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浓度硫化氢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接触低浓度硫化氢1年以上作业工人221例,对照组150例,按职业健康检查表进行各项检查。[结果]接触组头痛、头晕、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咽痛出现率,咽部充血、结膜充血、血常规异常、心电图异常和胸部X射线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浓度硫化氢对作业工人五官、呼吸、心血管和神经等系统有慢性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玻璃纤维粉尘作业130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并以某化妆品厂130名男性工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鼻、咽喉、高千伏胸部X射线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测定。结果玻璃纤维作业工人慢性鼻炎检出率20.77%,慢性咽炎62.31%,肺纹理改变19.23%,肺功能“小气道功能轻度异常”1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工龄增长,检出率升高。结论玻璃纤维粉尘对呼吸系统有一定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67名碳酸钡作业工人和92名对照组进行咽部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及血液有关项目检查.结果:接触组慢性咽炎、肺纹理增加、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数减少、血钾低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均值亦低于对照组,P<0.02;血红蛋白值与接触工龄呈负相关,r=-0.998,P<0.05。  相似文献   

4.
低浓度苯及同系物对接触工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浓度苯及同系物对接触工人的健康危害,为今后防治苯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个企业苯作业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测定,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工人进行健康体检。[结果]2个厂工作场所苯浓度短时间接触均值分别为1.03、1.93 mg/m^3,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检出率、心电图、X线胸片及血压异常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31例,占27.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年龄和工龄分析表明,白细胞下降有随年龄和工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的苯及同系物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混苯对作业工人血常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甲苯、二甲苯(三者简称混苯)对作业工人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择泉州市某鞋厂接触混苯的143名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选择不接触混苯的163名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调查,同时测定作业环境中混苯浓度。[结果]接触组白细胞减少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2=8.36,P0.01),并与接触工龄有相关趋势;作业环境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混苯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随着接触时间延长,白细胞异常率上升,女性比男性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对男性工人血液系统的影响。 方法 对350名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的男性工人(接触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以不接触毒物的410名公务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常规结果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接触组WBC、NEUT#、RBC、Hb水平及PLT均有下降,接触组WBC、NEUT#、RBC、Hb水平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中工龄≥ 5年组WBC、NEUT#、RBC、Hb水平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工龄<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期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可损害男性苯作业工人机体血液系统,对他们的职业健康监护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7.
以某生物药厂392名作业工人为接触组,以某企业行政、后勤人员224名为对照组.采用职业性健康体检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接触组头晕、头痛、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及全身酸痛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醛对作业工人嗅觉也有明显损害,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接触组咽部、眼结膜和鼻黏膜异常症状检出率组间差异明显,>10年工龄各组较<10年工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异常检出率随接触工龄延长而增高.长期接触甲醛对作业工人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应加强作业环境治理,降低作业场所甲醛浓度,并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在低浓度混苯(苯、甲苯、二甲苯)作业环境下,作业工人腹部超声影像上的变化。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选择接触低浓度三苯的作业工人170人作为接触组。另选其他非接触三苯的在年龄、工龄、性别等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的人员170人作为对照组。接触组和观察组均进行肝、胆、脾、肾部位的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苯接触组腹部超声结果异常检出率(38.23%)明显高于对照组(1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在肝肿大、脂肪肝、脾肿大、肾结石超声结果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工龄的延长,以上个指标的超声检出率增高。接触组11~20 a工龄段的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为40%,明显高于0~10年工龄组15.45%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混苯作业工人的肝、脾和肾的B超声像图均易发生改变,是混苯作业人员早期发现腹部损害,保护机体健康的一种较好的监护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9.
曾小峰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24-1325
目的了解石油化工作业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掌握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和主要职业影响因素。方法以某石油化工厂职工352人作接触组;以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该厂行政干部、学校老师247人作对照组,对接触组和对照组均用统一的询问方法调查职业史、既往史、家族史、吸烟饮酒史和现病史,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对职业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慢性上呼吸道疾病检出率为5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和慢性鼻炎分别占77.2%、6.4%和16.4%。X线胸片显示两肺纹理增粗、紊乱等异常改变,接触组异常率(12.5%)较对照组(3.3%)明显增高(P<0.05)。接触组肺功能指标实测值显著低于预计值(P<0.05)。上呼吸道疾患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均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石油化工作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应加强对接触者进行定期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0.
烟草粉尘职业性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397名接触烟草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接尘组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咯痰、胸痛、气短)和上呼吸道炎症(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肺功能比较,接尘组呈下降趋势,其中女接尘组FEV_1、MMEF、V_(75)、V_(50)、V_(25)有显著性意义,其损害程度与接尘工龄有一定关系。提示烟草粉尘对肺功能有明显损害作用,并以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福建省某化工企业氯气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探讨氯气对健康的影响,为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将接触氯气作业人员376人设为接触组,另选取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作业者282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比较结果。结果接触组工人的失眠、胸闷、咳嗽、咽痛、咽部异物感和皮肤瘙痒等自觉症状发生率以及咽部红肿、结膜充血、肺部呼吸音粗等体征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接触组工人的白细胞偏高、双肺纹理增多检出率、肺功能各项指标异常率均较高;接触组工人的MEF25%、MEF50%、MEF75%和FEV1指标异常率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人员肺部可造成损害。建议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对员工职业危害因素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切实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蔺草染土粉尘对工人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蔺草染土粉尘对接触工人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接尘工龄 1年以上的工人作为调查对象 ,并选择无明显粉尘和毒物接触的工人作为对照 ,进行肺功能测定。 [结果 ]粉尘接触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FVC、FEV1.0 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吸烟者肺功能损伤程度与接触粉尘密切相关。 [结论 ]结果提示蔺草染土粉尘对工人肺功能有明显损伤 ,FVC、FEV1.0 、FEV1.0 %等可作为肺功能评价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期低浓度接触混合有机溶剂对制鞋作业工人肝脏的影响。 方法 对生产车间使用甲苯、苯、二氯乙烷、正己烷等混合有机溶剂的某鞋业工厂347名工人(接触组)和工厂无毒物接触史后勤人员321人(对照组)进行肝脏B超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 生产车间使用的有机溶剂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弥漫性肝回声音改变、肝大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8、12.5,P<0.05)。将两组各分成6个工龄段,弥漫性肝回声改变的检出率在工龄大于等于2年(4个工龄段)的两组员工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10.2、10.2、10.5,P<0.05),两组的异常检出率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结论 较长时间接触混合有机溶剂对作业工人肝脏可能存在慢性损害,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了解药物粉尘作业工人的身体状况,明确职业接触药物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制药企业145名接触药物粉尘作业工人作为暴露组,同企业的无职业危害暴露的145名工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工人的健康状况。[结果]暴露组的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胸片、耳鼻咽喉、肝功能检查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尿常规、血脂异常检出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工龄>10年组血糖异常检出率高于≤10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异常检出率随着工龄延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粉尘可影响作业工人的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还可影响作业工人的肝功能,应对其药物毒理危害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二氯乙烷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市化工企业接触二氯乙烷240名工人(观察组)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同时选择同单位无二氯乙烷接触史220名工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着工龄增加而增高;肝功能异常检出率观察组为17.50%,对照组为7.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P〈0.01),且观察组肝功能异常率与工龄长短有关。结论长期接触二氯乙烷可对工人神经系统和肝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苯及其同系物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苯及其同系物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作业场所的苯及其同系物的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在岗期间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结果]高浓度接触组以神经衰弱、皮肤粘膜刺激为主要表现的不良症状检出率高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P<0.05和P<0.01),高浓度接触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值低于低浓度组及对照组(P<0.01);低浓度接触组的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减退、胸闷等症状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其他各项异常症状检出率相近(P>0.05),但血红蛋白、血小板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接触不同浓度苯及其同系物对作业工人神经系统及造血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接触会严重影响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氯气对作业工人呼吸道的慢性危害,我们于1991年对某化工厂从事氯作业工人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氯气作业工人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率高于对照组;鼻咽疾患的检出率、肺功能异常及胸片异常的结果也显示观察组高。调查发现,长期接触氯气的工人由于慢性刺激可引起慢性鼻炎、咽炎、咳嗽等;体检发现鼻粘膜干燥、充血、咽充血、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氧化钛粉尘对作业工人呼吸系统和血压的影响。
方法 选择某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企业接触二氧化钛粉尘的在岗作业工人114名为接触组, 该厂不接触任何有毒有害因素的后勤岗位162名作业工人为对照组, 对其肺通气功能、鼻咽部疾病及血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接触组个体接触环境中二氧化钛粉尘的浓度为(1.494 ±1.005) mg/m3(0.424~6.375 mg/m3), 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组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检出率为9.6%, 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检出率为10.5%, 高血压检出率28.1%, 慢性鼻炎的检出率为50.9%, 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触组不同工龄段高血压检出率的增加与接触二氧化钛粉尘无直接关联(P>0.05)。接触组慢性咽炎的检出率为82.5%,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期低浓度接触二氧化钛粉尘, 可导致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性肺功能障碍为主的肺通气功能损害, 且与血压改变、慢性鼻炎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企业应积极做好防尘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银镖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506-2507
目的了解某水泥厂接触粉尘作业人员健康现状,探讨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以某水泥厂150名(男107名,女43名)粉尘作业工人为观察组,以市企、事业单位职工150人(男100人,女5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职业史、主诉、内科、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B超、胸部X线透视或照片,接尘工龄大于3a的作业工人选做了肺功能项目检查。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气短、咽喉痛、鼻黏膜干燥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四肢麻木以及以尿频、尿急为主要表现的尿不适症状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血压偏高、尿常规异常、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7,P〈0.01),主要表现为观察组肺功能损害特征以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结论该水泥厂粉尘对工人身体危害比较严重。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减少职业危害因素损害作业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胶片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胶片生产工人482人为接触组,145名行政人员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实验室检查等方式,比较两组的健康状况。同时测定生产环境中盐酸、硫酸、甲醇、异丙醇、丙酮、二氧化硫浓度及噪声强度。结果 ①生产环境中6种毒物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噪声强度94.2dB,超标9.2dB。②接触组自觉症状中有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眼痛、流泪、鼻堵、耳鸣、咽痛、咳嗽8项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项目中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结膜炎4项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听力检查中高频听力损失和语频听力损伤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胶片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工人长期接触多种低浓度有害物质,其健康状况已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