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全身骨显像与血清T、D-D、IL-6和PSA水平相关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6例Pca患者进行99mTc O4--MDP全身骨显像,与115例良性前列腺患者测定血清T、D-D、IL-6和PSA水平并进行对比性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立的相关因素。ROC曲线预估了局限性Pca向Pca合并骨转移患者转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126例Pca患者全身骨显像灵敏度为97. 59%、特异度为98. 11%和准确率为98. 45%。65例Pca合并骨转移患者较之61例局限性Pca患者血清D-D、IL-6和PSA水平明显增高,血清T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血清T、D-D、IL-6和PSA水平增高与Pca患者全身骨显像密切相关。血清IL-6水平为最佳,其次为PSA、D-D和T,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临床价值。结论99mTc O4--MDP全身骨显像是诊断Pca患者骨转移的方法,并与血清T、D-D、IL-6和PSA水平联检是早期诊断骨转移的有价值指标,具有评估局限性Pca向Pca合并骨转移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探讨两种显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对41例因怀疑恶性肿瘤或有骨转移病人在4周内同期行18F-FDG显像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9例恶性肿瘤,确诊骨转移瘤19例,11例良性骨病变,9例正常,2例良性肿瘤。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4.7%、85.0%、87.1%、93.7%和89.7%,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分别为84.2%、55.0%、65.3%、76.5%和69.2%,两组仅准确率(P<0.05)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两种显像在判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方面的效果基本相同,都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但18F-FDG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准确率高于骨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明确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最佳组合。方法 选择35倒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102例原发性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用酶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用麦胚凝集素法检测血清骨性磷酸酶(B—ALP);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测定血清ALP、B-ALP结果10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率62.8%,其中单发灶21.8%,多发灶78.2%:实验组和对照组ALP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ALP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多发灶骨转移患者ALP、B-ALP浓度明显高于单发灶患者(P〈0.01);B-ALP〉20U/L时,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同时测定血清B-ALP有助于明确恶性肿瘤患者核素骨显像异常表现的病变性质,可提高早期骨转移的诊断率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向甲状腺癌转化的性能评估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726例手术前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了~(99m)TcO_4~-SPECT显像,同期测定726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CT、CYFRA21-1、CA19-9和IGF-I水平,并与8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72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99m)TcO_4~-SPECT显像,随冷结节、凉结节、温结节和热结节,甲状腺癌的比率呈降低趋势,270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CT、CYFRA21-1、CA19-9和IGF-I水平较45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T和IGF-I水平预测甲状腺良性结节向甲状腺癌转化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3和0.884(P0.01),临界值分别为55.15 pg/ml和169.10 ng/ml。结论 ~(99m)TcO_4~-甲状腺SPECT显像联合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分析具有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而血清CT和IGF-I具有预测甲状腺良性结节向甲状腺癌转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讨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从本院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均分别接受全身骨显像、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如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等。结果:全身骨显像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准确性为91.25%、敏感度为97.33%、特异度为80%,均高于全身骨显像及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差异较大(P<0.05)。结论:临床诊断老年肺癌骨转移时可采用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方式,诊断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可更为准确地判定肺癌是否出现骨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载脂蛋白B/A1(APOB/APOA1)与278例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相关性的研究。方法本文测定了278例PH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Hcy和APOB/APOA1水平并进行了对比性分析。血清25(OH)D、Hcy和APOB/APOA1水平评估PH患者治疗有效血压稳定情况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278例PH患者血清25(OH)D水平较80例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并随PH患者的严重程度降低;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血清APOB/APOA1水平增高,均伴随PH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各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临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适宜。结论 PH患者随严重程度血清25(OH)D降低,而血清Hcy和APOB/APOA1增高,血清25(OH)D、Hcy和APOB/APOA1水平是评价PH患者治疗有效血压稳定时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81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核素骨显像诊断分为50例骨转移组和31例非骨转移组,对所有患者血清PSA、ALP和OC进行检测,分析2组患者PSA、ALP和OC的表达水平,比较和评价单个及指标联合检测时对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清PSA、ALP和OC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组样本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ALP和OC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参考值分别为40.60 ng/ml、125.26 U/L和3.96 ng/ml,检测灵敏度分别为78.4%、76.5%和68.6%,特异度分别为43.3%、46.7%和60.0%。PSA、ALP和OC的表达水平随着骨转移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ALP和OC检测能够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和预警,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3例恶性肿瘤病人99mTc-MDP全身骨显像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3例检出骨转移瘤,阳性率46.6%,其中全身骨转移433例(71.8%),2处转移142例(23.5%),1处转移28例(4.7%);骨转移瘤常见部位:脊柱72%、肋骨68.7%、骨盆45.8%、头颅43.1%;骨转移瘤在脊柱的分布胸椎最多56.2%,其次为腰椎35.8%、骶椎22.9%,颈椎14.7%最少。结论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敏感性高,可将其作为诊断骨转移瘤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CA19-9和D-二聚体(D-D)水平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测定了67例肺癌合并COPD患者、48例肺癌不合并COPD患者、87例COPD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CA19-9和D-D水平,并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肺癌合并COPD时血清CA19-9和D-D水平。结果血清CA19-9水平的增高中,以肺癌合并COPD患者最为明显;血清D-D水平的增高中亦以肺癌合并COPD患者最为显著。血清CA19-9和D-D水平评估预测肺癌合并COPD患者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24和0.713,临界值分别为35.8 U/ml和0.697 mg/L,灵敏度分别为70.32%和70.12%,特异度分别为74.67%和73.81%。结论肺癌合并COPD患者与不合并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时是血清CA19-9和D-D水平明显增高;而鉴别诊断时肺癌合并COPD患者较之不合并COPD患者明显增高。血清CA19-9和D-D水平具有预测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CT显像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价值。方法56例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FDG和MDP骨显像,其中35例经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他影像检查及随访证实存在骨转移病灶。对2种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例骨转移患者18F-FDG hPET/CT显像阳性32例,骨显像阳性31例,灵敏度分别为91.4%和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非骨转移患者中18F-FDG hPET/CT显像阴性19例,骨显像阴性12例,特异性分别为90.5%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性分别为91.1%和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hPET/CT显像与99Tcm-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均有价值,两者灵敏度相当,前者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水平,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和80例健康成人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骨转移组和健康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测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转移组的AL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 p<0.05,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ALP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血清ALP的检测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泳桦 《现代养生》2014,(20):113-113
目的:检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水平,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和80例健康成人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骨转移组和健康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测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转移组的AL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ALP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血清ALP的检测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核医学技术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着重论述核医学检查方法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旁亢)中的应用.方法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原发性甲旁亢的22例患者(腺瘤19例,增生3例),均进行了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免疫放射分析检测及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15例做了99TcmO-4甲状腺显像,8例做了99Tcm-MDP全身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血清PTH(428.21±256.48)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腺瘤患者增高更显著(781.83±194.56).99Tcm-MIBI双时相显像检测腺瘤病灶的灵敏度初始相和延迟相分别为84.2%和100%,检测增生病灶的灵敏度仅为33.3%.13例甲状腺显像正常,2例显示冷结节.7例呈异常骨影像改变,骨影像变化程度与病程有关.结论血清PTH免疫放射检测和99Tcm-MIBI双时相显像方法是定性和定位诊断原发性甲旁亢的灵敏手段;99Tcm-MIBI双时相法检测增生病灶的能力有限;甲状腺显像和全身骨显像有助于提高原发性甲旁亢的诊断符合率及病情和病程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4.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测定分析99例肝癌患者,50例肝炎患者和135例正常人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f-PSA、PSA、β-HCG、HGH)的水平.[结果]99例肝癌患者有78例血清肿瘤标志物为阳性,阳性率为78.8%;50例肝炎患者有9例血清肿瘤标志物为阳性,阳性率为18.0%;135例正常人血清中没有发现阳性.[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的应用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癌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特点、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对646例患者均进行全身骨显像,部分患者增加断层融合图像或特殊体位显像,骨显像荆是”“Tc-MDP。结果(1)646例患者核素骨显像显示骨转移者246例,阳性率38.1%。肺癌366例,骨转移者156例,阳性率42.6%;乳腺癌280例,骨转移者90例,阳性率32.1%。肺癌患者骨转移高于乳腺癌患者(P〈0.01)。(2)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部位以胸部为最多见,其次是脊柱,再次为骨盆、四肢和颅骨。(3)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发生率随痛程的延长而增加,总体上无时相性,骨转移是随时发生的。结论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定期进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病程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同机图像融合,所有患者结果均通过CT、MRI和病理检查、随访等方式确诊。将平面显像和SPECT/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81例患者骨转移55例,201处骨转移灶;良性骨病变26例,42处病灶。全身骨显像及同机图像融合对骨转移病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3%、100%,对良性骨病变病例的符合率分别为61.5%、96.2%。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排除了SPECT平面显像中的10处放射性污染及12处骨外软组织显影造成的假阳性病灶以及14处良性骨病变,另外,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新诊断出肿瘤骨转移病灶51处。同机图像融合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平面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可对肿瘤骨转移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并同时提供功能与解剖断层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平面骨显像中一些可疑的患者,尤其是可疑的骨病变部位均应使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96例乳腺癌可疑骨转移的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 740~1110 MBq,3~6 h后按常规方法行SPECT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对全身骨显像的平面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并诊断,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和无骨转移。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或随访获得的正确诊断比较,并计算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对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采用SPSS 16.0软件,对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两组数据的差异进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6例乳腺癌患者最终诊断为骨转移者53例,无肿瘤骨转移者43例。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40例,灵敏度为75.5%(40/53),无肿瘤骨转移28例,特异性为65.1%(28/43),全身骨显像诊断与最终诊断结果符合68例,诊断符合率为70.8%(68/96);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94.3%(50/53),特异性为95.3%(41/43),诊断符合率为94.8%(91/96),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全身平面显像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12.39、19.36,P均< 0.05)。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能够提供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在诊断肺癌亚临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对病理确诊为肺癌且自觉无全身骨骼疼痛的150例患者术前骨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肺癌患者显示单发或多发骨骼转移。结论对确诊为肺癌患者术前进行99m锝-MDP全身骨显像,可以早期发现亚临床骨转移,有利于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89Sr和云克(99Tc-MDP)联合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89Sr和云克(99Tc-MDP)联合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骨转移癌患者采用89Sr和云克(99Tc-MDP)联合治疗,对治疗后的止痛效果、不良反应进行观察、随访。结果治疗骨痛显效24%,有效54.3%,无效21.7%,总有效率78.3%。临床可见白细胞轻度降低,可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89Sr和云克(99Tc-MDP)联合治疗骨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韩嬿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9):1256-1257
目的探讨^99mTc-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局部骨断层显像在鉴别脊柱孤立性“热”区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74例恶性肿瘤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和局部骨断层显像。结果骨断层显像解决了对病灶的精确定位问题,可提高对病变性质的诊断能力,降低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癌的假阳性率。结论骨断层显像对脊柱孤立性“热”区病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