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EPO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通过重组慢病毒系统感染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建立能够稳定高效表达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细胞株EPO/MSC。用EB培养液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形成拟胚体,然后用EPO/MSC条件培养液处理拟胚体细胞;通过免疫荧光、集落形成实验和RT—PCR检测等方法对诱导的细胞进行了相关鉴定。结果表明:EPO/MSC体外能够稳定表达EPO。条件培养液诱导生成的细胞表达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和相关造血基因,可产生不同的造血集落,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PO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显著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造血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对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扩增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CD3 4+ 造血干 /祖细胞 ,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各种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 1周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4+ 造血干 /祖细胞并进行甲基纤维素法半固体培养 2周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集落产率。结果 在FL、SCF、IL 3、GM CSF、EPO造血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下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得以扩增 ,以IL 3+SCF +FL +EPO组的扩增效率最高 ,其有核细胞数、CD3 4+ 细胞及CFU GM、BFU E集落分别扩增 46 2± 175、3.47± 1.6 4、2 6 4± 10 5和 12 8± 6 7倍。结论 FL对扩增CD+ 3 4细胞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合理的细胞因子组合扩增的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可成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建立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层的方法并观察基质接触对造血干/祖细胞(HSC/HPC)基因转移的影响,采用Ficoll—Hypaque分离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用基质细胞培养液培养,传代4次以建立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层。将经细胞因子预刺激的造血干/祖细胞接种到经辐照处理的基质细胞层上,进行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导,以半固体集落培养和聚合酶锭反应法(PCR)检测长春新碱(VCR)抗性集落数和mdr1基因扩增片段以测定转导效率。结果表明: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传代4—6周形成混合贴壁细胞层,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组成。集落法和PCR法检测显示基质接触能提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导效率2.1—3.3倍,对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导具有明显的支持效应。结论:基质细胞接触联合细胞因子作用可提高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转导效率。  相似文献   

4.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向造血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分化条件。方法首先建立hMSC的分离培养扩增体系,制备小鼠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将hMSC接种在分别含FLSC-CM和IL-6、SCF组合的培养体系中,通过形态学、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法、粒-单/巨噬系集落形成细胞培养(CFU-GM)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hMSC经FISC—CM诱导培养9天后,产生较多的悬浮细胞,悬浮细胞瑞士染色后形态类似于单核或小淋巴细胞,表达人CD34和人CD45表面抗原。且能够形成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结论FLSC-CM可诱导hMSC分化为具有造血干/祖细胞特性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5.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胚胎干细胞造血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体外具有一定的造血支持作用 ,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可促进其植入。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应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共培养作为一种新的分化体系的可行性。首先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然后利用扩增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共培养 ,通过造血集落培养和RT PCR观察造血分化的特点。结果表明 ,分离、扩增培养至第四代之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 ,高表达Sca 1,CD2 9,CD4 4和CD10 5 ,而CD34和CD4 5等造血与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呈阴性 ;特异性诱导体系内传代后 (>4代 )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与悬浮分化体系相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初始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含有显著增加的拟胚体形成细胞而没有造血集落形成细胞。此外 ,RT PCR检测发现 :共培养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ct 4 ,而造血标记Flk 1,GATA 1和 β H1为阴性。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胚胎干细胞的初始分化 ,但是共培养体系来源的拟胚体产生造血集落的能力显著高于悬浮体系  相似文献   

6.
SCF和FL可促进造血干 祖细胞的增殖 ,是强有力的共刺激因子 ,而骨髓基质细胞所产生的c kit及Flk 2水平很低 ,因此基质细胞培养结合含有SCF或FL的细胞因子组合可提高造血干 祖细胞的扩增效率[1 ] 。SCF IL 3 IL 6 G CSF EPO和SCF IL 3 IL 6 FL EPO二种组合可高效扩增造血干 祖细胞[2 ] ,因此我们拟以上述二种细胞因子组合结合胎儿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以观察对脐带血CD3 4 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材料与方法脐带血样品采自本院妇产科 ,胎儿骨髓采自 5 - 6月水囊引产的健康胎儿的四肢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的建立采用…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因子(SCF)为迄今所发现的作用于造血最早阶段的细胞因子。它在维持适宜的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干细胞的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SC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而且,低的骨髓血浆SCF水平与病人骨髓前体细胞呈白血病性生长方式有关。体外加入外源性SCF可刺激MDS病人造血前体细胞集落形成,部分地恢复MDS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异质性克隆性疾病,有报道MDS祖细胞对细胞因子刺激的反应能力有缺陷,其骨髓培养中细胞集落形成明显低于正常人。而干细胞因子(SCF)尤其是与GM-CSF、G-CSF及IL-3联合应用可显著地增加MDS病人CFU-GM的体积和集落数。尤以对红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植入不同细胞浓度与不同细胞因子对小鼠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F)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培养的方法,分别植入不同的细胞浓度及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后,培养2周时计数CFU-F的数量,培养3~4周时观察贴壁细胞的形态。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接种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的增加,CFU-F的数量略有增加,但增加数量有限,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干细胞因子(SCF)和白细胞介素-3(IL-3)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中SCF和SCF、IL-3联用能明显增加CFU-F的数量,而对贴壁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可以扩增,提示细胞因子作用下的基质细胞扩增有可能用于造血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0.
脐血CD34+细胞及红系祖细胞扩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脐血是造血祖细胞的丰富来源之一,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体外诱导其定向扩增为红系祖细胞,输入体内产生成熟红细胞。本实验旨在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红系定向扩增的理想因子组合(Flt3配基FL联合TPO、SCF、EPO及FL、SCF、TPO)对CD34 细胞扩增的影响。将单个核细胞接种至stemspan无血清培养液中,共分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TPO SCF FL EPO IGF1组,C组为TPO SCF FL组,C组在第6天及以后换液加入EPO和IGF1。于培养0、6、10、14天进行细胞计数,细胞集落测定,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CD34、CD34CD71、CD71GPA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经10天培养后,B组总细胞数扩增6.89倍,而C组3.06倍;B组CD34 细胞增加4.83,而C组2.47倍;B组集落形成细胞数增加4.3倍,而C组增加2.5倍;B组红系祖细胞BFUE和CFUE数增加5.4倍,而C组3.1倍;B组CD34 CD71 细胞数增加8.72倍,而C组3.37倍;B组CD71 GPA 细胞数增加53.4倍,而C组30.29倍。结论:脐血MNC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FL SCF TPO实现了CD34 细胞及集落形成细胞的扩增。脐血MNC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FL SCF TPO EPO IGF1短期液体培养获得红系祖细胞的扩增,在第0天比6天加入EPO获得更多红祖细胞(P<0.05)。由于TPO SCF FL EPO IGF1组的集落形成细胞数、CFUE和BFUE数于第10天最多,故培养后收获时  相似文献   

11.
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的表达,为造血干细胞产品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个监测细胞增殖潜能和安全性的指标。用源自人脐血的CD34~+细胞及不同细胞因子组合(SCF+IL-3+IL-6+G-CSF,SCF+IL-3+IL-6+EPO)在体外进行诱导分化;用TRA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TRAP-ELISA法检测CD34~+细胞及诱导分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用Western印迹法在蛋白水平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的表达,用RT-PCR在细胞转录水平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体外诱导分化14-21天为细胞生长峰值,细胞总数可增加(1006.4±103.2)倍,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不再增加。CD34~+细胞低度表达端粒酶活性和hTERT基因,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及hTERT表达逐渐升高,细胞诱导14天后端粒酶活性及hTERT表达下降,28天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检测不出。结论:利用CD34~+细胞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出的大量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且利用端粒酶的检测可为临床应用诱导分化细胞的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造血生长因子可分别作用于不同的造血细胞和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白细胞介素3为多潜能集落刺激因子,对多种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具有促进作用。目的:观察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及人参总皂苷对CD34 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红系血细胞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重庆医科大学。材料:实验于2002-07/2004-01在重庆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基础医学研究所、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正常人骨髓细胞来自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手术摘除的肋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人参总皂苷和试剂由重庆中药研究所惠赠。胎牛血清、FITCCD34 抗体、FITC标记同型对照小鼠IgG1为BectonDickinson公司产品,CD71 抗体为SantaCruz公司产品,血小板生成素、Flt-3配基、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为SantaCruz公司产品,红细胞生成素为Amgen公司。方法:应用阴性分选策略,以StemsepTM系统从正常人骨髓细胞中分离CD34 造血干/祖细胞。经造血细胞因子不同组合(白细胞介素3 红细胞生成素、干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 红细胞生成素、Flt-3配基 血小板生成素 干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 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液体培养,并以干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 红细胞生成素为对照组,在其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0,20,50,70,100mg/L人参总皂苷为加药组,检测细胞总数、CD71 细胞比例;在CD34 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剂量的人参总皂苷(剂量同前)为药物组,以不加人参总皂苷为对照组,通过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检测人参总皂苷诱导CD34 造血干/祖细胞向红系祖细胞(早期红系祖细胞、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的细胞因子组CD34 细胞体外增殖情况。②人参总皂苷对CD34 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红系血细胞的影响。③人参总皂苷对CD34 细胞形成红系祖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①各因子组合中以Flt-3配基 血小板生成素 干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 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因子组合诱导CD34 细胞分化为红系血细胞的能力最强,2周时CD71 细胞比例为(61.20±5.31)%。②人参总皂苷20mg/L是液体培养诱导CD34 细胞向红系分化的最佳浓度,与干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 红细胞生成素协同作用CD34 细胞2周后,CD71 细胞比例从(48.39±5.07)%增加到(56.20±1.40)%。③人参总皂苷10~50mg/L均能提高CD34 细胞形成早期红系祖细胞、晚期红系祖细胞的集落产率。结论:含有Flt-3配基 血小板生成素 干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 红细胞生成素的细胞因子组合,可诱导CD34 细胞定向生成大量的红系细胞;人参总皂苷能促进CD34 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红系血细胞。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重组细胞因子(G-CSF,SCF,IL-3和GM-CSF)对患者和健康供者动员后的外周造血祖细胞的红系爆式祖细胞(BFU-E)和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的集落形成和自我更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上述那一种细胞因子和如何联合对干细胞的扩增更为有效,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观察在单独用EPO、G-CSF的基础上,比较联合SCF,IL-3和GM-CSF对BFU-E和CFU-GM的作用。结果显示:①在EPO+IL-3和EPO+SCF+IL-3组,外周血BFU-E自我更新显著增加,而EPO+SCF组则明显增加。②患者与正常供者之间BFU-E的自我更新无显著差别。③G-CSF联合SCR,IL-3和GM-CSF后CFU-GM集落形成显著增加。患者组仅G-CSF本身可使CFU-GM集落形成显著增加,而G-CSF+SCF和GMix组CFU-GM集落形成明显增加。④当G-CSF联合SCF,IL-3和GM-CSF可能显著增加CFU-GM的自我更新(AUC)。GMix是CFU-GM的集落形成和祖细胞扩增的较佳组合。⑤正常供者比患者有较高的AUC即自我更新,特别是在G-CSF组比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67)。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Ⅱ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种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为了研究它在造血系统中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 ,探讨AngⅡ与不同的细胞因子联合刺激脐血CD34+ 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悬浮培养体系中的AngⅡ可同时刺激BFU E和CFU GM的扩增 ,BFU E和CFU GM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随AngⅡ浓度 (0 0 1- 0 1μmol/L)的升高而增多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AngⅡ则仅刺激CFU GM的形成 ,却不影响BFU E ;悬浮培养体系中AngⅡ与细胞因子SCF +G CSF +GM CSF +IL 3联合可使CFU GM的扩增倍数由 2 3± 0 8升高到 7 8± 1 9倍 ,与SCF +EPO +TPO +IL 3联合 ,BFU E的扩增倍数由 3 1± 1 8提高到 9 2± 2 3倍。结论 :AngⅡ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可刺激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扩增。  相似文献   

15.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TPO) in combination with various cytokines including erythropoietin (EPO), interleukin-3 (IL-3), interleukin-6 (IL-6), and stem cell factor (SCF) on megakaryopoiesis, and the expansion of CD34+CD41a+ cells from human cord blood CD34+ cells with these cytokines under serum-free conditions. Human cord blood CD34+ cells were cultured in Megacult (Stem Cell Technologies Inc. Vancouver, Canada) in the presence of recombinant growth factors. Colony-forming unit-megakaryocyte (CFU-M) colonies were counted on day 14. CD34+CD41a+ and CD34-CD41a+ cell expansion was analyzed using a serum-free liquid culture system for 7 days with recombinant growth factors. TPO alone had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ffect on megakaryocyte colony growth. At concentrations above 1 ng/ml, TPO supported significant CFU-Meg colony formation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 combination of TPO plus other cytokines, including EPO, IL-3, and SCF, resulted in a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the number of CFU-Meg colonies, but IL-6 failed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TPO. The number of CD41a+ cells increased after 7 days in liquid culture of human cord blood CD34+ cells with various cytokines (EPO, IL-3, IL-6, SCF) combined with TPO, but SCF plus TPO only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synergistic increment of CD34+CD41a+ cells compared with TPO alone.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 that EPO, IL-3, and SCF can be synergistic with TPO to stimulate proliferation of CFU-Meg and suggest that SCF plus TPO can expand CD34+CD41a+ cells to effect the rapid recovery of platelets in patients following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JAK2转基因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体外长期扩增调控和定向分化潜能的可行性。方法 克隆了一个MSCV based逆转录病毒载体称作MGI F2Jak2 ,它编码一个绿色荧光蛋白 (GFP)和两个改进的FK5 0 6结合蛋白 (F36v)与JAK2组成的融合蛋白 ,F36v是二聚化化学诱导物AP2 0 187的结合位点。应用该载体转染GpE 86包装细胞株 ,将C5 7BL 6小鼠的骨髓细胞与照射过15 0 0cGy的GpE 86产毒细胞株共同培养实现基因转导。转导后的细胞在X VIVO 15培养体系中扩增 ,分为①空白对照组 ;②AP2 0 187组 ;③干细胞因子 (SCF)组 ;④AP2 0 187 SCF组。扩增的细胞用直接法标记藻红蛋白荧光素 (PE)结合的抗Sca1、c kit、CD34 、Gr1、CD1 1b、TER 119、CD4 1 、B2 2 0和CD3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仪检测 ,并进行定向分化、祖细胞集落培养和脾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S)的研究。结果 只有AP2 0 187 SCF组可以持续地使转基因的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大量增殖 ,扩增 80d后细胞可达10 1 4倍 ,细胞倍增时间约 30h ,扩增细胞的表型为CD34 、c kit和Sca1等干细胞表面标志强阳性 ,其它细胞表面标志如Gr1、CD1 1b、TER119、CD4 1 、B2 2 0、CD3接近阴性。所扩增的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下 ,可定向分化为粒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  相似文献   

17.
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扩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脐血的细胞组成 ,研究加入细胞因子培养前后脐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探索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进行表型鉴定。选择正常成人外周血 9份 ,脐血 12份 ,分离单个核细胞。在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加入细胞因子GM CSF、IL 3、SCF和EPO ,培养 4周。应用流式细胞仪和CD4、CD8、CD19、CD34、CD38、CD1a、CD11c及CDw12 3单克隆抗体测定正常成人外周血、培养前后 1,2 ,3,4周脐血细胞表面抗原及树突状细胞情况。结果表明 :正常成人外周血CD34 细胞 0 .0 2× 10 5 ml,CD1a 细胞 0 .0 1× 10 5 ml,CD11c 细胞 4 .32×10 5 ml,CD83 细胞 1.31× 10 5 ml,CDw12 3 细胞 1.4 1× 10 5 ml。新鲜脐血中CD34 细胞 0 .2 2× 10 5 ml,CD1a 细胞 0 .2 7× 10 5 ml,CD11c 细胞 5 .87× 10 5 ml,CD83 细胞 1.94× 10 5 ml,CDw12 3 细胞 2 .73× 10 5 ml。加入细胞因子GM CSF ,IL 3,SCF ,EPO后培养 1- 4周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a ,CD11c ,CD83 ,CDw12 3 树突状细胞 ,在培养的 2 - 4周 ,脐血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此后逐渐减少。通过培养 ,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 ,CD1a 细胞达 11.0 2× 10 5 ml,CD11c 细胞 2 8.2 4× 10 5 ml,CD83 细胞 10 .5 7× 10 5 ml,CDw12 3 细胞 18.7× 10 5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成骨细胞系hFOB1.19(hFOBs)为对象,探讨成骨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采用RT-PCR检测hFOB多能干细胞的标志(Oct-4,Rex-1,hTERT)的表达及体外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程度,以测定其多向分化的能力。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FOB的细胞表型,RT—PCR检测细胞因子(SCF,IL-6,IL-11,SDF-1α,GM—CSF及G—CSF)的表达,并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M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FOBs可表达Oct-4、Rex-1多能干细胞的标志,但不表达hTERT;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证实hFOB具有多向分化潜能。FCM发现hFOBs和BM—MSC具有相同的细胞表型,均表达CD44、CD73(SH3)、CD105(SH2)及CD90(Thy-1),但不表达CD34、CD45、HLA—DR等造血细胞标记。RT—PCR检测还发现:hFOBs和BM—MSC均表达SCF,IL-6,IL—11,SDF-1α等细胞因子mRNA,但hFOBs还能表达GM-CSF和G-CSF。结论: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可能是处于较早阶段的成骨祖细胞,表达多种造血相关的细胞因子,是研究成骨细胞调控造血的较好的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