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尹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864-486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重症肺炎的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搜集近两年来来我院治疗的4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与入院后的第1、3、5天分别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检测,根据其预后情况将本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的PCT和WBC的检测结果。结果死亡12例,存活36例;死亡组第3、5天及死亡前PCT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病情好转时,PCT水平下降;病情恶化时PCT明显升高。第1、3天对照WBC,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第5天及死亡或者转出前的WBC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PCT的水平,还可以协助判断重症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60例小儿普通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入重症组和普通组。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天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重症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并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标准对这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对比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院第1天,重症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而死亡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存活组患者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4天、第7天、转出或死亡前,死亡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水平对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8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5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及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抽取入组对象空腹肘静脉血,检测感染组患者入院后3、7、14 d外周PCT、FIB、WBC及NEU水平,并根据其28 d预后情况将感染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3 d、7 d、14 d时PCT、FIB、WBC及NEU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预测患者28 d预后的价值,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患者的28 d生存率情况。结果 95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26例死亡,病死率为27.37%,死亡组的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及肺部原发疾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存活组患者住院后3 d、7 d、14 d时PCT、FIB、WBC及NEU计数水平低于同时间点死亡组患者(P0.05);入院时PCT、FIB、WBC及NEU计数高于Cutoff值患者的28 d存活率均较低(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PCT、FIB、WBC、NEU计数变化趋势对判断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抗感染中的价值及对预后影响,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住院微创术后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8例定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均给予3d预防性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炎性指标(PCT、CRP及WBC)变化,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0d内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预防性抗感染3dCRP、PCT高于术后当天(P0.05),术后及术后预防性抗感染3d WB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于术后6d确诊合并肺部感染,两组术后5dCRP、PCT及WB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0、15d CRP、PCT及WBC均高于术后5d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0d内死亡8例,病死率为11.76%,死亡患者CRP、PCT高于生存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检测PCT、CRP水平变化可指导抗感染治疗,且可预测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感染患者,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6例)[根据1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16例)]和重症脓毒症组(62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非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别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PCT、CRP及WBC水平。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治疗前,治疗1、3、7 d后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脓毒症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治疗3、7 d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和WB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786(0.703~0.864)、0.754(0.691~0.827)和0.603(0.542~0.67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PCT与CRP呈正相关[(r=0.596,P=0.004)和(r=0.523,P=0.012)],治疗7 d后血清PCT与WBC呈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 PCT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联合观察PCT和CRP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外科细菌感染中的检测意义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入住的外科手术病人68例,并分为脓毒血症组(A组)、细菌感染组(B组)、局部感染组(C组)及正常对照组(D组),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 d、5 d的PCT、CRP、WBC水平。结果术前A组、B组、C组的PCT、CRP、WB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WBC在B组、C组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 d的PCT、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后第1 d和第3 d的水平(P0.05),而WBC下降不明显(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PCT与CRP存在正相关(r=0.523,P=0.02)。结论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比白细胞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外科手术病人细菌感染的鉴别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对新生儿休克严重性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例新生儿休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出院或死亡前1天最后1次hs-CRP、降钙素原(PCT),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T)评分、危重评分(PCIS)评分,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正常组,并进行SOFT评分和hs-CRP与SOFT评分、PCIS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第1天,死亡组和存活组PCT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第3天、第5天和最后1次,PCT和CRP和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CRP和PCT与SOFT评分呈正相关,PCIS呈负相关。结论降钙素原联合hs-CRP对新生儿休克危重和预后有很好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s-CRP和PCT在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本院NICU收治的99例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6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患病组和对照组hs-CRP和PCT水平,同时对患病组不同临床转归患者的hs-CRP、PCT、WBC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患病组hs-CRP和PCT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好转组hs-CRP水平、PCT水平及WBC均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与hs-CRP和PC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96 1、0.985 9,P0.05)。好转组患者hs-CRP和PCT、WBC均持续性下降,恶化组患者hs-CRP和PCT、WBC均持续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hs-CRP和PCT的水平对于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近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衢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20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后转归(入院后第28天)将220例老年AECOPD患者分为存活组(175例)和死亡组(45例),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DW与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糖尿病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PCT)、血肌酐(SCr)和RD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组RDW水平(15.86%±1.23%)明显高于存活组(14.2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3,P0.05);RDW升高组死亡率(41.4%)明显高于RDW正常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58,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RDW与hs-CRP、WBC、PCT、SCr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7、0.354、0.218、0.267,β值分别为0.376、0.276、0.339、0.208,P0.05);而与Hb呈负相关(r=-0.236,β=-0.3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老年AECOPD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94,95%CI:1.327~2.889,P0.05)。结论机体高水平的RDW可能是老年AECOPD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检测RDW水平对于评估此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入住ICU的VAP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VAP组第1、5天,转出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PCT、CPIS、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统计分析对两组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VAP患者第5天死亡组的CPIS水平(8.35±4.36)显著高于存活组(5.58±3.12),转出或死亡前最后一次死亡组的CPIS水平(9.27±3.04)显著高于存活组(3.35±2.20);VAP患者第5天死亡组的PCT水平(6.3±1.6)mg/L显著高于存活组(3.4±1.6)mg/L,转出或死亡前最后一次死亡组的PCT水平(8.1±3.4)mg/L显著高于存活组(1.6±1.1)mg/L;CPIS和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58,P<0.01和r=0.702,P<0.01).结论 动态监测PCT和CPIS对于评价VAP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CPIS、PCT持续高水平提示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诊治COPD稳定期患者50例作为B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自愿者50名作为C组,比较三组WBC、PCT、hs-CRP水平。结果 A组WBC、PCT、hs-CRP水平低于B组、C组,B组WBC、PCT、hs-CRP水平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A组WBC、PCT、hs-CRP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WBC、PCT、hs-CRP水平均可反应性升高,经积极治疗控制病情稳定后其水平可降低,临床中可检测WBC、PCT、hs-CRP水平反映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降钙素原、胆碱酯酶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在老年重度感染中的变化及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内科重症感染患者60例作为重症组,根据重症组患者28 d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40例)和病死组(20例),将一般感染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Ⅰ,丁酰硫代胆碱法测定胆碱酯酶,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结果对照组降钙素原和肌钙蛋白Ⅰ、APACHE Ⅱ低于重症组(P0.05),对照组胆碱酯酶高于重症组(P0.05);存活组降钙素原和肌钙蛋白Ⅰ、APACHE Ⅱ低于病死组(P0.05),存活组胆碱酯酶高于病死组(P0.05);降钙素原、肌钙蛋白Ⅰ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679,P=0.032;r=0.753,P=0.028),胆碱酯酶与APACHE Ⅱ评分呈负相关(r=-0.233,P=0.043);降钙素原、胆碱酯酶和肌钙蛋白Ⅰ联合评估老年重度感染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33%和90.63%。结论降钙素原、胆碱酯酶和肌钙蛋白Ⅰ与老年重度感染情况相关联,降钙素原、胆碱酯酶和肌钙蛋白Ⅰ联合评估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并分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8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生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ICU患者100例,根据患者28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42例)和存活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U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预后死亡的影响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hs-CRP对ICU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28 d后,ICU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为42.00%。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水平、hs-CRP水平是ICU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两项指标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特异性、灵敏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8.87%、87.91%、0.885均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PCT和hs-CRP水平用于ICU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急性胆管炎危重度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 40例急性轻度胆管炎(轻度组)和47例急性中重度胆管炎(中重度组)患者入院当天(治疗前)、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体检当天空腹静脉血检测WBC和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中重度组同时在治疗第3 d和5 d动态监测相关指标,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所有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重度组血清PCT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PCT浓度治疗后第3 d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余指标一直到第5 d才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血清PCT在急性胆管炎中的监测比WBC和血清CRP、DBIL更敏感,可以作为急性胆管炎病情的有效临床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入院的肺炎患者139例和健康体检者45例,在使用抗生素1 d、4 d、7 d及出院前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外周血细胞计数(WBC)水平的测定。结果在治疗前细菌组和真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可显著升高,治疗后PCT水平明显下降,并在出院前恢复到正常水平(0.05 ng/ml);WBC、hs-CRP水平在治疗开始后未出现明显下降,在使用抗生素1 d时反而出现升高,在出院前仍高于正常值。在细菌性、真菌性肺炎时PCT升高明显,其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4.7%、100.0%、90.0%,远高于hs-CRP和WBC。结论血清PCT检测可作为肺炎早期鉴别诊断的指标;对细菌性和真菌性肺炎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血清PCT检测的结果可反映抗生素的疗效,能及时指导临床医师进行用药调整。  相似文献   

16.
《sane》2014,(4)
目的探讨小儿肺部不同细菌病原体感染时,人体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血清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肺部感染患者83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49例)、革兰阳性菌组(34例)。入院后对患儿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mL,行PCT、CRP测定,白细胞计数等检查。结果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P0.05);两组患儿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结论降钙素原可用来区分肺部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感染,而CRP及白细胞计数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动态监测ICU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ICU脓毒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例入SICU后发生脓毒症患者第1、3、5、7天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T浓度,同时进行相应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56例患者死亡10例,存活46例;死亡组第5、7天血浆PCT水平(3.47±1.57)、(5.12±2.16)ng/ml明显高于存活组(1.07±0.47)、(0.99±0.7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T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存活组呈下降趋势;同时死亡组第5、7天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第5天(16.9±10.1)、(7.9±5.6)分,第7天(19.7±11.4)、(9.7±5.8)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第5天(10.6±7.3)、(3.9±3.7)分,第7天(9.4±6.9)、(3.8±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PC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检测脑出血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并研究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9月ICU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和未感染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水平差异,分析感染组患者中死亡和存活患者血清PCT的差异,研究血清PCT在判断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感染组脑出血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分别为(3.18±1.04)、(5.72±1.54)、(4.92±1.36)和(2.21±0.95)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01)。感染组脑出血中死亡患者入住ICU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清PCT分别为(3.40±1.02)、(7.11±1.50)、(6.81±1.25)和(4.01±0.91)ng/ml高于存活脑出血患者(P均0.05)。血清PCT在判断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的临界值为6.50ng/ml,特异性为0.620,灵敏度为0.840。结论脑出血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升高较明显,血清PCT在预测脑出血合并感染死亡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细菌感染性肺炎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分析患者病程进展期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其对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2016年12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将患者分为死亡风险中等组65例和高等组55例;检测患者入院24h内及抗感染治疗第3天和第5天hs-CRP和PCT水平,并同步在放射科行胸部X片和CT检查。结果入院时高等组hs-CRP和PCT水平表达显著高于中等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中等组hs-CRP和PCT水平逐渐下降,高等组hs-CRP和PCT水平逐渐上升(P<0.05);高等组进展期肺部炎症浸润程度与hsCRP和PCT的高表达正相关(P<0.05);hs-CRP和PCT预测高风险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26和0.884(P<0.05)。结论不同死亡风险的细菌性肺炎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不同的影像学特征;检测hs-CRP和PCT有助于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并对预后进行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态检测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人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乳酸水平对判断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相应的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4月医院收治的88例重症肺炎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4、7天分别进行PCT、sTREM-1和乳酸水平的检测,根据预后将88例重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死亡25例,死亡组第4、7天的PCT值分别为(29.4±6.1)、(39.7±6.5)ng/ml、sTREM-1值分别为(57.5±19.2)、(58.9±16.8)pg/ml和乳酸值分别为(13.3±5.9)、(15.1土6.3)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PCT值、sTREM-1值和乳酸值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在死亡组中3项指标均不断升高.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中的PCT、sTREM-1和乳酸的水平有助于判定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