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很久以来一直认为儿童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具有相关性。新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上、下呼吸道之间确实存在相互联系。而且,有多个学说解释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两者具有相似的免疫学机制和病理生理学基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具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且经常在同一个患者中并存,因此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应考虑完整气道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分析两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及调查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和治疗现状。方法问卷调查惠州地区280例哮喘患者,详细了解其哮喘病史、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鼻炎情况包括患病情况、认知程度、相关家族遗传史及治疗现状等。建立相应个人数据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0例哮喘患者中,203例(72.50%)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二级(轻度持续)、三级(中度持续)、四级(重度持续)例数均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ACT评分,完全控制、良好控制例数均低于单纯哮喘组(P〈0.05),未控制哮喘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鼻炎情况过敏性鼻炎起病早于哮喘占59.61%,两者同时起病占17.24%,鼻炎诱因依次为冷空气(82.10%),刺激性气体(61.58%),25.62%患者做过过敏原测验,56.65%使用药物治疗鼻炎,27.10%直系三代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结论惠州地区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发生率高,认知程度较低,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为今后防治措施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惠州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分析两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及调查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程度和治疗现状.方法 问卷凋查惠州地区280例哮喘患者,详细了解其哮喘病史、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鼻炎情况包括患病情况、认知程度、相关家族遗传史及治疗现状等.建立相应个人数据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0例哮喘患者中,203例(72.50%)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二级(轻度持续)、三级(中度持续)、四级(重度持续)例数均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ACT评分,完全控制、良好控制例数均低于单纯哮喘组(P<0.05),未控制哮喘高于单纯哮喘组(P<0.05).鼻炎情况过敏性鼻炎起病早于哮喘占59.61%,两者同时起病占17.24%,鼻炎诱因依次为冷空气(82.10%),刺激性气体(61.58%),25.62%患者做过过敏原测验,56.65%使用药物治疗鼻炎,27.10%直系三代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结论 惠州地区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发生率高,认知程度较低,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为今后防治措施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忠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6):120-121
目的分析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两种常见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和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分析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同时患有支气管哮喘者18例,占22.5%;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者42例,占84.0%。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更容易引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发生前常先出现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下称鼻炎)病人出现症状的时间差,并对哮喘、鼻炎及哮喘合并鼻炎三组病人的血清IgE、肺功能、鼻阻力、过敏原皮试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有过敏性鼻炎症状,但鼻阻力增高不明显、无小气道病变、过敏原皮试阴性、血清IgE<150IU/ml者,不一定发展为哮喘。反之,如果过敏性鼻炎伴鼻阻力明显增高、肺功能检查有小气道病变、过敏原皮试阳性或血清IgE>150IU/ml,则鼻炎症状应视为哮喘的前驱症状,如不进行积极的合理治疗,很可能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鼻喷剂联合舒利迭吸入剂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吸入舒利迭50/100μg或50/250μg,1吸/次,2次/日。试验组30例,在吸入舒利迭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每个鼻孔各1喷,64μg/喷,2次/日。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照组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鼻炎症状。结论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比单纯治疗支气管哮喘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BA)已经列为21世纪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是全球发病率上升最快的疾病,两者均为呼吸道常见的过敏性疾病,除临床表现的部位不同外,在病因学、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等方面均极为相似,许多病人常先后或同时罹患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两者的相关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1年专门为此制订了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指南[1].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是近年来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提出的新的医学诊断术语,是指同时发生临床或亚临床的上呼吸道过敏(过敏性鼻炎)和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症状(哮喘),两者往往同时并存[2].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天津地区142例哮喘患者进行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测定,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治疗现状和肺功能状况,并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2例哮喘患者中,有97例合并过敏性鼻炎(68%),其中60例为鼻炎发病在先,占哮喘合并鼻炎患者的61.9%.哮喘合并鼻炎组和单纯哮喘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哮喘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合并鼻炎组的组间比较显示鼻炎史显著长于哮喘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哮喘组相比,鼻炎合并哮喘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哮喘组相比,哮喘合并鼻炎组患者的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iong flow,PEF)显著下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量减低,小气道敏感指标肺活量为75%时最大呼气流量(MEF75%)和MEF50%显著降低,而脉冲振荡频率在20 Hz时呼吸阻力(R20)增高.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s=0.604,P<0.01).结论 过敏性鼻炎多在哮喘之前发生,其与哮喘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引发哮喘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ACT评分显著低于单纯哮喘患者,并且过敏性鼻炎进一步导致了肺通气功能的下降及气道阻力增加,提高了哮喘的控制难度.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二者常同时存在,后者先于前者发生,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现通过阐述二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联系,为临床医生树立同一个呼吸道,同一种疾病理念。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二者常同时存在,后者先于前者发生,是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现通过阐述二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联系,为临床医生树立同一个呼吸道,同一种疾病理念.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在支气管哮喘(BA)和过敏性鼻炎(AR)患者中的应用,比较Fe NO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分类(EOS%)在健康对照组(A组)、AR(B组)、BA/AR(C组)及BA(D组)之间的不同,寻找两种疾病Fe NO、EOS%改变的意义,以及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按国际技术标准设计的尚沃纳库仑一氧化氮分析仪对A、B、C、D组患者检测Fe NO,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常规。结果三组病例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AR、BA/AR、BA三组Fe NO、E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e NO与EOS%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05,P0.0 5)。结论Fe NO诊断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临床意义。Fe NO可以反映患者气道嗜酸性炎症水平。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这两种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均为呼吸道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二者往往同时并存,并相互影响。AR和BA除了临床表现不同外,在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等方面均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5.
16.
256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总结CARAS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医师对CARAS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集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患者155例,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101例,共256例.通过笔答问卷的方式,了解BA和AR患者中合并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症状的比率、两种疾病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BA患者中合并AR症状的比率为72.3% (112/155),确诊为AR的仅占33.5%(52/155).AR患者中合并BA症状的比率为35.6% (36/101),确诊为BA的仅占10.9% (11/101).联合诊断BA和AR的人数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5.0% (63/256),同时合并上、下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进行规范联合治疗患者仅占13.5% (20/148).导致患者未规律联合治疗最主要的原因是医师未告知患者联合治疗的重要性.结论 大部分BA患者都合并有AR,AR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可能合并BA,但绝大部分CARAS患者均未得到准确诊断和规范的联合治疗,治疗现状不容乐观.临床医师应建立“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念,并掌握正确的协同诊治方法,同时加强对CARAS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过敏性鼻炎一哮喘综合征(combinedallergicrhinitisandasthmasyndrome,CARAs)这一新的医学诊断术语。从临床经济学角度出发,对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对CARAS联合治疗与传统的采用鼻喷雾剂和口喷雾剂分别治疗的成本/效果比(C/E)进行研究比较。方法哮喘门诊中随机选择CARAS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联合治疗组,采用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喷雾剂进行治疗;另一组为传统治疗组,采用鼻喷雾剂和口喷雾剂分别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分别计算两组治疗的总费用(C),治疗后鼻部症状改善总评分(E1)、胸部症状改善总评分(E2)和PEFR增加值(E3),分别计算联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的C/E1,C/E2和C/E3。结果C/E1,联合组为8.194,传统组为17.499;C/E2,联合组为9.001,传统组为15.432;C/E3,联合组为8.489,传统组为15.867。结论联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联合治疗组3个指标的C/E都远远低于传统治疗组的C/E,联合治疗这一颓的治疗方式更具有临床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这一新的医学诊断术语.从临床经济学角度出发,对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对CARAS联合治疗与传统的采用鼻喷雾剂和口喷雾剂分别治疗的成本/效果比(C/E)进行研究比较.方法 哮喘门诊中随机选择CARAS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联合治疗组,采用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喷雾剂进行治疗;另一组为传统治疗组,采用鼻喷雾剂和口喷雾剂分别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分别计算两组治疗的总费用(C),治疗后鼻部症状改善总评分(E1)、胸部症状改善总评分(E2)和PEFR增加值(E3),分别计算联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的C/E1,C/E2和C/E3.结果 C/E1,联合组为8.194,传统组为17.499;C/E2,联合组为9.001,传统组为15.432;C/E3,联合组为8.489,传统组为15.867.结论 联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联合治疗组3个指标的C/E都远远低于传统治疗组的C/E,联合治疗这一新的治疗方式更具有临床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allergicrhinitisandasthmasyndrome,CARAS)这一新的医学诊断术语。从临床经济学角度出发,对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对CARAS联合治疗与传统的采用鼻喷雾剂和口喷雾剂分别治疗的成本/效果比(C/E)进行研究比较。方法哮喘门诊中随机选择CARAS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联合治疗组,采用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喷雾剂进行治疗;另一组为传统治疗组,采用鼻喷雾剂和口喷雾剂分别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分别计算两组治疗的总费用(C),治疗后鼻部症状改善总评分(E1)、胸部症状改善总评分(E2)和PEFR增加值(E3),分别计算联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的C/E1,C/E2和C/E3。结果C/E1,联合组为8.194,传统组为17.499;C/E2,联合组为9.001,传统组为15.432;C/E3,联合组为8。489,传统组为15.867。结论联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联合治疗组3个指标的C/E都远远低于传统治疗组的C/E,联合治疗这一新的治疗方式更具有临床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这篇综述主要围绕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免疫发病机制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以其为靶点的过敏性哮喘的免疫治疗。研究者认为Treg是机体免疫反应程序中关键的调节因素,它能够通过各种机制诱导机体对自身抗原和过敏原产生免疫耐受,从而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近年来,随着对Treg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类型的Treg得以区分。研究发现其中主要是CD4+Treg抑制机体对过敏原的免疫反应,而控制过敏性疾病(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这有力的证实了恢复和诱导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Treg的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