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栽植的不同生长年限膜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信息、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以及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比较不同生长年限膜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以及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色谱柱为BDS Hypersil C18柱(250.0 mm×4.6 mm,5μm,Thermo),应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50 min,流动速度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生长年限膜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有7个主要共有峰,在概貌上基本一致,但出峰数量和相对峰面积有所差别;1,2,3年生膜荚黄芪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02,1.23,1.79 mg/g,毛蕊异黄酮为0.337,0.121,0.119 mg/g,芒柄花素为0.101,0.031,0.032 mg/g.[结论]不同生长年限膜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随着年限的增长而增高,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蒙古黄芪乙醇提取物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红车轴草素(1)、芒柄花素(2)、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3)、毛蕊异黄酮(4)、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5)、(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6)、(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7)、黄芪皂苷Ι(8)、乙酰黄芪皂苷Ι(9)、黄芪皂苷ΙΙ(10)、异黄芪皂苷ΙΙ(11)、腺嘌呤(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结论 此次从蒙古黄芪中主要分离得到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Ⅰ)、(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R)-8,2′-dihydroxy-7,4′-dimethoxy-isoflavane,Ⅱ]、毛蕊异黄酮(calycosin,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6aR,11aR)9,10-dimethoxypterocarpan-3-O-β-D-glucoside,Ⅳ]、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2′-di-hydroxy-3′,4′-dimethoxy-isoflavane-7-O-β-D-glucoside,)、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formononetin-7-O-β-D-glucoside,Ⅴ)、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Ⅵ)、红车轴草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pratensein-7-O-β-D-glucoside,Ⅶ)和染料木苷(genistin,(Ⅸ))。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化合物~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黄芪总黄酮生物学活性作用的化学成分基础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通过分离黄芪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Astragalus,TFA)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和分析其组合比例,探讨TFA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柱层析分离和光谱鉴定等技术对TFA进行分离,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计算各主要成分的组合比例。结果:从TFA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芒柄花素(2)、毛蕊异黄酮(3)、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4)、芒柄花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6),经计算这六种化合物在TFA分离出的单体化合物中重量组合比例为23∶11∶12∶3∶22∶29。结论:TFA中主要含有6种化合物,这6种化合物的有机组合比例可能是TFA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沙苑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沙苑子总黄酮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常数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麻苷(Ⅰ)、杨梅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异槲皮苷(Ⅲ)、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Ⅳ)、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芒柄花苷(Ⅵ)、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3-O-β-吡喃葡萄糖苷(Ⅶ)、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Ⅷ)、毛蕊异黄酮(Ⅸ)、沙苑子苷A(Ⅹ)、鼠李柠檬素3-O-β-D-葡萄糖苷(Ⅺ)。结论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3-O-β-吡喃葡萄糖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山西浑源县仿野生栽培和野生蒙古黄芪中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的比较,评价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方法 采集12批野生和19批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样品,采用HPLC-DAD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黄芪皂苷I、II、III、IV 4种皂苷成分。结果 5~6年生的仿野生栽培的蒙古黄芪中的高质量分数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黄芪皂苷I、II、III的量高于野生黄芪,相应的黄酮总量、皂苷总量高于野生黄芪,而2种低质量分数成分芒柄花素、黄芪皂苷IV的量低于野生黄芪;通过比较仿野生栽培1~6年生黄芪中8种成分的量发现,黄酮类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增长不断升高,而皂苷类成分则逐渐降低。结论 仿野生栽培的方法可有效地解决优质野生浑源蒙古黄芪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梭果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梭果黄芪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含0.2%甲酸)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0.025 X+5.1096(r=0.999 7)和Y=58.24 X-94.279(r=0.999 7);线性范围分别为5.52~110.40μg/mL和5.54~110.72μg/mL;样品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总量在0.0053%~0.0179%之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梭果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铁(Fe)元素对红芪异黄酮类成分累积的影响以及无机元素与异黄酮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红芪生长期叶面喷施高、中、低浓度Fe盐溶液,11月初采收红芪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红芪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AAS)法测定红芪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并结合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等计量方法分析红芪药材中无机元素与异黄酮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空白(CK)组比较,高、中、低浓度Fe盐组毛蕊异黄酮苷含量明显升高,芒柄花苷和芒柄花素含量明显降低,且中浓度Fe盐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Fe盐对Ca、Mg元素含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Zn、Co元素含量具有明显抑制作用;Co与Cu、Co与Mg、Zn与芒柄花苷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Cu与Zn、K与Zn、Ca与Mg、Ca与毛蕊异黄酮苷、Fe与芒柄花素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Fe与K、Fe与毛蕊异黄酮、Cu与Mg、Mg与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苷与芒柄花素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不同浓度Fe盐溶液对红芪药材中7种元素的累积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10批黄芪赤风汤供试品溶液的指纹图谱,以及对方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7种主要成分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使用0.05%甲酸水(B)-5%四氢呋喃95%乙腈(D)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量:1 mL/min;柱温:23℃,进样量:10μL。基于HPLC-ELSD法,漂移管温度:60℃,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 10批黄芪赤风汤供试品共标出16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在0.9以上,并对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芍药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毛蕊异黄酮、芍药内酯苷分别进行指认;基于HPLC-ELSD法:10批黄芪赤风汤其相似度均在0.903以上。且7种主要成分在各自的加样范围中线性关系良好,各自加样回收率RSD≤3%,含量为:芍药内酯苷(9.58±1.70)mg/g、芍药苷(8.36±0.78)mg/g、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77±0.11)mg/g、芒柄花苷(0.16±0.06)mg/g、毛蕊异黄酮(0.50±0.06)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从甘肃陇西产黄芪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CG)、毛蕊异黄酮和2’-OH-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DG)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芒柄花素、CG、毛蕊异黄酮和DG分别与1 μ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防风对黄芪中主要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大鼠肠道菌群中代谢的影响,从代谢的角度探讨黄芪-防风药对配伍应用的科学内涵。方法?通过肠道菌群实验比较不同时间点黄芪组和黄芪-防风组以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单体组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防风组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的浓度。结果?与黄芪组相比,不同时间点黄芪-防风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浓度均增高,毛蕊异黄酮的浓度均降低。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组相比,不同时间点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防风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浓度均增高,毛蕊异黄酮的浓度均降低。结论?防风能抑制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转化为毛蕊异黄酮的水解反应,减缓其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为指标,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关黄柏季铵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测定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TM(钻石)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0.02 mol.L-1磷酸二氢钠)(25∶75),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45 nm,参比波长500 nm。结果: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酒炙品>生品>盐炙品>炒炭品,其中生品与盐炙品差异不明显,炒炭品中仅检出少量。结论:在关黄柏不同炮制品中,随着炮制程度的加大,炒炭品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含量大幅下降,而酒炙品中两者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体外研究高糖对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c-met表达的影响,并观察黄芪药物血清对其的调节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按培养液不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甘露醇组。于作用后6、12、24、48和96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c-met和转化生长因子β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mRNA表达,蛋白印迹分析检测c-met蛋白的表达。制备含药血清,将成纤维细胞分高糖组、对照血清组和10%黄芪含药血清组,作用24h和48h后,检测c-met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培养12h时c-metmRNA表达增加(P〈0.05),24h达高峰(P〈0.01),之后表达逐渐下降;高糖组细胞培养24h时,TGF-β1的表达开始增加(P〈0.05),96h达到高峰(P〈0.01)。与高糖组以及对照血清组比较,黄芪含药血清可使细胞c-met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 结论:高糖刺激早期诱导c-met表达,之后表达下降。黄芪可以通过诱导c-met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芪丹参有效组分不同比例配伍对肾纤维化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SPF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造模组(n=48)。造模组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分为模型组(n=8)、黄芪丹参药对组分1∶1配伍组(n=10)、黄芪丹参药对组分1∶2配伍组(n=10)、黄芪丹参药对组分2∶1配伍组(n=10)、福辛普利组(n=10)。造模后第2天开始各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共干预14 d。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肾功能,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黄芪丹参有效组分不同剂量配伍各组对肾纤维化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配伍治疗组肾组织E-cadherin表达灰度值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阳性表达增强。而福辛普利组、组分配伍1∶1组肾组织α-SMA表达灰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其阳性表达降低。结论:黄芪丹参药对有效组分1∶1配伍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而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其抑制转分化作用与福辛普利相当;其余不同剂量配伍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含红芪或黄芪玉屏风散对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分别以含黄芪玉屏风散、含红芪玉屏风散及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青龄小鼠14d制备含药血清,将含药血清与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体内实验分别以含黄芪玉屏风散、含红芪玉屏风散、胸腺肽溶液及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SAMP8小鼠14 d后取血和脾脏制备成血清及脾淋巴细胞悬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及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28分子、p38MAPK mRNA表达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血清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含药血清组上清液及血清中TNF-α含量均增高,脾淋巴细胞中CD28分子、p38MAPK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增高。其中体外实验中含红芪玉屏风散组TNF-α含量及CD28分子、p38MAPK mRNA表达均高于含黄芪玉屏风散组(P0.01),体内实验中含黄芪玉屏风散组TNF-α含量高于含红芪玉屏风散组(P0.05),含红芪玉屏风散组CD28分子、p38MAPK mRNA表达均高于含黄芪玉屏风散组(P0.05),中药组效果均不及胸腺肽组(P0.05)。结论含红芪或黄芪的玉屏风散对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活化均具有增强作用,起到一定的抗免疫老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免疫调节剂辅佐化疗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5例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黄芪和左咪唑组,就免疫调节剂辅佐化疗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疗程结束时,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0%、92.7%和65.4%,黄芪组疗效较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两年,各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7.3%、97.1%和94.7%,黄芪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黄芪对失衡的免疫状态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老年患者尤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炮制方法对艾叶止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不同炮制方法研究艾叶止血作用,以优化其炮制工艺。方法以小鼠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为指标,比较艾叶生品、炒炭、砂烫、烘法、醋制所得炮制品的止血作用差异。结果艾叶不同炮制方法对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强弱排序是:砂烫艾叶炭>生艾叶>烘艾叶>炒艾叶炭>醋艾叶炭;与空白组比较,生艾叶、烘艾叶、砂烫艾叶、炒艾叶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艾叶比较,烘艾叶、砂烫艾叶、炒艾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砂烫艾叶炭凝血时间最短。结论生艾叶、烘艾叶、砂烫艾叶、炒艾叶止血作用显著,艾叶最佳炮制方法是砂烫艾叶炭,其凝血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阐释黄芪抗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中获取黄芪所有化学成分和对应靶点,从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肺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获得黄芪治疗肺纤维化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关联规则,对何立人教授治疗心悸的150例(595诊次)病案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方剂595首,共涉及中药380味;治疗心悸最常用的药物16味(支持度为30%)、高频药对9对(支持度为40%)、高概率的多药物组合3组(置信度为70%)。临床表现以心悸和心律失常为主,部分病案可见不寐、胸痞和乏力症状;治疗心悸病的基础方药是炒党参、灵芝草、生白果、景天三七、生地黄、炒白术、丹参、脱力草、苦参;以心悸为主要表现重用淮小麦,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重用生黄芪。针对症状用药规律有:治疗不寐加用淮小麦、五味子、熟地黄;治疗胸痞加用景天三七、灵芝草、生地黄;治疗乏力首选脱力草、景天三七、灵芝草。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何立人教授治疗心悸病的经验相符合,基本体现了其学术思想与药用特色。  相似文献   

20.
黄芪与维生素E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黄芪与维生素 E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 ,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复制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AST)、肌酸激酶 ( CK)、丙二醛 (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的含量。结果 :黄芪与维生素 E治疗组 AST、CK、MDA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 ( P<0 .0 5 ) ,SOD显著升高 ( P<0 .0 5 )。结论 :黄芪与维生素 E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