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等.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老年斑(SP)、神经纤维缠结(NFT)和神经元缺失.  相似文献   

2.
李成刚  晏勇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768-2771
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有多种假说,其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异常、以β-淀粉样蛋白(Aβ)为核心的老年斑异常沉积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神经元膜胆固醇水平的改变和(或)胆固醇在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被认为与Aβ的形成、异常聚集、神经毒性以及降解有着潜在关联.基于流行病学以及基础医学研究提示高胆固醇与AD相关联,人们进行了大量关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治疗AD疗效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铜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铜缺乏或过多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生理情况下,生物体内的铜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称为“铜稳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金属离子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铜离子(Cu2+)的异常积累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因素之一,升高的Cu2+导致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因素发生变化,如蛋白的聚集、载脂蛋白E的结合、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croRNA, miRNA)的表达和活性氧的增加等。近来人们发现铜螯合剂可以减少脑内淀粉样蛋白的聚集,降低Tau磷酸化,减轻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等过程,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这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及记忆功能丧失、精神行为异常等,是继冠心病、肿瘤和卒中之后的第4位主要死亡原因.AD主要病理学特征是细胞外老年斑沉积、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丢失等.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  相似文献   

5.
柯莉 《重庆医学》2016,(5):664-666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和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已成为各国最重要的健康问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病因和临床类型,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研究较多,结果显示CSVD可导致患者慢性或隐匿进展的认知、人格、情感及行为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D的主要原因,也是36%~67%的VaD患者的病因.同时,CSVD与AD的相关性研究也逐年增多,揭示其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诸多证据表明载脂蛋白E(Apo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有重要影响,ApoE被认为是AD的病理性伴侣蛋白,备受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领域的关注。其中ApoEε4为AD的主要易感基因,而ApoEε2可能有保护作用,但至今大多限于描述性研究,而分析性研究包括发病危险因素和干预性研究很少,且其分子机制及疾病的渐进过程仍未完全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本文归纳总结近年ApoE与AD相关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二者在分子机制和试验结果中的联系,阐明ApoE将为AD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面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如何预防及治疗AD将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王凯  唐永萍  黄伟  徐海伟 《重庆医学》2012,41(30):3220-322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记忆减退、认知、语言障碍及人格改变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病理改变以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老年斑或神经炎斑、神经元细胞质内出现神经纤维缠结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它是一种涉及多种发生因素,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性疾病。在对其发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因素的研究中,位于2l号染色体上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BAPP)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Ⅰ(PS-1)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Ⅱ(PS-2)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以及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α巨球蛋白(A2M)基因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这5个基因及其与AD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苏燕  何粤红  李超 《当代医学》2011,17(3):32-33
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β淀粉样蛋是其核心的病理机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对AD的β淀粉样蛋药物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又名早老性痴呆症,由Alois Alzheimer于1907年首先报道,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与认知能力的逐步丧失。2009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道全球患病人数超过3 500万。随着国内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的加重,AD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根据推算,中国AD患者已超过600万,到21世纪中叶预计接近2 000万[1],AD已成为中国老年人的主要致  相似文献   

11.
脂质作为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对人体健康和大脑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密切有关.深入了解脂质与AD的关系对阐释该病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发现该病的干预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系统总结脂类代谢与A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该病的病因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肽精(BPC)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12只.Ⅰ~Ⅶ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AD模型+生理盐水组,AD模型+脑复康0.3 g/kg治疗组,AD模型+BPC15 mg/kg治疗组,AD模型+BPC 30mg/kg治疗组及AD模型+BPC 60 mg/kg治疗组.向SD大鼠的海马注射5μg鹅膏蕈氨酸(ibotenicacid,IBO)建立AD模型后,分别用生理盐水、BPC或脑复康连续灌胃20 d治疗,1次/d,每次2 ml.灌胃期满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并立即在冰盘中开颅取脑做成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检测NO、NOS和AChE的含量.结果①与Ⅰ组比较,Ⅱ组大鼠脑中NO、NOS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但AChE显著降低(P<0.05);②与Ⅱ组比较,Ⅲ组大鼠脑中的NO、NOS、AChE均无明显改变(P>0.05);③与Ⅱ组比较,脑复康组及BPC各浓度组大鼠脑中NO、NOS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AChE无明显改变(P>0.05);④BPC各浓度组NO、NO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hE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BPC能够显著降低AD模型大鼠脑中NO、NOS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脑网络疾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对社会产生严重负担。脑深部电刺激(DBS)可调控靶点相关的脑网络,为AD的治疗带来希望。DBS在AD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手术的最优靶点、电刺激参数以及DBS治疗AD的确切临床疗效等仍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拟对DBS治疗AD的适应证、手术靶点、刺激参数、作用机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斑马鱼高脂血症模型,并应用不同方法评估高胆固醇饮食对斑马鱼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受精5 d后(5 days post fertilization,5dpf)的斑马鱼幼鱼随机分成普通饲料组和高胆固醇饲料模型组,普通饲料为纯蛋黄干粉,高胆固醇饲料是向纯蛋黄干粉中添加不同百分比的胆固醇配制而成,连续喂养10 d后通过显微镜实时观察并对幼鱼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评估。结果: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百分比的高胆固醇饮食模型组幼鱼尾部动脉血管脂质沉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组(P < 0.05),且随着饲料中胆固醇百分比增加,幼鱼动脉血管脂质沉积量也随之增加;增加5%高胆固醇饮食组投喂量,其血管脂质沉积量先显著性增加(P < 0.05)后渐趋稳定,但幼鱼生存率逐渐降低(P < 0.05);5%高胆固醇饮食组幼鱼体宽明显大于普通饲料组(P < 0.01),但体长无明显差异(P > 0.05);5%高胆固醇饮食组幼鱼体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TG)水平较普通饲料组明显升高(P < 0.01),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也同时升高(P < 0.05)。结论:5%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0 d可以诱导斑马鱼高脂血症的发生,且适量增加饲料中胆固醇百分比或适当增加高胆固醇投喂量均能加快高脂血症模型建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偏侧性的改变。方法 实验数据均来自ADNI(Alzheimer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数据库,以17例右利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19例右利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将全脑灰质随机划分为左右半球对称的256对种子区,基于功能连接分析法计算偏侧性指数(laterality index, LI),量化分析静息态下脑功能偏侧性程度;计算0<|LI|<0.2、0.2≤|LI|<0.4、0.4≤|LI|<0.8、|LI|≥0.8四段阈值下的左偏LI之和及右偏LI之和,探索AD患者较正常老年人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偏侧性是否存在改变。结果 对照组在0<|LI|<0.2、0.2≤|LI|<0.4、0.4≤|LI|<0.8阈值内左右半球偏侧性未见明显不同,在|LI|≥0.8的阈值内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体现出显著的左侧优势(P=0.005);与对照组比较,AD患者在|LI|≥0.8阈值内左侧优势消失(P=0.06),在0.4≤|LI|<0.8阈值内出现显著的右侧优势(P=0.03)。结论 对照组静息态脑功能存在一定的偏侧性,该偏侧性主要体现在偏侧性较强范围内(|LI|≥0.8),表现为左侧优势;AD组在偏侧性较强的范围内(0.8≤|LI|)左侧优势消失,可能是其特征性改变;AD组在偏侧性较弱的范围内(0.4≤|LI|<0.8)表现出右侧优势,可能是与认知有关的脑功能代偿所致。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自身抗体(NAbs-ASC)及总胆固醇(TC)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门诊38例AD患者及健康管理科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NAbs-ASC及总胆固醇水平,分析NAbs-ASC及TC与AD的相关性。结果 AD组血浆的NAbs-A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Abs-ASC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rs=-0.290,P<0.05),认知功能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rs=-0.380,P<0.05),而与血浆NAbs-ASC水平呈正相关(rs=0.5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升高为AD的危险因素[■=3.004(95%CI:1.075,8.396)],NAbs-ASC升高为AD的保护因素[■=0.998(95%CI:0.997,0.999)]。结论 NAbs-ASC...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丹参和山楂提取物的调脂作用机制及其相互作用。方法以正交设计L16(215)制备丹参和山楂提取物的含药血清,采用两性霉素B细胞模型和RT-PCR方法,观察含药血清对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和BRL肝细胞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丹参75%乙醇提取物和丹参氨水提取物在两性霉素B细胞模型实验中均能明显增加吸光度(A)值,同时亦能明显增加BRL肝细胞CYP7AmRNA表达,而单独应用山楂各提取物对胆固醇代谢未见直接的作用,但对丹参各提取物有协同作用。结论丹参提取物能够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和增加CYP7AmRNA表达发挥调血脂作用,而山楂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合用可产生有益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