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莫建军  周艳  吴秀玲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2):162-163,183
目的了解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西2004~2008年累计报告乙脑病例1114例,年均发病率为0.45/10万;死亡69例,死亡率为0.02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6月形成发病高峰。钦州、百色、崇左、来宾和玉林等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9岁,共1012例,占病例总数的90.84%;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散居儿童、学生和托幼儿童居多。结论防制乙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灭蚊防蚊和卫生宣教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接种的重点人群为10岁儿童,尤其是5岁的儿童。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2005~2008年风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伟毅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11-1211,1223
目的了解福建省风疹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福建省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5~2008年福建累计报告风疹病例575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5/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宁德、龙岩、三明、南平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病例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年龄集中在0~19岁,共5262例,占病例总数的91.45%;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居多,共5182例,占病例总数的90.06%。结论防制风疹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卫生宣教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绵阳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165例,年均发病率32.82/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主高峰在4~7月,占全部发病总数的55.09%;男女性别比为1.60:1;5~9岁组为发病高年龄组人群,占全部发病总数的49.97%;职业分布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结论学生和托幼儿童是流腮发病的重点人群,应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流腮的监测和传染源管理及流腮疫苗预防接种,切实保护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8-2016年深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8-2016年深圳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及聚集性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6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6 935例,年均发病率为325. 96/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病例总数的56. 28%;全市10个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在光明区(618. 37/10万),最低在大鹏新区(156. 84/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89. 87%;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 91%;性别上,男女比为1. 57∶1。523例重症病例中,1~4岁组发病数较多,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8. 91%;仍以散居儿童为主,占重症病例总数的89. 29%;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病例主要以EV 71感染为主。共报告聚集性疫情759起,报告高峰期出现在4~6月,托幼机构是高发场所。结论 2008-2016年深圳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固原市原州区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探索流行原因和控制策略,对固原市原州区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固原市原州区2005年麻疹发病435例,发病率为90.37/10万;流动人口发病38例,占发病总数的8.74%,发病率为14.54/10万;全年除11、12月份无发病外,其他各月均有发病,其中1~4月份发病占发病总数的75.63%;病例中<8个月龄占8.28%,8个月龄~4岁占21.38%,5~7岁占24.87%,8~14岁占24.13%,>14岁占21.38%;麻疹病例无免疫史占12.12%,免疫史1剂占45.63%,免疫史2剂占21.52%,免疫史不详占20.73%;病例中以散居儿童和学生发病为主,分别占44.14%、47.36%。在局部地区学校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流动儿童发病率较高,麻疹疫苗第二剂接种率较低。应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麻疹疫苗高接种率,控制学校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2007~2009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占法定传染病30.17%,丙类传染病报告占法定传染病69.83%,3年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分类有统计学意义(χ2=343.86,P<0.01),3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2季度报告病例最多,占32.65%,1季度报告病例最少,占12.39%,病例报告数逐年增多;男女比为1.39∶1.00;以0~10岁年龄组最多,占91.85%;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7.5%,其次是托幼儿童,占23.96%,学生占7.73%;经肠道传播的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4.58%,位居第1,以呼吸道传播的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3.73%,位居第2,经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位居第3,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1.19%;病种以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梅毒、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 1N 1流感、流行性感冒、肝炎、淋病为主。结论 3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居主要地位;男性病例高于女性病例;以散居、托幼儿童为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当地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康市2005-2017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样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康市2005-2017年水痘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安康市2005-2017年共报告水痘病例12 930例,年均发病率为37. 48/10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以冬春季为主,4~7月、10月~次年1月高发;发病地区以汉滨区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人群,占发病总数的81. 04%;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9. 37%。结论落实学校和托幼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积极开展水痘疫苗预防接种,可有效减少水痘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10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1-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广州市10年来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1885例,平均发病率为53.51/10万。全年发病高峰为5-7月,占病例总数38.02%。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83.94%),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超过86%。发病地区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区县。结论广州市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应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管理、进一步落实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清新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该县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导出手足口病的报告卡,用Excel2003进行资料整理.结果 清新县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60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3.0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重症病例32例,占发病总数的0.53%,死亡病例1例,病死率0.02%.各乡镇均有发病报告;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11月份,占发病总数的91.08%;5月、6月、7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54.58%;发病人数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2.29%;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占发病总数的90.55%;男性、女性发病之比为1.86:1(χ2=449.50,P<0.01).病原学检测以E V71感染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感染E V71所致.结论 清新县手足口病的流行形势较为严峻,应关注4-11月份(特别是5-7月份)的疫情为主,重点加强社区和托幼机构、学校场所监测和管理,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以及托幼机构儿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夏某市2009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宁夏某市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70例,发病率为94.89/10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全市8个乡镇和城区街道均有病例发生,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东塔镇发病最高,发病率为249.95/10万;夏秋季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其中6—8月份为高发月,占发病总数的82.59%;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51:1;发病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7.78%;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3.70%。结论宁夏某市手足口病主要以散发为主,夏季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3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农村散居及流动儿童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济宁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特征,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2009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结果济宁市2009年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2起,累计发病人数554例,平均罹患率为1.67%。全市12县市区中有8个有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18起(81.82%)发生于9~12月;21起(95.45%)发生于中、小学生人群;14起(63.64%)疫情发病人数规模在30例以下。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81.82%,18/22)引起。所有甲乙型流感PCR检测的阳性标本均立即接种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共分离流感病毒15株,溯源于5起疫情(5/222,2.73%),其中1起为H3N2亚型、4起为新甲型H1N1亚型。自9月份始明显升高9,月份上中旬以季节性甲3流感暴发为主,9月份下旬以后以新甲型H1N1流感为主,秋冬季为暴发高峰。结论济宁市2009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发生于9~12月,学校是全市流感暴发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重庆市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流感样病例报告及病原学监测数据,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流感流行发生时间、地区、人群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20年重庆市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为1.72%,五个年度依次为0.83%,0.83%,3.53%,2.23%,1.20%;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4.96%,五个年度分别为13.38%,20.34%,13.97%,23.81%和2.65%,流感流行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3月和10—12月。不同年度ILI%和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高峰为每年冬春季,发病人群以0~<15岁年龄组为主(85.15%),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5~<15岁组(19.79%)。不同年度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型别不同,呈现交替循环的规律。结论 2016—2020年重庆市流感处于季节性流行水平,流行高峰出现在每年的冬春季,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无重大流感疫情发生。流感核酸阳性检出人群以小学生为主,流感的防控应重点关注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大力推广流感疫苗接种与预防流感的知识宣传,降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贵州省2010-2011年流行性感冒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以及对聚集性发热病例进行监测。结果 2010年哨点医院门诊ILI就诊比例为5.81%,2011年ILI就诊比例为5.91%;2010年和2011年以甲型为优势株,其次是乙型。2010年流感暴发疫情较2011年多,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结论流感病毒流行优势株逐渐由甲型转为乙型。做好流感监测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绵阳市2019—202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为绵阳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绵阳市2019—2021年流感监测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绵阳市2019—2021年流感共报告发病55 97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88.08/10万。报告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cases, ILI) 103 723例,年平均ILI%为3.58%。2019年流感报告发病率、ILI%、阳性检出率均远超过历年同期水平。人群分类构成以15岁以下学生为主。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涪城区20 118例(占35.94%)、游仙区6 394例(占11.42%)、江油市5 800例(占10.36%)。2019—2021年共收到并检测ILI标本10 126份,阳性率19.53%;标本阳性检出率以15岁以下学生为主。历年流感病毒优势毒株呈现出交替流行的趋势,2019年以A(H3)型为主,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阳性检出率均较低,2021年除检出2份A(H9)型外,其余均为BV型。2019—2021年共报告ILI暴发疫情43起,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冬季,场所以小学居多。结论 2019—2021年绵阳市流感病例、ILI、病原学监测、暴发疫情的特征基本一致,15岁以下的学生及学校仍为重点关注人群及场所。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下,流感的低发水平进一步印证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乌鲁木齐市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乌鲁木齐市流感流行动态,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3月间乌鲁木齐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资料、流感疫情资料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度全市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ILI)27 848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平均为10.75%(27 848/259 062)。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977份,核酸检测阳性148份,阳性率15.15%,其中B型104份、新甲型H1N1型22份、H3N2亚型21份、混合型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1株,分离率20.95%(31/148),以季节性流感B型为主,占64.52%。结论乌鲁木齐市2011-2012年度季节性流感高峰在1-3月,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H3亚型和新甲型H1N1亚型混合流行。加强流感的实时监测和及易感人群的防护,对我市流感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市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为流感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狗肾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对病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从哨点医院采集的52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41株,分离率为7.9%,以新甲型H1N1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26株(63.4%),H3N2型5株(12.2%),B(Yamagata)型1株(2.4%),B(Victoria)型9株(22.0%)。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春季的1-3月和秋季的8-9月。健康人群血清中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不高,最高为新甲型H1N1抗体阳性率41.9%,最低为B(Yamagata)的抗体阳性率,仅8.1%。对2010年2株新甲型H1N1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甲型H1N1基因未发生变异,暂时不会造成大的流行。结论惠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活动相对平缓,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春季的优势毒株,下半年逐渐转变为H3N2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甲型H1N1流感发病例数,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2009年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1 148例(实验室确诊1 064例,临床诊断84例),发病率为35.16/10万;发生重症及危重病例64例,死亡12人;报告24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共计发病338例;发病高峰为10月中旬~11月上旬,高峰期共报告病例629例,占总病例数的54.79%;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7~24岁,共报告838例,占总发病数的73.00%;发病以学生为主,报告809例,占70.47%。结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点人群为学生,安排学生及早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采取综合措施防范学校的暴发流行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逯建华  程小雯  房师松  吕星  吴春利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2102-2103,2111
目的 了解深圳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特征,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2005~2008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结果深圳市2005~2008年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82起,累计发病人数3963例,平均罹患率为1.9%。全市六区均有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234起(83.0%)发生于3-6月;245起(86.9%)发生于中、小学生人群;207起(73.4%)的疫情发病人数规模在15例以下。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由甲乙型流感病毒(80.5%,227/282)引起,其中90起(31.9%)甲型流感阳性、134起(47.5%)乙型流感阳性、3起甲乙型流感混合阳性(1.1%)。所有甲乙型流感PCR检测的阳性标本均立即接种MDCK细胞或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共分离流感病毒188株,溯源于71起疫情(71/227,313%),其中15起为H1N1亚型、17起为H3N2亚型、39起为乙型流感病毒。3月份以乙型流感暴发为主,占72.7%,4月份甲乙型流感逐步更替,5~6月份则以甲型流感为主,占51.9%。结论深圳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由甲乙型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发生于3~6月,中、小学校是全市流感暴发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获取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主要途径以及对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学院一年级和高年级(三、四年级)4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年级学生获取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途径有所不同:一年级学生以电视和网络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学校教育和电视为主。②高年级学生对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91%、83.4%,明显高于一年级学生的71%、70.5%(x2=27.704,P=0.000;x2=10.021,P=0.002)。③女生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男生(P〈0.05)。结论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提高甲型H1N1流感知识知晓率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揭阳市2009—2018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了解揭阳市流感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揭阳市2009—2018年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揭阳市2009—2018年国家级哨点医院共报告就诊病例为1 264 223例,报告流感样病例16 266例,ILI率为 1.29%。2009—2018年共采集咽拭子标本9 322份,共检出1 250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3.41%,监测峰值为每年冬春季和夏季。2009年流感病毒以新甲型H1N1为主,2010和2011年流感病毒以B型为主,2013和2016年流感病毒以2009年新甲型H1N1为主, 2012、2014、2015和2017年流感病毒以季节性H3为主, 2018年流感病毒以B型Yamagata系为主。结论 揭阳市2009—2018年流感流行的季节性特征明显,每年优势毒株不同,交替流行,建议继续加强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