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挖掘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的潜在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中药成方制剂用药规律,并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中药成方制治疗胸痹的潜在药物组合及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42种中药成方制剂进行分析,确定中药成方制剂对应的证候出现频次、单味药以及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挖掘出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结论: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效果显见并有规律可循,辨证用药上多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开窍醒神、培元固本之品,应用灵活,方证对应,配伍严谨。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挖掘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方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新  张林旭  路雪婧 《中草药》2020,51(5):1147-1152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分析各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预防方药,总结探讨其潜在新方。收集检索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关于COVID-19中医药预防方案,得到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西、四川、湖北、湖南等17个省市的COVID-19中医药预防方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等方法进行药物规律及特点的挖掘。64首处方中共包含82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金银花等,补虚药使用最多,多用甘、温之品,归肺经药物最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个常用药物组合;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得到7个潜在新方。各地多使用补虚扶正药物预防COVID-19,多从肺、脾胃着手,虽具体细节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医学的预防思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辨证治疗高血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李士懋教授1976年10月至2011年3月门诊治疗高血压患者医案记录,选取其中经典医案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基于关联规则法分析处方高频次药物组合,应用复杂熵聚类的方法分析药物核心组合,并依据熵层次聚类预测新处方,深入挖掘李士懋教授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结果 分析纳入的170例病案得出171味中药,蜈蚣、全蝎、半夏、僵蚕、天麻等使用频次最高,所用中药性味多为温寒,主要归肝、脾、肺三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个常用药物组合;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得到4个潜在新方。结论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认为高血压病无论寒热虚实,血管痉挛是主因,治疗上以治“痉”为主,故多用虫类药息风止痉,此为治标;再依据寒热虚实配伍其他药物,此为治本。标本兼治,使很多高血压患者告别了终身服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济仁大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李济仁大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80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挖掘出15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李济仁大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丰富,多用补气活血通络之品,应用灵活,配伍严谨。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组方规律及整合药理学分子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营  李亚卓  于飞  张昭  廖茂梁  张惠娟  刘昌孝 《中草药》2018,49(13):3042-3050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方剂经典名方和新方数据挖掘,运用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组方潜在作用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各药物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经典名方新方。应用整合平台靶标预测、网络构建等功能,获得经典名方和新方的成分-靶标网络、组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网络,通过功能分析和通路分析比较了经典名方与新方作用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分子机制。结果对筛选出的257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关联规则,挖掘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并进一步对比了经典名方和新方之间的可能分子机制差异。结论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以及整合药理学平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治疗挖掘经典名方和新方并研究潜在分子机制,为研究经典名方和衍生品提供了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64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67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新处方。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许华教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许教授治疗小儿ITP门诊处方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许教授治疗ITP用药规律分析,包括统计用药频次、用药归经与四气五味频次;分析药物组合关联规则;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提取核心组合;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新处方组合。结果收集筛选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验案134则、方剂232首,分析得出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常用中药有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茯苓等25味,核心组合模式14组,包含8味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0条药物关联规则,并演化得到3首治疗小儿ITP用药新方。结论本研究较好地体现了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用药规律,即重视从血分入手,重视顾护脾气,调畅气机,活血化瘀,防治外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挖掘张景岳《新方八阵》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新方八阵的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186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208味,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共21味,进而演化到3-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26个,形成新处方13个。结论:张景岳擅长应用熟地、当归和人参等药物,治疗上以温补思想为主,重视阴阳互济、气血互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层次挖掘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全面搜集整理三届18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63首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山药、生地黄、黄芪、知母等。处方药物多为寒性、甘味,归经多属肺经、肾经、肝经、脾经、胃经。高频药物组合(药对)包括知母-天花粉;黄芪-山药;天花粉-生地黄等。新处方包括茯苓+熟地黄+玄参+丹参;生地黄+桃仁+红花+鬼箭羽+僵蚕等。结论: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用药多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品为主,遵循滋阴清热、益气生津的治疗法则,活血化瘀多贯穿于糖尿病治疗始终,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探讨糖尿病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中收集近10余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并以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进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糖尿病新处方;根据结果绘制出用药关联规则网络图、新方的核心组合药物网络图。上述操作基于TCMISS V1.1完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以补益气阴为主并灵活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不同证型考究药物的配伍组合对提高糖尿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使用中医药方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对药物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82首,使用中药122味,分析得出使用高频次的药物有杜仲、熟地黄、淫羊藿、当归、骨碎补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含熟地黄-杜仲、淫羊藿-骨碎补、淫羊藿-杜仲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到6个新方。结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处方用药多归肝、肾、脾经,以补益肝肾、补血生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祛瘀等为治疗原则,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组合亦以补益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的方剂,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呕吐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律、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305首止吐方剂的分析,共涉及中药174味,出现频次≥10的药物49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45个、潜在核心组合58个,并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用药规律,常用药物以健脾助运的陈皮、化痰降逆止呕的半夏、温中止呕的生姜为主,并可适当配伍补益药物。本研究为中医止呕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整理国医大师经验书籍、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古今医案云平台V1.5中的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共享医案,筛选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医案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规范化药名后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处方等。结果最终纳入142个医案。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14种,包括地龙、川芎、桃仁等,药物多为温、平、苦、甘,归肝、肺经者;四诊症状频次结果显示弦脉、舌红的频数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组关联规则24条,四诊症状-中药关联规则18条。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多以清热息风、活血化瘀、豁痰开窍为法,治疗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兼顾行气,在息风基础上兼顾通络止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分析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复方用药思路及配伍规律。方法 以“中医”“中药”“视神经炎”为主题词,检索汇总中药内服治疗视神经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收集其中的中药复方组成数据,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版本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药物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并总结出核心处方。结果 共检索并筛选出目标文献96篇,包含218个治疗视神经炎的中药复方;涉及中药197味,共计频次2540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为当归、茯苓、甘草、柴胡等,药物功效以养血、益气为主,中药四气分布主要在寒、温、平性,五味以苦、甘居多;归经以肝经、心经、肺经为主。结论 治疗视神经炎的复方药物以疏肝健脾、益气活血为主要功效,用药及配伍以补虚类、清热类药为主,佐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50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9个核心组合和29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丰富,多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膝骨性关节炎外用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15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文献的外用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共筛选出的146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所有验方核心药物组成多为舒筋活血洗方或海桐皮汤加减,并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总结膝骨性关节炎常用的外用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核心药物组合的筛选研究。方法: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对老年性痴呆具有治疗作用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显性及隐性药对、分析方与症的相关性及发现新方。结果:通过对102首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分析,得出抗老年性痴呆的常用药30个,其中人参、远志、茯苓、石菖蒲位居前4位;通过对其102首方剂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20个,其中人参与远志、远志与石菖蒲、人参与石菖蒲为常用药对的前3位;通过方症相关性规律发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与人参、远志、石菖蒲、茯苓相关性最大;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挖掘算法发现关联系数较高的隐性药对40个及演化新方2个。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组合成分与开心散吻合度最高,其方剂和组成药物对记忆力减退状况具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意义,挖掘得到的新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