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乐力组和埋线乐力组进行临床治疗6个月,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腰2-4、左髋部骨密度值,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疼痛评分:埋线组和埋线乐力组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乐力组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2)骨密度:埋线组、埋线乐力组治疗后腰、髋部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埋线组髋Nect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埋线乐力组髋Nect、ward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乐力组治疗后腰、髋部降多升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埋线组、埋线乐力组分别比较,髋Nect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和骨密度减少均有明显疗效。口服乐力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和骨密度减少均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肾俞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埋线加乐力组进行临床疼痛治疗观察,以疼痛评分方法评定临床疗效,经t检验(x±s)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而两组间采用方差不齐t检验比较.结果:埋线组、埋线加乐力组的疼痛评分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肾俞穴位埋线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疼痛有明显的疗效;埋线治疗同时加用口服乐力胶囊与否,对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疼痛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期穴位埋线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BX  Wang LP  Xu M  Huang CJ  Tang FY  Lou YM  Liang Z  Wang J  Liang DB  Tang HW 《中国针灸》2011,31(4):315-319
目的:寻找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35例.对照组A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对照组B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和仙灵骨葆胶囊.观察组采用口服碳酸钙D3咀嚼片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急性期穴取肾俞、肝俞、夹脊、委中等,缓解期取肾俞、肝俞等.半月1次,均治疗6个...  相似文献   

4.
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年骨折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苇  潘文谦 《中国针灸》2010,30(4):282-284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2003年采用肾俞穴位埋线和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0例进行随访调查,分析其治疗前后骨密度值和5年骨折发病率。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后腰、髋部骨密度均有提高,与药物组比较,股骨颈、股骨大粗隆部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埋线组5年骨折率为2.1%(1/48),明显低于药物组的18.2%(4/22)(P0.05)。结论:肾俞穴位埋线治疗能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并明显降低5年骨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期整体辨证取穴埋线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期取穴埋线疗法对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5例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B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A采用碳酸钙D3咀嚼片治疗,对照组B采用碳酸钙D3咀嚼片+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碳酸钙D3咀嚼片口服+穴位埋线治疗。评价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的中医证侯学积分与生存质量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积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月、6月后,3组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积分与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均P<0.01),治疗组、对照组B优于对照组A(均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B之间无差别。治疗6月后两组中医证侯学与生存质量积分与治疗3月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A无差别。结论:分期取穴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珂  刘惠芬  周文华 《中国针灸》2008,28(7):509-513
目的:观察"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行为敏化的效应差异,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点组、肾俞组、足三里组.除模型组外,其余3组均于注射吗啡10 d前开始行穴位埋线.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每天应用热板试验测定痛阈.并在第1次吗啡注射,以及吗啡停药1 w后再激发进行活动度检测.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显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结果:与非穴位点组相比,"足三里"埋线减缓慢性吗啡处理的痛阁下降和减少大鼠活动度,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肾俞组痛阈和活动度较非穴位点组均未见明显差异,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于"足三里"可减缓吗啡镇痛耐受,逆转吗啡行为敏化形成,其调节可能与抑制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探讨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60名,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清E2、T和PTH。结果:①E2、T:两组治疗后血清E2、T均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PTH:两组治疗后血清PTH均无明显变化,较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脾俞、肾俞穴位埋线或针刺治疗6周都能使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血清E2、T升高,对PTH的影响不明显,表明提高血清E2、T是脾俞、肾俞穴位埋线或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内分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穴位埋线与药物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自由基水平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5例绝经后女性随机分配至埋线组(33例)和药物组(32例)。埋线组以三阴交、肾俞、关元为主穴,辅以随证配穴,每2周埋线1次;药物组口服妇复春胶囊,每天1次,每次2粒。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观察疗程,均在疗程开始当天及疗程结束的当天,进行症状体征评分及抽取患者肘静脉血做相关指标检测,同时,在1个疗程结束后对穴位埋线疗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另选择月经周期规则的正常育龄女性28例,仅做排卵期性激素检测。结果:①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药物组为96.9%(31/32),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钙素(BGP)、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KP)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②两组绝经妇女血清雌二醇(E2)含量均较正常育龄女性明显降低(均P0.001),经治疗后,两组E2含量皆有明显增加(P0.05,P0.01),埋线组该作用弱于药物组(P0.05),但埋线组较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③埋线组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比较,差异显著,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结论:穴位埋线能提高绝经后女性的低雌激素水平,安全性好,能调节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自由基水平,从而对绝经后包括骨质疏松症在内的退化性疾病及延缓衰老的进程具有积极的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足三里”和“肾俞”穴位埋线对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和行为敏化的效应差异,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非穴位点组、肾俞组、足三里组。除模型组外,其余3组均于注射吗啡10d前开始行穴位埋线。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每天应用热板试验测定痛阂。并在第1次吗啡注射,以及吗啡停药1w后再激发进行活动度检测。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显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结果:与非穴位点组相比,“足三里”埋线减缓慢性吗啡处理的痛阈下降和减少大鼠活动度,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减少;肾俞组痛阈和活动度较非穴位点组均未见明显差异,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于“足三里”可减缓吗啡镇痛耐受,逆转吗啡行为敏化形成,其调节可能与抑制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区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肾俞穴对吗啡戒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急性吗啡成瘾模型,采用瞬时基因c-fos表达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电针"肾俞"穴对抗吗啡戒断症状以及可能涉及的脑区进行研究.结果:电针"肾俞"穴能明显抑制大鼠戒断症状,降低导水管周围灰质区、下丘脑室旁核、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和下丘脑外侧区的c-fos表达,但增加杏仁基底外侧核、杏仁中央核和伏隔核核区(core)的c-fos表达.结论:电针"肾俞"穴能有效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电针对抗阿片类药物依赖涉及多个中枢核团.  相似文献   

12.
埋线为主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埋线方法在黄褐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别抽取两组中基本情况相近的30例加以比较。治疗组体穴埋线6次,面穴埋线1次,耳穴点刺每周1次;对照组体针、耳针治疗均每周2次,总结两组治疗4个月后对黄褐斑及伴随症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7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对黄褐斑伴随症状有效率均为100.0%,但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埋线加耳穴点刺法对黄褐斑及其伴随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体针加耳针法,且省时便捷,尤其适合于生活繁忙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3.
背俞穴埋线加耳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肖俊芳 《中国针灸》2004,24(7):468-470
目的:探讨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将14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脏腑背俞穴埋线结合耳针治疗65例(观察组)与单纯耳针治疗44例(耳针对照组)和单纯口服药物治疗32例(药物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优于单纯耳针治疗的总有效率8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更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62.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背俞穴埋线结合耳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隔姜灸肾俞穴治疗腰肌劳损5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隔姜灸肾俞穴治疗腰肌劳损52例。结果:显效3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  相似文献   

15.
胃脘下俞穴埋线法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董卫 《中国针灸》2002,22(10):2-10
目的:寻找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法。方法:将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I组30例,为埋线治疗组;Ⅱ组32例,为埋线配合西药组;Ⅲ组30例,为纯西药对照组。结果:I组有效率90.0%,Ⅱ组有效率93.7%,Ⅲ组有效率60.0%。I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6.
承山穴穴位注射治疗泌尿系结石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良孟 《中国针灸》2001,21(12):5-13
方法:将120例泌尿系结石疼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承山穴位注射黄体酮;B组单纯针刺承山穴;C组黄体酮臀部肌肉注射,观察其止痛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93.0%,B组71.8%,C组60.5%。结论:黄体酮承山穴位注射对泌尿系结石引起的疼痛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1)。  相似文献   

17.
肝俞、心俞埋线为主治疗甲亢2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寻找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甲亢的方法.方法治疗组140例,采用心俞、肝俞穴埋线配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对照组122例,采用单纯口服他巴唑治疗.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92.2%,远期总有效率89.3%;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93.5%,远期总有效率79.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远期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埋线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甲亢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刺照海申脉为主治疗不寐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世广 《中国针灸》2005,25(11):771-772
目的:观察针刺照海、申脉穴为主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不寐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补照海、泻申脉为主配合辨证分型取穴治疗,对照组单纯按辨证分型取穴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分别为31.6%和6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照海、申脉为主治疗不寐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穴位埋线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ANCA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法[1]造模,造模结束后,第20天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组和穴位埋线治疗组.SASP组用4.5%柳氮磺胺吡啶悬液胃饲治疗,穴埋组采用"足三里""上巨虚"穴内埋线治疗.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病理组织切片技术观察病变.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大鼠ANCA阳性率达62.5%,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两组ANCA阳性率均降低(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NACA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