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由于富营养化水平的加剧,包括水源水库水在内的淡水水体经常发生蓝藻水华,蓝藻水华可导致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含量升高,而水中MC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危害.MC对人体重要调节酶(蛋白质磷酸酶1和2A)有潜在的抑制作用[1],被证实可导致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死亡.许多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2]建立了饮用水中MC-亮氨酸精氨酸(LR)限制标准,最高允许含量为1.0μg/L.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3]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4]中都规定MC-LR最高浓度为1.0μg/L.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加强水源卫生管理及卫生防护,提高饮水质量,保障供水安全.方法随机抽取费县城区29处,19个乡镇37处集中式供水水源水进行卫生学调查,分别于枯水期(3~5月),丰水期(7~8月),平水期(11~12月)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枯、丰、平水期共采水样198份,18项指标均合格的有76份,合格率为39.9%.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差异未见显著性(u=1.57,P>0.05).各项监测指标的有效监测数据3 564个,合格3 225个,总合格率为90.49%,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指标是硝酸盐氮、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结论①水源多为浅层地下水,水源地卫生状况较差,且无卫生防护措施;②水质总合格率较低,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环太湖主要城市生活饮用水微囊藻毒素(MC-LR)的污染和分布状况。方法于2009年7月—2010年6月,采用高灵敏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期间无锡、苏州和湖州三城市水源水及出厂水中MC-LR的含量。结果水源水中MC-LR的浓度([0.073 9±0.058 8)μg/L]和检出率[60.0%(72/120)]均高于出厂水([0.045 9±0.043 7)μg/L,28.8%(45/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源水和出厂水中MC-LR含量的高峰均出现在10月份前后,其他月份均在较低含量水平波动,其中,2月及6—12月的出厂水MC-LR含量均显著低于水源水(P<0.01)。无锡市水源水中MC-LR的含量和检出率均最高,其次是苏州市,湖州市最低;三城市出厂水中MC-LR的含量和检出率均明显下降,且以无锡市最为明显,且均未超标。结论环太湖城市部分水源水和出厂水受到MC-LR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与蓝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与浮游藻类的污染状况,并初步探讨微囊藻毒素 LR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及浮游藻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藻细胞密度和藻毒素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在夏秋初季节形成污染高峰,最大值分别达到8.78×10 6个/L和2 .3 8μg/L ;而藻类种属构成比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含较多产毒藻种的蓝藻类在夏秋季节比例最高,而硅藻则在冬春季节达到最大密度;另一方面,水源中微囊藻毒素 LR的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有必要加强城市供水系统中藻类(特别是蓝藻)及其毒素污染的监测,而以饮用水源中蓝藻细胞密度作为一个预警指标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市姚江和梅湖水库两水源地蓝藻水华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污染状况。方法 2007年7月20日—8月31日,采集姚江水域(取水口、三江口、华晨大桥、江北大桥)和梅湖水库(梅湖取水口表层、梅湖湖中心表层、梅湖取水口)水样,并对水样中藻类进行分类和计数,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中 MC-LR 和 MC-RR 的含量。结果姚江水体和梅湖水库中的蓝藻数目分别为0.8×10~6~6.7×10~7个/L 和1.21×10~7~9.928×10~8个/L。姚江水体中均未检出 MC-LR 和 MC-RR;梅湖水库水体中未检出 MC-RR,但有时检出 MC-LR(最高值为0.84 μg/L)。结论姚江水体未受到 MC 污染;梅湖水库存在 MC-LR 污染,但出厂水中其值低于国家标准值(1.0μg/L)。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及三峡库区水体微囊藻毒素污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川  舒为群  曹佳  汪洋  施玮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050-1052
目的 了解重庆市供水系统和三峡库区水体微囊藻毒素LR(MC-LR)污染状况及其进行研究。方法于2004年5、8月先后采集重庆市主城区5个自来水处理厂源水和出厂水共10个水样以及库区干流、支流共7个断面的水样,分别进行水样和膜样的预处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二极管阵列式检测器检测重庆市供水系统、三峡库区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结果(1)重庆市5个自来水处理厂源水和出厂水的MC-LR检测中,化机水厂采样点的源水膜样中检出了MC-LR,浓度为0.11μg/L;其余样本均未检出MC-LR。(2)在三峡库区水域所布设的7个采样点中,有6个采样点的样本检出MC-LR,其浓度范围0.07~0.57μg/L。其中MC-LR水样检出率为86%,浓度范围0.07~0.44μg/L;MC-LR膜样检出率为43%,浓度范围0.12~0.13μg/L。结论本次检测所有检测样本MC-LR浓度均未超过WHO推荐的1μg/L安全限值。(1)重庆市主城区供水系统出厂水未检出MC-LR,饮用水较为安全。(2)在藻类高发季节,三峡库区局部水域中已能够检测出囊藻毒素,但其污染程度较低,尚未超出安全限值。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是地表水中常见的藻毒素,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种类型的水域。目前已知微囊藻毒素-LR具有极强的肝毒性,达到极低浓度即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于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正遭受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报道尤为引人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我国水源水及出厂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及与疾病的关系,探讨了微囊藻毒素浓度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加强对水源水及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监测和治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2015年重庆市农村集中式供水中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存在的潜在危害,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2个区县,每个区县选择70%的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2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于2015年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水样,按照美国环保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17项化学污染经饮水途径所致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 重庆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年均健康总风险为1.59×10-6(a-1),非致癌健康风险占总风险比例不到1%,风险主要来源于水中化学致癌物铬、砷和三氯甲烷,占健康总风险的比例依次为48.5%、45.4%、5.2%;重庆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健康风险在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范围5×10-5(a-1)内,但又略超过瑞典环境保护局规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10-6(a-1)。结论 重庆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健康总风险超过了瑞典环保局推荐的可接受风险水平,需要引起重视。对于健康总风险超过1×10-6(a-1)的农村集中式供水,要继续加强对相应化学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在重庆市农村集中式供水风险管理中,应优先控制的污染指标依次为铬、砷及三氯甲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厦门市主要水源水及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的污染和变化情况。方法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集厦门市高殿水厂、天马水厂、梅山水厂的水源水(分别为北溪、坂头水库、汀溪水库)及出厂水水样共161份,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MC-LR和MC-RR的浓度。结果水源水中MC-RR和MC-LR检出率分别为77.2%(71/92),54.3%(50/92),检出范围分别为ND~0.840、ND~0.301μg/L,北溪水源在11—12月出现高峰值(MC-RR,0.840μg/L),坂头和汀溪水库在8—9月浓度最高(MC-LR,0.301μg/L);而出厂水中MC-RR和MC-LR检出率分别为和85.5%(59/69),52.2%(36/69),检出范围分别为ND~0.972、ND~0.288μg/L,未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规律。结论厦门市水源水及出厂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较轻,以MC-RR为主,仍需进一步加强水厂对MC的处理能力以降低藻毒素残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庆市涪陵区城乡居民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污染现状.方法 在涪陵区市政水源水(长江水)、管网水、二次供水系统设立采样点;同时,抽取水源和水处理工艺完全相同的4个乡镇水厂,选择其水源水、管网水;在上述4个乡镇分别选择3~4个农村居民饮用水井.于2004年6-11月,采集各采样点水样.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MC-LR含量,采用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磷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氮含量.结果 6-11月市政水源水(长江水)、管网水以及6月市政二次供水、乡镇水厂水源水、管网水、农村居民饮用水井水水样中均未检出MC-LR.7-11月乡镇水厂水源水中MC-LR含量为(0.63±0.27)μg/L,高于管网水[(0.57±0.25)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8,P>0.05).农村井水中MC-LR含量以8、9、10月最高,7、11月次之.市政水厂水源水、管网水水样中总磷、总氮的含量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地面水三级卫生标准要求;7、11月二次供水水样中总磷、总氮的含量高于8、9、10月.乡镇水厂水源水、管网水所有水样中总磷、总氮含量均超过国家地面水三级卫生标准.7-11月农村饮用井水水样中总磷、总氮含量略低于乡镇水厂水源水、管网水.7-11月氮磷比为6.56~13.13,其中8、9、10月氮磷比约为7.2,适合各种藻类生长且是水体中MC-LR形成的高峰期.结论 本次调查的涪陵区城乡饮用水不同程度地受到MC-LR污染.在今后的改水工程中,应增加去除MC-LR的设施和加强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水源水中2种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的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去除水源水中的干扰物质,减少原有方法检出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的概率并用于水样的实际测定.方法 样品滤液和乙酸提取藻细胞液体合并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洗脱,经氮吹至近干后,用甲醇定容至1.0ml,定容液经SLH固相萃取柱净化,经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合肥市主要水源水与出厂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s,PAEs)及己二酸二(乙基己基)酯(DEHA)等增塑剂污染特征,评估其对人体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分别于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巢湖西半湖水、合肥市A、B水厂水源水及其出厂水,水样经固相萃取柱富集后由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检测PAEs和DEHA;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USEPA)推荐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从饮水途径对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合肥市水源水与出厂水中均检出5种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己二酸二(乙基己基)酯(DEHA)],但均未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其中DEHP和DBP为主要污染物,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0.22%和21.43%。不同水期增塑剂污染种类未见明显变化,总污染浓度水平呈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巢湖水,A、B水厂水源水及出厂水对人群致癌风险水平为0.80×10-6~2.72×10-6,非致癌风险水平为2.95×10-3~1.04×10-2。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主要来自于DEHP,其贡献率分别为99.0%~99.4%和92.8%~93.8%。[结论]合肥市主要水源水及出厂水中可不同程度地检出PAEs和DEHA,初步评价其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的风险值均小于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推荐限值,为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遵义县城镇集中式供水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掌握我县城镇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 ,加强监督管理 ,为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 ,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我站于 1998、 1999年对全县 32个供水单位卫生状况和供水水质进行了卫生学调查 ,现报告如下。1 调查内容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和内容 对县城水厂、镇 (乡 )自来水站的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 ,设备及工艺流程 ,卫生管理等进行调查 ,并采集水源水、出厂水各 1份进行检验。县城管网水进行每月 2次常规监测。疫情资料由本站提供。1 2 检验项目和方法 检验方法按国家GB5 75 0 - 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进行 ,包括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吕梁地区城镇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方法:对吕梁地区城镇市政集中式供水卫生进行调查。结果:全区13个市政集中式供水单位仅3个实行饮水消毒,其余均不消毒,所查水源30米范围内有生活污染源的占27.59%;100米范围有污水灌田占10.35%;100米范围有农田使用化肥占44.83%;1000米范围有工业污染源占24.14%。水质监测,一级水占34.88%,三级和低于三级水占33.72%,枯水期优于丰水期(P〈0.05),限制水质级别的因素主要是细菌学指标。结论:提示我区城镇集中式供水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饮水消毒,其次是水源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15.
水中微囊藻毒素对动物和人的饮水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建立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本对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部分试验过程进行了优化处理,并运用建立的方法分析水样,表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所引起的有害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 ,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微囊藻毒素为有害的蓝藻水华释放的一类具有强烈促癌作用的肝毒素 ,已发现 6 0多种异构体。微囊藻毒素性质稳定 ,煮沸后不失活 ,不挥发 ,抗pH变化 ,溶于水、甲醇和丙酮。微囊藻毒素对生物体损害主要表现为肝脏毒性和神经毒性 ,对肾、肾上腺、肺及胃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1~ 4〕。蓝藻水华及其毒素已列为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的检测项目 ,并已有国家推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安全浓度为 1μg/L。本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PDA)和高效液相…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对重庆市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水源卫生防护,制水设施,水处理剂和消毒剂,检验室,卫生监督管理,供管水人员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卫生管理制度,水厂生产区周围环境状况等卫生状况调查,存在不同程度问题,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淡水湖泊发生水华的频率和规模也日益严重,不仅使地表水和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含量升高,而且进入鱼虾等水生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1],引起世界性关注。  相似文献   

19.
水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日益加重,蓝细菌毒素对人群健康的急性和潜在远期危害逐渐引起关注。蓝细菌毒素的种类和数量随着时间也不断增加,最常见的蓝细菌毒素是微囊藻毒素-LR(MC-LR),为环状7肽结构。据2004年资料,目前己知有80多种微囊藻毒素〔1〕。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微囊藻毒素作出了严格限定:微囊藻毒素-LR当量<1μg/L。因此,建立灵敏、特异的水中蓝细菌毒素检测方法是今后研究其危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藻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可诱发肝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可快速准确的检测到微囊藻毒素,避免其对人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