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研究。首先,从Embase、Medli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gastric cancer、stomach cancer、gastric carcinoma、stomach carcinoma、gastric neoplasm、stomach neoplasm、neutrophil和lymphocyte。然后,根据各纳入研究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DFS)合并生存危险比(hazard ratio, HR)的异质性,决定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OS和PFS/DFS的合并HR。若合并HR>1,且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也>1, 则为NLR升高与胃癌患者OS或PFS/DFS的降低有显著联系。 结果收集18篇文献共纳入5 065例胃癌患者进行meta分析。升高的NLR与OS降低存在显著关联(HR为1.79,95%CI 1.54~2.08)。亚组分析中,胃癌多种治疗方案组和化疗组NLR升高均与OS降低存在显著关联[HR分别为1.84, (95% CI 1.48~2.29)和1.69, (95% CI 1.41~2.03)];而NLR≤3.2组和NLR>3.2组亦均与OS的降低存在显著关联[HR分别为1.80, (95% CI 1.46~2.23)和1.93, (95% CI 1.58~2.36)]。在胃癌患者OS的单因素meta回归分析中, 发表年份、种族、NLR临界值、治疗方案、患者数、进展期患者比例和男性比例都不是引起胃癌患者异质性来源的可能原因(P值分别为0.585、0.887、0.731、0.697、0.613、0.877、0.775)。 结论胃癌患者中升高的NLR与OS降低存在显著的关联,NLR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短期死亡率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188例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记录,采用多元风险模型检测NLR、PLR对急性肺栓塞死亡率的预测作用,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估。结果共有144例患者符合本研究标准,其中13例在入院30 d内死亡。死亡患者存在4周以上的制动史,有较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较低,伴随着高心率、高呼吸频率、lgBNP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同时NLR以及PLR比例也升高明显。PLR、NLR以及二者结合(PLR-NLR)3个指标的AUC值分别为0.752、0.758、0.750。结论 NLR、PLR对肺栓塞患者短期死亡率具有独立预测作用,NLR、PLR可以指导肺栓塞严重程度分级并进一步指导肺栓塞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皮质醇、乳酸、中性粒细胞捕获网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2017年11日-2018年11月间本院就诊的脓毒血症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ACHE-II评分分为危重组25例和非危重组65例,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中血浆皮质醇、乳酸、中性粒细胞捕获网,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F、Lac、Cf-DNA/NETs与患者临床特点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清中脓毒血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重组患者F、Lac、Cf-DNA水平分别为(625.5±65.4)μg/L、(3.2±0.8)mol/L、(57.4±6.4)ng/ml明显高于非危重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F、Lac、Cf-DNA/NETs均与心率、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中性静脉压呈负相关,F、Lac、Cf-DNA/NETs、APACHE II评分是患者脓毒血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中皮质醇、乳酸钠、中性粒细胞捕获网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于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意义,以判断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住院患者共62例,依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22例、好转组40例,另外选取60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人员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ml送检,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其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准确的预后判断。结果脓毒血症患者CD3+、CD3+CD4+、CD19+、CD16+CD56+比例以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脓毒血症死亡组患者的CD3+、CD3+CD4+、CD19+、CD16+CD56+比例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好转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可判断其预后,预测其死亡的准确度,其中CD3+和CD4+对于预测死亡预后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在不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的脓毒血症时的浓度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5例成人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白细胞计数水平进行分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检测PBEF浓度,将患者各组PBE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中的中性粒细胞增高组、中性粒细胞正常组的PBEF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组、粒细胞缺乏组的PBEF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的PBEF水平与ANC计数有相关性(r=0.84,P0.01)。结论 PBEF作为感染性指标应用于临床受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影响,PBEF作为脓毒血症的辅助诊断指标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在乳腺癌合并感染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为提高生存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89例乳腺癌合并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计算患者治疗前后PLR和NLR指标,分析两指标对乳腺癌合并感染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患者治疗后PLR≥300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2.8%;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30.8%;治疗前150PLR300患者5年OS为91.2%,3年DFS为69.4%;治疗后PLR150患者OS为100.0%;3年DFS为99.1%,患者治疗后不同PLR OS生存率和DFS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对于NLR≥5患者5年OS为76.1%;3年DFS为31.2%;治疗后对于NLR5组患者5年OS为98.3%,3年DFS为91.8%。患者治疗后不同NLR下OS及DFS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及PLR能够准确的预测乳腺癌合并感染患者术后生存期,正确的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是指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之比,具有创伤小、经济、简单、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等优势,已成为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的新型有效指标,并且与一些促炎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IL-6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引起更多的临床和科研的关注~([1])。从组成上来看,NLR代表了炎症激活因子中性粒细胞与炎症调节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91-1392
目的探讨NLR、 PLR和MLR对痛风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67例痛风患者及114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比较各组的NLR、 PLR和MLR,采用ROC曲线评估三者在痛风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结果痛风急性发作组的NLR、PLR和ML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 ROC曲线分析表明NLR曲线下面积最高(0.748 vs. 0.674 vs. 0.699)。结论 NLR、PLR和MLR均与痛风活动度相关,其中NLR对痛风活动度的评估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251-1253
目的探讨根治术后胃癌患者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NL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有完整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的根治术后胃癌患者共215例,所有患者未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计算每例患者术后的NLR,结合临床、病理参数指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术后无病生存(DFS)的影响,Kaplan-Meier方法绘制术后DFS曲线并计算中位DFS,比较不同NLR时DFS的差异。结果卡方分析显示,术后NLR水平与肿瘤的T分期相关。COX回归分析表明,T分期、肿瘤分化及NLR是影响术后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术后NLR≤6.8与NLR>6.8的患者,术后中位DFS分别是69个月和56个月(P<0.001)。结论术后NLR水平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补体C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13例住院SLE患者为SLE组,另收集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检测结果差异,并运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SLE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NLR水平、血沉(ES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对照组相比水平升高。SLE活动期患者较静止期患者NLR升高而C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SLE患者NLR与SLEDAI(r=0.200,P0.05)、ESR(r=0.182,P0.01)、CRP(r=0.279,P0.01)呈正相关;C3与SLEDAI呈负相关(r=-0.292,P0.01),与C4(r=0.774,P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DW、NLR、ESR、CRP、C3、C4与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NLR和C3与SLEDAI评分呈独立相关(P=0.022,P0.01)。结论 NLR与C3可以用来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与其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山东省4 家医院的2 265 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查阅病历档案, 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史、家族史及实验室资料等。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评分NIHSS≥5 或住院期间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4 组: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均正常组(NN/NG);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血糖高组(NN/IG);中性粒细胞比率高、血糖正常组(IN/NG);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均高组(IN/IG)。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与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组的中性粒细胞比率和血糖高于未发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 与NN/NG相比, NN/IG、IN/NG 和IN/IG 组发生终点事件的OR 值(95%CI)分别为1.356(0.942~1.953)、1.879(1.113~3.171)和2.210(1.477~3.307)。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比率是其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IN/IG 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最大。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通过观察胆碱酯酶(CHE)以及前白蛋白(PA)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脓毒血症病情进展中的预警价值,以期早期干预.方法 将脓毒症患儿依据病情转归分为治愈组23例、死亡组16例,全部于入院即刻及治疗3d检测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含量,并随机选取25名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死亡组入组当天血清胆碱酯酶(3157.7±652.14)U/L、前白蛋白(104.76±43.23) mg/L较治愈组当天血清胆碱酯酶(3235.53±741.56)U/L、前白蛋白(162.87±74.34)m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死亡组血清胆碱酯酶(2178.63±724.02)U/L、前白蛋白(84.65±26.58)mg/L进一步降低(P<0.01),治愈组胆碱酯酶(3987.14±826.43)U/L、前白蛋白值(172.89±52.13)mg/L较入院时均有所上升;两组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的动态变化,对判断脓毒血症患儿疗效及预后具有参考价值,有利于对病情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诊断明确的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以N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7例病人获得随访。47例患者中1年生存率为53.2%。其中低NLR组的病人1年生存率为83.3%;高NLR组病人1年生存率为21.7%,单因素分析显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分期、体力状况ECOG评分以及NLR水平相关(均有P<0.05),对与预后相关的变量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期处于广泛期和高NLR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 NLR可能是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资料、影像学资料等,采外周血进行检测,计算术前NLR,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NLR与胃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本组中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LR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TNM分期越高NLR水平越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NLR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低分化)、TNM分期(Ⅲ期)、NLR(NLR≥3)为影响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胃癌患者具有低分化、预后差等临床病理特征,术前NLR≥3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ICU脓毒血症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2001年国际脓毒血症定义会议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对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4-03-01/2009-07-31住院的脓毒血症患者235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31例,女104例,年龄(57.4±6.9)岁.原发病为外科术后75例,脑血管意外6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4例,重症胰腺炎30例,恶性肿瘤8例,重症肺炎9例,尿毒症8例,支气管哮喘7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血培养阳性的脓毒血症患者70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症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降钙素原(PCT)浓度在病例组中浓度(10.86±4.2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79±1.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8例脓毒血症病情好转患者中,其PCT浓度明显低于12例脓毒血症恶化者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浓度的波动与病情的变化相一致。结论 PCT浓度和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监测脓毒血症的病情变化及临床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常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计算N/L,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MI组WBC、N、N/L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WBC、N、N/L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L明显低于SAP组(P〈0.01),与U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L明显低于SAP组(P〈0.01)。结论血N/L对于辅助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注意。  相似文献   

19.
解智慧 《智慧健康》2023,(15):137-14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北京丰台医院2022年1-11月进入急诊科抢救室就诊的12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3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NLR,将病例组按照确诊分为:脓毒症组(77例)与脓毒症休克组(49例),比较两组间的NLR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的差异。随访28d,分析死亡组(95例)和存活组(31例)NLR以及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差异。分析NLR的水平与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的NLR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休克组的NLR以及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组的NLR以及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中NLR与PCT,APA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的11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以中毒30 d后的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4例)和死亡组(51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确定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NLR对中毒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Spearman分析探讨NLR与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指数(severity index of paraquat poisoning,SIPP)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平均年龄(38.9±13.6)岁,男性54例,女性61例,总体病死率44.35%(51/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477,95%CI: 1.035~2.107,P<0.05)。NLR预测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0.821 2~0.966 3,P<0.01),最佳截断值为11.71(敏感度71.79%、特异度94.29%;阳性预测值93.33%、阴性预测值75.00%;阳性似然比12.57、阴性似然比0.30)。NLR与SIPP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525, P<0.01),且SIPP≥10组患者NLR值(15.02±12.40)较SIPP<10组(6.19±2.54)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LR值增高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其与SIP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中毒患者的30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