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实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三项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模式及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冠心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77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77例.常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心理护理,心理干预组除常规对照组采取护理措施外根据患者制定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差异.结果 在护士心理干预下干预组患者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冠心病介入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并探讨加强心理干预护理对疗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临床确诊消化性溃疡患者87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还增加了心理干预护理。结果经护理,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效果明显(P0.05);经3~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住院所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有效的心理干预护理能够巩固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肠胃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肠胃炎患者86例(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的观察组(43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3例),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降低(P <0. 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肠胃炎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收治的7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并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接受了心理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妇产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对提高手术效果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肝炎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调查病例随机筛选自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120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睡眠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重症肝炎患者加强心理及睡眠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负面情绪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经确诊的7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饮食依从性、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评分均明显提高,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饮食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2组SAS、SDS评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理、社会功能,心理状态、对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的限制、总体健康评价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保持乳腺癌患者内环境稳定,增强免疫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52例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各项心理评分、成功脱机率及脱机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睡眠障碍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2周后、干预3周后其脱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成功脱机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总分达(96.38±10.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及提高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运动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压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金霞 《中外医疗》2011,30(15):159-15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于出院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治疗心理状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理状态以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加强对青春期功血患者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as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康复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P0.05);Ha Md(25.74±4.68)、Ha Ma(18.76±3.7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系统的指导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干预在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身体康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朝里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68-69,7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1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和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I和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复发患者负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膀胱肿瘤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患者,负性情绪得到了显著缓解。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膀胱肿瘤复发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明彩 《吉林医学》2014,(3):637-63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SAS及SD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平稳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卵巢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与干预组(25),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内科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HAMD评分、SF-36评分。结果干预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卵巢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讨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择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68例,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状况,如患者心理状态等,并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SCL-90评分,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疾病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目标性心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进而确保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分组观察。以患者入院单双日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心理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 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6. 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