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松阳县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流行状况及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和大便常规化验。结果:共检测0~5岁腹泻患儿标本386例,其中阳性150例(阳性率38.9%),蛋花样和水样便占阳性病例的72.0%,10~12月是感染高发期,2岁以下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易感人群。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蛋花样或黄色水样便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免疫胶体金检测法快速、简便、经济,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0):766-769
目的了解西安市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以呕吐或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腹泻儿童的粪便样本730例,利用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盒对所有粪便样本进行RV抗原检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73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样本,其中RV抗原检测阳性率为39.73%(290/730);RV检测阳性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13~24月龄RV阳性率最高,达61.36%;流行季节主要集中在4月和10~12月;腹泻症状、腹泻天数、便检脂肪球和粪便性状与RV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多持续3~4d,以稀水样便为主,粪便中大多具有脂肪球。结论 RV是西安地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2岁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全年均有发病,以秋冬季节居多。RV感染后大多出现腹泻,粪便呈稀水样,粪便可检出脂肪球,应结合RV流行特征制定预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北京北苑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特点,为临床经验治疗及防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来我院就诊腹泻患者的粪便23 205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方法对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患者性别、年龄、季节分布及粪便常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 205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837例,阳性率为7.92%。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12~23月龄婴幼儿(19.30%),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6月龄,7~11月龄,2~3岁,4~6岁,7~ 17岁,≥18岁)(P均<0.05)。轮状病毒感染具有季节特异性, 1月、2月、3月、12月阳性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29.90%、27.51%、16.94%、18.69%。2017—2020年阳性率分别为8.83%、8.09%、9.47%和1.99%,2020年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显著下降,与2017—2019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没有变化,然而与2017—2019年同月份相比较,阳性率显著下降(P均<0.05)。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粪便镜检脂肪球检出率高(42.24%),2者一致率高(89.24%),具有相关性(Kappa=0.325, r=0.326)。白细胞、红细胞与轮状病毒阳性无相关性,一致率差。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以糊状便为主,占比50.35%,稀便或稀水便、软便分别占比39.41%、 6.15%,粘液便最少,占比3.97%。结论 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易感人群为12~23月龄婴幼儿,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以晚冬、初春为高发季节,2020年新冠疫情极大降低了轮状病毒的送检率及检测阳性率,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粪便以稀便或糊状便为主,脂肪球与轮状病毒肠炎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免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腹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政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63-1764
[目的]进一步了解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特点和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30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308份标本A组轮状病毒阳性151例,阳性率49.0%。10月、11月、12月、1月份为RV腹泻发病高峰期。6个月~24个月年龄组RV阳性检出率最高。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是婴幼儿RV腹泻的临床症状特点。[结论]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免疫胶体金法快速、简便、经济,对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吕莉莎  梁湘辉  张庆水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82-1883,1939
目的通过对小儿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检测,探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小儿腹泻患者与轮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小儿腹泻病因的诊断提供一种手段,帮助更好的诊断、治疗腹泻。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腹泻的患儿(0~5岁)粪便标本(139例),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检测样本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139例腹泻患儿粪便,35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5.18%;其中7-8月份阳性率为21.79%(17/78),9-10月份阳性率为22.58%(7/31),11-12月份阳性率为46.67%(14/30);0~1岁患儿阳性率为28.41%(25/88),1~2岁患儿阳性率35.29%(12/34),2~5岁患儿阳性率为5.88%(1/17);男性患儿阳性率23.26%(20/86),女性患儿阳性率33.96%(18/53)。结论 A群RV引起的婴幼儿急性腹泻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2岁的婴幼儿为A群RV感染的高峰期。男女婴幼儿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602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利用胶体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分析结果。结果:602例腹泻患儿送检标本中检测到20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3.7%。6个月~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组,检测阳性率为40%。轮状病毒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2月份。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患儿感染轮状病毒阳性率较低。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患儿是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10~12月份)为流行季节。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患者腹泻中轮状病毒(RV)感染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以及RV感染率现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可靠实验数据。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 164份,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进行A组轮状病毒(RV)抗原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2 164份腹泻标本有684份RV阳性,总阳性率为31.6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1.07%、女性阳性率为32.37%,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龄~1岁腹泻患者阳性率可高达38.74%,占55.56%,1~2岁腹泻患者阳性率31.92%,占14.33%,2~3岁腹泻患者阳性率33.73%,占8.19%;以每年秋冬季节10、11、12和1月份为发病高峰,占83.33%。结论轮状病毒是患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男女患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龄~3岁患者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为RV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8.
银川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玲  赵高平  王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15-1616
目的研究以水样便为主的婴幼儿急性腹泻轮状病毒A群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特异检测婴幼儿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达47.5%。发病年龄2岁以下占94.7%,其中6~11个月占54.9%。高峰持续时间短。56.6%的患儿出现呕吐,59.1%的患儿伴发热,17.7%的患儿伴呼吸道感染,41.7%的患儿出现脱水,3.5%引起心肌损害,4.3%的患儿粒细胞减少。结论人类轮状病毒(HRV)A群是引起我市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轮状病毒感染易引起患儿呕吐、发热、脱水等临床表现。每年10~11月是发病的高峰期,6~11个月的婴幼儿发病数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5岁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1—2016年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岁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A组RV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检测11 629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A组RV阳性2 559例,阳性率为22.01%,6年间A组RV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A组RV感染全年均有发生,11月—次年1月高发,12月为高峰;男女患儿A组RV阳性率分别为22.20%和2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均检出A组RV阳性患儿,其中1~2岁组阳性率最高(34.00%)。农村患儿A组RV阳性率为23.03%,高于城市患儿的20.26%(P0.05)。结论婴幼儿A组RV感染冬季高发,2岁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应加强对RV的监测,结合RV流行特征制定预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丽水市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337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3373例腹泻标本中有982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29.1%,其中6个月~1岁及1岁~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6%和35.9%。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至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1.
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RV)检出状况。方法留取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检测RV,对检测结果按不同的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婴幼儿粪便检出RV为1066例(占48.5%),男女发病之比为2.4:1,男性阳性率为48.7%;女性阳性率为48.1%,男女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高发病年龄段是3个月~2岁,占总阳性90.9%,RV感染明显增多时间是10月份至次年2月份,占全年发病总人数86.6%,高峰时间是11月、12月、1月3个月,占全年发病率总数76.8%。结论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检测粪便RV是临床诊断和对症治疗婴幼儿RV肠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9年-2013年本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乳胶凝集法对8 958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按照性别、季节、年龄、年份和区域进行分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患儿RV阳性率分别为10.48%、9.42%。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感染RV,春、夏、秋、冬四季的阳性率分别为9.06%、3.03%、5.21%、18.32%。不同年龄的患儿RV阳性率不同:6个月的患儿为1.62%,6个月~2岁的患儿为24.42%,2岁~5岁的患儿为6.68%,5岁的患儿为1.33%。农村患儿RV阳性率(12.58%)略高于城市患儿(7.99%)。本地区2009年-2013年每年RV阳性率控制在一定水平。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体之一,应重视病原体的检测以明确诊断。仍需加强预防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应降低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ELISA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596例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596例标本中,有1 192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阳性,总阳性率为45.92%;不同性别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6~24月龄段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轮状病毒检测数以10月至次年2月居多,共检出990例(86.32%),其中以12月份最高(369例)。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给6~24月龄的婴幼儿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4.
张海琼  莫胜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6-6147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结果 1864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324例,检出率为17.4%,其中6~12月龄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25.2%,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1~12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沙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长沙市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中A 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特点。方法收集某省儿童医院2006年5月-2007年4月间1 724例<5岁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 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A群RV抗原。分析阳性患儿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 724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RV抗原检测阳性342份,阳性率19.84%。2006年5-6月RV抗原检测阳性率为9.21%,而11-12月及2007年1-2月其阳性率分别达36.61%、24.37%,后两者与其他月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7.18,P<0.001)。不同年龄段患儿RV感染率以6个月~1岁、~1.5岁、~2岁年龄段较高,分别为26.57%、31.48%和29.55%,6个月~2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的RV抗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9.30,P<0.001)。男性RV感染率为16.27%,女性为23.9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χ2=15.87,P<0.005)。结论长沙地区RV感染高峰期在11月至次年2月,患儿年龄为6个月~2岁。对婴幼儿腹泻应尽早做RV检测,以及时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486例,阳性率为18.1%,单纯轮状病毒阳性378例,阳性率14.1%,单纯腺病毒阳性75例,阳性率2.8%,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3例,阳性率1.2%;6月龄~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12月份及1月份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腺病毒感染全年阳性率较低,每月阳性率均5.0%。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腺病毒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致病原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门诊1 017例非感染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以及本地区的流行高峰。方法:利用标记胶体金A群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来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RV抗原(RVAg)。结果:1 017例患儿中粪便RVAg阳性349例,阳性率为34.3%。349例阳性标本中,0~5个月的患儿44例,占12.6%;6~11个月的患儿132例,占37.8%;12~24个月的患儿156例,占44.7%;25~36个月的患儿9例,占2.6%;37~48个月的患儿8例,占2.3%;2005年的流行高峰在12月,阳性率为44.4%,其次在11月,阳性率为41.4%;2006年的流行高峰在12月,阳性率为58.8%,其次在1月,阳性率为40.0%。结论: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可早期确诊小儿RV感染,并及时合理用药,纠正滥用抗生素,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丽水地区部分腹泻患儿粪便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情况的分析,探讨本地区导致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就诊的2951例腹泻患儿粪便,利用胶体免疫层析技术,快速诊断患儿粪便里的RV和Adv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患儿的粪便中,轮状病毒检出529例,感染率17.93%;腺病毒检出107例,感染率3.63%;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55例,感染率1.86%;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1月至次年2月,以12月份最高,阳性率34.75%(P0.001);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5月、6月,阳性率分别为22.32%、20.43%(P0.001);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2月至次年1月、阳性率分别为6.36%、4.20%(P0.001),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6~12)月龄组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最高。结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为本地区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并且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要重视(0~12)月龄的婴幼儿腹泻感染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检查,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临床的诊治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陈益明  乔悦  韦云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14-5516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10年2月,门诊和住院11岁以下腹泻患儿8 781例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资料,检测方法是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双抗体夹心原理检测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8 781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 039份,阳性率11.83%,发病时间以每年的10、11、12和1月份为检出高峰,患儿年龄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阎妍  王宇  杨山  郭江  代惠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60-2561,2567
目的探讨攀枝花地区2009年10~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对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270份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A组轮状病毒常见的G、P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270份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8.6%;6月~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45.4%(89/196),2~5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20.3%(15/7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04例被检测的A组轮状病毒腹泻粪便标本中G分型以G2为主,P分型以P4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攀枝花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G2型和P4型为2009年的优势毒株。该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主要发生在秋冬季,6月~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