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宏华  蔡松泉  王岚  张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81-1982
目的分析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门诊就诊的180例癫痫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癫痫伴抑郁症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者82例(45.6%),其发生与性别、婚姻状况、癫痫病灶部位及癫痫发作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为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临床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宏华  蔡松泉  王岚  张均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52-2153
目的分析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门诊就诊的180例癫痫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癫痫伴抑郁症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者82例(45.6%),其发生与性别、婚姻状况、癫痫病灶部位及癫痫发作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临床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75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各种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及其特点,以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2007年9月30日的我院门诊、住院患者ADR监测报告75例,对药物种类、抗茵药类别、涉及的系统/器官、给药途径及年龄等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5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18.67%(14例);静滴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总例数的82.67%(62例);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5.33%(3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9.33%(37例)。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结合ADR发生的特点,注重合理用药,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荣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和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住院患者中,198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00%;114例(占57.00%)已作细菌培养与病原学检查。19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单一用药138例(占69.70%),二联用药50例(占25.25%),三联用药2例(占1.01%),五联用药8例(占4.04%)。使用率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用药频度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结论: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符合卫生部的要求,用药较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提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12月我院465例行剖宫产术的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剂量、品种、用药疗程以及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65例剖宫产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者464例(占99.8%),其中单一用药者391例(占84.3%),联合用药者73例(占15.8%)。383例患者(占82.7%)在断脐后给药;用药疗程≥72h者314例(占67.7%)、≤48h者10例(占2.3%)、≤24h者140例(占30%)。用药频度(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头孢替安钠和奥硝唑。结论:我院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给药时间、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等方面比较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过长、药物利用指数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癎)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方法:对病毒性脑炎伴有惊厥发作的342例患儿进行随访分析.对继发癫痫患儿给予抗癫痫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42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继发癫痫30例,占8.9%,继发癫痫组惊厥次数、惊厥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EEG重度异常率、EEG出现癫痫波百分数、EEG恢复时间及MRI异常率均高于非继发癫痫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惊厥持续时间及EEG恢复时间为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发热时间、肢体瘫痪出现率、头CT异常率、脑脊液异常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继发癫痫的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总有效率80%。结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为惊厥持续时间长及EEG恢复时间慢。积极防治惊厥可以减少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腹型癫痫是一种特殊的以腹痛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的癫痫,常见于儿童。本组23例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15岁.23例中常规脑电图有棘、尖波活动5例.占21%;18例睡眠诱发脑电图中.有尖、棘波活动9例,占50%。睡眠诱发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对9例脑电图慢波增多、慢波波幅增高、腹痛反复发作的患儿.给予抗癫痫治疗,半年后复查.  相似文献   

8.
126例老年癫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王凤楼 《天津医药》1998,26(11):666-668
1991 ̄1996年我院住院的老年癫痫患126例,占我科同期老年人住院2520例的5%。男90例,女36例,年龄60 ̄78岁,平均(69.34±3.28)岁。类型:强直-陈挛发作75例(59.5%),部分性发作30例(23.8%),其中21例由部分性发作转为全身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3例(2.4%);癫痫持续状态18例(14.3%),其中死亡8例(44.4%)。CT异常率88.1%,脑电图异常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动态脑电图对于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5例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15例癫痫患者中检出痫样放电312例,检出率75.2%,但不同发作类型间痫样放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睡眠期检出痫样放电291例(检出率93.3%),觉醒期检出153例(检出率49%),痫样放电主要出现在NREM睡眠Ⅰ~Ⅱ期。结论动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癫痫患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指导用药及癫痫外科治疗的术前监测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治疗时癫痫大发作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了解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治疗时出现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发作与年龄、性别、成瘾时间及剂量、脱毒治疗用药的关系。对我科1990年1月至1997年5月收治的616例(男528例,女88例)海洛因依赖者做了回顾性研究。有7例出现了癫痫大发作。脱毒治疗时出现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1.14%,与患者年龄、性别、成瘾时间及剂量无关;与脱毒治疗用药无关;与脑电图异常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的药物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原因、规律、特点,避免或减少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方法:收集与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1994-01~2009-08)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相关的医药期刊查找原文,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166例过敏性休克中≤10min有82例,≤30min有37例,共119例,占总数的71.69%。患者使用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的药物,发生例数按药物种类排序前4位为:抗菌药物97例(占58.43%)、循环系统用药17例(占10.24%)、神经系统用药10例(占6.02%)、疫苗类7例(占4.22%)。发生例数按药品排序前3位的是:青霉素类35例、头孢菌素类20例、低分子右旋糖酐10例。结论:严格用药指征,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其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13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139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引发ADR最多(87.05%);静脉给药引起ADR最常见(89.9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40.29%)、其次是胃肠道反应(17.2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1.51%)等。结论:增强医务人员的ADR报告与监测意识,进一步做好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朱加应  刘蕊  胡晓  王建怡  顾然  李世容 《中国医药》2014,9(11):1616-1620
目的 分析儿童癫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的860例儿童癫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抗癫癎药物的应用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能明确病因者有158例(18.4%),其中,产前、产时及围生期因素94例(10.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例(1.2%).儿童癫癎无明显诱因发作为645例(75.0%),其次为疾病诱发140例(16.3%);发作频率<5次/d为773例(90.1%),发作持续时间1~2 min为529例(62.0%),以四肢抖动550例(64.0%)、双眼凝视391例(45.5%)、呼之不应571例(66.4%)、四肢强直145例(16.9%)症状多见;局灶性发作296例(59.8%),其中复杂局灶性发作占56例(11.3%).结论 儿童癫癎在临床上表现复杂,良好的预后需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1861例抗糖尿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61例抗糖尿病药物所致ADR病例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60岁的病例占已知年龄病例数的76.3%,48.8%的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50.2%的病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病例占较高比例的是格列本脲(40.3%),其次为胰岛素、消渴丸、苯乙双胍等;ADR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低血糖反应为主(62.9%),其次是变态反应(14.0%)及乳酸酸中毒(11.0%);多数病例治愈或好转(91.4%),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8.6%),致残或致死病例占较高比例的是苯乙双胍(35.3%),其次为格列本脲、消渴丸、二甲双胍等。结论:使用抗糖尿病药物时须慎重考虑患者年龄、用法用量、药物品种等相关因素,做到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宏蕾  范峥  刘洋  时琳  韩丽娟  郭桂明 《中国药房》2014,(46):4372-4376
目的:了解我院近10年药物性肝损害(DILI)相关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2012年DILI相关ADR报告筛选后,从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药品品种、给药途径、ADR发生的时间、ADR性质、临床表现及严重ADR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药物性肝损害ADR在≥50岁的中老年人中发生居多(占75.23%);引发DILI的药品种类以抗微生物药和循环系统药为主,92.66%为潜伏性,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倍数<5倍正常上限值(ULN)例数占77.06%;17.43%有临床表现,症状多较轻微;23.85%痊愈,74.31%好转。结论:DILI发生特点多为潜伏性,临床表现多不明显或轻微,预后较好。医药工作者应积极开展DILI预防和控制工作,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致病药物,以期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各临床科室上报的94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例药物性肝损害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6岁,平均49.82(±16.32);既往有药物过敏史24例(25.53%)、既往有肝病史8例(8.51%);涉及药物55种,降脂药物居首位(31.92%)、抗菌药物第二位(20.21%)、解热镇痛药和神经系统用药占第三位(9.57%);临床分型:肝细胞型61例(64.89%)、胆汁淤积型19例(21.27%)、混合型14例(14.89%);临床表现以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多见;潜伏期1~4周。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且大部分病例起病隐匿。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停药是减轻药源性肝损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和临床表现、ADR的转归与评价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7例ADR报告中,7例为皮试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男84例,女76例,平均年龄为54.37岁;ADR涉及药品12类73种;静脉给药144例(占90%),口服给药11例(占6.87%),皮下注射给药5例(占3.13%);导致ADR发生前3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83例(占51.87%),中药制剂40例(占25%),消化系统用药9例(占5.6%)。ADR的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的(占97.5%),严重的4例(占2.5%),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年我院ADR发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发生ADR的主要易感因素,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其使用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进行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对不同年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某三甲医院2005~2012年所上报的12249例ADR报告。将发生ADR的患者分为9个年龄段,对各年龄段中患者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及ADR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249例ADR报告中,男性6496例(53.03%)、女性5753例(46.97%),男女之比为1.13:1:41~50岁、51—60岁、61—70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21—50岁年龄段女性ADR例数多于男性,其余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31.59%)、抗肿瘤药物(28.86%)、中成药(7.15%)引起ADR位于前三位,其中〈10岁患者抗感染药物ADR达972例次(7.79%);41~70岁患者抗肿瘤药物ADR达2362例次(18.94%),中成药ADR为475例次(3.81%)。注射液(79.41%)、片剂(8.40%)、粉针刑(5.61%)引起ADR列入前三位;而注射液、片剂、粉针剂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胶囊剂以31—70岁患者为主;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均以〈10岁患者为主。静脉滴注(73.04%)、口服(13.51%)、静脉注射(6.06%)引起ADR居于前三位;而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肌内注射则以31—60岁患者为主。ADR导致消化系统(33.15%)、皮肤及其附件(19.25%)、神经系统(11.58%)损害列为前三位;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则以〈10岁患者为主。一般的ADR达7757例(63.33%);新的、严重的ADR为4492例(36.67%);而一般的、新的一般的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则以31—70岁患者为主。结论:不同年龄患者ADR的发生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存在某些差别,应加强对不同年龄人群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关注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015例门诊药物咨询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学咨询服务。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2013年1 015例门诊药物咨询资料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该院门诊药物咨询的方式以窗口咨询为主(88.48%),其次是电话咨询(11.52%);咨询的群体包括医护人员(35.47%)和患者(64.53%);药物咨询对象女性占60.30%,男性占39.70%;年龄45岁以上的患者占88.47%;咨询涉及的药物最多的是儿科用药(25.33%),其次是心血管系统药(21.52%);咨询内容主要为药物的用法用量(38.23%)、药理作用(15.66%)和不良反应(13.22%)。结论:药物咨询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成都市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2—2013年的132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13类药、65个品种,抗感染药居各类药品种数的首位(20种,占26.22%),其次是中成药和血液系统药;静脉用药引发的ADR占91.25%;严重的ADR有2例,占1.5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14类,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2.3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