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为定量研究BMP-2对面神经损伤后组织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的面神经压榨伤模型,以自身左右侧为对照,实验侧给予BMP-2,对照侧给予生理盐水,对两组面神经压榨伤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对压榨伤后4周时的组织学形态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伤后给予BMP-2和生理盐水的两组面神经在轴突密度、直径和截面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侧面神经组织学形态更接近正常,轴突较对侧密、粗。结论:BMP-2可能有一定的促进面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MP-2,-6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切断吻合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图象分析系统,检测BMP-2、-6在面神经核团内的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大鼠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正常状态下可见BMP-2、-6表达。损伤发生后:①BMP-2阳性表达呈下调型改变,6h时最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恢复到接近正常表达水平(P>0.05);②BMP-6阳性表达呈现上调型改变,2周时达到最高值,4周时仍处于高表达状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BMP-2可能主要参与面神经损伤后早期应激及修复再生活动,BMP-6则可能参与晚期面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CNTF对端侧吻合后面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周围面神经端侧缝合后促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2 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 3组 ,兔双侧面神经上颊支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下颊支作端侧吻合。右侧为实验侧 ,术后局部给予CNTF ,左侧生理盐水 ,作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 3、5、12周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神经组织学、电生理、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 :各组实验侧颊支有髓神经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侧 (P<0 .0 5 )。实验侧颊支神经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结论 :CNTF在提高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萌出率和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面神经损伤后BMP-7、BMPR-I在面神经核闭内的定位及表达变化规律,探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它们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面神经切断再吻合后,不同时间点面神经核内BMP-7、BMPR-I的表达变化。结果:①术后BMP-7阳性表达出现下降,12h后降至最低值;随后上升,于48h、2周分别出现两个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峰值表达;以上三个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BMPR-I表达术后即上升,于2周时出现峰值,并维持至术后4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首次确证BMP-7、BMPR-I在面神经核神经元胞体内的表达,BMP-7可能参与面神经损伤后的早期应激活动,而BMPR-I可能参与面神经再生过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对端侧吻合后面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电刺激(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ENS)对面神经周围支端侧吻合后促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3组,双侧面神经颊支切断后与同侧个外膜开窗的颈支作端侧吻合。右侧为实验组,术后给予ENS,共5周。左侧不给电刺激,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5,15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神经组织学,电生理、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 各组实验侧颊支有髓鞘神经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颊支神经成熟程度成于对照侧。结论 ENS在提高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萌出率和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云富  孙弘 《口腔医学》1992,12(3):119-121
作者以自体静脉空管移植修复12只家兔面神经下颊支缺损,2只家兔下颊支缺损不作修复作为对照。组织学观察证实:术后4周,再生的神经纤维越过近中吻合口,术后8周,再生神经纤维通过静脉腔到达远中段并形成神经束。电生理学检测表明:术后8周,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术后20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到正常值的47.6%。术后12周,对照组2只动物经组织学及电生理学检查均未见有神经再生现象。作者认为静脉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是可行的,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BDNF对端侧吻合面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面神经端侧吻合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2组,将双侧离断的面神经上颊支远端与同侧外膜开窗的下颊支行端侧吻合。术后给予BDNF的为实验组,给予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采用电生理,光镜,透射电镜等检测方法。结果: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组织学形态学定量分析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BDNF对面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欣  马跃  李茜  王力  王继同 《上海口腔医学》2000,9(3):156-157,182
目的 观察并比较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硅胶管桥接法修复面神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硅胶管桥接法进行兔面神经缺损修复 ,以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 ,通过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 ,观察和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效果。结果 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作用 ,但其效果存在差别。膜引导组织再生组术后 3个月时 ,两侧面神经干传导速度之差值为 2 .33± 1.2m/s ,而硅橡胶管组为 10 .2 1± 1.5m/s,自体神经移植组为 2 .16± 1.6m/s。结论 膜引导组织再生术修复面神经的效果明显优于硅橡胶管桥接法 ,且具有其它优点 ,有望成为修复面神经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多项实验结果证实远端、负极电流的直流电场与脉冲电流均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本实验主要借鉴这两方面的成果 ,研究经皮肤电刺激在神经端侧缝合后对面神经再生的作用。结果证实电刺激能提高面神经端侧缝合后侧支的萌出率和减轻失神经肌肉的萎缩。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分组与实验方法选用成年家兔 2 4只 ,不分雌雄随机分为A、B、C 3个组 :术后 3周组 ,术后 5周组和术后 15周组。右侧为实验侧 ,左侧为自身对照侧。手术显微镜下仔细游离面神经分支 ,在无张力状态下用刀片将颊支切断 ,在颈支外膜上开窗约 1.5mm× 1mm大小 ,用 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GM1和NGF时大鼠面神经核内神经元p75NGFR的表迭情况,探讨GM1提高NGF在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四周组和八周组.利用大鼠面神经再生室模型和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细胞计数和灰度分析的手段,对大鼠面神经核内p75NGFR免疫阳性神经元进行观察.结果 四周组和八周组的实验侧的p75NGFR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侧(P<0.01);四周组的p75NGFR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八周组(P<0.01).面神经核p75NGFR阳性细胞灰度值无论四周组和八周组之间,还是实验侧与对照侧之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M1可以通过抑制面神经核内p75NGFR阳性神经元的凋亡的机制强化NGF促进神经再生和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去细胞异体面神经移植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修复兔全面神经缺损对面神经及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比较各支之间神经再生速度的差异。方法:造成兔左侧面神经主干加分支共2cm的缺损,采用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进行外膜缝合桥接缺损,并设自体面神经原位移植作为对照。术后3、6个月进行颊支、颞支神经电生理检测以及运动终板染色,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兔面形已经基本对称,闭眼完全。实验组及对照组颊支传导速度分别为(50.63±3.28)m/s和(54.22±4.78)m/s,颞支传导速度分别为(23.95±4.83)m/s及(25.37±5.74)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颊支传导速度显著快于颞支(P〈0.01)。口轮匝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可见复筵的运动终板,每高倍视野终板的数量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1)个和(12±3)个(P〈0.05),实验组终板的纵、横径均小于对照组(P〈0.01),但与健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化学去细胞异体全面神经修复兔2cm全面神经缺损,可恢复面神经的运动及传导功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聚四氟乙烯膜管内植入自体许旺氏细胞桥接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聚四氟乙 烯膜管桥接家兔面神经1.0 cm的缺损,将快速提取获得的自体许旺氏细胞植入膜管内作为实验组,选择单纯聚四 氟乙烯膜管桥接面神经缺损为对照组,用电生理测试和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修复后不同时期神经再生情况进行评 价。结果 实验组各时期神经再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术后16周时面神经传导速度为29·70 m/s,而对 照组为23·00 m/s,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一定数量有活力的自体许旺氏细胞植入聚四 氟乙烯膜管制成的面神经再生室内,可以获得较好的面神经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 and some other BMPs on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motor nerves in vivo. The facial nerves of 24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crushed to examine a series of retrograde changes in the facial nuclei and axons, in what has been called the "axon reaction". The facial nerv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pineurial coaptation and BMP-2 after the injury. Nerves not treated with BMP-2 were regarded as controls. The expression of BMP-2 was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hybridisation in the neurons of facial nuclei. The electrophysiology, image analysi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the recovery of facial nerv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x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hicker and dens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four weeks later. The expression of BMP-2 in the neurons of facial nuclei increased after injury. The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axons' degen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Despite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appare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MP-2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regeneration of facial nerves, and might function as a potential neurotrophic factor.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面神经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兔骨髓液经Percoll液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纯化后获得兔骨髓MSCs。15只新西兰白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分别造成12mm的缺损,一侧硅胶管套管连接后植入MSCs,另一侧单纯硅胶管套管。于术后第4、8、16周行大体观察,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处死动物后作组织学检查。结果:第4周时双侧管内未见明显再生神经纤维;第8周和16周时,双侧管内可见再生神经纤维。神经电生理测定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结果显示,MSCs侧优于单纯套管侧(P<0.05)。结论:MSCs可促进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提示MSCs可应用于修复外周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降解膜对面神经离断伤延期修复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复合降解膜组(吻合处包绕复合降解膜)、降解膜组(吻合处包绕不含试剂的降解膜)和对照组(不放置任何膜),每组20只。制备大鼠面神经离断伤模型。3周后,再次解剖出面神经断端.修剪后进行吻合,、术后12周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各组大鼠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并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应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降解膜组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卣径以及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均明显较降解膜组多、粗、快,2组问存在显著差异(P〈0.05)。降解膜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眇0.05)。结论:bFGF复合降解膜具有提高面神经离断伤延期修复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水刀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其对实验动物面神经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12只成年雄性杂种狗,实验组(左侧)采用德国ERBE螺旋水刀进行面神经解剖.对照组(右侧)采用传统方法解剖面神经,两侧均进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观察双侧面瘫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动物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组面瘫发生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刀分离技术用于狗面神经解剖可以明显减轻面神经损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肖红喜  胡敏  牛宇  李妍  乔言平 《口腔医学》2010,30(8):449-451
目的 探讨异种脱细胞神经桥接大鼠面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再生方式。方法 用脱细胞兔面神经作为移植物桥接大鼠面神经颊支2 cm缺损,以自体腓神经移植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5周和12周,取面神经移植段中部及远端吻合口处各3mm神经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12周时,两组中移植段分叉处远端均有再生纤维,再生纤维数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异种脱细胞神经作为神经再生通道,其再生能力与自体神经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可选替代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