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玉岭 《河北中医》2010,32(5):691-692
乌头赤石脂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方由花椒、乌头(炮)、附子(炮)、干姜、赤石脂组成。主治阴寒痼结,寒气攻冲之心痛重症,具有温阳散寒、峻逐阴邪之功。方中乌头、附子、花椒、干姜大辛大热,协同配伍,温经散寒,逐寒止痛力极强,治心痛厥逆;赤石脂入心经而固涩心之阳气,温涩调中,收敛阳气,  相似文献   

2.
阳和汤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方中以熟地温补营血;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助阳;姜炭、肉桂温经通脉;麻黄、白芥子通阳散滞,可使熟地、角胶补而不腻,使全方具有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故凡属营血虚寒,以致寒凝痰滞之患,均可加减用之。现将治验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3.
赤石脂禹余粮汤源出仲景《伤寒论》,主治误下后致心下痞硬、下利不止者。后代崇此,多施用于大肠滑脱失禁之泄泻。笔者依据人体诸液一源同性之理,假其固敛收摄之功并配合辨证用药治汗血精带尿诸般液体排泄失常之证,亦是异病同治之  相似文献   

4.
唐代医家孙思邈熟谙药性医理,兼通内外妇儿,在妇科方面颇有建树。通过对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妇人病通治方、月经病通治方、治闭经专方三类调治妇科闭经方剂的整理,发现所述闭经方剂堪称妇科治疗闭经的要方。妇人病通治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妇人方下》,共有3方,分别是大泽兰丸、干姜丸、赤石脂丸。上述3方,药剂量偏大,但药物特点鲜明。大泽兰丸破血利脉、通补兼施而性缓,可补益虚损。干姜丸中诸药相伍共奏温阳逐瘀行血之效。赤石脂方散寒活血、温阳育阴、消补兼施。月经病通治方所栽的干地黄当归丸阴阳同补、调经通经,主治病机为瘀血内阻兼气血亏乏。杏仁汤活血行血  相似文献   

5.
峻补真阴法治疗脑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文德 《中医杂志》1997,38(5):268-270
峻补真阴法,系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拟大定风珠所创。该方以熟地、龟板、鳖甲、阿胶、白芍、麻仁、麦冬、五味子、炙甘草、牡蛎、鸡子黄等偏于咸寒血肉有情之品为主,重在峻补真阴,具填补肾精,益髓补脑、醒神镇痉之功,用以治现代脑神经系统疾病颇有显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五神针”为主穴治疗不寐证,治宜平肝降火,和胃安神;治疗痴呆症,治宜醒脑开窍,活血通络;治疗眩晕,治宜平肝泻火,填精补髓。均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赤石脂是中医临床常见中药,但只有通过经典的配伍,合理的组方,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本文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含赤石脂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历代名家方论和文献资料,揭示张仲景辨证组方中赤石脂的配伍特点,主要有配合其他石类,收石类重镇之功;配合温热药,以增温涩之力;配合补益药,以增补养之用。  相似文献   

8.
刘琪  谢盈彧  张军平 《中医杂志》2018,(11):915-917
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是阮士怡教授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方法,其中软坚散结是治疗的关键。认为临床运用软坚散结法不应拘泥于一证一方一药,应从所治之证的症状和病机入手,运用行气化痰、活血解毒、扶正补虚等多种治法;同时兼顾软坚之品的性味问题,处方用药也常常只取一到两味软坚之品,这样既应用了其软坚散结之功,又避免了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素问·痿论》“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对其中“荥”、“俞”二字有两种解释;第1种认为“荥”、“俞”即“荥俞”,“腧穴”的意思。持这种观点的如明·张介宾曰:“补者所以致气,通者所以行气,上文云独取阳明,此复云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盖治痿者,当取阳明,又必察其所受病之经而兼治之也。如筋痿者,取阳明厥阴之荥俞,脉痿者取阳明少阴之荥俞;肉痿骨痿,其治皆然。”清·张志聪亦曰:“伯言治痿之法,虽取阳明,而当兼取五脏之荥俞也。各补其荥者,补五脏之真气也;通其俞者,通利五脏之热也”。第2种解释则认为“荥”、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功在和中降逆,补脾助运,其主要适应证为"心下痞",其病因有偏寒、偏热的不同,但挟湿是其共性,舌苔以白腻、黄腻居多。现代医家运用其治疗胃肠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结肠炎,胰腺炎等,取其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寒热并调之功,为治痞之良方。  相似文献   

11.
滑泄多因泄久脾衰 ,症见泄泻不禁 ,日夜无度 ,饮食减少 ,腹痛肠鸣等 ,治宜固涩止脱敛肠之剂。笔者常用《伤寒论》桃花汤加味治疗 ,《伤寒论》曰 :“少阴病 ,下利 ,便脓血者 ,桃花汤主之”。桃花汤之主药为赤石脂 ,李时珍谓此药“补心血 ,生肌肉 ,厚肠胃 ,除水湿及脱肛 ,治冷痢腹痛下白冻如鱼脑”等。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日久不止之滑泄 ,取其有收敛固脱之功。病例 1延某 ,男 ,19岁 ,现役军人 ,1995年 8月 2 0日初诊。泄泻 1年 ,日 3~ 4次 ,溏薄 ,腹痛肠鸣 ,喜热喜按 ,面色萎黄消瘦 ,全身乏力 ,倦怠 ,X线钡餐检查 ,未发现异常 ,久治不愈 ,来…  相似文献   

12.
赤石脂是一味收涩固脱,善治久泄久痢的石类药物.然此物又能治胃病.例如,《千金方》用赤石脂治痰饮吐水,《圣惠方》用赤石脂治反胃吐食等,说明了古人通过实践对赤石脂之能治胃病早已有所认识.此外,本草载赤石脂具有"收涩、止血,收口生肌,疗溃疡不敛,厚肠胃"之功用.笔者十年来,在临证中每以赤石脂为主药,结合辨证论治处方,治疗过不少胃病病例,其止痛,止血、制酸的效果非常显著,比乌贼骨远为佳良和满意.我曾做过一些疗效对照比较,对一些病例故意不用赤石脂,发现疗效就差,加入了就好.迄今我用赤石脂至少治疗过数百个病例.现将临证实效和服法剂量写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总结曾庆琪教授运用萆薢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萆薢可祛风除湿、利湿分清、化阴助阳、壮骨健步,并入阳明经祛湿利浊,走厥阴经助阳通经。曾教授在男科病的治疗中,取萆薢祛风除湿之功以治阴汗,取其利湿分清之功以治精浊,取化阴助阳之效以疗房劳,取壮骨健步之效以起骨痿。同时,曾教授认为萆薢对房事后腰痛、阴痛等疼痛性疾病尤其显效,其镇痛作用值得挖掘。  相似文献   

14.
张效科教授在临床诊治咳嗽病中,多从外感、内伤这两点切入以辨识病因病机,治疗上多配伍藤类风药,治外感咳嗽取其辛散风邪之功,风去者脏自安,治内伤咳嗽取其引药达络以祛络病之邪之功,常用清风藤、海风藤、络石藤等来组方,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良效。  相似文献   

15.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味甘而微苦 ,性微温而不燥 ,功擅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增智 ,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 ,味甘咸性温 ,《本草纲目》载曰 :“生精补髓 ,养血益阳 ,强健筋骨。”二药一擅大补元气 ,一能补肾益精 ,合用则阳得阴助 ,阴得阳化 ,功专补肾气 ,益精血 ,可用于肾亏、精血虚衰诸症。历代医家选用人参、鹿茸组成的方剂较多 ,《普济方》中含参、茸的方剂就有 116首 ,而且这些方剂的功用、主治颇有雷同之处 ,可见 ,参茸在方中可能发挥着主导作用 ,为进一步探究二药配伍的作用机理 ,兹从…  相似文献   

16.
仙灵脾为燮理阴阳之妙品仙灵脾亦名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入肝肾二经,功擅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凡肾阳亏虚所致之阳事不举,小便淋沥,经脉挛急,风湿痹痛,老人昏眊,中年健忘诸证,用之恒有佳效。朱师擅用此品,尝谓:“仙灵脾温而不燥,为燮理阴阳之佳品。”其用大剂仙灵脾(20~30克)配合熟地、仙茅、鹿衔草,起顽痹之大症,取其温阳、逐风湿之功;用仙灵脾配合丹参、合欢皮、炙甘草,治阳虚之心悸、怔忡,取心阳根于肾阳之意;用仙灵脾配合高良姜、荔枝核,治多年之胃寒痛,取益火生土之意。至於配合紫石英治妇女宫  相似文献   

17.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份是根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其性平味甘,无毒。李时珍称其有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解毒,久服轻身延年”之功。现代药理分析认为其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等。笔者喜用是药,尤多认识,兹归纳于下: (1)甘草蜜炙益气补中时珍曰:“补中宜炙。”甘草蜜炙,其性微温,其味甚甘。张锡纯认为“甘草是甘者主和,故有调和脾胃之功。甘者主缓,故虽补脾胃而实非峻补”。李杲称甘草有“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之功。笔者于临床常以蜜炙甘草为主,辅以他药,治中气不振,脾胃虚弱或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等。如治王妪,心动悸,脉结  相似文献   

18.
附子在汉代的应用极为普通 ,经方用附子者达 3 3首。张仲景治疗痹证擅用附子 ,主取其回阳救逆 ,温中散寒、温阳利水、通痹止痛之功 ,颇具特色。现分析如下 :1 治疗胸痹证仲景使用附子治疗胸痹证的方剂有 2首。其一首是乌头赤石脂丸 ,用于“胸痛彻背 ,背痛彻心”之证。此证系阴寒痼结 ,阳气不致。乌头赤石脂丸用附子配合干姜、蜀椒、乌头一派大辛大热之药 ,逐寒止痛。为防止过辛散 ,又佐以赤石脂 ,温里固涩。本方药专力宏 ,对阴寒痼结之胸痹证 ,效如桴鼓。其二是薏苡附子散 ,它适用于“胸痹缓急者”。此胸痹系寒湿阻络而致。一般应兼见经脉…  相似文献   

19.
乌头赤石脂丸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由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组成,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药测证,附子大辛大热,治亡阳脉微欲绝,治肾阳不足,腰膝冷痛,治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川乌功能祛风湿,散寒止痛;蜀椒散寒燥湿止泻,又治肾虚命门火衰之痰饮、水肿,通痹止痛;干姜温中,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现代临床应用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的用药加减规律.方法 检索从1994~2010年近20年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和归经分析.结果 炙甘草汤辨治心律失常时方中地黄、阿胶、麦冬、麻仁多取其中小剂量,炙甘草的常用剂量为中剂量.其加减用药共计52种,按频次从高到低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理气药;其归经以脏为主,出现频次前5位分别是心、肺、肝、脾、肾.结论 炙甘草汤辨治治疗心律失常时常配以补益药加强其补养气血之功,又伍以清热、安神、活血理气之品,以通补兼施、标本同治.炙甘草汤证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等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