌的病理分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讨论颅底转移癌的诊断和预后。结果本组15例,前颅窝底7例,中颅窝底和后颅凹各3例,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主要并发症为脑脊液漏。结论颅底转移癌少见,临床误诊率高,手术切除为有效治疗方法,对粘连严重、切除困难的肿瘤不强调勉强全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术后颅底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31例患者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术后颅底修复方法,前颅底采用帽状腱膜和骨膜瓣,中颅底采用颞肌作为修补材料,对颅底进行水封性修复。结果:31例患者全部进行颅底修补,其中30例无手术修补相关性并发症,1例因切口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导致死亡。结论:颅底修复的理念应贯穿于手术前后,并注意术中细节的处理,用帽状腱膜和骨膜瓣、颞肌作为修补材料,可做到水封性修复。  相似文献   

13.
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JT  Wang L  Wu Z  Jia GJ  Zhang L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607-1610
目的 分析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 收集有完善资料的颅底脊索瘤患者79例,选取性别、年龄、首发症状、阳性体征、肿瘤体积、入院前手术、入院前放疗、肿瘤部位和分期、肿瘤的质地及粘连程度、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手术切除程度等可能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期的13个因素,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及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入院之前曾行手术或放疗、手术切除程度、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是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入院之前行手术或放疗、手术切除程度对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结合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完善包括手术技术在内的治疗手段,合理安排综合治疗的步骤,将有助于改善颅底脊索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93例颅底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近8年收治的颅底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总结。结果:颅底肿瘤良性居多,外科手术是首选,显微外科手术提高了全切率,减少丁并发症.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底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颅底骨折的高分辨率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技术以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6例CT检查确诊为颅底骨折的病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为单纯颅底骨折,60例伴发鼻腔鼻窦、眼眶或颅盖骨折。前颅窝底骨折53例,其中筛板部骨折37例,眶上壁骨折34例,蝶骨小翼骨折32例。中颅窝底骨折48例,其中视神经管骨折31例,蝶骨体骨折27例,蝶骨大翼骨折25例,圆孔骨折15例,翼管骨折4例,后颅窝底骨折7例,其中岩部骨折4例,乳突部骨折5例,枕骨斜坡骨折2例。结论:颅底骨折为外科急诊中的常见病,高分辨率CT技术是目前确断颅底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颅底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I期修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底区手术后骨及软组织缺损的I期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对38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所致颅底软硬组织缺损进行了I期修复,修复材料主要为带蒂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8例,带蒂胸大肌下部岛状肌皮瓣5例,带蒂颞肌复合组织瓣或带蒂颞肌筋膜帽状腱膜瓣+骨块+游离皮片共17例,额肌复合组织瓣7例,前臂皮瓣血管吻合游离移植1例,组织瓣面积8cm*10cm-7cm*25cm,结果组织瓣成活率89.47%(34/38例),术后并发症率18.4%(7/38),其中肌皮瓣部分坏死10.5%(4/38),脑脊液漏5.2%(2/38),颅内感染2.6%1/38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疹愈。结论 颅底组织缺损采用显策外科技术I期修复重建能够有效地预防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尤以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移植术修复重建颅底区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组织瓣存活率高,易掌握和可靠性强等优点,可做颅底区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特点,包括发生部位、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强化特点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搜集15例颅底脊索瘤中,斜坡型6例,蝶鞍型3例,颞枕区型2例,广泛型2例,鼻咽型1例,蝶窦型1例,肿瘤形态以类圆形分叶状为主,病灶MR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病变内可有囊变、出血、钙化灶;MRI的多方位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及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有9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提示有病变复发征像。结论 MRI可以清楚显示颅底脊索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浸润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的确定、术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底手术中出现三叉-心反射(trigemino-cardiac reflex, TCR)的形成机制、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91例颅底手术患者,通过复习相关的手术资料及麻醉记录,找出术中出现TCR的病例(在刺激或操作三叉神经相关区域时,出现与麻醉因素无关的平均动脉压突然下降和心率突然减慢并超过基线值的20%), 分析其手术方式、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相应预后。结果: 291例颅底手术患者中,9例患者术中共出现TCR 19 次,包括神经鞘瘤4例(听神经瘤3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1例、垂体瘤1例、三叉神经痛1例。TCR诱发方式均与三叉神经主干或其分支受操作、牵拉有关,操作前基线心率为62~119 /min,平均(79.4±14.6) /min,TCR发生时,心率为22~60 /min,平均(44.2±9.6) /min,心率下降比例为29.0%~66.4%,平均下降比例为44.3%。基线平均动脉压为75~103 mmHg,平均(87.5±7.8) mmHg,TCR发生时,平均动脉压为45~67 mmHg,平均为(54.9±6.3) mmHg,血压下降比例为23.4%~47.2%,平均下降比例为37.3%。TCR出现后,停止刺激或操作心率血压自行恢复者8例次,应用阿托品8例次,剂量0.5~1.0 mg,平均0.69 mg,应用盐酸麻黄碱1例次,应用肾上腺素1例次,应用多巴胺1例次,患者血压及心率均很快恢复至基线水平,重复刺激可再次诱发。术后24 h无TCR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TCR是在颅底手术中由于对三叉神经或其分支操作刺激时出现的一种以心率变慢、血压降低为表现的神经反射,虽然其预后良好,但仍需正确判断、密切观察,必要时需给予处理。  相似文献   

19.
前颅底导航显微外科技术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Z  Wang D  Chen Q  Luo D  S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879-882
目的:探讨改进前颅底显微外科导航系统的技术,并评估其精确性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对42例同时侵犯脑颅和面颅的前颅底良恶性肿瘤,设计新型连接,以维持头架和参考框架术中持续稳定,并无红外信号发射障碍。6个参考点布局在顶额、颧、上颌、乳突等区。应用STN导航系统和SMN导航手术显微镜的虚拟探针、虚拟手术入路和虚拟目标(肿瘤)轮廓线,在SMN手术显微镜下作立体导航手术。结果:新型设计的精度可使导航距离误差在1-1.5mm,安全导向手术,相比之下。原设计精度误差≥4.0mm。结论:精良的虚拟技术和显微手术相结合提高前颅底显微外科的精确程度和安全性,但花费较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4
医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随着社会进步与卫生需求的提高,对眼科专业人才所需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眼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本学科学时少概念多,内容抽象,专业性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眼科学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和实践,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保障针对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能达到预期,本文将首先针对现阶段眼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确定眼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及实践方法等,为提高高等学校的优质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