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忠东  陈劲柏 《安徽医药》2007,11(7):658-659
目的 探讨本院门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应用DDDs排序及销售金额排序对2003-2005年我院门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量和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些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部分缓释制剂、外用制剂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均位居前列,而一些老品种则日趋下降.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正朝着高效、低毒、服用方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卢荣枝  黎颖然 《中国药师》2002,5(3):172-173
目的:探讨门诊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的临床用药特点和问题。方法:调查本院2000年1-12月份每月各1周门诊处方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本院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口服品种16个,外用品种1个,注射液1个。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正向着高效、低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诊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的临床用药特点和问题。方法:调查本院2000年1~12月份每月各1周门诊处方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本院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口服品种16个,外用品种1个,注射液1个。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正向着高效、低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会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74-137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连续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4~12周的患者行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经检查将88例患者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组36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发生率16.67%(6/36),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组52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发生率19.23%(10/52)。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加剧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俞美华 《北方药学》2013,(5):149-149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解热镇痛药用药的特征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2月中任一月份某一周的门诊处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解热镇痛药1500张,调查其使用情况。结果:处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解热镇痛药占到总处方的10.0%,其中男性710张,占到47.33%,女性790张,占到52.67%。仅用一种处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解热镇痛药处方1494张,占到99.60%,联用的6张,占到0.40%。结论:处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解热镇痛药正在朝着高效、低毒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法,以降低“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为主题,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观察并总结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从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入院评估、身心并护等方面入手,使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7.1%降低至活动后的6.9%。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风湿科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培养了同事间的团队精神,使责任制整体护理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具有抗炎症、解热、镇痛等作用,是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两大类。近来一些回顾性研究表明,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尚需进一步研究得出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8.
尹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4,(15):240-241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162例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65岁分为老年人组和中青年组两组,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资料,比较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种类、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史等相关因素。结果老年人组和中青年组两组血液流变学资料(Hb,TT,APTr,PT,Fg,PLT)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溃疡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种类、消化道出血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老年人与中青年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时要依据个体情况给予用药。  相似文献   

9.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途非常广泛,但是其在眼科的应用研究确实比较少见的,笔者即就近年来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研究。本文笔者就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资料进行大量参阅、整理,总结其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应用范围,并且对新型的几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了分析,对其疗效及应用机制进行安全性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眼科疾病的应用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消炎、止痛、抗过敏作用,尤其是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使其逐渐广泛的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常用的眼科非甾体类抗炎药滴眼剂即有多种,如氟比洛芬钠、普南扑灵、双氯芬酸钠、酮咯酸氨丁三醇、吲哚美辛、奈帕芬胺、溴芬酸钠等各种滴眼剂,皆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笔者在对几种典型的眼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研究时发现,其临床不良反应皆在可耐受范围内,且不影响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芳基丙酸和苯并噻嗪类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种强效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治疗,将其制成透皮制剂是临床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相关疾病的常见手段.对于透皮制剂来说,如何使治疗剂量的药物进入体循环发挥治疗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方法 本文首先对芳基丙酸类和苯并噻嗪类非甾体抗炎药透皮制剂的种类,优缺...  相似文献   

11.
贡雪芃  桂玲  刘东 《医药导报》2012,31(3):377-379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2007~2009年武汉地区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状况。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武汉市24家医院近3年临床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虽然药品价格有所下降,但因用药频率的增长,2007~2009年间,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销售金额仍然呈逐年上涨,其中尤为明显的是特异性环氧化酶 2抑制药类。结论2007~2009年武汉地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各品种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排名均较稳定,各品种用药较规范,毒副作用小的选择性环氧化酶 2抑制药上升空间大。  相似文献   

12.
陆启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13-414
目的分析和总结非甾体类抗炎药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者胃镜下病变的特点。方法对7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患根据病患发病前10天内是否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胃镜检查的病变区域和性质的变化。结果两组间病变部位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性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后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以胃糜烂为常见的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药物导致相关性溃疡的内镜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非甾体类药物相关性溃疡患者50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检查特点.结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内镜特点:溃疡特征为多发,但较为表浅,表面有血痂或黏液附着,愈合后无瘢痕遗留.本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潜血阴性.电子胃镜复查,46例患者痊愈,其余4例患者继续治疗.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急性胃肠黏膜病变和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原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患者应定期内镜复查并给予预防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药物导致相关性溃疡的内镜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非甾体类药物相关性溃疡患者50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检查特点.结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内镜特点:溃疡特征为多发,但较为表浅,表面有血痂或黏液附着,愈合后无瘢痕遗留.本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潜血阴性.电子胃镜复查,46例患者痊愈,其余4例患者继续治疗.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急性胃肠黏膜病变和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原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患者应定期内镜复查并给予预防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5~2007年我院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用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我院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正朝着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好的方向发展。分析结果同时提示高效、低毒是这类药物应用的发辰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4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120眼)。观察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4d和术后30d总有效率为96.67%和99.1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5.83%和9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后再单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较单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效果好,并可减少激素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理想的白内障术后抗炎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我院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应用特点,分析用药趋势。方法:统计我院2002年至2005年非甾体抗炎药应用类别、用药品种、金额,计算其用药频度,分析其变化及走势。结果及结论:合理用药趋势明显,不良反应较明显的吡唑酮类及苯胺类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应用逐年下降,选择性抑制COX-2的药物如萘丁美酮、尼美舒利等应用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总结非甾体类抗炎药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病患者胃镜下病变的特点。方法对7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患根据病患发病前10d内是否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胃镜检查的病变区域和性质的变化。结果两组间病变部位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病变性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后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以胃糜烂为常见的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COX两种形式的发现和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的毒副作用是由于对COX两种形式酶无选择性抑制导致。因此,选择性COX-2抑制剂因其低毒副作用受到欢迎。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本文对COX-2抑制剂和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研究进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洪淑超  曹任凤 《安徽医药》2012,16(1):130-132
目的 初步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2006年1月~2009年5月该院临床报告的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归纳总结,分析发生ADR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ADR以胃肠道症状例数最多.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致ADR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用药应遵循个体化用药的原则,并加强用药后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