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药丽春花的本草考证姜传理(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平阳325400)孙红祥(浙江医科大学生药教研室,杭州310006)叶纪沟(浙江省龙泉市药品检验所,龙泉323700)雨春花为罂粟科植物丽春花PapaverrhoeasL.的花或全草,又名龙芊草、定参...  相似文献   

2.
生药丽春花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整理古代有关花椒的本草记载,对花椒药材的药用历史进行考证,结果本草所载之"秦椒"、"蜀椒"均系今之芸香科植物花椒Z.bungeanum Maxim.,本草亦记载有竹叶花椒等花椒属植物品种与花椒混用的现象。青椒Z.schinifolium Sieb.et Zucc.在古代本草中并无记载,为现代药用品种。  相似文献   

4.
福参又名建人参(金御乘方)、土人参、土当归、土参、山芹芹、天地参、法落梅,始载《药性考》,《本草纲目拾遗》载:“药性考,福参,出闽浙.颇似人参,而性味辛热,虚寒病宜之。歌云,又有福参,辛苦甘齐,性温益气,虚冷人直注.福参多食则喉痛,故知性热。乙未.予馆判川.故都属也、闻有市建参者.往觅得之.伊加会参.中油热.一种大者.惟不能纳透.亦有声,无竹节纹,味亦苦甘.以竹刀剖之,心空不似辽参之坚实。刘赞之自闽回.言闽中近日大行,亦请补,兄患风火牙疼,煎场漱口立愈,则性又带寒散或言其性热.犹未确也.金御乘之…  相似文献   

5.
禹余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后历代本草文献均有收载.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存在严重的同名异物、名实混淆的现象.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笔者对该中药的基原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6.
款冬花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款冬花的名称、基源、产地、规格等级进行考证。方法:查阅古今医药典籍,结合药材标本。结果:历代本草对款冬花均有记载,其异名有26种之多。款冬花基源为菊科Compositae款冬属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花蕾。河北、甘肃、山西为主产地,广布于全国各省区。规格分为两等。结论:款冬花的异名较多,基源、产地、规格等级古今相符。  相似文献   

7.
蒲公英属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其中多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均可被用作“蒲公英”药材,基原混淆不清。本研究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和近现代文献资料后发现,蒲公英最早以“蒲公草”一名出现在晋代《刘涓子鬼遗方》中;根据植物特征、形态色泽、音转,其有“黄花郎”“构耨草”“凫公英”“仆公罂”“黄花地丁”等别名。蒲公英源于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与之相似的高脚蒲公英(又名“苦苣菜”),不可替代蒲公英入药。蒲公英因其繁殖快速、生长旺盛的特点,产地分布较为广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本草纲目》所载的“岭南绝无”,经查阅相关著作后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古时医者以蒲公英生长高度作为其质量优劣标准,现以叶多、色灰绿、根长者为佳。古时医者指出,蒲公英多在农历四、五月份采收,现代研究认为应于近花期采挖。蒲公英的加工炮制古时有净制、制炭、蜜制、酒制等多种方法,现代则以净制为主。本文通过系统考证蒲公英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及加工炮制,希望可为蒲公英的价值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陈立秋 《首都医药》2002,9(9):46-46
目的根据海桐皮用药情况,揭示海桐皮的用药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查阅与香附记载相关的本草文献,对香附正本清源,以确保其质优效良、临床使用安全有效,以期从中挖掘其中重要或特殊功能主治,指导现代研究方向及相关产品的开发,以利于其多元化发展。方法:查阅自香附药用以来的主要本草、后世对其的注解类本草书籍,及现代重要的中药辞典,对香附进行本草考证,从包括其药用名、品种、功能主治及采收、加工炮制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古代香附品种固定为莎草科莎草;而其药用部位由最初不明确而最终确定为根茎;采收加工基本为二、八月采,去毛晒干净制;功效方面主要用于气血调和,主治妇科疾病,总的来说,古今变化不大且经历多年医学佐证,逐步完善。而主产地有一定的变化,主产地由古书记载的广东、重庆、湖南一带,逐步发展为山东、广西、江浙一带,性味归经方面古今差异一直为各代医家所争论,应对争议之处进行相关研究,以利于香附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并期能从中获取新信息,更加适宜现代临床用药需求。  相似文献   

10.
防己为常用中药,但汉防已、木防己的品种比较混乱.通过药用部位的特征及与古今主要医药文献描述相对照,参考有关防己现代研究的进展,并结合其功效与安全研究,考证了汉防己、木防己的正品与古今演变,认为汉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heterophyla Hemsl.(即汉中防己),木防己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trilobus(Thunb.)DC.,为准确继承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发展药材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榴具有别名庞多繁杂,品种混乱,功效淆杂的情况,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对石榴的名称、品种,性能功效等进行初步的本草考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清本溯源的作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莹  杨艳芳  吴和珍 《中国药房》2021,(13):1634-1638
目的:对黄连进行本草考证,为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结合《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历代本草古籍对黄连的名称、基原、历代本草药图、道地性、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和功效进行考证.结果 与结论:黄连的别名众多,但后世以黄连二字正名.其基原较稳定,多为味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雅连C...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益母草药材进行本草考证。方法: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对益母草进行名称、产地、植物形态、药性以及功效主治考证,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古本草记载的益母草品种混乱,包括细叶益母草、錾菜等益母草属植物以及夏至草、白龙穿彩等唇形科植物。结论:为临床应用以及现代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凌霄花 ,原名“紫葳”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1] ;属少常用中药 ,具有凉血、化瘀、祛风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症瘕、产后乳肿、皮肤瘙痒、痤疮等病症[2 ] 。凌霄花来源清楚 ,正品为紫葳科 (Bignoniaceae)植物凌霄的干燥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将同属植物美凌霄作为凌霄花的来源之一予以收载。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内蒙、广西等省区曾以玄参科泡桐属植物白花泡桐Paulown iafortunei(Seem .)Hemsl.和毛泡桐P .tomentosa(Thunb .)Steu…  相似文献   

15.
凌霄花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白前的深入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实地走访湖北新洲、团风和江西庐山白鹿镇梅溪村等当前白前主产地以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白前进行本草考证,梳理总结白前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加工及炮制方法、性味功效等方面的沿革.结果 与结论:白前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常用中药.该药材别名石蓝,...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僵蚕进行本草考证,并结合现代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详细溯源僵蚕的名称、炮制方法、功效主治及僵蚕在方剂中的应用,考证出僵蚕之名从古沿用至今,僵蚕炮制方法主要有清炒、麸炒或姜汁制,其古代文献记载的功效一直沿用至今,方剂中对僵蚕用量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是根据疾病需要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8.
苍术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宋、明以来的本草著作和医药学家中流行的“术即白术”的观点提出质颖,论证《神农本草经》的“术”主要是指苍术,其抗衰老用途应当继承发扬,开发出新的产品;道地药材茅苍术对植物分类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优异生物种质已经高质濒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黄芪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继  徐纪民  赵京春 《中国药师》1999,2(4):211-213
黄芪是一味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为历代中医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另有一种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它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黄芪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原名“黄耆”,列为上品,后代诸家本草多有记载。1 黄芪的产地 黄芪产地最早记载于南北朝《名医别录》陶弘景谓:“生白水(今四川松潘或碧口附近)者冷,补……生蜀郡(今四川梓潼、平武、成都、雅安)白水、汉中(今陕西南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历代本草著作,对椒目的名称、基原产地及采收、功效主治、性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综述。椒目作为药材名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后世也多以“椒目”作为正名;椒目为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的种子,秋季8~10月成熟时采摘,炮制方法有净制、炒制和盐制;能利水消肿,治疗肾虚耳鸣,主治水腹胀满,无毒或小毒。本文对椒目追本溯源,考究药史,厘清椒目的中药基原性能,为椒目的临床正确使用及为国家制定该药材的中药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