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硝苯吡啶以及硝苯吡啶与格列本脲合用对空腹大鼠和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含量。结果 :硝苯吡啶 2 .5mg/kgig使空腹大鼠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 <0 .0 1 ) ,并加重肾上腺素诱发的高血糖反应。而硝苯吡啶与降糖药格列本脲 0 .9mg/kg合用时不影响空腹大鼠的血糖水平 ,硝苯吡啶对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大鼠灌胃格列本脲后的降血糖作用亦无明显影响。结论 :尽管硝苯吡啶对空腹大鼠以及肾上腺素诱发高血糖大鼠有显著升高血糖的作用 ,但对格列本脲的降血糖作用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研究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对氯沙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将15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格列吡嗪组和格列本脲组,分别灌胃给予0.5% CMC、10 mg·kg-1格列吡嗪和10 mg·kg-1格列本脲,0.5 h后灌胃给予5 mg·kg-1氯沙坦钾,经尾静脉予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HPLC测定血样中氯沙坦及其代谢产物E-3174的浓度。采用DAS计算各组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合用格列吡嗪后,氯沙坦和E-3174的AUC、MRT和峰浓度均明显增加,氯沙坦的清除率减小;合用格列本脲后,氯沙坦的达峰时间提前,E-3174的MRT延长。结论 与同剂量的格列本脲相比,格列吡嗪对氯沙坦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较大。临床上合用氯沙坦和格列吡嗪时,应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格列本脲对巨噬细胞载脂蛋白E(apo E)分泌的影响,评价格列本脲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培养THP 1单核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为THP 1巨噬细胞;通过负载胆固醇制备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将格列本脲与THP 1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一起孵育, 孵育结束时分别通过酶联免疫测定和Northern blot测定格列本脲对细胞apo E的产生、分泌以及apo E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格列本脲明显减少THP 1巨噬细胞的apo E分泌(P<0.01),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亦表现出同样作用,同时不改变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内apo E含量和apo E mRNA表达水平。 结论:格列本脲影响巨噬细胞apo E的净分泌,这可能不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壁的脂质代谢,尤其不宜于治疗已经存在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和探讨格列本脲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归纳总结,对检测格列本脲的多种分析方法进行阐述,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格列本脲降解产物的分析现状。结果 目前格列本脲检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测定方法更加丰富。结论 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联用技术是格列本脲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关键词:格列本脲;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
[例1]男,70岁.主因反复头晕、心悸、出汗1天于1999年5月6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10年,脑梗死病史5年,无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20/70 mmHg,意识清楚.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正常.肝脾未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入院后给予极化液静脉滴注,病人表现精神兴奋,其亲属述2天前门诊查血糖9.9 mmol/L,门诊医生给予格列本脲2.5 mg口服,每日3次,次日病人开始出现反复头晕、心悸、出汗.急查血糖1.3 mmoL/L,静脉推注50%葡萄糖100 m1,病人意识立即恢复正常,复查血糖4.0 mmol/L,2小时后,病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右侧肢体偏瘫,右巴宾斯基征(+),复查血糖1.8 mmol/L,再次静脉推注50%葡萄糖100 ml,病人很快清醒,上述症状全部消失,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液1周,低血糖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格列本脲致低血糖昏迷三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资料【例 1】 男 ,70岁。主因反复头晕、心悸、出汗 1天于 1999年 5月 6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 10年 ,脑梗死病史 5年 ,无糖尿病史。查体 :血压 12 0 /70mmHg ,意识清楚。颈软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音正常。肝脾未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入院后给予极化液静脉滴注 ,病人表现精神兴奋 ,其亲属述 2天前门诊查血糖 9 9mmol/L ,门诊医生给予格列本脲 2 5mg口服 ,每日 3次 ,次日病人开始出现反复头晕、心悸、出汗。急查血糖 1 3mmol/L ,静脉推注5 0 %葡萄糖 10 0ml,病人意识立即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糖尿病患儿采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院在200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10例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格列本脲对患儿治疗的效果。结果 10例患儿的出生体重2.5~3kg,年龄3d~2个月,来院治疗时,血糖明显升高,并且伴有酮症酸的中毒症状。患儿住院以后,对其进行胰岛素治疗,改善患儿的酮症酸中毒情况。患儿的血糖降低到15mmol/L以下,再对患儿采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对其中的5例患儿采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用量为0.5mg/(kg·d)时,停止使用胰岛素。对患儿进行为期7个月的随访,患儿仍需要服用格列本脲,每天服用0.3mg/kg,患儿的血糖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有部分患儿采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不需要使用胰岛素,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所以,对新生儿糖尿病患儿采用格列本脲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缺氧可诱发KC125mmol.L^-1预收缩离体猪冠脉产生双相反应,先短暂(持续4.3±s0.8min)舒张,随后持续收缩;除去内皮可消除缺氧诱发的冠脉舒张反应,并几乎完全消除收缩反主尖,格列本脲0.1,0.5,2.5和亚甲蓝5,10umol.L^-1均可浓度依速财抑制缺氧诱发的冠脉舒张反应;格列本脲2.5和亚甲蓝10umol.L^-1合用可几乎完全消除此种舒张反应,提示缺氧诱发离体猪冠脉一过性舒张可能由ATP敏感性钾通道和内皮舒张因子(EDRF)共同中介。 相似文献
11.
硝苯吡啶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王明仲(湖北襄樊市中心医院药学部襄樊441021)硝苯吡啶(Nifedipine,NF)为二氢吡啶类钙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的有效药物,临床常与多种药物合用,其相互作用常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心血管药物1.1奎记丁NF...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致低血糖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格列本脲致的742例低血糖反应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1:1,老年人占88.0%,39.6%的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14.6%单独用药,43.9%联合用药,临床表现以低血糖昏迷为主(62.7%),93.5%病例治愈,48例转归不良(死亡41例)。结论格列本脲可引起较为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甚至可致死亡,使用时须慎重考虑年龄、用法用量等相关因素,做到合理用药,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格列本脲(GLB)对糖尿病(DM)大鼠心房重构及心房颤动(AF)诱发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tl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格列本脲组(GLB组),每组16只。采用链脲佐菌素法建立DM动物模型,GLB组大鼠每日灌胃服用GLB(10 mg/kg),动物于相同条件下饲喂6周,记录第6周空腹血糖及体质量。6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波峰值速度(A)、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E/A、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平均肺动脉压、收缩与舒张期室间隔、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无创血压计检测大鼠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计算平均动脉压。在体电生理实验检测大鼠房室文氏周长、窦房结恢复时间、有效不应期、AF诱发率;心外膜激活映射标测实验检测绝对不均匀指数与传导相对异质性、心外膜传导速度;Masson染色检测左心房间质纤维化,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 与DM组相比,GLB组心脏体质量比、心室体质量比降低,左心房内径减小(P<0.05)。DM组较Ctl组心外膜传导速度降低,传导相对异质性增加;与DM组相比,GLB组心外膜传导速度提高(P<0.05),传导相对异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LB组较DM组R-R间期缩短,AF诱发率下降(P<0.05)。GLB组和DM组较Ctl组心房肌纤维化程度加重,CVF增大(P<0.05)。GLB组较DM组心房肌纤维化程度减轻,CVF减小(P<0.05)。结论 DM可促进大鼠心房组织纤维化,与AF发病有关,GLB可以通过延缓DM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进展来降低AF诱发率。 相似文献
15.
格列本脲继发失效是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一个常见而棘手的问题,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纠正格列本脲继发失效中的疗效,我们选58例格列本脲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格列本脲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糖代谢的变化,以探讨对格列本脲继发失效的对策。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是根据 198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格列本脲继发失效的标准:从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应用格列本脲治疗时间在1年以上,1年内曾有两次空腹血糖(FBG)<8.0mmol/L;近期格列本脲剂量已用至每天15mg,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与格列本脲(Gli)联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观察Cur(100 mg·kg^-1·d^-1 ig) ×5 d单用及与Gli(1 mg·kg-·d^-1ig) ×5 d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肝糖原、肝毒性相关指标以及CYP3A活性的影响.结果:Cur能进一步增强Gli的降糖作用,应用Cur后比单用Gli进一步降低空腹血糖(22%至69%),上调胰岛素及肝糖原水平(49%、19%至126%、81%).Cur可显著下调肝损伤指标,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Cur单用或与Gli联用均显著抑制CYP3A活性.结论:Cur可使Gli降糖效应增强,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Gli代谢酶-CYP3A活性,使Gli代谢延缓,致使其降糖效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十味玉泉胶囊中添加格列苯脲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十味玉泉胶囊中添加的格列苯脲。方法采用TLC法和HPLC法。结果供试品中检出了格列苯脲。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为揭露在中成药中擅自添加化学药成分的违法行为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HPLC法测定消糖灵片中格列本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糖灵片中格列本脲的含量。以DiamonsilTM C18柱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二氢铵1.725 g,加水300 mL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3.5±0.05)(62∶38);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5℃,外标法定量。格列本脲在0.05826~0.72825μg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8%;RSD=1.70%(n=9)。方法简单、准确、复方制剂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格列本脲剂量使用不当诱发脑梗死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性,59岁。因意识不清1天入院。既往糖尿病史8年,长期服用消渴丸,近期加用格列本脲(优降糖),2.5 mg,3次/日。入院前3天进食量少、腹泻,略有头晕。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1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5/80 mmHg(1mmHg=0.133kPa)。浅昏迷,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应存在,四肢肌张力降低,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急查血糖为2.0mmol/L,头颅CT示;右侧小脑梗死,立即给予静推高渗葡萄糖及溶栓、活化脑细胞、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住院25天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