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X线辐射剂量,为前者提供剂量参数.方法 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各50例.准直器2 X 7 mm,重建层厚7 mm;低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V,60~160mAs;常规剂量扫描参数为:120 kV,160~200 mA.观察图像质量并计算两种扫描剂量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回顾了我院164例PLD患者中,其中11例拟诊腰椎间盘突出而漏诊、误诊病例,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漏诊原因,指出不能凭临床诊断及普通X光片及CT片就盲目行PLD治疗,合理采用MRI检查对椎间盘突出伴发椎管内疾病的全面了解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杜绝在行PLD中重蹈覆辙从而吸取教训。方法 经临床及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均因下腰背及下肢疼痛而行常规L2-L5椎间盘CT轴位平扫,扫描层厚3mm,层距3mm。这11例病人均在术后不同时间行MRI检查,其中7例增强扫描,结果 5例伴发肿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马尾神经低位,1例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2例术后感染伴发脓肿形成,1例腰椎间盘及椎体结核(边缘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 T在继发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采用GE 16排螺旋CT 行常规从肺尖到肺底扫描,层厚7.5 mm ,层距7.5 mm。扫描后进行0.675 mm图像重建,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51例继发型肺结核的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为渗出性病变、干酪样坏死和空洞样病变、增殖性病变和慢性纤维空洞样病变。结论多排螺旋CT 可以作为诊断继发型肺结核和评估治疗效果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黄阖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76-2676
本文对187例脂肪肝进行CT检查,初步探讨脂肪肝患者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187例是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09例,女78例,年龄28 ̄77岁,平均年龄51岁。无任何症状75例(40.1%),就诊有肝区不适、乏力、食欲不振162例,有肝肿大148例,肥胖120例。1.2检查方法:本院CT机为prospead AI型美国GE公司高档螺旋CT机,肝脏常规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连续扫描,增强扫描采用76%泛影葡胺静脉注射,10 mm连续扫描,部分患者加薄层扫描和延时动态扫描。2结果本组187例中,弥漫性脂肪浸润122例,局灶性或不规则性脂肪浸润65例。4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部CT平扫和动态增强在诊断原发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经手术和穿刺活检等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46例原发周围型小肺癌。所有患者通过传统X线筛选后做常规CT平扫(层厚层距10mm),同时在病灶区薄层扫描(层厚、层距2mm)及动态增强并分析影像特征。结果:46例中25例有分叶征,36例有毛刺征,12例有空泡征,13例有血管纠集征,18例有胸膜凹陷征。病变均位于肺外围。46例均行过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增强,CT值增幅为20~70HU。结论:采用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结合CT导向下穿刺活检,对原发周围型肺癌定性诊断十分重要,为选择治疗方法和预后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价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向宗阳  王绍坤  张秋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62-1862
目前多层螺旋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利用它对病变准确定位、定性和诊断的同时,还把它作为重要的导向手段。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比较常见,经皮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介入放射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广泛使用在C型臂、大型X线透视机和普通CT引导下椎间盘介入治疗应用临床。2年多来我院开展此项微创介入治疗。我们在利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多层螺旋CT导向下定位设计穿刺路径,辅助经皮腰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穿刺定位68例.达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扫描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泸县第二人民医院经CT扫描确诊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腰椎间盘突出CT常见的病变征象分为腰椎间盘膨出14例、髓核向后侧或外后侧突出7例、椎管内游离体4例、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或移位3例、其他征象2例,不同的病变表现出不同的征象。腰椎间盘突出的CT分型:腰椎间盘突出分为3型,即中央型5例、外侧型15例和远外侧型10例。结论通过采用CT扫描的检查方式,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胆系疾病以往多依靠超声、X线、ERCP等检查方法。近年来,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技术,在胆系疾病中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着重介绍螺旋CT在胆系疾病中的检查方法及对疾病的诊断。1 检查方法螺旋CT扫描前需做胃肠准备,方法同常规CT扫描。胆系CT扫描范围包括膈顶至胰腺钩突区。平扫常规层厚10mm,螺距1.5,零点位置3~5mm层厚,螺距1.2。增强扫描一般静态注射造影剂80~120ml,速度2~3ml/s,层厚和扫描的延迟时间可视病变具体情况而定。病变大者,在注射造影剂后60~70s行常规扫描;病变小者,采用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病变区采用3~5mm薄层,其他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X线与CT扫描结合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测与CT扫描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分析二者结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比较发现,X线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约为46.7%,CT扫描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约为86.7%,X线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CT扫描检测,二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与CT扫描结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采用X线与CT扫描结合来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广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头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头部CT检查受检者按扫描方式不同分成2组,每组50例。其中轴位常规扫描组:4i/周、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螺旋扫描组: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 mm、螺距0.531:1、床速10.62;其余两组扫描参数相同。记录每次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有效剂量(ED)及扫描时间,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轴位常规扫描组ED平均为3.88mSv,螺旋扫描组ED平均为4.72 mSv,相比较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下降约18%,轴位常规扫描图像比螺旋扫描图像更为清楚。结论 MSCT轴位常规扫描与螺旋扫描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比螺旋扫描低,图像质量更为清楚,有利于X线球管的散热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周围神经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三维重建周围神经影像技术及X线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诊断,并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X线诊断符合率为77.50%,CT诊断符合率为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在腰椎间盘中临床诊断率较低,应用CT扫描能清晰观察到腰椎间盘突出方向及程度,可清晰显示腰椎神经根及硬膜囊,提高腰椎间旁突出症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肖云龙  李犀铀  简昊  万林 《江西医药》2008,43(12):1410-141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及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患者均行X线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骨折的部位、数量。结果螺旋CT发现102处,其中肋软骨一处,X线平片发现80处骨折,疑似9处经螺旋CT扫描排除7处。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功能MPR、VRT及CPR结合横轴位,对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及法医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临床资料。结果中央型:35例(40.7%);左后型:28例(32.6%);右后型:23例(26.7%)。Ⅰ°33例(38.4%);Ⅱ°32例(37.2%);Ⅲ°21例(21.1%)。CT表现L4~L5腰椎间盘突出41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45例。结论 CT诊断腰椎间盘症状临床效果明显,但是对于软组织密度扫描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对胼胝体发育不全CT影像表现的认识,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胼胝体发育不全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常规颅脑CT横轴位扫描,层厚9mm,层距9mm,必要时行多平面重建,矢状位重建图像可直接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程度。20例均行CT平扫。结果双侧侧脑室额角狭小12例;枕角扩大18例;两侧侧脑室体部平行分离16例;第三脑室扩大、上移16例,纵裂池靠近第三脑室8例,合并胼胝体脂肪瘤3例,结节性硬化2例,巨脑回1例,半球间蛛网膜囊肿1例,脑穿通畸形1例。结论螺旋CT对胼胝体发育不全的诊断准确率高,图像直观易懂,直接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部位及程度,还能显示其伴随畸形,直接、简单、可靠,能达到很好的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15.
白连祥 《河北医药》2011,33(13):1996-199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病因之一,过去诊断本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普通X线、脊髓造影。随着CT的普及及对CT认识的提高,CT扫描已成为腰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检查方法。本文将我院CT室确诊的120例腰间盘突出症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CT室检查确诊120例椎间盘突出症,男74例,女46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5岁。全部病例就诊主诉为腰腿痛,其中96例伴一侧下肢痛,24例伴双侧下肢疼痛或双下肢疼痛交替出现。1.2方法本组CT扫描条件为120 kV,80 mA,3.3 Sec,小野靶重建14~16 cm,矩阵512×512,扫描前常规行腰椎侧位数控定位,常规扫描L3~S1椎间隙,各椎间隙3~4层,扫描平面与椎间隙平行,层厚5 mm,间隔2~3 mm。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多层螺旋CT扫描与X线平片检查周围型肺癌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挑取同所医院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0例,对全部病患进行多层螺旋CT和X线平片检查,分析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图像。结果 80例患者中44例患者左肺病灶,36例患者右肺病灶,图像中主要的特征点包括肿块、空洞、胸腔积液等;在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对周围型肺癌做诊断时,螺旋CT扫描得到的图像特征点显示更加清楚。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都可以运用在周围肺癌的检查中,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率更高,且多层螺旋CT的特征显示率及分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使用高分辨率 CT 机扫描对检出钙化率较 X线敏感得多。因此,在心影扫描中很容易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影迹。对诊断冠心病和了解冠状动脉血管状况提供信息,同时也开扩了 CT 检查范围。兹将我院10例冠状动脉钙化病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我院 CT 室从1996年5月-1997年6月仅一年当中,通过265例胸部 CT 扫描病例,有10例钙化占胸部扫描的4%,我院使用的是 W-400日立 CT 机,采用厚10mm,层距10mm,窗宽500窗位30~50平扫。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48~71岁。这些病例主要是因肺病扫描观片时发现的,继之追踪病例临床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在腰骶椎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6例腰椎间盘CT检查者行腰骶部螺旋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技术重建椎间盘、椎体、椎小关节、椎管。结果所有256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均能精确的显示腰椎间盘病变,同时发现椎间盘以外病变209例。结论腰椎间盘螺扫三维重建成像明显优于轴扫,能全面检出腰骶部的各种病变,是准确诊断腰骶部疼痛病因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疑为副鼻窦疾病的患者分别行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对比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989年4月~1994年4月我们收治的疑为副鼻窦疾病的患者300例:男181例,女119例,年龄7~72岁,平均42.5岁。采用随机分组法分别行X线平片、CT、MRI检查各100例。 X线平片组采用北京产F-97型500mAUX线机,立式滤线器,投照条件为68~70KV,160mA,1.6s,坐位投照柯-瓦氏位;CT组采用美国产PICK-ER-IQ型CT扫描机,窗位1500,窗宽100,层厚5mm,130KV,65mA,130mAs,冠状位扫描,共3层;MRI组采用广东威达医疗器械集团公司产LMW-400型MRI成像系统,窗位256,窗宽120,层厚10mm,PS序列,100/60ms,冠状位扫描共7层,T_2加权像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情况。方法分析我院影像科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8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螺旋CT检查。结果腰间盘突出CT表现和临床症状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T扫描可以清晰观察椎间盘、椎管及其相邻结构的异常,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地理论参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