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海英 《药品评价》2008,5(8):369-370
病例:患者男性,54岁。发现血压升高4年,最高血压180/110mmHg,服用氨氯地平5mg/d及寿比山2.5mg/d,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2年前查体发现血糖增高,空腹血糖8.4mmol/L,  相似文献   

2.
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2008年珠海市公务员健康体检中发现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1129人,女性患者165人为高尿酸组,以性别相同、年龄、职业等因素相近的为对照组,探讨其对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为(132.4±13.1)mmHg、舒张压为(82.1±7.5)mmHg、TG为(2.21±1.43)mmol/L、HDL—C为(1.22±0.31)mmol/L、FPG为(5.92±0.72)mmool/L;对照组收缩压为(128.3±12.8)mmHg、舒张压为(79.5±7.2)mmHg、TG为(1.78±1.38)mmol/L、HDL-C为(1.31±0.33)mmol/L、FPG为(5.80±0.68)m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高尿酸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患病率分别为:28.12%、50.36%、25.04%;对照组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患病率分别为:19.23%、32.86%、16.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血脂、血糖密切相关,应加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3.
李红霞 《河北医药》2014,(5):799-799
患者,男,38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年,尿蛋白阳性2个月于2010年11月23日入院。缘于1年前患者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空腹7.2 mmol/L,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间断口服二甲双胍0.5 g,1次/d,降糖,未严格控制饮食及运动,未规律监测血糖,后因血糖控制不佳改为格列吡嗪5 mg,1次/d、二甲双胍0.5 g,3次/d降糖,自诉血糖控制可。入院前2个月到某医院就诊,化验尿常规示:尿糖2+、蛋白质2+,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就诊,以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收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10年,血压最高可达160/100 mm Hg (1 mm Hg=0.133 kPa),既往多次体检均未发现尿常规异常,仅在1年前发现血糖升高。入院后进行了一系列较详细的检查:血常规、血凝分析、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蛋白质2+,尿A/Cr 9.0 mg/mmol;24 h尿蛋白定量2.02 g/d;肌酐清除率164 ml/min;肾病四项:α1-微球蛋白22.781μg/ml,尿免疫球蛋白G>32.000μg/ml,尿微量白蛋白>40.000μg/ml;尿蛋白电泳:肾小球型蛋白尿;双肾超声提示:双肾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肝功能:总蛋白59.2 g/L,球蛋白17.50 g/L,血脂:胆固醇3.0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6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07 mmol/L,载脂蛋白A 10.78 g/L,葡萄糖7.56 mmol/L,肾功能未见异常;糖化血红蛋白7.9%;糖耐量试验:提示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胰岛功能受损。24 h动态血压提示: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轻到中度升高;肾动态显像:GFR ( ml/min):左61.02、右63.65,诊断意见:双肾血流灌注大致正常,双肾功能大致正常,双上尿路引流未见不畅。经给予降压、调脂、改善循环、口服药联合胰岛素降糖等综合治疗,血糖控制可,但尿蛋白无明显减少,之后,考虑患者糖尿病病程仅1年即出现大量蛋白尿,并发症的出现与糖尿病病程不符,遂建议患者转肾内科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明确蛋白尿的原因,肾穿刺活检结果提示:电镜下考虑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于〈br〉 肾内科遂给予调节免疫、促进肾小球基底膜修复的药物治疗,尿蛋白迅速降低,治疗1个月后复查24 h尿蛋白定量由2.02 g/d降为0.39 g/d。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1岁,因口干、乏力、多饮、多尿,加重1周,并出现双下肢水肿、冰凉等不适症状于2013年6月26日入住武威市人民医院。入院后查随机血糖31.6 mmol/L,血压180/100 mmHg,尿常规提示:葡萄糖(++++),蛋白质(+++)。诊断:1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入院前患者长期注射门冬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脂微球)20μg/d;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复方a 酮酸片:2.52 g/次,3次/d;门冬胰岛素5 u 餐前15 min皮下注射,3次/d;重组甘精胰岛素14 u皮下注射,1次/22:00时。患者于入院后第3天出现双下肢酸软、无力、麻木、针刺样感、头晕等症状,第4天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8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S)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S〈7.0mmol/L。n=112)、血糖轻度升高组(7.0mmol/L≤FBS〈11.1mmol/L,n=82)和血糖高度升高组(FBS≥11.1mmol/L,n=64),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病死率、梗死面积、心肌酶及心功能状况。结果:血糖增高组患者的住院并发症、病死率、复合壁梗死发生率及心肌酶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而在心功能方面,血糖增高组低于血糖正常组(P〈0.01),血糖升高程度与以上各项指标均有关。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及病死率高。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病血糖非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陈新悦  杨泉 《中国药业》2007,16(4):50-50
患者男,43岁,因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伴视物模糊15d入院,门诊查空腹血糖10.6mmol/L,以糖尿病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T)36.4℃、脉搏(P)76次/min、呼吸(R)18次/min、血压(BP)125/70mmHg,无药物过敏史。人院后静脉滴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美托康,批号为2006701,生产日期2006年7月20日,有效期至2008年6月,阿尔贝拉医药控股〈通化〉有限公司)250mL,滴速30滴/min。约5min时患者出现胸闷、腹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约200mL,BP为110/70mmHg,P为96次/min,血糖12.3mmol/L。考虑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过敏,立即停用该药,指导患者平卧、心情放松、勿紧张,肌肉注射胃复安10mg,15min后患者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7.
徐振华  徐晓众  武斌 《中国药业》2010,19(11):53-54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体检时发现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mg,二甲双胍缓释片1.5g,均1次/d;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替米沙坦片40mg,1次/d。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的降压、降糖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压为(143±16)/(89±10)mmHg,空腹血糖(FPG)为(7.5±2.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为(12.1±4.2)mmol/L;治疗组血压为(125±14)/(75±11)mmHg,FPG为(6.5±2.2)mmol/L,2hPG为(10.9±3.9)mmol/L。两组的降压、降糖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服药方便。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9岁,因“畏寒、发热伴腹痛腹胀、腹膜透析液排出混浊”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T)38℃,脉搏(P)87次/min,呼吸(R)16次/min,血压(Bp)160/88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及罗音,全腹压痛,脐周明显。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WBC)19.1×10^9/L,中性粒细胞(N)82%,尿素氮(BUN)15.7mmol/L,肌酐(Cr)886μmol/L,血糖3.9mm01/L,电解质正常。  相似文献   

9.
李慧 《药品评价》2009,6(4):144-145
病例:患者女性,68岁,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体重下降约10kg,10个月前出现烦渴、多饮,日内饮水量大于3000ml,外院测得随机血糖17mmol/L,尿常规提示尿糖大干55mmol/L,尿蛋白0.3g/L。患者发病后出现过泡沫尿,无视物模糊。为进一步诊治将其收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史8年,血压最高180/90mmHg,曾服用降压0号,血压控制不佳,近3年服用络活喜,血压最高150/90mmHg;冠心病史3年,近期常出现心前区不适,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  相似文献   

10.
杜金山 《天津药学》2011,23(4):77-78
1.临床记录患者,男性,48岁。肥胖,体重指数(BMI):30 kg/m2腰围(腹围):110 cm血压:150/105 mmHg甘油三酯:1.85 mmol/L总胆固醇:6.5 mmol/L空腹血糖:6.8 mmol/L诊断: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受损2.用药缬沙坦胶囊80 mg 1次/d马来酸罗格列酮片4 mg 1次/d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与人正规胰岛素对不规律进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5.82±2.85)岁]被纳入研究,先后用方案A和方案B治疗,各4个月。方案A: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人正规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方案B:三餐后10~15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每周检测2次空腹血糖(FBG)和早、午、晚餐后2h血糖;并对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及其严重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患者的FBG和早、午、晚餐后2h血糖,在方案A治疗期间分别为(7.37±4.22)mmol/L、(9.73±3.38)mmol/L、(10.23±3.96)mmol/L和(10.85±3.36)mmol/L,在方案B治疗期间分别为(7.01±1.74)mmol/L、(9.23±1.58)mmol/L、(9.22±1.28)mmol/L和(9.76±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方案B较方案A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明显降低;治疗前后HbA1c的差值在方案A、B分别为(3.08±0.96)%和(3.37±0.47)%(P〈0.01);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中重度低血糖发生率,在方案A治疗中分别为68例次及36.7%,在方案B治疗中分别为21例次及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门冬胰岛素餐后皮下注射可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小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的发作次数并降低其严重程度,对不规律进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73岁,因左足红肿2d就诊。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病史,平时口服“糖适平(格列喹酮)30mg,每天3次”,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1周前测空腹血糖6.0mmol/L。查体: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未闻及杂音。左足背侧可见红肿、压痛。一次性服用加替沙星200mg,3h后患者突然出现大汗、心慌,继而意识不清、昏迷。测血糖1.9mmol/L。  相似文献   

13.
钱虹 《中国医药》2014,(1):62-6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口服40mg,1次/d;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10mg,2次/d;2组均治疗4个月。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观察组:(131±7)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136±5)mmHg]、舒张压[观察组:(82±4)mmHg;对照组:(91±6)mmHg]与治疗前[观察组收缩压:(163±11)mmHg,舒张压:(102±5)mmHg;对照组收缩压:(162±9)mmHg,舒张压:(100±3)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1±0.9)mmol/L]、三酰甘油[(1.6±0.8)mmol/L]、空腹胰岛素[(15±7)mIU/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5.7±1.7)mmol/L、(3.3±1.4)mmol/L、(21±13)mIU/L](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三酰甘油:(3.5±1.4)mmol/L,空腹胰岛素(22±13)mI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依从胜好,并且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4.
氧氟沙星致急性肾衰一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人近期遇到1例患者应用氧氟沙星(宜昌制药厂生产)而致肾功能衰竭,现报告如下:至病例介绍患者,女,72岁。因泌尿系统感染住院。既往有糖尿病史。体检:体温37C,脉搏96次/min,血压16/106kPa。双肺未闻及异常,l心率96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无明显压病。实验室检查:WBC12.4X10’/L,NO.87,L0.13。尿黄色,混浊,蛋白(+),脓球(洲),红细胞(+)。血糖59mmol/L。诊断:泌尿系感染,糖尿病。给予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200ml(内含氧氟沙星0.4g)加胰岛素6U静脉点滴,qd,同时用胰岛素ZoU/d(8,6,6)皮下…  相似文献   

15.
苯乙双胍致中老年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1,女性,70岁,病案号107177,因“恶心、呕吐1天,气促伴神志恍惚半天”入我院治疗。既往有糖尿病史12年,不规则口服降糖灵(苯乙双胍)、优降糖(格列本脲),具体不详。入院1年前在当地医院化验血肌酐330μmol/L,近2月来自行停服降糖药。入院前3天在当地卫生院化验血糖27.92mmol/L。再次服用“降糖灵150mg/d、优降糖7.5mg/d”。有高血压病史8年。入院时查体:体温35.4℃,呼吸40次/min,脉搏102次/min,血压165/90mmHg;  相似文献   

16.
钟立胜 《药品评价》2013,(21):43-44
患者资料患者女,61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入院。10年前随机血糖达17.2mmol/L,偶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诊断为“糖尿病”,开始自行服用二甲双胍及参芪降糖颗粒,偶测空腹血糖在9.0mmol/L,餐后血糖13.Ommol/L。  相似文献   

17.
王明义 《中国医药》2009,4(11):886-887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电子胃肠镜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需行电子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电子胃肠镜的检查,收集同期80例传统电子胃肠镜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术中舒适度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比较,检查中与检查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内镜检查组检查中血压与心率为(175±11)/(138±9)mmHg,(115±10)次/min;检查后:(163±12)/(119±10)mmHg,(102±10)次/min,无痛内镜检查组检查中血压与心率为(123±8)/(94±11)mmHg,(82±13)次/min;检查后(124±10)/(94±10)mmHg,(82±10)次/min(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无痛电子胃肠镜的检查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平煤集团职工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978人,采用体格检查及测定生化指标的方法收集资料。测定职工的空腹血糖(GLU)、胆固醇(Cn)、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空腹血糖〉17.0mmol/L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胆固醇〉5.72mmol/L或甘油三酯〉1.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的判定标准。结果①高血压检出率为18.2%。②糖尿病检出率为3.9%。③血脂异常检出率为37.0%。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影响本组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年龄增大是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吲达帕胺影响糖代谢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6岁,既往无多饮、多尿、烦渴病史,血糖检查正常,无糖尿病家族史。2007年11月,患者因高血压病,开始服用吲达帕胺(商品名寿比山,天津力生制药有限公司)2.5mg/次,qd;赖诺普利片10mg/次,qd;比索洛尔2.5mg/次,bid,以控制血压。2008—02—26检查示空腹血糖8.1mmol/L、餐后2h血糖15.7mmol/L,诊断为糖尿病,遂停用吲达帕胺。2008—03—25患者复查空腹血糖为5.9mmol/L。  相似文献   

20.
左氧氟沙星致精神异常1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病例摘要 患者,男,78岁,因发热、咳嗽10d,伴气紧、胸闷1d来院就诊。入院查体:T37.0℃,P80次/rain,R20次/min,BP138/58mmHg;血常规N96.6%,Hb97g/L,其余无异常:血糖9.9mmol/L;口唇无明显紫绀,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叩诊呈清音,左肺呼吸粗,并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尿常规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