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DIXON Quant脂肪定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诊断明确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3名,20名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骶髂关节常规扫描、mDIXON Quant检查。观察患者的影像表现、BASDAI评分、实验室指标将患者分为3组:早期活动组、慢性活动组、非活动组,在mDIXON Quant序列脂肪分数映射图中测量三组骨髓水肿区、脂肪沉积区以及四组病变外区的脂肪分数,比较早期活动组、慢性活动组骨髓水肿病灶以及慢性活动组、非活动组的脂肪沉积病灶脂肪分数的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间病变外区骨髓的脂肪分数的差异。结果 骨髓水肿灶的脂肪分数:慢性活动组高于早期活动组,脂肪分数分别为(30.0±10.6)%、(20.3±10.2)%,脂肪沉积区的脂肪分数:非活动组高于慢性活动组,脂肪分数分别为(89.4±1.1)%、(81.6±1.7)%,病变外区骨髓的脂肪分数,四组间脂肪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P>0.05)。结论 mDIXON Quant技术通过测量脂肪分数,可以量化骶髂关节炎骨髓水肿区、脂肪沉积区的脂肪含量,在判断病情变化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骶髂关节的DWI特征,测量b值=500s/mm2时骶髂关节ADC值范围,为进一步研究DWI在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iemens Avanto 1.5T MRI扫描仪对100例随机选取的健康成人志愿者共200个骶髂关节行常规序列及DWI序列扫描。分别测量双侧骶骨面、髂骨面ROI的ADC值,比较同一b值不同部位ADC值的差异。按年龄分为3组(≤30岁;31~50岁;≥51岁),比较不同年龄组骶骨及髂骨ADC值的差异。结果:在b值=500s/mm2时,髂骨和骶骨的ADC值分别为(311.95±55.32)mm2/s、(362.64±72.16)mm2/s;成像条件相同时,骶骨的ADC值大于髂骨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骶骨、髂骨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得到了1.5T MRI正常人骶髂关节的ADC值范围,为DWI在骶髂关节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邻近骶髂关节的骨原发恶性肿瘤跨关节侵犯的MRI表现,比较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和分级的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及侵犯方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 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3例邻近骶髂关节的髂骨(69例)和骶骨(24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MRI资料,男60例,女33例,年龄4 ~ 74岁,平均32岁,包括普通型骨肉瘤29例,尤文肉瘤16例,中央型软骨肉瘤35例,脊索瘤13例.按病理分级分为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组和恶性程度较低肿瘤组.跨骶髂关节侵犯分为经韧带连接、经关节软骨和经关节周围三种方式,多种方式并存出现者按每种方式分别计数1次.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邻近骶髂关节的骨原发恶性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27例,包括骨肉瘤15例,尤文肉瘤7例,软骨肉瘤4例和脊索瘤1例.髂骨和骶骨跨关节侵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1.06,P>0.05).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组和恶性程度较低肿瘤组间跨关节侵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16.68,P<0.01).27例中,肿瘤经韧带连接25次、经关节软骨13次和经关节周围5次跨骶髂关节侵犯,三种侵犯方式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组与恶性程度较低肿瘤组间三种方式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显示邻近骶髂关节的骨肿瘤跨关节侵犯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邻近骶髂关节的髂骨和骶骨原发恶性骨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普通型骨肉瘤和尤文肉瘤跨骶髂关节侵犯发生率明显高于恶性程度较低的中央型软骨肉瘤和脊索瘤.骨肿瘤多经韧带连接跨关节侵犯,其跨关节侵犯方式与肿瘤恶性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剂对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定量测定(IDEAL-IQ)肝脏脂肪和铁定量的影响。方法:22例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A组)和33例注射钆塞酸二纳(Gd-EOB-DTPA,B组)患者于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注射后5min、10min、15min、20min)行IDEAL-IQ扫描,在FatFrac图和R2*图分别测定质子脂肪含量(PDFF)及R2*值,并行组内配对t检验。结果:A1-A2配对分析,PDFF(t=0.996,P=0.330)及R2*(t=0.656,P=0.51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1-B2、B1-B5配对分析,PDFF(t=-3.159、-2.459,P=0.003、0.024)及R2*(t=-3.619、-3.191,P=0.001、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B3配对分析,PD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9,P=0.181),而R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4,P=0.024)。结论:注射Gd-DTPA后5min行IDEAL-IQ扫描,对肝脏脂肪及铁定量无显著影响;而注射Gd-EOB-DTPA后5min及20min行IDEAL-IQ扫描,对肝脏脂肪及铁定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技术(IDEAL-IQ)与磁共振波谱(MRS)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及相关性。方法:采用IDEAL-IQ和MRS定量测量8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对比分析IDEAL-IQ、MRS测量的脂肪含量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107例受检者中IDEAL-IQ扫描成功102例(95.8%,102/107),MRS扫描成功76例(71.0%,76/107),两种检查方法的扫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受检者MRS、IDEAL-IQ均扫描成功,此76位受检者由MRS、IDEAL-IQ测得的相对脂质含量(RLC)、脂肪分数(FF)分别为(17.33±10.86)%、(16.28±10.2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2)。IDEAL-IQ与MRS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相关性的散点图显示两者呈线性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LC和FF呈正相关(r=0.784,P=2.613)。结论:MRS、IDEAL-IQ均可定量测量脂肪肝的脂肪含量,两者测量的肝脏脂肪含量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评估高分辨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成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行高分辨CT扫描,分析其征象,用秩和检验法对不同病程组及同一病程组不同性别患者骶髂关节CT改变分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骶髂关节病变的基本征象是关节糜烂、增生硬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强直、关节腔内气体影及软组织影。随病程延长病变加重(Ρ<0.01),同病程组病人女性病变重于男性(Ρ<0.01)。结论高分辨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有利于认清征象,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FSE-IDEAL和IDEAL-IQ序列在定量测量水脂混合模型脂肪含量中的准确度和适用范围。方法:分别制作浓度范围为0%~100%、浓度梯度为10%的水脂溶液和浓度范围为2%~30%、浓度梯度为2%的脂肪乳溶液。采用FSE-IDEAL和IDEAL- IQ序列扫描水脂溶液和脂肪乳溶液模型,将FSE-IDEAL和IDEAL-IQ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脂肪浓度进行比较。结果:①水脂溶液:FSE-IDEAL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14);IDEAL-IQ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脂肪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P<0.001)。FSE-IDEAL、IDEAL-IQ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脂肪含量间均呈高度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和1。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FSE-IDEAL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浓度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8.93%,-14.68%),IDEAL-IQ序列为(-4.76%,3.46%)。②仅对脂肪浓度≤70%的水脂溶液样本进行分析,两种序列的测量值与实际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均为1;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FSE-IDEAL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浓度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1.16%,0.18%),IDEAL-IQ序列为(-4.83%,-3.41%)。③脂肪乳溶液:FSE-IDEAL、IDEAL IQ序列的脂肪测量结果与实际脂肪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2,P=0.013;t=21.363,P<0.001)。两种成像方法的测量值与实际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均为1,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FSE-IDEAL序列测得的脂肪分数与实际浓度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0.196%,-0.093%),IDEAL-IQ为(-2.076%,-0.990%)。结论:IDEAL -IQ和FSE-IDEAL在脂肪定量测量中与实际浓度均为高度直线相关,能满足临床测量脂肪含量的需要,两者各有优势,可根据不同需求合理选择脂肪分析序列。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IDEAL-IQ序列评价“接力赛”电针法对腹型肥胖女性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价值。方法:20例腹型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其中对照组9例,电针治疗组11例,电针治疗组采用“接力赛”电针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20例受试者均行腹部MRI扫描,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脂肪成像(IDEAL-IQ)序列,测量每位受试者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值,记录治疗前后20例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前、后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MI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肝段(Ⅰ、Ⅱ、Ⅲ、ⅣA、ⅣB、Ⅴ、Ⅵ、Ⅶ、Ⅷ)的PDF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Ⅱ、Ⅲ、ⅣA、ⅣB、Ⅴ、Ⅵ、Ⅶ、Ⅷ段的PDFF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肝段的PDFF值分别下降2.5%、3.1%、2.1%、4.2%、1.8%、2.1%、2.3%、2.2%、3.2%。对照组各肝段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DF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接力赛”电针法可以有效降低腹型肥胖女性的肝脏脂肪含量,磁共振IDEAL-IQ序列可以评价肝脏各段脂肪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白小侠 《西南军医》2012,14(6):848-849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与针刀联合臭氧对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63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以针刀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31例,以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对照组治愈18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29例,对照组总有效25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臭氧是一种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72例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及病变各种征象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52,P0.05)。MRI检查对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软组织肿胀等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7.33、6.83、21.09,P0.05)。结论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早期诊断效果优于多层螺旋CT,可发现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急性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核素骨显像对骶髂关节、髋关节及 脊柱关节病的诊断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肖壮伟  李俊雄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0,20(5):211-212,I007
目的 建立国人骶髂关节/软组织、骶髂关节/骶骨、髋关节/软组织、髋关节/股骨放射性比值的正常参考值,探讨其在脊柱关节病(Sp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无腰腿症状、CT检查骶髂关节正常的不同年龄者130例260组关节分为4组:15~19岁、~24岁,~39岁,≥40岁,进行全身骨骼及骶髂关节、髋关节周围结构的SPECT显像,取得4组不同部位放射性比值,同时对临床诊断为SpA的45例患者进行骨显像,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邻近骶髂关节的骨原发恶性肿瘤跨关节侵犯的MRI表现,比较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和分级的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及侵犯方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3例邻近骶髂关节的髂骨(69例)和骶骨(24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男60例,女33例,年龄4 ~ 74岁,平均32岁,包括普通型骨肉瘤29例,尤文肉瘤16例,中央型软骨肉瘤35例,脊索瘤13例.按病理恶性程度分为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组和恶性程度较低肿瘤组.跨骶髂关节侵犯分为经韧带连结、经关节软骨和经关节周围三种方式,多种方式并存出现者按每种方式分别计数1次.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邻近骶髂关节的骨原发恶性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27例,包括骨肉瘤15例(51.7%),尤文肉瘤7例(43.8%),软骨肉瘤4例(11.4%)和脊索瘤1例(7.7%).髂骨和骶骨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1.06,P>0.05).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组和恶性程度较低肿瘤组间跨关节侵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16.68,P <0.01).27例肿瘤经韧带连结25次、经关节软骨13次和经关节周围5次方式跨骶髂关节侵犯,此三种侵犯方式的几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组与恶性程度较低肿瘤组间的三种方式跨关节侵犯的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显示邻近骶髂关节的骨肿瘤跨关节侵犯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邻近骶髂关节的髂骨和骶骨原发恶性骨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普通型骨肉瘤和尤文肉瘤跨骶髂关节侵犯率明显高于恶性程度较低的中央型软骨肉瘤和脊索瘤.骨肿瘤多经韧带连结跨关节侵犯,其跨关节侵犯方式与肿瘤恶性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师资历和感兴趣区(ROI)设置对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定量测定(IDEAL-IQ)评价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3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3例疑诊为脂肪肝患者[男性39例、女性4例,年龄(40.37±14.65)岁]的IDEAL-IQ数据,由3位医师以3种ROI面积(10、25、50 mm2)测定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含量(PDFF)。由1位医师分别以距离肝脏包膜10、20、30 mm为中心勾画50 mm2 ROI测定PDFF。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SS 17.0信度分析检验同一医师按不同面积ROI重复测定同组资料的一致性及不同医师按同一ROI面积重复测定同组资料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检验结果的重复性。alpha系数>0.8且ICC>0.75表示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高。 结果 同一位医师按3种ROI面积测定的PDFF分别为(14.17±8.40)%、(13.49±8.42)%和(13.25±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8,P=0.871)。3位医师按同一ROI面积测定的PDFF分别为(14.10±8.81)%、(12.75±8.48)%和(14.06±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52,P=0.704)。同一位医师按3种ROI面积和3位医师按同一ROI面积测定的2组PDFF数据的alpha系数均>0.8且ICC均>0.75。距离肝脏包膜10、20、30 mm处测定的PD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医师资历和ROI设置对IDEAL-IQ评价肝脏PDFF无影响,其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Scenium软件分析正常人脑PET图像,研究不同性别人脑葡萄糖代谢随年龄变化的规律。资料与方法收集493例男性和273例女性健康体检者的脑PET图像,按年龄将不同性别体检者分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71~82岁组。应用Scenium软件对所得脑PET图像进行归一化并勾画脑区,获得各脑区标准摄取值(SUV)的平均值,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各脑区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差异。结果男性不同年龄组间多数脑区葡萄糖代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0~5.316, P<0.05),仅右侧内侧颞叶和小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1~1.935, P>0.05);而女性不同年龄组间各脑区葡萄糖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1~1.706, P>0.05)。男性31~40岁组脑代谢水平达到最高峰,51~60岁组脑代谢水平降低最明显,降低区以扣带回、距状裂及周围皮质最显著;而61岁以后脑代谢水平趋于稳定。女性31~40岁组脑代谢水平有显著的高峰,其后随年龄增加,脑代谢无明显降低。结论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呈非匀速性下降趋势,男性随年龄增加脑功能代谢降低较明显,51~60岁时最为显著,而女性随年龄增加脑功能代谢降低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显示正常骶髂关节软骨的最佳序列.方法 收集40例健康志愿者80侧骶髂关节软骨MRI扫描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8~45岁,平均为29.36岁.均使用Philips Intera Achieva 1.5T 双梯度扫描仪,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T2WI、STIR、3D-WATS及斜冠状位T2WI.由2名资深医生对每侧骶髂关节软骨在不同序列显示情况进行分组评价,分为清晰、基本清晰、不清晰3组,统计处理各组间显示率差异.结果 40例健康志愿者80侧骶髂关节软骨在T1WI、T2WI、STIR、3D-WATS序列均可不同程度的显示,其中清晰组在各个序列的显示率为18.75%、0.00%、8.75%、93.75%,其中3D-WATS与T1WI、T2WI、STIR序列比较P<0.05;T1WI、T2WI、STIR序列各组间比较P>0.05.结论 3D-WATS序列是显示骶髂关节软骨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3. 0T MR IDEAL-IQ序列测量不同年龄组成年女性的脊旁肌肌肉脂肪含量,并探讨其与年龄相关性,进而间接反映腰椎退行性变程度。方法 对60例成年女性进行腰椎MRI常规序列及IDEAL-IQ序列横轴位扫描,测量脊旁肌脂肪分数,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脊旁肌肌肉脂肪分数与年龄具有相关性(r=0. 72、0. 74、0. 7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腰椎脊旁肌脂肪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绝经前后脊旁肌脂肪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一年龄段各肌肉脂肪分数具有差异性。结论 3. 0T MR IDEAL-IQ序列为腰椎脊旁肌脂肪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快速、可靠的方法,并用于研究年龄与脊旁肌脂肪含量相关性,从而反映腰椎退行性变与脊旁肌脂肪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的病理性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活动期AS患者与对照组(骨盆骨折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BMP-2、bF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灰度值。结果:在活动期AS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BMP-2和bFGF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BMP-2和bFGF阴性表达,图像灰度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BMP-2和bFGF均为强直性脊柱炎病理性成骨过程中重要的成骨因子,它们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成骨硬化过程密切相关。控制BMP-2、bFGF的表达可能阻断AS的病理性成骨硬化,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生理性退变CT表现,以提高与病理改变间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无明确腰骶部临床症状,且扫描范围包括骶髂关节的375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各种退行性改变征象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的发生几率.结果 关节间隙狭窄少见,发生几率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赘均发生在30岁以上,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几率逐渐增加,各年龄段同龄的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30 ~ 39岁组、40~ 4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面硬化男性少见,60岁以上发生几率最高,仅为23%;女性关节面硬化发生率高,并呈现两个高峰年龄段,分别为20~29岁70%,60岁以上68%;各年龄段同龄的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男性、女性高发年龄段均为6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发生几率高于男性,10 ~ 1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面骨侵蚀均发生于60岁以上,女性发生几率(5/40,13%)高于男性(3/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间隙狭窄不能单独作为退变征象.女性20~29岁关节面硬化出现高峰可能为妊娠所致.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见于正常骶髂关节.年轻患者出现骨侵蚀应作为病理性改变.男性退变征象单一,以关节周围骨赘形成为主;同龄女性退变程度较男性重,骨赘、关节面硬化、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多种退变征象可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非对称回波与最小二乘法估算铁定量的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序列评估急性胰腺炎状态下胰腺脂肪沉积和铁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2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上腹部常规及IDEAL-IQ序列MRI扫描,在工作站经图像重建获得脂肪分量(FF)图、弛豫率(R2*)图、水像和脂像,在各组图像上分别测量胰腺的信号值。按照MRSI评级标准,将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度15例、中度15例、重度7例。比较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中胰腺的脂肪分量(FF)、弛豫率(R2*)、水和脂肪像上的信号值(SI水,SI脂);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胰腺的FF值大于对照组,而弛豫率(R2*)和SI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2和0.016),但两组间胰腺SI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组中不同MRSI分级间R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Square=7.020,P=0.03);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轻度与中度和重度组间R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和0.043),中度与重度组间R2*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结论:急性胰腺炎状态下胰腺实质内可有脂肪沉积,磁共振IDEAL-IQ技术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分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骨髓水肿与临床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62例符合修订纽约标准的AS病例,作骶髂关节磁共振检查,依据加拿大脊柱骨关节研究协会评分系统(SPARCC)对骨髓水肿程度进行评分。作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评分、记录晨僵时间,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查。并对各项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髓水肿程度与BASDAI评分及晨僵时间呈正相关(rs=0.473和0.409,P〈0.05),与血沉和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性(rs=0.094和0.179,P〉0.05)。BASDAI评分与晨僵时间呈正相关(rs=0.335,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间呈正相关(rs=0.510,P〈0.05)。在P=0.05水平,其余指标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S骶髂关节改变中,骨髓水肿程度与BASDAI评分、晨僵时间呈正相关,骨髓水肿程度与血沉和C反应蛋白无明显相关性。骨髓水肿程度的SPARCC评分可作为判定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