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30名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每次2 μg/kg/h,持续5 h,每周2次,连续4周,动态监测给药时血压、心率,治疗前后肾功能、血钠浓度,心功能分级. [结果]治疗过程中血压有下降趋势,但无低血压症状出现.治疗前后肾功能未见明显损害.心功能分级有改善趋势. [结论]脑利钠肽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安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血压、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4)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对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心功能不全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的30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对其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发生感染与未发生感染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有122例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39.61%。检出11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占65.81%,革兰阳性菌8株占6.84%,真菌32株占27.3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白假丝酵母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感染患者的血浆BNP水平高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下呼吸道感染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此类患者会出现血浆BNP水平的显著升高,检测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诊断心功能不全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及与心功能分级、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射阳县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并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Ⅰ级26例,Ⅱ级25例,Ⅲ级39例,Ⅳ级20例;另选取同期于射阳县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34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UA、血脂检测;比较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存活组与死亡组研究对象血清UA、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UA、血脂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血清TC、UA、TG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患者血清TC、UA、TG水平均逐渐升高,血清HDL-C水平逐渐降低;与存活组比,死亡组患者血清TC、UA、TG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经Pe...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7)
目的探索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钠水平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方法 125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CHF患者被纳入研究,且按照其血钠水平分为低血钠组和正常血钠组,检测其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及脑钠肽(BNP)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低血钠组患者PRA、AngⅡ及ALD、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YHAⅡ级患者比较,NYHAⅢ级和NYHAⅣ级患者血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RA、AngⅡ及ALD、BNP水平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NYHAⅢ级患者比较,NYHAⅣ级患者血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RA、AngⅡ及ALD、BNP水平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钠水平与患者PRA、AngⅡ及ALD、BNP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2、-0.367、-0.499、-0.622,P0.05)。结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低血钠水平可能会促进RAAS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内科治疗配合血液透析是否优于单纯内科治疗。方法选2005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心肾内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心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其中透析治疗62例,单纯内科治疗36例;男性68例,女性30例,年龄54~84岁,平均67岁。结果选择内科加透析组平均住院天数24d,代表心脏功能的射血分数(EF):入院时(30±5)%,出院时为(40±5)%;左室内径入院时(60±2)cm,出院时(54±2)cm;血压入院时平均为160—180mmHg/100~120mmHg,出院时血压平均为130—150mmHg/90mmHg;血肌酐平均下降80%;选择内科组平均住院天数32d,代表心脏功能的射血分数(EF):入院时(30±5)%,出院时为(33±5)%,左室内径入院时(60±2)cm,出院时(59±2)cm,血压入院时平均为160~180mmHg/100~120mmHg,出院时平均为140~160mmHg/100mmHg;血肌酐平均下降25%。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尽早选择血液透析治疗会明显改善症状,缩少左室内径、增加射血分数,提高心脏收缩功能,减少口服降压药物种类及剂量,缩短住院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钠、低蛋白血症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12年3月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85例,均符合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心功能分级、基础心脏病病因、心脏超声、心电图、血清白蛋白。评价低钠、低蛋白等因素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285例心衰患者中低钠血症51例,占17.9%;低钠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18例,占6.3%。51例低钠患者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17例、Ⅳ级29例。低钠合并低蛋白血症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死亡率增高,与单纯低钠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钠、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重视并积极纠正低钠、低蛋白血症,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9,(10):1543-154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ACS)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及其心功能。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0月治的3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30例不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ACS患者作为对照组,30例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无ACS患者作为未合并组,共90例。比较对照组、观察组与未合并组患者的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患者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总胆固醇(TC)、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脑钠肽水平,使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来评价患者心功能,该分数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测定。结果两者患者的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症,缺乏运动,饮酒,吸烟,家族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LDL-C及TC水平与未合并组以及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Hcy、ESR及hs-CRP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组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HDL-C水平与未合并组以及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清脑钠肽、LVEF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ACS患者LVEF水平低于不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ACS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比后者高,这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本身炎症导致心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舍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患者都实施常规护理,同时观察组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疗效满意率、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强心利尿合剂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强心利尿合剂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T-pro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心利尿合剂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脑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与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249例,根据是否合并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n=104)与未感染组(n=145)。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分析CHF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APTT、BNP、D-D水平;分析CHF合并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与APTT、BNP、D-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04例CHF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革兰阴性菌86株、真菌32株,分别占比7.81%、67.19%和25.00%;排名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较敏感;白假丝酵母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感染组APTT长于未感染组,血清BNP、D-D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F合并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与APTT、BNP、D-D水平呈正相关(r=0.536;0.680;0.651,P0.05)。结论 CHF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与美罗培南等在治疗CHF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可作为优先选用药物,同时APTT、BNP、D-D水平检测对CHF合并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将根据Framingham诊断标准纳入的65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按NYHA分级,并采用Triage快速定量测定仪检测患者血浆BNP值。结果患者BNP水平从心功能Ⅰ~Ⅳ级各组逐渐升高,心功能Ⅱ~Ⅳ级组均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5),心功能Ⅳ级组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和Ⅲ级组(P〈0.05),心功能Ⅱ级组与Ⅲ级组间BNP水平无湿著性差异(P〉0.05)。结论BNP可作为评价心脏功能状态的一个常规检查,并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和分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慢性心肌病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不能充分排出,引起静脉系统淤血和动脉系统灌注不足,而发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临床一病理生理综合症,现结合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将有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按危重病期护理1.1 保证患者充分休息,以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当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患者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应加强床旁监护,给予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以免患者紧张烦躁而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成参照组(75例)与实验组(75例),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遵医嘱行为、生活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陈秀英;陈娜;高娜;崔建涛;李晓丹;张士表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4,(5):1067-1071+1217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患者108例为CIN组,健康体检健康女性108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CC-Ag、NLR水平,分析宫颈癌组血清SCC-Ag、NL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关系。结果:血清SCC-Ag、NLR水平,宫颈癌组(7.35±1.76、4.65±1.06)、CIN组(2.06±0.53、3.41±0.89)、对照组(0.54±0.12、1.53±0.34)依次降低(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NLR水平与病理类型、FIGO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显示,SCC-Ag、NLR高表达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低于SCC-Ag、NLR低表达组,SCC-Ag高表达+NLR高表达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最低(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g、NLR水平与病理类型、FIGO分期、病理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等有关,且SCC-Ag、NLR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18.
沈志涛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12):951
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中脑钠肽水平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关系。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0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阵发性房颤组(56例)、持续性房颤组(52例)作为房颤组,同期选择无房颤临床症状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脑钠肽水平以及血清尿酸水平。分析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以及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尿酸以及血清中脑钠肽含量的差异,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探讨血尿酸以及脑钠肽与房颤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血尿酸水平(310.5±67.9)μmol/L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313.3±78.3)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61),而持续性房颤患者血尿酸水平(383.1±73.6)μmol/L较对照组(t=4.19,P0.01)和阵发性房颤组(t=4.77,P0.01)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阵发性房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299.7±46.5)mg/L以及持续性房颤组(383.1±73.6)mg/L较对照组(37.2±9.5)m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0、29.10,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酸水平以及血清中脑钠肽水平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清脑钠肽含量的变化对房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