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对睑板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眼表的潜在影响。

方法:采取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56例56眼,分别于术前1d,术后2wk,1、3mo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评分、睑板腺积分、睑缘形态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的评估。

结果:手术前后,SⅠt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OSDI评分、睑板腺积分、睑缘形态评分、BUT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1、3mo OSDI评分、睑板腺积分、睑缘形态评分均较术前1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wk,1、3mo BUT均较术前1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手术可能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何建中  钟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7):1324-1328

目的:对比分析LipiFlow睑板腺热脉动系统与传统的热敷疗法(warm compress)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MGD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进行单独一次LipiFlow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 对照组受试者每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热敷眼罩热敷治疗15min,每天1次,共2wk。对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wk进行包括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TBUT)、脂质层厚度(LLT)、睑板腺缺失情况等8项指标的评估。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对两组的组间差异性及时间差异性进行分析。若两组存在组间差异性,进一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若组内存在时间差异性,则采用LSD-t检验分析。

结果:两组受试者眼表疾病主观症状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Schirmer试验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wk,试验组与对照组在OSDI、MGYSS、LLT、眼表染色评分、TBUT这些方面,改善程度的差值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不良医疗事件。

结论:单独一次睑板腺热脉动系统疗法和热敷疗法均能够有效且安全地治疗MGD。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眼表综合分析仪对糖尿病(DM)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河北省眼科医院2017-05/2021-05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短病程组(DM病程<5a)37例,中病程组(5a结果:不同病程DM患者OSDI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MH、首次NIBUT、平均NIBU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M的病程发展,患者OSDI逐渐上升,TMH、首次NIBUT、平均NIBUT逐渐下降。四组患者LLT分级、睑板腺缺失分级之间均具有等级差异(P<0.05),随着DM的病程发展,LLT 1级患者逐渐增加,LLT 2级患者逐渐减少,睑板腺缺失0级患者逐渐减少,1级患者逐渐增加。

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DM患者MGD应用效果良好,可以精准客观地评价睑板腺的功能与形态,利于DM患者MGD的早期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7-06我院收治的MGD患者130例22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给予常规治疗即1g/L氟米龙滴眼液联合自行热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65例112眼),给予圆头玻璃棒按摩睑板腺联合常规疗法的患者设为联合组(65例108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睑缘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眼压情况及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OSDI评分、BUT、SⅠt、CFS评分、睑缘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眼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患者OSDI、CFS、睑缘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UT和SⅠ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者眼压均有所升高,但均≤21mmH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k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6%(100/1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88/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棒法按摩睑板腺与常规疗法联合治疗MGD能够有效改善眼表症状和睑板腺分泌功能,促进泪液分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徐凤  王梅艳  李之忠  张季瑾 《国际眼科》2017,10(11):2164-2166

目的:研究睑板腺管按摩联合药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4-12/2016-12在我院进行治疗的MGD患者100例189眼,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睑板腺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wk,1、3mo患者的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值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角膜染色评分下降幅度及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值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睑板腺管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MG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比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与眼睑熏蒸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干眼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8-03/08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73例146眼MGD相关干眼患者,试验组38例76眼,给予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3wk 1次,共3次)。对照组35例70眼给予眼睑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天熏蒸、清洗睑缘,连续5d,第5d进行睑板腺按摩,间隔2wk后再次重复治疗,共3次)。本研究时间共12wk,记录首次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1、4、7、12wk时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标准干眼评估问卷(SPEED)、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NITBUT)、非侵入泪河高度测量(NITMH)、睑板腺缺失积分(MGS)、睑板腺分泌物评估(MGYSS)等数据,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二者的疗效对比。

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无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除NITMH、MGS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1wk时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试验组在治疗后4、7、12wk时,除NITMH、MGS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指标变化趋势上看,试验组于首次治疗后疗效指标持续好转,于第12wk时疗效最佳,而对照组于首次治疗后第7wk疗效最佳,之后疗效减弱。治疗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及眼睑熏蒸按摩两种治疗方式均对MGD相关干眼治疗方便、安全、有效,且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疗效及维持时间优于眼睑熏蒸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有睑板腺功能障碍(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白内障患者在术前行睑板腺按摩对术后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MGD的白内障患者90例93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在术前1 wk每天行眼睑部热敷及睑板腺按摩,对照组不采取措施。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 wk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的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结果。结果:与术前相比,对照组的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显著提高,BUT和SⅠt显著下降。而试验组的术后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BUT和SⅠt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可以加重合并MGD患者的睑板腺功能,破坏眼表状态,而术前行睑板腺按摩可以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MGD患者的眼表状态。  相似文献   

8.
张苗  罗振姣  任玉凤  倪伟  杨磊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1):1877-1880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中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0-03/2021-09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72例144眼,根据睑板腺缺失面积占比分为中度组(1/3<睑板腺缺失<2/3,37例74眼)和重度组(睑板腺缺失≥2/3,35例70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睑板腺熏蒸按摩治疗)和B组(睑板腺熏蒸按摩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mo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检测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和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并进行眼红分析。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mo A组和B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降低,NIBUTav及眼红分析结果均显著改善(P<0.001),而NITMH均无显著变化(P>0.05); 中度组患者中A组和B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降低,NIBUTav及眼红分析结果均显著改善(P<0.01),而NITMH均无显著变化(P>0.05); 重度组患者中,A组患者NIBUTav显著改善(P<0.001),其余各观察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B组患者OSDI评分明显降低,NIBUTav和眼红分析结果显著改善(P<0.001),但NITMH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均有效,但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需在睑板腺熏蒸按摩基础上联合强脉冲光治疗。  相似文献   


9.
刘子彬  张蕊  李能  来坚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8):1271-1276

目的:研究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05/2021-05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眼科的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患者2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60例320眼)及对照组(120例240眼)。对照组予养血润目颗粒剂联合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予养血润目颗粒剂联合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4wk。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wk测定以下指标: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眼表综合分析测定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睑板腺睑脂分泌通畅度评分,睑板腺管缺失评分,测定泪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5.6%、81.7%(P<0.05)。治疗2、4wk后两组OSDI评分、NITBUT、睑板腺管缺失评分、睑板腺睑脂分泌通畅度评分、泪液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前后SⅠt与TMH组间均无差异(P>0.05)。

结论: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可通过延长泪膜的稳态促进睑板腺的正常分泌,还可抑制泪液中炎症因子的释放等作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  相似文献   


10.
王媛  王薇  侯志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7):1329-1332

目的:探讨眼表面干涉仪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辅助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10/1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62例MGD患者和3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人员均按规定顺序,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表面干涉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组受试者检查结果,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观察MGD组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受试者中均有眼睑缘形态改变者,且病变形态各异。MGD组OSDI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平均泪膜脂质层厚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BUT、不完全瞬目时间比例、睑板腺开口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GD患者平均泪膜脂质层厚度与OSDI评分、睑板腺开口评分及睑板腺缺失评分均呈负相关(rs=-0.730,P<0.01; rs=-0.639,P<0.01; rs=-4.15,P=0.001),与BUT呈正比,与睑板腺排出能力和分泌物性质的评分均呈反比,但均无明显相关性。OSDI评分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正相关(rs=0.790,P<0.01)。

结论:MGD症状和体征与眼表面干涉仪检测的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缺失显著相关,眼表面干涉仪可快速、无创、客观地诊断MGD并评估病情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斜视青少年手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特征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1/12在我院行斜视手术的患儿168例224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将分为角膜缘切口组(A组,54例78眼),跨肌止端切口组(B组,48例62眼),近穹窿切口组(C组,66例84眼)。根据手术累及肌肉条数分为单条眼外肌组(68眼),双条眼外肌组(106眼)及三条眼外肌组(50眼)。评估患儿眼表健康状况,并采用LipiView眼表干涉仪等分析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S)、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睑板腺开口情况。结果:术后1wk,三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mo,不同手术切口及手术累积不同肌肉条数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患儿TBUT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患儿的OSDI、CFSS、TBUT显著优于A组(P<0.05);且双条组患儿TMH显著高于单条组(P<0.05),三条组患儿的OSDI高于单条组(P<0.05)。术后3mo,各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较术后1wk,1mo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C组患儿的OSDI、LLT、TMH、CFSS、TBUT及SⅠt均显著优于A组(P<0.05);双条组患儿TMH、CFSS、SⅠt及睑板腺开口情况均优于三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条和三条组患儿睑板腺开口评分低于单条组(P<0.05)。患儿OSDI、CFSS及睑板腺开口评分与手术累及肌肉数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近穹窿切口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恢复优于采用角膜缘切口组及跨肌止端切口组;且单条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恢复优于双条组及三条组患儿。采取的近穹窿切口,减少手术累及肌肉数,有利于青少年斜视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雾化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01/06在本院的47例中、重度MGD患者进行阿奇霉素雾化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在基线、治疗1、3mo时分别记录患者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河高度以及睑板腺萎缩率。结果:治疗1mo的OSDI为21.43±13.14分、首次NI-BUT为9.03±6.09s、平均NI-BUT为9.72±4.05s、泪河高度为0.24±0.09mm,与基线相比有差异(均P<0.05);治疗3mo的OSDI为23.02±11.41分、首次NI-BUT为7.80±4.82s、平均NI-BUT为10.25±4.78s、泪河高度为0.24±0.09mm,与基线相比有差异(均P<0.05);治疗1mo与3mo OSDI、首次NI-BUT、平均NI-BUT和泪河高度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前后的睑板腺萎缩率无差异(均P>0.05)。结论:阿奇霉素雾化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可有效改善中、重度MGD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增加首次NI-BUT、平均NI-BUT和泪河高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频率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屈光中心就诊的患有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30例60眼,最终纳入25例50眼。分别在0周,间隔1周(第1周)、间隔2周(第3周)以及间隔4周(第7周)各进行1次IPL治疗,共治疗4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定量测定各间隔治疗期患者泪河高度、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通过红外照相功能检测患者睑板腺缺失情况;对患者睑板腺分泌能力、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进行评分,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 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和间隔4周时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和间隔4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在各治疗间隔期明显高于治疗前(均为P<0.05);两两比较显示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的泪河高度高于治疗前(均为P<0.05),治疗间隔4周的泪河高度较间隔1周和间隔2周下降(均为P<0.05)。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治疗间隔2周和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间隔1周(均为P<0.05)。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治疗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低于治疗间隔1周(P<0.05)。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间隔4周的角膜荧光素染色等级均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经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4次后患者睑板腺的腺体较治疗前清晰,睑结膜面的新生血管及炎症的红外成像明显减轻,但未见缺失睑板腺腺体恢复。结论 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可缓解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的干眼症状,治疗间隔2周可以很好地兼顾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和单纯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10/2020-0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的MGD患者共40例8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3次治疗,每次治疗中试验组双眼接受IPL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照组双眼接受单纯睑板腺按摩,治疗时间间隔为2wk,整个试验期间两组均双眼应用玻璃酸钠每天4次,在每次治疗之前及最后一次治疗2wk后进行指标评估,从而评估IPL联合睑板腺按摩的短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OSDI、SPEED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睑板腺功能评估(MGE)、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均升高,对照组升高较试验组慢,且第二、三次治疗后试验组MGE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均升高。两组角膜染色均下降,对照组下降较试验组慢,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视觉质量持续改善,但对照组改善较试验组慢,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泪液分泌、不完全眨眼比例、睑板腺缺失率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受试者未出现皮肤、视力损害、眼压改变、眼前节炎症等并发症。结论:IPL联合睑板腺按摩与单纯睑板腺按摩对MGD均安全有效。IPL见效更快,效果可能有累积效应,在达到一定治疗次数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前进行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白内障合并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 患者白内障术后临床效果的改善。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50~85岁轻中度MGD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先接受3次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再行白内障手术,对照组直接行白内障手术。分别记录MGD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白内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结膜染色评分、睑板腺功能评分;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检查并记录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和睑板腺缺失范围(MGL);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得分进行评估。使用广义估算方程(GEE)、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7例(77眼), 最终纳入分析68例(68眼),每组34例。实验组在MGD治疗后,睑缘形态、睑板腺排出能力、SⅠT、 TBUT及OSDI评分较MGD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角膜点染在白内障术后1周时较治疗前增加 (P=0.002),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睑脂质量变化量在白内障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白内障术后1周时,实验组睑缘形态的变化量小于对照组, 术后1个月时,NITMH变化量小于对照组,而OSDI评分变化量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症状及体征更轻;对照组在白内障术后1周时,睑缘形态及SⅠT明显变差,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 睑脂质量在术后1周时变差,NITMH在术后1个月时减少,二者至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白内障术前采用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可改善术后睑板腺功能状态,缓解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红外线照相技术联合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在轻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10月于我院就诊的轻度MGD患者30例(30眼)为MGD组,健康受检者17人作为健康组(均取左眼),依次进行OSDI评分、Schirmer I试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tear-film break-up time,NIBUT)、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睑板腺红外线照相及IVCM检查。IVCM主要关注睑板腺开口、腺泡形态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各项计量参数比较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OSDI评分对睑板腺各项指标的影响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OSDI评分、NITBUT avg及睑板腺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hirmer I试验、TMH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GD组睑板腺开口直径、开口面积与健康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GD组腺泡的最长径(92.14±12.11)μm、最短径(48.27±8.12)μm、面积(5796.67±1427.43)μm2及炎症细胞密度(550.74±80.48)个?mm-2均高于健康组相应指标[(79.94±7.39)μm、(28.96±5.66)μm、(3129.06±353.92)μm2、(270.72±52.76)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GD组腺泡密度[(55.42±10.21)个?mm-2]较健康组[(100.37±10.71)个?mm-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DI评分与睑板腺腺泡最大直径(r=0.352,P<0.015)、最小直径(r=0.602,P<0.05)、腺泡面积(r=0.652,P<0.05)及结膜炎症细胞密度(r=0.733,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睑板腺腺泡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780,P<0.05),而与睑板腺开口直径、开口面积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红外线照相技术联合IVCM可帮助解释MGD的病理生理过程。IVCM对轻度MG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12我院收治的MGD患者52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确诊为MGD,随机分为两组,A组(物理治疗组)26例50眼患者给予局部清洗、热敷、睑板腺开口挑排、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人工泪液等综合治疗,B组(对照组)26例50眼患者仅用人工泪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A组自觉症状好转24例47眼,好转率94%,B组自觉症状好转14例27眼,好转率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泪液分泌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A组治疗后明显好转,治疗后2,4wk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FL),治疗后2,4wk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D是一种可致眼表炎症及损伤的慢性疾病,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强脉冲激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对睑板腺功能障碍(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治疗效果,观察IPL是否改善MGD患者的症状.方法: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研究.选取2016-11/2017-02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MGD患者21例42眼.检查方法: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眼表分析仪、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所有患者每次IPL治疗间隔3wk,共行3次IPL治疗,1mo后门诊随访复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结果差异.结果:治疗后,21例42眼患者OSDI评分降低,治疗前均值为30.18±4.07分,治疗后均值为24.87±4.32分;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first BUT)提高,治疗前均值为5.37±0.82s,治疗后均值为7.12±0.74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mean BUT)提高,治疗前均值为7.73±1.14s,治疗后均值为11.37±2.23s;睑板腺分泌物评分降低,治疗前均值为1.57±0.52分,治疗后均值为1.22±0.52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治疗前均值为0.82±0.41分,治疗后均值为0.51±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2.68、3.31、2.78、2.61,P<0.05).结论:IPL可以有效改善MGD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睑板腺阻塞,是MGD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