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手法乃正骨之首务,《正骨心法要旨》总结的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为后世所遵循。然手法以外,古有足法者三,谓牮、谓顶、谓踩,能补手法之所不及,惜未为伤科医生所尽知也。故囊括前贤论述,以为临症之备。一、牮法足踏、足蹬、足(足奈),都属于牮法。清·胡延光《伤科汇纂》云:“牮者,或坐其上,或卧于地,两手将患人擒住,随用足跟牮去,比  相似文献   

2.
3.
朝医学与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把影响人的健康的诸要素均纳入其范畴,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进行医学研究,从单纯重视疾病后期到重视疾病的全过程,重预防,“治未病”,尽可能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传染病控制在感染前,遗传病控制在受孕前。  相似文献   

4.
金丽 《新中医》2014,46(9):205-207
畲族医学表象辨识属司外揣内研究方法,其现象辨识可拓展现代状态医学证素采集维度,其特效药及特殊诊疗方法可丰富状态医学诊疗手段。畲医学疾病辨识凸显风、寒、毒、瘀自然和生命状态;畲医学寒、风症并列可映射中医学风科改为伤寒后并入大方脉的历程;畲医学祛邪扶正理念可与金元前主流医学互为回响;畲医"六神"所伤可类比唐宋五脏中风。深入探讨畲医学与中医学祛邪扶正医学之风的内涵,对畲医学和中医学研究均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录学是研究学问的一把钥匙,通过它可以打开学习某一学科的大门.学习中医目录学的重要意义历代各种书籍里记载的中医书名,不下一、二万种.如此巨大的数目,反映了祖国医学遗产的丰富多彩.南宋郑樵编辑的《通志·艺文略》的"医方类"中,就已经把中国古代医学书目分为二十六门,于此可见祖国医学不仅典籍繁多,分类也很详细.《汉书·艺文志》解释"医经"类书目说,那一类中医书是"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  相似文献   

6.
1祖国医学对头痛的辩证运用中医学的诊断手段(望闻问切),以患者所表现的征候来判断疾病的内外表里寒热虚实。辩证的关键就是如何辨别疾病的邪正盛衰,标本缓急。古今医家对头痛的辩证论治从临床看来,可分为内伤头痛和外伤头痛两大类,对头痛的见证可从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虚证头痛和实证头痛四种类型来辩证。头痛的部位,因脏腑经络受邪之不同,而疼痛的部位也各异。头为六阳之首,足三阳、手三阳都循行交于头面。因此病邪侵袭之处,即产生头痛。故太阳头痛多在脑后连及项下,阳明头痛多在前额眉骨处,少阳头痛多在头两侧,厥阴头痛多…  相似文献   

7.
8.
历代御医均由来自各地的名医组成,在某个意义上是中医流派的一个缩影.这个综合各流派名医的组合基本上代表了当时中医最高的水平.不寐证有不同的病因病机,但大致上可以分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实证可以因痰饮、肝木克脾犯胃等病因引发;虚证则可以是因病后失调、年老虚劳以及情志不遂等引发.文章通过不寐治验去展示宫廷医学对不寐证轻灵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10.
医学心理学认为:情感变化,不仅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心身反应,也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祖国医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强烈的、长久的精神刺激导致脏腑活动失常,称为七情内伤,同时指出七情能否导致“内伤”,与个人的体质、情操、性格、气质有一定联系.一般来说,妇人感情脆弱,情绪  相似文献   

11.
双心医学主要研究心理障碍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互相影响和转归,强调在心脏病治疗中加入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治疗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时,中医有独特的辨证思维方法,从肝治心与双心医学不谋而合。肝心两脏五行相生、经络相连、功能相用、情志相调,故从肝治心,可达"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状态,彰显其在双心医学中的辨治优势。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医学心悟》是清代医家程国龄所著的一部临床著作,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书中所论治咳首辨外感、内伤;以祛邪为要;用药需顾护正气的治疗原则,为治咳所必尊。据此所创止嗽散已成为治咳名方。  相似文献   

13.
此文主要从医学心理学角度出发,分别对针刺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治神的内涵进行科学阐释,并对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三大心理学流派与治神的密切关系作出论述。针刺治神,即医生清净心神快速进入诊治状态,调节患者的情绪,医患双方建立信任感之后,引导患者专注于自身,使用针刺治疗调动其全身气血改善症状,治疗结束后嘱咐患者顺四时养生,对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自身加强锻炼,蓄积精力,推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三大心理学流派的研究内容与治神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即对于人的心理意识、行为情绪进行研究。探究中医学“治神”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共同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疗法,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所言“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预防思想的精华,其与疾病的预防保健、医疗临床有密切关系,故有必要对其渊源,含义及其价值等作以探讨。一、知“治未病”之渊源“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最早由《内经》提出,之后《难经》、《金匮要略》等著作中也有不少论述。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相似文献   

15.
新安医学形成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众多医家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形成了各种学派。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明代汪机开创的“固本培元”派。汪机首创“营卫一气论”,融汇李朱之学,提出了“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思想。自汪机以后,更是名医辈出,如孙一奎、吴正伦、汪宦、余傅山、江瑾、余午亭、吴蝇、程衍道、汪昂、吴谦……,众多医家在漫长的临证中所总结出来的固本培元思想,成为明清以至近代中国医学史上的一大创造与发明。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笔者在临证中以固本培元思想为指导,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预防医学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历代外治方法应用发展之概况,认为其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后各代有所发展和创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并逐渐形成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医学心悟》是清代医家程国龄所著的一部临床著作,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书中所论治咳首辨外感、内伤;以祛邪为要;用药需顾护正气的治疗原则,为治咳所必尊。据此所创止嗽散已成为治咳名方。  相似文献   

19.
针灸临床中常常遇到因病人对针刺的反应性不同而疗效迥异的现象。据文献记载,这是一种自针灸治疗方法出现就有的现象。其规律如何?人的反应性,尤其是对针刺的反应同哪些因素有关?心理因素在其中占多大的位置?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文献复习中医学对人类体质的差异性早有认识,如《灵枢·论痛篇》说:“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灵枢·逆顺肥瘦》篇中论述了“肥”、“瘦人”肥瘦适中的人以及“壮士”、婴儿等不同体质的针刺问题。《灵枢·论痛》还说:“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