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的影响进行观察对比。方法:对1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三伏组和日常组以甘遂、白芥子、麻黄、细辛等药物各等分,上加0.3g麝香制成的1cm×1cm大小药膏在肺俞、定喘等穴位进行贴敷治疗,日常组每隔10天贴药1次,3次为1疗程;三伏组分别于初伏、中伏、末伏贴药治疗,1疗程后观察肺功能FEV1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3个月随访,①三伏天灸组与日常天灸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三伏天灸组与日常天灸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FEV1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③三伏组与日常天灸组治疗后的肺功能FEV1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天灸疗法主要通过经穴及药物作用获效,适宜全年开展此项治疗。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近年来 ,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现对其机制研究综述如下。1 对肺功能的影响《全球哮喘防治战略》(GINA)已将 FEV1 和 PEF列入哮喘病的诊断标准之中。FEV1 是评价气道阻塞严重程度的最佳单一指标。 PEF是反映气道阻力的重要指标。何扬子 [1 ]采用激光灸与艾灸治疗虚寒证哮喘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显示激光灸与艾灸对虚寒证哮喘均有效 ,但激光灸的作用优于艾灸。马文珠等 [2 ] 采用针刺、穴贴对 4 7例哮喘进行了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和灸三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86例和西药组72例,针灸组应用温和灸三俞穴结合针刺进行治疗,西药组给予舒弗美口服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的情况,并比较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针灸组治疗后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组FEV1、PEF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针灸组为93.02%,西药组为68.0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三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FEV1、PEF),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肺功能和血嗜酸粒细胞(EOS)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7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肺功能,并取外周血进行EOS计数,经治疗后选取符合缓解期标准患者50例,也进行肺功能测定和外周血EOS计数,比较两期患者肺功能及EOS测定结果。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EOS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1),肺功能FEV1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EOS与FEV1和50%及25%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V50、V25)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ESO在哮喘急性发作时明显增加,提示EOS是反映气道炎症程度的可靠指标。反映小气道功能的V50、V2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变化不大,多数患者在缓解期仍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提示缓解期气道炎症仍持续存在,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20-1221
目的:通过观察热敏灸和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肺功能、血嗜酸性粒细胞以及治疗和随访期间哮喘急性发作频次的影响,比较热敏灸与穴位贴敷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热敏灸组和穴位贴敷组,每组各30例患者。每周治疗1次,疗程2个月,随访半年。结果:热敏灸和穴位贴敷疗法均可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频次,且热敏灸较穴位贴敷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和穴位贴敷均可改善PEF,但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热敏灸和穴位贴敷对FEV1(L)无明显影响。热敏灸组和穴位贴敷组患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与穴位贴敷疗法均可减少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急性发作频次,并且对患者肺功能有良性调整作用。其中,热敏灸疗法更好地体现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三伏灸贴发泡大小对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三组均接受三伏灸贴治疗,A组贴敷1 h,穴位出现红晕或小水泡(直径≤1 cm);B组贴敷3 h,穴位出现中水泡(1 cm直径≤3 cm);C组贴敷5 h,穴位出现大水泡(直径3 cm)。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1 a后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和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PEF和FEV1)组间相互比较,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水泡组疗效优于小水泡组,大水泡组疗效优于中水泡组。结论:三伏灸贴发泡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疗效,且水泡越大,疗效越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远红外消喘康贴穴位贴敷疗法防治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5例和对照组181例,治疗组使用远红外消喘康贴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三伏灸"药物外贴,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FEV1、PEF)和观察主要症状与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疗法均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并控制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效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远红外消喘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与传统三伏灸疗法无明显差异,可以替代传统三伏灸疗法。  相似文献   

8.
铺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  李慧  冯莉 《河南中医》2015,35(1):150-152
目的:观察铺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铺灸组给予铺灸治疗,穴位注射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铺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3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0%,有效率为98.0%,铺灸组治愈率为18.0%,有效率为86.0%;穴位注射组治愈率为14.0%,有效率为8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铺灸组和穴位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ECP、LPO水平均明显降低,与铺灸组和穴位注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明显升高,而CD8+明显降低,与铺灸组合穴位注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均有所升高,治疗组明显优于与铺灸组和穴位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灸配合穴位注射能能明显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降低ECP、LPO含量,改善细胞免疫,提高肺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评价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加穴位贴敷、西药常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哮喘)轻中度发作患者肺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峰值流速(PEF)的影响.方法 将364例轻中度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组,辨证治疗组辨证给予口服中药颗粒剂,综合治疗组在辨证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西药组给予口服舒弗美,疗程均为10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 结果 辨证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FVC、FVC、FEV1、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FVC、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FVC、FEV1/FVC、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E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辨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FEV1/FVC、FVC、FEV1、PEF,达到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中医辨证治疗加穴位贴敷,在改善肺功能指标上疗效较辨证治疗及西药常规治疗稍差.  相似文献   

10.
穴位经皮给药对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穴位经皮给药对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Asthma)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穴位经皮给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采用德国产JAEGER PET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FEV1%pre、FEV1/FVC、PEF%pre)。结果:(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FEV1%pre、FEV1/FVC、PEF%pre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FEVl%pre、PEF%pre的改善优于比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经皮给药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对拟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及皮层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拟痴呆大鼠动物模型,运用 Morris 迷宫作为检测工具,分别观察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游泳时的差异及针刺、艾灸对拟痴呆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胆碱能 M-受体结合容量、胆碱酯酶活性(ACHE)的影响。结果:针刺组、艾灸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游泳时差异有显著性。模型组大鼠皮层 M-受体结合容量值较针刺组、艾灸组明显降低。模型组与针刺组、艾灸组皮层的 ACHE 活性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拟痴呆大鼠的记忆力、皮层 M-受体结合容量及胆碱酯酶活性的观察,证明针灸有防治脑功能减退、改善记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马兰萍  薛崇成 《中国针灸》2007,27(11):845-848
朱琏同志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主要创建人,是西医学习中医的带头人。朱琏同志对针灸事业的主要贡献有学习针灸医学,推广针灸疗法;心系针灸事业,创建针灸研究机构,并较早进行针灸国际交流;注重临床实践,倡导针灸科研;著《新针灸学》,传道后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整理和总结国内近年来针灸对体表、脏器微循环及微循环相关生物活性物质影响的相关文献,较为系统了解针灸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以微循环为切入点,对手针、电针、艾灸等对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微循环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结果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涉及范围广泛,尤其是对脏器微循环研究明显增多,以胃肠、脑膜微循环为主,生殖系统如子宫等微循环研究相对较少。针灸可明显改善微循环状态,且不同穴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但目前关于针灸改善微循环的机理研究较少,且研究缺乏系统性,多学科交叉合作较少。结论针灸对微循环的影响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今后应将针刺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机理与相应的治疗效应相结合,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中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共同应用于针灸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单纯针刺、单纯灸法、针灸并用、配合中药、特种针灸五个方面介绍近五年来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概况,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方便、快捷、可靠,无不良作用,配合其它方法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未来研究需要注意强化辨证取穴;突出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方案;强化后期护理,三分治七分养,后期护理是巩固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世中联《针灸学》强调针灸学的现代研究,增加名家案例,将减少原文经典描述、扩大艾灸的内容,包括头皮针疗法、提高图书索引和加强英语校对。它将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地位、提高中医医生的经济水平,加速中医学融入"整合医学",进入医学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针灸组采用针刺和艾灸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针灸组治愈率为85.3%,对照组治愈率为47.1%。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肺虚哮喘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珪 《中国针灸》2005,25(3):181-183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与针刺治疗肺虚哮喘的效应差异.方法:72例肺虚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组和针灸对照组,均每天施灸1~2次,共21天.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和C3补体含量、肺功能变化、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等.结果:两组临床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临床控制率壮医药线点灸组高于针灸对照组;壮医药线点灸可明显改善哮喘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提高IgG及C3补体水平,降低IgE水平.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肺虚哮喘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8.
针灸血清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自1998年针灸学者提出针灸血清的概念至今7年来有关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的研究概况。方法对针刺血清抗哮喘作用和体液调节功能、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调节免疫功能,以及艾灸血清抗衰老作用等的研究加以综合分析。结果针刺血清具有抗哮喘和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作用,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艾灸血清具有抗衰老作用。结论针灸血清具有与针灸相似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罗颖  孙建华  吴晓亮 《吉林中医药》2014,(11):1174-1177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上可运用单一针刺穴位滋肾清热,调节肾中阴阳改善脏腑功能絮乱;针刺配合耳压、走罐、隔姜灸、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其他疗法中腹针、穴位埋线等都有很好的疗效。电针治疗可能通过提高性激素水平而调整IGF系统的功能,达到改善内分泌功能异常;针刺和麦粒灸能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或肾上腺轴的功能,提高血清中E2水平;针刺后诱发内β-啡肽的释放增多从而导致外周β-内啡肽水平上升,改善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内环境及电针不同时期干预影响组织的ERa和ERβ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综述中医药对哮喘Th17/Treg失衡作用机制研究进展。Th17/Treg失衡在哮喘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药单体(黄芩苷、淫羊藿苷等)、多种复方(固本防哮汤、平喘方等)、外治法(针灸)可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数量、相关炎症因子等,减轻气道炎症,改善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