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Zeng SY  Yang PZ  Shi JJ  Qu X  Wang HS  Li YF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0):732-734
目的 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术后“切口”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和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治疗的经验。方法 (1)6例体重小于10kg或者不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婴幼儿采用药物治疗。(2)6例大于体重10kg的患儿中,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选择在峡部最窄处线性消融。结果 (1)6例房速药物治疗成功。(2)6例体重大于10kg的患儿均消融成功,包括“切口”房速2例、房扑4例。其中1例3个月后复发,应用Carto系统重新电解剖标测,再次线性消融关键峡部成功,随诊1~2年无复发。结论 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是治疗先心病术后“切口”性房速和房扑首选的方法,但对于小于10kg的婴幼儿或者不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切口”性房速或房扑的患儿,药物治疗只作为姑息治疗,待体重增长至10kg或者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后行射频消融术;房扑患儿药物治疗效果差,要注意抗凝和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C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2例心律失常患儿,包括9例房性心动过速(AT),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右室室性早搏(PVC),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在Carto系统或Ensite系统三维标测导航下行RFCA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能准确找到消融靶点,消融完毕后心动过速均未能诱发,术中无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24个月,Ensite Array系统组1例AT病例复发,可用药物控制。结论 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RFCA治疗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疑难复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不持续的心律失常的RFCA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RFCA治疗的IVT患儿35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和起搏标测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进行标测。观察两组放电次数、X线曝光时间及射频能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放电次数少、X线曝光时间缩短。两组射频消融能量、成功率、复发率无差异。结论RFCA是治疗儿童特发性室速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DTI进行标测可减少放电次数、X线曝光照时间。  相似文献   

4.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持续或频繁的心动过速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帮助下,各种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不断阐明,同时诊疗技术也突飞猛进的发展,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发生了重大变革,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应运而生.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热效能,毁损心律失常病灶或阻断折返途径或房室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儿童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彻底改变了药物治疗无法根治心律失常的历史.临床医师应全面评估心律失常对儿童的影响及可能的预后,严格掌握适应证.目前儿童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治疗已日趋成熟,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与手术医师的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应用导管法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例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儿,分别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15例患儿均诱发出SVT,其中右侧旁路(RAP)6例,左侧旁路(LAP)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3例(成功率86.7%),1例RAP患儿失败,1例AT患儿未行消融。术后2个月1例希氏束(HIS)旁路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消融成功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出现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 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射频导管消融(RFCA)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介入的新方法。目前RFCA可相对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儿童快速性快速心律失常,虽然RFCA在儿童快速心律失常应用在很多方面与成人类似,但由于小儿处于发育阶段,其心脏及血管内径相对较小,操作难度较大,永久并发症对儿童的影响较成人持久深远,需根据其特殊性,尤其是儿童临床特点、心导管操作、心内电生理特性与消融技术、适应证选择与并发症预防应严格掌握。射频消融初次成功后,心动过速复发率为3%~10%。并发症发生与手术医师的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Zeng SY  Shi JJ  Li H  Zhang ZW  Li YF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621-624
目的 简化经导管标测和消融儿童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 窦性心律下,在后间隔(冠状静脉窦口下缘1~2 cm)的区域内,标测分支电位,其表现为心室波之前的双向波,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等电位线;当消融导管标测该电位较希氏柬电位晚20ms以上时试放电;放电前双角度(LAO 45°和30°)观察消融导管的位置,确定不在希氏束处;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阻滞,说明消融有效.消融术后心电监测24~48 h,注意室速终止后复极变化;服阿司匹林2~3 mg/kg 3个,月,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术后1d复查体表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出院后1个月、3个月各随访一次,此后每半年门诊定期复查或电话随访.结果 15例患儿成功消融,术后心电图均出现左后分支阻滞图形;随访3~12个月,所有出现左后分支阻滞的患儿均无复发.其中1例术中靶点位置好的患儿,试放电后,心电图无改变,仍出现室速,后重新标测,试放电后出现左后分支阻滞,巩固90 s,成功消融,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分支电位治疗儿童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简化了标测,减低了手术的难度,消融终点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 (RFCA)对儿童和青少年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42例患者用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史为1~9年,平均(5 .3± 1.2 )年。旁路消融在窦律、心室起搏或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后,寻找最早心室激动点(EVA)或最早心房激动点(EAA)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以后位或下位法标测靶点;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C)以起搏标测和激动标测相结合;心房扑动(AFL)行连续性线性RFCA ;心房颤动 (AF)行房室结慢径改良。结果:  42例患者行RFCA ,成功 40例,1例AF患者行房室结改良时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 ,术后2周未恢复,植入永久起搏器。结论: RFCA对儿童和青少年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而安全,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房性心动过速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房性心动过速(AT)的体会,探讨儿童AT的电生理学特征、靶点标测和麻醉方法的特点。方法4例AT患儿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靶点标测采用程序激动标测方法,在左右房内移动标测寻找靶点,采用预设60~65℃温控放电消融。不配合患儿给予全身静脉麻醉,位于左房的AT施予房间隔穿刺术。结果经电生理检查证实,4例AT中2例为自律性AT,2例为折返性AT。特殊患儿经适当麻醉或房间隔穿刺后射频消融即刻成功。结论AT的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但儿童生理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射频消融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其麻醉方法的选择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儿童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安全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在CARTO 3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80例AVNRT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AVNRT患儿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11.74±2.49)岁;平均体质量(42.19±12.97)kg,6例(7.5%)体质量27 kg。患儿治疗中曝光时间(6.87±7.09)min,曝光量(10.71±7.02)m Gy,手术时间(80.81±29.14)min。成功率98.75%(1/80),复发率1.25%(1/80),并发症发生率1.25%(1/80),无死亡病例。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在CARTO3系统指导下,结合解剖和电生理方法,采用能量滴定法对儿童进行射频消融治疗AVNR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