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颈前路手术后纵韧带切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颈椎后纵韧带在脊髓型颈椎病中对脊髓的压迫作用。方法 :在 8例颈前路减压患者术中 ,先纵向切除一半的后纵韧带 ,观察切除后纵韧带侧及未切除后纵韧带侧硬膜囊的形态及刮除骨赘后后纵韧带的漂浮状况 ,最后完全切除后纵韧带。结果 :后纵韧带切除侧硬膜囊向前膨出形态恢复良好。未切除后纵韧带侧 ,硬膜囊均不同程度受后纵韧带的压迫 ,刮除椎体上下缘骨赘后后纵韧带向前的漂浮有限 ,不足以很好地恢复硬膜囊的形态。完全切除后纵韧带后 ,硬膜囊形态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退变增生的后纵韧带是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致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切骨减压后后纵韧带向前漂浮有限 ,不能使脊髓彻底减压 :颈前路手术中对退变增生的后纵韧带必须切除  相似文献   

2.
林昊  何仿  周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9):1819-1821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8 ~ 72岁,平均58岁.手术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加椎间隙减压的基础上,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植骨钛网钢板内固定.[结果] 16例随访6~36 (20±15)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3±3.48)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14.13 ±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骨化,能够获得彻底的椎管减压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后纵韧带切除与漂浮在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93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的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脊髓明显压迫41例(A组),伴有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或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压迫为主;无椎体后缘骨赘形成52例(B组)。按照JOA评分分别比较后纵韧带切除与漂浮术后症状的改善率。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A组中行后纵韧带切除与漂浮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7%和67%,B组分别为75%和74%。结论对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或椎间盘脱出病例切除韧带术疗效优于漂浮术,对于椎间盘突出压迫为主而无椎体后缘骨赘形成者,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8例,其中相邻两节段者46例,相邻三节段者32例。行单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髂骨或钛网植骨钛板固定46例;两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髂骨或钛网植骨钛板固定32例。结果随访6~48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改善率为73%,优良率为85%,有效率为95%。结论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中减压安全有效,减压彻底,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切除后纵韧带并减压植骨融合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行颈前路后纵韧带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获随访3个月~5.5年.根据JOA评分标准,治疗效果优68例,良12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术中切除后纵韧带后,能起到更好的减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切除与不切除后纵韧带颈椎减压术后的MRI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切除与不切除后纵韧带术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颈前路减压患者的术后MRI检查资料,其中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者12例,未行切除者10例。观察脊髓形态,测量脊髓矢状径,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2~36个月,MRI显示后纵韧带切除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于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组(P<0.01)。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后纵韧带切除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的指征。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1年1月-2002年6月在颈椎前路手术中行后纵韧带切除的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0例获得随访。平均改善率为72.6%,优10例,占33.3%;良12例,占40%;中6例,占20%;差2例,占6.7%,结论:对合并后纵韧带肥厚压迫颈髓或合并颈椎间盘脱出至硬膜外腔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手术中,需切除后纵韧带。彻底减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 15例多节段(≥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或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接受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固定术。男9例,女6例;年龄51~80岁,平均56岁。术中对C4、C6椎体行次全切,在保留C5椎体基础上切除其后缘增生骨赘、突出的椎间盘和(或)骨化的后纵韧带,在C3~5和C5~7进行结构性植骨,以C5椎体为中间固定椎体行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摄X线片和三维CT重建评估融合程度;同时行MR检查,以观察脊髓减压程度和脊髓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9~42个月随访,平均26.7个月。15例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3.44±2.81)分改善至术后(16.16±2.19)分。颈椎序列由术前1.16°±11.74°改善至术后即刻14.36°±7.85°,末次随访时为12.92°±6.17°。术后声嘶2例,吞咽困难1例。结论 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结合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可靠。保留C5椎体提供了额外的把持力、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避免跨多节段植骨内固定而导致的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切除后纵韧带的颈前路减压术在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中的意义及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2002至2007年颈椎病手术患者47例.入选条件:(1)脊髓型或神经根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2)均伴头晕等交感神经症状;(3)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均切除后纵韧带.以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20分评分法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交感神经症状.切取8只家兔颈椎后纵韧带.乙醛酸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后纵韧带内是否存在交感神经纤维,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随访10~48个月,术前JOA评分12.6分,末次随访15.2分.术前交感症状评分6.0分,术后2.8分;主观满意度评价:优19例,良16例,可8例,差4例,有效率87.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颈椎后纵韧带上存在大量呈网状分布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椎间隙区分布较椎体区密集;后纵韧带浅层较深层密集;C2/3、C3/4、C3/4、C4/5节段较C5/6、C6/7密集.结论 颈后纵韧带上分布的交感神经可能是引发颈交感神经症状的另一重要因素.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后纵韧带钙化的患者采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手术依据钙化的后纵韧带和硬脊膜粘连的情况采用彻底切除钙化后纵韧带或使之“漂浮”的方法,减压充分后给予取自体髂骨或骨粒填充的钛网做椎间融合,Windows钢板内固定。[结果]33例病例随访8~45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JOA评分6.7分,术后3个月评分10.1分,术后12个月评分10.7分。优良率分别为72.7%和78.8%。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前路手术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合并OPLL,能够获得彻底的椎管减压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后纵韧带切除与漂浮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81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的单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伴后纵韧带明显压迫脊髓28例(A组),后纵韧带无脊髓压迫53例(B组)。根据JOA评分分别比较两组行后纵韧带切除与漂浮术后症状的改善率。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A组中行后纵韧带切除或漂浮者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5%和66%;B组分别为74%和72%。行后纵韧带切除者中术后症状一过性加重5例,瘫痪1例。结论对于伴后纵韧带明显压迫脊髓者,韧带切除术疗效优于漂浮术;而对于无脊髓压迫者,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退变增厚的后纵韧带切除及潜行切除椎体后缘骨赘减压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同时伴有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和后纵韧带退变增厚的脊髓型颈椎病40例,予前路切除退变后纵韧带、潜行骨赘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随访6~36个月,平均14.5月。据JOA评分系统对脊髓功能恢复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术前JOA评分:3~13分,平均10.3分。术后6月:11.5~17分,平均15.7分,RIS:32%~100%(76%±20%)。术前与术后6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切除退变增厚的后纵韧带及潜行切除椎体后缘骨赘减乐可使受压脊髓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压,可显著提高CSM前路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前路经后纵韧带外缘与椎体后缘附着处(解剖切入点)进入椎管,再行后纵韧带切除新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游离犁颈椎间盘脱出症、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11至2007年9月,采用改进的颈前路后纵韧带切除新方法36例,其中游离型颈椎间盘脱出症19例、脊髓型颈椎病1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5例.对其术后疗效、X-线射片及MRI检查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根据JOA评分:手术前平均10.7分,随访8月至52月,增加到16.2分.平均增加5.4分.结论 经颈前路后纵韧带切除、减压加融合固定治疗游离型颈椎间盘脱出症、后纵韧带肥厚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而采用解剖切入点的后纵韧带切除方法,其操作较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4.
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增生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设计后纵韧带切除术式及相应器械,在颈椎前路前骨减压基础上切除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行扩大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9例。根据JOA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程度及恢复率。结果:随访6-3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为64%-100%。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后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导航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实验和临床研究,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复位减压治疗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颈段脊髓损伤外科手术时间与预后相关性分析,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前路减压手术中后纵韧带切除与保留的预后及疗效.方法 65例CSM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其中后纵韧带切除者31例,未切除者34例.同时行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65例患者随访12~56月,平均28.8月.后纵韧带切除组神经功能恢复率76.2%±21.6%,显著高于后纵韧带保留组63.7%+21.3%(P<0.05).结论 CSM行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术中同时切除后纵韧带优于保留后纵韧带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颈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讨论颈前路减压融合结合前路钛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颈椎病选择颈前路减压(包括椎间盘切除和/或椎体次全切)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年,平均2.5年。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改良的JOA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状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5%,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只要把握了手术时机和掌握了手术技巧,颈前路减压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经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的连续型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伴后纵韧带骨化的连续型多节段颈椎病采取显微镜辅助下经颈前路进行椎间盘摘除、高速微型磨钻磨薄增生骨赘及枪式咬骨钳去除增生骨赘,并进行椎间cage植骨融合。结果24例获得平均18.3个月随访,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四肢肌力明显增强,用筷进食准确性及行走稳定性明显提高;按JOA评定标准:优12例,良8例,好转4例。结论颈前路椎间盘摘除、磨骨咬骨联合cage椎间置入钛板内固定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的连续型多节段颈椎病,既充分减压,又较好维持椎体稳定性,是目前治疗伴后纵韧带骨化的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压迫范围为连续型二节段的颈椎病患者,若其椎间隙严重狭窄,或合并经椎间隙难以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及巨大骨赘,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可提供较大的操作和减压空间。为了降低ACCF术中切除椎体大部分骨性结构导致术中出血增加、颈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Groff等~([1])提出了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优13例,良2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结论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